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321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由于工作突出,我办主抓劳务工作的移民安置处被评为全省劳务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农村视察时曾深刻指出:

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分子、缩小分母”。

我们在指导劳务工作中,以致富农民、减少农民为目的,不断拓宽渠道,形式多样地开展劳动力输转的工作。

劳务输转一:

承包种地,落户定居。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劳动力十分紧缺的实际,每年有组织的向兵团输送务农民工2万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举家前往,户均承包耕地60亩左右,这部分人干上一到两年后,一般都自愿在团场落户,成为新一代农工。

2010年棉花价格上涨,新疆各地为了提高拾花工的拾花量和拾花工的工作积极性,出台了许多鼓励拾花工积极工作的措施。

如每天拾花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增加超出公斤收购价格等,使拾花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

来自甘肃礼县的王秀兰几年前来新疆拾棉花,发现效益不错,举家迁到农八师,现在已经迁转了户口,小孩也已就地入学。

她兴奋地说:

“连长对我们很关心,我们吃得好、住得好,还常有晚会活跃我们的业余生活,真得过得不错。

”今年由于拾花工短缺,各地拾一公斤棉花的价格已从一元钱涨至一元三角左右,一个拾花工一天下来,拾花少则七八十公斤,多则可达100公斤以上,最多者可达130公斤。

一个采棉季下来,人均收入为4664元,较2009年的人均2796元增加30%以上。

劳务输转二:

进厂做工,举家前往。

我们先后组织考察了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江苏、福建、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劳务市场,全力推介甘肃贫困地区的劳务工。

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组织有关贫困县和福建泉州等地签订协议,对小两口带小孩全家前往企业稳定做工两年以上,本人自愿的,可在工作所在地落户,成为劳务输转的新模式。

并吸引石狮市民间协会在甘肃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赠送电动缝纫机800多台,并帮助培训教师、补贴培训经费、提供培训资料等办法,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这几年稳定接受我省工业企业劳务6000多人。

几年来全省贫困地区有组织地向北京和福建省输送劳务工1万多人,一些务工人员在泉州已成了家,一些全年打工的已经落户当地,有的已把老人、孩子接了过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北京公交集团,是以经营地面公共交通客运为主的特大型国有公益性企业,在册职工十余万人。

我省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北京公交集团系统内部警卫工作,目前拥有甘肃籍员工六百多名,以庄浪、岷县为主。

他们多年来工作表现都很好,受到了信任和重用。

现该单位将此岗位正式列入本企业的一个工种,对外来务工人员管吃、管穿、管住,月工资1000多元,并在医疗、劳保、福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并确定,连续工作二至三年后,表现优秀者可推荐到本集团系统从事保修工、司机等其他工作。

我省庄浪县朱店镇万长江同志,表现突出,仅他一人近年来先后介绍和带去同乡500余人进入该企业,均表现较好,现有多人已转为保修工。

同时初步商定,该单位把我省确定为主要北方劳务输出基地。

劳务输转三:

教育培训,转移就业。

会宁县自高考以来,通过上大学,县外就业5万多人。

近三年,每年初中毕业生1.5万人,通过上高中、考大学、进技校,每年教育劳务输转达到1万多人,是劳动力转移新的典型。

值得介绍的是我省“两后生”培训。

此项工作我们2007年试点,2008年起步,2009年全面展开。

几年来,共培训10.5万人,其中已毕业就业7.5万人。

2009年,在天水市郭川乡郭川村两类人口(绝对贫困和低收入类)建档立卡调查摸底表上,多年挂号的贫困户郭有树给“消号”了,村书记很自豪地解释道:

“现在的郭有树不仅不是贫困户,而且还是我们村的富裕户呢!

其女和其子在外打工每年回家带来现金2至3万元,看得乡亲们眼都羡慕!

”2007年以前的郭有树家庭因无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劳力又无文化和一技之长,一直处在绝对贫困之中。

多年来,家庭生活主要依靠微薄的农业收入维系,又因两个孩子上学,一年的学杂费和日常家庭开支已经使该家庭处于贫困之中。

2007年6月,女儿和儿子同时初中毕业又都没有考上了高中,正当全家人为两个孩子读书而一愁不展时,天水市清水县扶贫部门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把郭有树的儿子和女儿确定为2007年天水农校的“两后生”,保证了郭凤娇和郭富兴学业的顺利完成。

在三年的学习中,郭凤娇和郭富兴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学苦练,掌握了一技之长,良好的学校人文教育,让这些贫困学子懂得了“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精彩的人生需要的是竞与赛”。

在扶贫济困的互帮互助中,他们懂得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两年以后,郭凤娇和郭富兴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到苏州工作,现月薪2500元-3000元之间,郭有树全家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衷心感谢党和政府,是‘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让我两个子女圆了求学梦,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走出了穷困的深渊!

”现如今,郭有树家已经由土房换成了一砖到底的新房子,彻底改变了由过去初中一毕业就外出从事简单劳动和出苦力务工的现状,起到了“脱贫致富、带动一片”的良好扶贫效果。

调查还发现:

没有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农民工在城市企业打工,月工资800元左右,培训两年以上,拿到相关证书的贫困户农民工,月工资最低在1500元以上。

一年左右后,每一个“两后生”可往家里寄回5000到10000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

而其中“两后生”培训毕业生受用人单位广泛欢迎,就业最稳定,工资水平最容易得到提升。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返乡农民工中“两后生”最少,他们的务工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凸显了“两后生”教育培训的作用。

实践证明,“帮钱扶物,不如一技在手”,“受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通过“两后生”培训的学员真正实现了“一次培训、长期受益,一人培训、全家脱贫”。

“两后生”培训已成为我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和首要选择。

劳务输转四:

进城务工,购房落户。

我省白银市是五、六十年代崛起的中等新型工业化城市。

近几年来,二、三产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

所辖白银区属于“三西”建设和扶贫工作重点县。

强湾、武川两乡的2万多农民散居在离白银市15公里左右的沟沟岔岔,“山象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十种九不收,脱贫成盼头”是大部分农户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随着城乡统筹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部分贫困农民把目光转向城市,开出租、跑运输、做买卖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做个城里人”是他们的迫切愿望。

2007年我们深入当地农户调研,总结了城市务工户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为孩子上学。

“再不能让娃娃和我们一样过活了。

”约占30%多;

二是为务工、经商方便。

这些搬迁户大部分属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的“两半户”,约占一半以上。

三是长期在城里租房务工,实际已成为准市民。

四是个别当工人、干部的子女为居住在农村的父母买房,以便养老。

2008年,根据白银区武川、强湾两乡在白银市长期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较多,且多数希望在市区定居的实际,通过政策优惠、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等办法,把城市部分务工户纳入扶贫开发整体规划,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扶贫、城建、财政、信用社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截止2010年年初,在白银区已建设住宅楼54栋,1945套,搬迁城市定居农户6710人,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走出了一条城市劳务输转的新路子,将贫困农民进城定居、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劳务输转五:

回乡创业,带动就业。

2008年8月,甘肃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回乡创业人员纳入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回乡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009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激发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热情,到今年年底,全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累计超过25万人左右,其中贫困地区回乡创业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强。

回乡创业人员极大促进了当地就业。

劳务输转六:

抢抓机遇,就地赚钱。

随着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甘肃省稳定和扩大就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10年在甘肃省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大中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4000多亿元,总用工需求达22万人左右。

平凉市今年以来仅重大工程就吸引了1.85万农民就业。

以天平铁路建设为例,先后吸引平凉市劳务人员1600人,月均收入大多在2000元以上。

陇南市文县临江乡蒋冯村是5.12震后重建村,该村党支部组织有一定建筑工程技术青年30余人,立足当地,积极投入到212线国道修复及其它乡村灾后重建工程中,30余人一年来共创劳务收入32.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

总结这几年劳务输转工作,我们有这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多渠道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抓好国家级、省级劳务输出示范县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区域劳务合作,不断开拓劳务基地;

三是举办各类招聘洽淡会,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搭建转移就业平台;

四是积极引导省内重大项目建设、灾区恢复重建、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实现就地就近转移。

(二)建立健全覆盖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省、市、县、乡四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形成规范的就业指导信息发布制度。

积极倡导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劳动等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

(三)完善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机制。

整合资源,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使新增贫困劳动力得到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

2009年我办和省教育厅联手设立了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培训集团,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村贫困户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办法》、《甘肃省“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集团章程》等文件,确定了156个“两后生”培训基地,推动“两后生”培训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

(四)实施了劳务品牌创建战略。

“两后生”培训形式的出现,使劳动力转移培训理论和操作实践得到较好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扶贫部门牵头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瞄准谁、如何培训、培训就业如何相联系等一系列困扰贫困地区劳务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两后生”作为我省最大的劳务品牌,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许和广大贫困户家庭的热烈欢迎。

目前,我省近50多个劳务品牌,其中“陇原妹、陇原月嫂、陇南育婴嫂、陇原厨嫂”品牌已打造成甘肃家政系列品牌,推向全国,据年度统计,每年输转妇女劳动力52万人,其中10%从事家庭服务业。

目前,“陇原妹”已被全国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著名品牌,“陇原月嫂”已向国家商标局登记注册。

(五)全面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

加强《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宣传教育,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贯彻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扩大劳务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覆盖面。

落实《甘肃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保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杜明华王姝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