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3188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阶段水平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3.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

A.迁入人口性别比呈平衡态势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答案 D

解析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

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D项正确;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项错误;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项错误;

迁入人口性别比并不平衡,A项错误。

4.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

C.产业结构D.家庭婚姻

解析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影响因素可能是婚姻因素,D项正确;

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两项错误;

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增添减少,性别差异不大,C项错误。

抚养比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省近5年人口数据及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5~6题。

5.近年来,该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总人口逐渐减少B.生育率持续降低

C.劳动力就业困难D.劳动力负担加重

解析 读图可知,近年来,该省少儿抚养比基本不变,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故总抚养比明显上升,导致劳动力负担加重,故D项正确。

6.该省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国际移民趋势明显B.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C.生活成本上涨较快D.省外求学人数激增

答案 B

解析 该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劳动力外迁,故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2005年与205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2005~2050年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负担大大减轻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 从三角坐标图中不难看出我国2005年到205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是少年人口和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上升。

人口老龄化明显,社会负担加重,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8.形成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自然环境 ②生产力水平 ③社会观念 ④宗教信仰 ⑤国家政策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育观念、国家政策等影响。

读中国出生人口数及出生率图,图中出生率曲线因人为原因缺失了一段,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相同,人口政策不同

B.两点出生人口数相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不相同

C.两点出生人口数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都相同

D.两点人口出生率相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不一样

解析 甲、乙这两个点出生的人口数是相同的,从图中无法判断出生率是否相同,影响甲、乙两个点人口增长的政策是不相同的。

10.根据乙以后时间段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推测最可能的是(  )

A.该时期育龄人口数量变化大,导致人口出生数变化

B.因为出生人口明显增长过快,国家调控人口政策改变,出生人口数量再回归正常

C.现行人口政策效果不明显,需要更宽松的人口政策刺激人口增长

D.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出生人口出现明显变化

解析 该时期出生人口数量下降和育龄人口数量的变化无关,主要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了改变。

由图中可以看出,乙点以后时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下降,而不是增多,选项B错误。

2015年之后,国家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但是出生人口数在2016年后不增反降,这说明需要更加宽松的人口政策来促进人口的增长,刺激人口出生。

一个国家的出生人口的变化和人口迁移无关。

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

这种具有显著规律性、高度集体性的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及独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读2015年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M、N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  )

A.江苏 安徽B.河南 北京

C.广西 广东D.新疆 青海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M、N为两相邻省区,故排除B项;

根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迁移的数量越多,读图分析可知,N省区的人口迁移量大于M省区,说明N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M省区,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区,在春节之前以人口迁入为主,春节之后以人口迁出为主。

新疆和青海两省经济差距小,人口迁移量小,排除D项;

江苏较安徽经济发达,排除A项;

广西与广东相邻,两省经济差距大,人口迁移量大,C项符合题意。

12.影响N省区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B.宗教

C.文化D.婚姻

解析 N省区的人口在2月23日之前以迁出为主,主要是由于在春节前,人们为了回家团聚,由工作地返回老家,因此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为文化,故选C项。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为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受教育程度等);

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仍以自然增长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年均增长0.57%可知,我国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14.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 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相关。

2016年上海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总量增至980.2万人。

读图完成15~16题。

注:

2005年是抽样调查推算数据,2000、2010年是普查数据。

15.浦东新区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宜人、环境洁净

B.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C.就学方便

D.户籍管理制度优于其他区域

解析 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是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的主要因素之一。

16.调查显示,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经商和务工 ②外来青壮年人口的户籍以西部省区为主 ③大量外来青年人进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 ④外来青年人以技术型人才为主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上海周边省区及中部省区为主;

外来青壮年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以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说法错误。

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供求图,回答17~18题。

17.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可耕地总面积(  )

A.不断下降

B.与人口的增长可能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C.从1950年开始低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D.从2050年开始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前,世界耕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变化,之后逐渐下降;

随着人口增加,世界可耕地面积在下降,二者呈负相关的关系;

2000年开始低于按现有生产力水平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18.图中表明(  )

A.提高环境承载力需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

C.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D.科技的进步,使所需的耕地有下降趋势

解析 世界耕地面积有限,提高环境承载力不能仅靠扩大耕地面积;

世界耕地面积减少,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粮食总产量继续增加;

环境承载力主要受资源数量的影响,另外还和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消费水平等有关。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

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

解析 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承载量)主要受到资源总量、人均消费水平、科技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总量是首要的因素,所以排除A项。

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所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再排除选项B和D,选C项。

20.该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与领域是会增加的,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会增大的,故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科技。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

万人),回答21~23题。

21.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173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解析 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为最大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为维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容量。

22.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效应”中短板的是(  )

A.水力资源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D.水资源

解析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23.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省(区、市)移民

解析 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影响人口容量的“短板”——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下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与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

解析 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大幅提高,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25.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

解析 甲处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2015年9月9日,在全球老龄工作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国际助老会发布了名为《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的报告。

报告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的12.3%。

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

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的人口数如今已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口数,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数。

报告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有2.09亿。

材料二 下图示意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__________问题。

(2分)

(2)最近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延迟退休的方案,但遭到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反对,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果20年后再实施这一方案,反对的声音一定会少了很多,那时候许多企业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有什么不利影响?

(5分)

(4)当前,很多大龄女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愁坏了日渐年老的家长,以至于电视相亲节目异常火爆,这种现象与材料二有关吗?

简述理由。

答案 

(1)人口老龄化

(2)就业困难是我国目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延迟退休会增加年轻人找工作的难度。

20年后,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供应不足。

(3)性别比失调 造成婚姻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4)无关。

我国性别比偏高,表示男性人口多,所以大龄女青年找对象难与性别比无关。

解析 第

(1)题,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即进入人口老龄化。

通过计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远大于10%,老龄化问题严重。

(2)题,现阶段我国延迟退休会导致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大,20年后,老龄化问题进一步突出,会出现劳动力短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第(3)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2~107之间为正常范围,而我国目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性别比的失调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4)题,我国性别比偏高,表示男性多,所以大龄女青年找对象难与性别比无关。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据统计,2011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5.292%。

材料二 2011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三 2011年初,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2)据图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3)材料三说明我国已经迈向人口老龄化,说出由此会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

答案 

(1)增长。

人口大量迁入。

(2)人口迁移主要特点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多,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

(3)产生问题:

社会赡养老人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等。

对策:

发展社会经济,健全社会养老体制,加强老年人生活、医疗、娱乐等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社会风气;

促进边缘城市、城郊、乡村发展,让背井离乡打工的青年人回到家乡,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让老人不再”空巢”。

解析 第

(1)题,读材料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增长率较高,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2)题,读材料二可知,城市迁出人口较少,迁入人口较多;

乡村人口迁出较多,迁入较少,说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乡村到城市,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第(3)题,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费用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青壮年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等。

针对这些问题要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对老人的帮扶。

28.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

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2011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

(1)据图分析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

(6分)

(2)据表分析2011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3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 

(1)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

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

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

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主要是经济原因(或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推动工业化发展;

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第

(1)题,从图甲可知,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工业)、第三(餐饮业等)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就业岗位多,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从图乙可知,转移空间以乡镇内就地转化为主,同时向省外转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题,读表,总结2011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

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引起的。

第(3)题,跨区域迁移的迁入地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迁入对工业化、城市化及产业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南疆人口分布图。

(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分)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说明原因。

(4)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种想法合理吗?

试说明理由。

答案 

(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

原因: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

(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环境承载力。

(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

(4)不合理。

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

(2)题,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环境承载力。

第(3)题,20世纪80年代,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

第(4)题,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