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2295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Word文档格式.docx

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5.3%;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3%。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去年我国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优势企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些行业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取得新的成效。

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5%和4.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去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其中人均现金纯收入1748元,实际增长5.7%。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和47.8%,均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

五、进出口保持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五、进出口

去年全年进出口总额5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出口总额2662亿美元,增长6.8%;

进口总额2436亿美元,增长8.2%。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25亿美元。

六、比较各地GDP

相对数: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青海省,GDP300.83亿元,比2001年增长12%;

其他地区:

北京11%、浙江10.5%、上海10.2%、江苏10.2%,上海连续19年两位数增长。

绝对数:

广东GDP为10556亿元,全国GDP的九分之一来自广东。

其次是江苏,9514.6亿元,第三是云南,2077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上海:

37000元/人;

北京:

24600元/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课程

(一)《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体系

中的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二者

之间有着理论和实际上的联系

(三)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有助于

我们做好各项经济和管理工作

三、怎样学好国民经济核算

(一)要以研究对象为中心,

用整体观念掌握它的体系

国民经济从运行过程(纵向)看,包括生产、分配和使用。

国民经济从横向看,包括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如企业、政府和住户等。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以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主线,通过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相结合,来阐述各阶段核算的内容的。

其中,流量核算的范畴包括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收入使用核算等。

同时还包括关于收入在最终消费方面使用的核算和关于收入在投资方面使用的核算。

收入使用的另一个方面是包括在对外经济核算中的出口。

存量核算的范畴包括资产负债核算等反映从期初到期末实现的经济存量的核算。

此外,在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不可能不包括有关与国外交往内容的对外经济核算。

联合国SNA也将上述内容称为中心框架。

(二)要在前后章节内容的

联系中进行学习

1、以账户为重点,掌握账户的结构、内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经济意义,把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

生产总量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对外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2、要注意循着“核算理论——核算内容和方法——核算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的思路进行学习。

3、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主线,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例如,第一,可以从生产的角度,即从总产值中扣除中间消耗,得到GDP;

第二,从收入的角度,GDP要素收入有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将如上四个数值相加,即得到GDP;

第三,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去向有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如果将三个去向的数值相加,也可以得到GDP。

(三)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四基”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核算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

(四)按照课程阶段的安排进行有序学习

(五)要正确使用学习材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学习

1、《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2、教材《国民经济核算》。

3、学校内的其它学习资源。

(六)要注意总结适用于

自己情况的学习方式

(前言,*)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是:

对国民经济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为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国民经济核算涉及到哪些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是什么,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一)国民经济

1、定义(国民经济)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中所结成的复杂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

它是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错、各种经济现象循环往复,且不断更新的运行过程。

2、两个基本问题

(1)国民经济活动和活动主体包括的范围:

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及其部门;

(2)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现象,其活动的内容包括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

(二)国民经济核算(也称国民核算)

1、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以国民经济为整体,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生产要素紧密联系起来而统一组织的、宏观层次的,对总量和构成的测定。

它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对国民经济构成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结构的全面描述。

2、核算内容(它所反映的六个基本经济关系)(A第三页)

(1)社会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关系;

(2)各个经济活动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3)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4)社会资金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流向和相互调剂的关系;

(5)资产负债关系;

(6)核算主体的对外经济关系。

3、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及SNA的定义)

(1)应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核算”概念。

一般“国民经济的核算”是指国民经济范围内一切核算形式的总称。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把国民经济做为一个整体所进行的核算,它是经济统计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2)若将国民经济核算简称为经济核算时,二者也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一般的经济核算实际是经营核算,是一种微观范围内的经营管理方法和制度。

(3)国民经济核算应区别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核算而采用的规范性的方法、制度、要求和内容所构成的核算方法总体的称谓。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津3)

1、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入统计,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2、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以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复式国民会计账户。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

(历史上的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SNA),也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

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MPS与SNA的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不同。

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基本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本处只就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而言。

1947年,斯通报告---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社会账户的构建。

1950年,欧洲经合组织的《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53年,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旧SNA)。

1968年,联合国的新SNA。

1993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共同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1993SNA》)。

《93SNA》四个特点:

更新、澄清、简化、协调一致。

(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津7)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一)提供有关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全方位信息

(二)为宏观经济分析服务

(三)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服务

(四)为国际比较提供可比的统计数据

(五)充当统计协调框架

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

1、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学的联系

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依据的经济理论有“生产理论、经济循环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消费理论、金融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理论。

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的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微观的会计核算。

3、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联系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

(第一章,第二节,*)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的一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B7)

国民经济核算分类是指对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划分,具体表现为一套国民经济核算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核算分类标准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

(1)研究国民经济构成;

(2)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

(3)规范国民经济核算内容;

(4)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数值计算与分析的基础。

(二)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

它是运用多种分类标志从不同侧面对国民经济运行及其状况进行分类的集合体,一般主要有两种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主体分类和国民经济核算客体分类。

1、国民经济运行主体分类

国民经济运行主体也称国民经济主体、国民经济核算主体。

具体指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者,即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国民经济运行主体分类包括:

(1)生产主体分类;

(2)交易主体分类。

2、国民经济运行客体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的客体就是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

它包括:

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行为;

或者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自愿无偿的经济转移;

等等。

国民经济运行客体分类也称作国民经济特征分类,包括:

(1)国民经济活动过程分类---交易分类;

(2)国民经济活动结果分类---资产分类;

(3)国民经济活动目的分类---功能分类。

二、关于国民经济主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对象是国民经济活动所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而其活动主体就是经济活动单位。

若根据经济活动的功能来考察,经济活动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微观基础。

(一)国民经济机构单位

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1、机构单位(按生产核算的独立性定义)

(1)概念(津10)

它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或称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和负有法律责任,以及对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

(2)四个特征及一般形式

A、特征

能代表自身;

可以从事交易;

可以负有法律责任;

拥有财务决策权。

B、形式(金25)

住户;

金融性公司和金融性准公司;

非金融性公司和非金融性准公司;

政府单位;

非营利机构;

非常住单位。

2、主要分类(不同角度观察的不同称谓)

(1)现实单位分类

A、居民家庭(简称居民或住户)

B、法律或社会实体组成的单位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分类

A、营利性机构单位(市场生产者单位)

B、非营利性机构单位(非市场生产者单位)

这两种机构单位的区别在于其经营活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当然,非营利性机构单位并不是绝对不能有利润或经营盈余,而是其收益不能由其成员占有,而必须留在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中。

(3)按照国民经济核算要求分类(从一国或地区核算主体的构成单位分)

α、常住机构单位(常住单位)

b、非常住机构单位(非常住单位)

这两种机构单位的界定,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与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

常住单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或经济单位)。

经济领土---由一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其公民及货物和资本可以在其中自由流动的地理领土。

其中的地理领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具有捕捞与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再加上飞地。

具有经济利益中心---一个单位(一般为独立核算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的活动场所,长期从事或正准备长期从事相当规模的经济活动的状况。

c、常住机构单位的主要形式

非营利机构单位。

3、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及其机构单位构成,津12和金25)

这是对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按照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进行分类的结果;

是从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对交易主体所进行的分类;

是具有同质的机构单位的集合。

其目的在于确定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并以这些部门及其活动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对象,主要用于核算收入分配、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分析经济交易中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分作以下六个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非金融性公司)

(2)金融机构(金融性公司)

(3)一般政府(广义政府)

(4)住户

(5)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国外

4、关于非营利机构(A20)

(1)定义(《1993SNA》97页)

它是为了生产货物和服务而成立的法律或社会实体,其性质不允许其向成立、控制或资助它们的单位提供收入、利润或其他金融收益。

按照惯例,它们只提供个人服务,而不提供公共

(2)特点

A、非营利机构中的多数单位为法律实体,其余的可能是非正式的法律实体;

B、非营利机构的组成人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对经营承担有限责任;

C、不存在分享其利润和股本的股东;

D、非营利机构的发展方向由所选出的官员、执行委员会或类似的组织所把握;

E、所谓非营利,是指控制该机构的联合团体的成员不能从其经营中谋取金融利益或享有其创造的任何赢余。

(3)主要种类

(按非营利机构的社会角色分)

A、做为市场生产者的非营利机构

---按其生产内容分

α、从事市场生产的非营利机构

它是指以有经济意义的价格(即对生产者愿意提供和购买者希望购买的量有重要影响的价格)销售其全部或大部分产出的生产者。

例:

学校、医院等。

一般,将其列入市场生产者。

b、为工商业服务的市场非营利机构

它是工商团体出于维护工商业利益而成立的,从事一些对控制、资助它们的工商集团互惠互利的活动,或向因某种原因陷于困境的成员提供咨询或帮助的经营机构。

例如:

商会、产业联合会、同业公会、雇主组织、研究室、试验室等。

虽然这样机构中的多数是由有关的工商集团缴款或捐款而资助的,但其捐款是资金的转移,是对提供服务的支付。

因此,这些机构也列入市场生产者。

对另外的由政府控制或主要资助的非营利机构,应归并到一般政府部门。

B、做为非市场生产者的非营利机构

(按非营利机构的职能分)

α、由政府控制并主要资助的非营利机构

它是独立于政府而存在的法律实体;

但是,是由政府控制并主要资助的非营利机构。

这类非营利机构应划归一般政府部门。

b、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它包括两类:

(α)专业学术团体、政党、工会、消费者协会、教会、宗教团体,以及社交、文化、娱乐或体育俱乐部等。

两种特例:

教会---即使主要由政府单位资助,也只能列入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政党---在一党政体国家中,由政府单位控制并资助的政党归入一般政府部门。

(b)慈善、救济和救援机构。

(二)国民经济基层单位

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1、基层单位的概念及其特征(A24)

(1)概念---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非辅助性)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分。

(津32)

(其中,只从事一种(非辅助性的)生产活动的生产单位称做同质生产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为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划分原则---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

(2)基本特征

A、具有一定的生产场所;

B、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

C、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活动过程的生产账户。

(3)与机构单位的关系

二者存在着隶属关系。

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而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层单位。

2、对基层单位的部门分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或者说产业部门是那些具有同质性的基层单位的集合。

(1)两大部门分类

A、物质生产部门

B、非物质生产部门

(2)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

在国际上,有联合国出版的《所有(或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简作ISIC/Rev.3)。

在我国,有国家标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共分作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

(3)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

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第三层次: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三、关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交易的内容

《易·

系辞下》有言: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1、一般概念(B13)

一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即为商品交换。

或者,交易是通过某种形式的交换所形成的对某种物品或事物所有权的转移。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定义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交易是指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同时,它还包括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自愿、无偿的或者是强制性的经济转移。

(二)交易的基本分类(津14)

(实质是对经济流量的分类;

交易是形式,流量是内容。

1、按交易涉及的主体数目进行区分

(1)内部交易

(2)双边交易

2、按交易的形式进行区分

(1)货币交易---以商品交换的形式,通过货币的交易。

(2)非货币交易---(津15)即交易双方不以货币形式表示他们的相互协议的交易行为。

以货易货、实物报酬、实物报酬以外的实物支付、实物转移、各种内部交易。

3、按交易的内容进行区分(津15,大17)

(1)货物和服务交易(产品交易)

(2)分配性交易

(3)金融手段(工具)交易

(4)资本交易

(5)其他(积累)交易

(6)涉及国外的交易

(在津本中,4、5、6为其它交易。

4、按交易产品的实现是否经过市场进行区分

(1)实际交易(市场交易)

A、概念

---通过市场实现的销售和易货。

B、种类

---按照实际交易内容的流向(双

向或单向)分:

α、交换(有偿交易)

---有对应物作为回报的交易。

b、转移(无偿交易)

转移(无偿交易)的概念---没有对应物作为回报的交易。

转移(无偿交易)的种类---按照转移中让渡方的意愿分:

(α)自愿转移

(b)无偿转移

(2)虚拟交易

虚拟---对于其产品价值的实现虽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但可以根据可靠的间接资料,以市场交易的形式来估计其价值的方法称作虚拟。

通过虚拟形式实现的交易称作虚拟交易。

(二)交易的基本分类,*)

(三)关于非法交易和外部效应的

核算处理(津16)

1、非法交易的核算处理

2、外部效应的核算

(三、关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

1、经济流量(津17)

(1)概念---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价值)的数量,是相应的经济行为和所发生事件的效果。

从原则上说,它是有时间量纲的量。

(2)内容---由交易行为引起的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

以及交易之外的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经济主体的经济价值发生的变化。

(3)特点---它主要是按货币单位计量的;

它是一定时期内的变化量

(4)主要种类---经济交易流量和非经济交易流量(其它流量)。

(人11)

2、经济存量

(1)概念---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数量,是经济主体在某一时点持有的资产和负债。

从原则上说,它是没有时间量纲的量。

(资产---机构单位对其拥有所有权,并可以用于获得经济利益的实体或法律契约;

它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负债---资产的对应物。

(2)内容---固定资产、存货、存款、土地等形式的资产和负债。

(3)特点---它也主要是按货币单位计量的;

它是一定时点的存量

3、二者的关系

(1)一般关系

任何存量都有与之对应的流量,流量是存量存在的前提,但不是任何流量都有与之对应的存量;

存量是以前的经济交易和其他流量在一定意义上的积累,他会随着对交易的核算和其他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决于存量的规模。

(2)三种具体关系

α、二者对应并存,有流量必有存量。

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的关系;

又,货币收支和期末结存。

b、有流量无存量。

商品进出口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