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251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领取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

(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四、血液的报废规程

1、血液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报废:

(1)外观有异常;

(2)发现有渗漏现象;

(3)储存时间超过有效期;

2、需要报废的血液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血液报废表,将报废血液作好标识并妥善保管,由血站质检人员确认后签字后返回血站,按规定处理。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

1、目的

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

2、适用范围

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

3、职责

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

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

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

办公室负责组织输血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步骤

4.1样本采集要求:

4.1.1:

知情同意:

与患者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4.1.2:

采集:

1、采集前严格核对患者信息,抽取1-2ml的患者血液于EDTA-Na2/K2抗凝剂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

贴好与患者信息一致的条码。

2、临床送检标本要求:

(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

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条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史及检测项目等信息,48h内采集。

(2)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样本: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母亲和新生儿血样各1-2ml,EDTA-K2抗凝(紫盖)。

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条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印象及住院号床号等信息。

于4℃保存72小时内检测。

4.2运输要求:

运送前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包装材料应满足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易于消毒处理的要求。

采集的血液标本由采血人负责置于试管架上。

4.3交接要求:

(1)血液检测样本:

a.接收质量要求:

样本采集量3-5ml;

标识清晰、粘贴规范;

标本信息与交接单完全对应;

离心后无溶血、重度脂肪。

b.核对检查内容:

样本送达后,检验科人员核对标本数量、检查标本质量,双方签字确认。

所有接收的样本由检验人员进行电脑交接核对。

(2)临床样本接收要求:

a.质量要求:

样本管使用正确;

样本数量正确;

每管样本量3-5ml;

标识清晰,与申请单一致,申请单内容完整。

样本接收人员检查样本质量,采集时间,记录标本状态。

登记时应给予唯一性编号,防止标本混淆。

记录交接时间、送检人签字,报告方式为书面报告。

(3)问题标本的处理:

a.血液检测样本:

溶血标本、标识不清或不规范,血样量不足、试管破损等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标本,予以拒收,通过填写《检验标本留取不合格拒收记录》,通知留取科室,重新留样,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b.临床送检样本:

样本标识不清、量不足、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本,通知临床重新送检样本,并告采集要求。

4.4处理程序:

检测样本3000-3800rpm离心15分钟,静置3-5分钟后按检测项目规程规定要求处理。

4.5保存程序:

输血科留取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和血交叉血液标本一周。

标本放入指定冰箱2-8℃保存。

4.6销毁程序:

实验室检测结束后的血样标本经高温高压处理后,交院内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相关交接记录。

5、支持性文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6、相关记录

《检验科标本留样记录》《标本交接记录》《检测标本保存记录》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编制、修改、签发、存档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和客观而有效的检测报告。

2.范围:

适用于本输血科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管理。

3.权责:

3.1负责检测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检测报告的编制。

3.2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

3.3批准检测报告的签发。

3.4负责检测报告盖章、发放、副本(或拷贝)存档。

4.定义:

无。

5.工作程序:

5.1对完成的每一次或每一系列检测项目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检测报告。

5.2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5.2.1检测报告由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检验、审核人签名等组成。

报告的格式、内容应满足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以下要求的内容:

5.2.1.1标题:

检测报告;

5.2.1.2本实验室名称;

5.2.1.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在报告上编制编号和页码、以确保能够识别证书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5.2.1.4日期:

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有必要时,给出抽样日期或接收日期;

5.2.1.5检测结果:

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给出结果(适用时,带有法定测量单位);

5.2.1.6检测人、审核人签字;

5.2.1.7需要时应注明检测结果仅对本次样品有效。

5.3报告的审核:

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检测项目的齐全性,检测依据的正确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正确性、检测人员资格等进行审核并签名。

5.4检测报告收发登记:

在传送检测报告的同时将检测报告的收发情况进行统一登记,填写,以便于检测报告的管理。

5.5对检测结果有异议而进行复检的,复检后发出的检测报告的编号注明。

5.6检测报告及检测原始记录的归档

检测任务完成后,检测数据原始记录等归档保存,保存期在五年以上。

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1、用物:

常规消毒盘一个,采血针头、止血带、试管(浅紫色)、小垫、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医嘱变更单、交叉配血登记表、病历、手套、手消毒液。

2、输血前要先进行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

双人核对医嘱。

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凝血四项结果无异常,患者已经签定输血知情同意书)核对完毕。

3、拿病历到病房评估病人。

进病房后核对床头卡和床号。

双人再次核对。

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凝血四项结果无异常)核对完毕。

4、在患者肘关节下放置一小垫,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第一次消毒,松开止血带,戴手套,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第二次消毒(范围大于6cm),开抽血针头。

进针,抽完血后松开止血带,用棉签按压穿刺点。

将试管的血液摇匀(5次)帮患者按压穿刺点五分钟。

直到穿刺点不出血。

5、脱手套,洗手,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核对完毕。

无误后,把标签贴在试管上,在用血申请单上签名,将用血申请单圈好试管。

6、立刻把血标本送输血科。

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洗手,在变更单上签名及时间,同时于交叉配血登记本上签名。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

病历、变更单、0.9%氯化钠注射液、输血器、常规消毒盘,输血观察卡,急救盒,消毒液、体温表、输血不良反应单、无菌盘、变更单

今天有一个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浓度为60g/L,医生开医嘱需要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U。

带用物和病历进病房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

1、量体温;

2、询问输血史及过敏史;

3、询问及核对血型;

4、询问病人及家属知情情况。

输血科交叉配血完成后,持病历,血液制品转运箱到输血科取血。

核对内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在发血报告单上领血者及核对者处签名。

回到治疗室,检查用物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洗手,戴口罩。

双人在治疗室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填写好输血观察卡、输血不良反应单眉栏。

双人携用物到病房。

按静脉输液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挂上冲管液,排气,在患者手下放置一小垫,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第一次消毒,松开止血带,戴手套,撕输液贴,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第二次消毒(范围大于6cm)。

穿刺,贴好输液贴。

收好小垫。

调滴速。

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

该次核对双人在床边核对。

将血液轻轻摇匀,接血袋,调滴速。

洗手,输血速度宜先慢后快(前15分钟20滴/分,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及血液成分调节速度),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填写输血巡视卡。

在输血观察卡上填写输血开始时间,滴速,患者状况等。

嘱病人不要随意调快滴速,以免引起不适,输血的肢体不要剧烈运动,如果局部有红肿胀痛,滴速明显减慢以及其他不适,请及时按铃通知护士。

输血完毕。

用生理盐水冲管,写上输血完毕时间。

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洗手,记录。

回到治疗室,签名(不良反应单,医嘱单,护理记录、领血单)。

定血型、交叉配血实验流程

第一步信息核对:

接到取血护士交接的定血型、交叉配血申请单,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再通过LIS系统查询核对申请单上填写血型与LIS系统中的血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或无血型,必须查找清原因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并签写处理意见在申请单并签名。

第二步试验操作:

审核后的申请单交行班复核,行班试验前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核对符合要求后进行血型复核、交叉、抗筛、直抗(卡式微柱),同时进行交叉(管式盐水)。

试验离心等候时再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是否交叉加样等。

第三步结果判读:

认真判读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后再审核人员判读再次一致后,确认配血结果。

第四步发血操作:

再次核对申请单、样本管、卡式信息,完全一致后打印血型复核、抗筛、直抗结果、输血记录单,在配血者、发血者处签名,在复核者处签名。

第五步送血操作:

送血护士先核对输血记录单、血型复核、抗筛直抗结果,完全一致后,在取血处签名,将血液运送致病房并交接签名。

第六步样品保存:

定血型样品按规定按顺序保存7天,交叉样品必须放入标本冰箱分类保存7天。

盐水介质配血法:

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

2、主侧管分别加受血者血清2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混匀,3400转/min离心15秒。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

凝聚胺配血法

主侧管:

病人血清2滴+献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

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献血者血清2滴

2、各加入LIM0.65ml,混匀后再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3400转/min离心15秒,弃上清,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最后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观察结果。

3、如果凝集散开,配血结果相合;

如果凝集不散开,配血结果不相合。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目的;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别订本规程。

2.范围;

适合进行ABO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

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3.3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4.原理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抗原和B抗原,将血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表面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

反定型是用已知的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

反定型中使用O细胞是为了检测抗A、抗B以外的不规则抗体。

5,试剂

5.1抗-A、抗B分型血清。

5.2~5%、B、O、试剂红细胞。

6试剂的质量控制;

6.1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

有效期、有无渗漏等,试剂红细胞无明显溶血。

6.2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的抗-A、抗-B、试剂红细胞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

6.3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

7.工作程序:

7.1正定型:

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分别滴加抗A、抗B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受检者2%~5%红细胞1滴,混合。

7.2反定型:

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C”、“BC”、“OC”,各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A、B和O型2%~5%试剂红细胞1滴,混合。

7.3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将试管轻轻摇动,仔细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也要注意凝集强度,这将有助于亚型等的发现。

8.结果判定:

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红细胞凝集强度判读标准》进行。

血型ABOAB

正定型抗A抗B+--+

-+-+

AC-++-

反定型BC

+-+-

OC----

9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

有技术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问题,常见者有以下情况;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出现前带或后带现象),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受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位过少或抗原性减弱等。

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受检者血清中减弱或缺乏应有的抗A或抗B.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误判为不凝集。

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和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血清中有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如I(冷抗体)等,常干扰定型。

观察细胞扣时手法不当,未发现弱凝集。

如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首先要重复做实验一次(必须用试管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读实验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必须进一步鉴定。

10相关文件

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10.2《临床输血技术更规范》

11记录

11.1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

11.2血型检定及结果登记。

RH血型操作规程

1.目的;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

适合进行Rh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

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施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Rh血型系统主要有五种抗血清,即抗D,抗C,抗c,抗E,抗e。

用五种抗Rh分型血清来检查红细胞抗原。

在临床输血中,一般只做D抗原的鉴定,凡被检红细胞和抗-D血清凝集着为Rh阳性,不凝集者为Rh阴性。

5试剂,抗-D血清。

6.试剂的质量控制:

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

有效期、有无渗漏等;

对所有的抗-D血清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

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

7.1取洁净小试管1支标识“抗-D”,加抗-D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加受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

7.2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肉眼观察细胞扣,根据凝集情况判断结果。

8.1结果判断:

凝集者为Rh(D)阳性,不凝集者再次检测,再次检测不凝集者为Rh(D)阴性。

8.2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

9.注意事项:

9.1红细胞悬液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列不当会出现前或后带现象,出现假阴性结果。

9.2试剂或被检血清和红细胞的比例要适当,否则会漏检阳性结果。

9.3观察细胞扣时手法要得当,防止用力混匀而漏检弱阳性。

10.相关文件

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10.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操作规程

1.目的:

2.范围:

适合输血科(血库)全体工作人员。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

3.2科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红细胞血型抗体除了抗A,抗B外,可能含有潜在的其他不规则抗体,而导致输血反应等问题。

血型抗体分子的物理特性与血清学的反应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抗体主要分为IgM和IgG抗体,IgM抗体长度大于35.7nm,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相连相应的红细胞,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IgG抗体长度大于24nm,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所以用3人份基本含盖常见抗原的O型红细胞,在不同的介质中检测,(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或抗人球蛋白介质等)只要血清中存在常见的IgM和IgG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的介质中就会和筛选细胞发生凝集。

5.仪器、材料与试剂

5.1凝聚胺试剂

5.2筛选细胞

6.试剂的质量控制:

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筛选细胞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无明显溶血,在有效期内;

同时记录试剂厂家和批号。

7.工作程序及结果判断:

7.1取试管3支,分别标记“1”、“2”、“3”、各管加患者血清2滴,分别加入1、2、3号筛选细胞各1滴,混匀。

以3400转∕离心15秒或(1000转∕离心1分钟)。

7.2观察结果,3号管中有1管以上阳性者,为抗体筛选实验阳性,说明被检血清中存在IgM类抗体,要送血站进行抗体鉴定。

7.33管均为阴性,表示在盐水介质中抗体筛选阴性,说明被检血清中不存在1gM类抗体。

再将3管继续做聚凝胺实验。

7.4在聚凝按介质中,3管中有1管以上阳性者,为抗体筛选试验阳性,说明被检血清中存在1gG类抗体,要送血站进行抗体鉴定,

7.53管均为阴性,表示在2种介质中抗体筛选均为阴性,说明被检血清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8.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9记录

交叉配血实验

1。

目的;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保证安全输血,特制订本规程。

3.职责:

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3.3科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4原理

4.1交叉配血实验分“主侧”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实验;

“次侧”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实验。

分别用盐水介质法检测IgM类不规则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实验不合,用凝聚胺介质法检测IgG类不规则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实验不合。

4.2凝聚胺介质法中低离子介质可以促进红细胞和相应抗体的反应,在加入凝聚胺后,带正电荷的凝聚胺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进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近,引起的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集反应。

如果是由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凝集,则会在加入再悬液时散开。

5.材料与试剂聚凝按试剂盒。

5.2抗A.抗B分型血清。

5.32-5%A.B.O试剂红细胞。

5.4抗-D血清。

6.试剂的质量控制;

聚凝胺实验过程中,加入重悬液之前如无凝集时,将阳性对照血清代替待检血清按7.3操作进行质量实验,结果出现凝集,证实实试剂有效。

7工作程序;

7.1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申请单与血样管上姓名。

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等内容无误,方可进行配血。

7.2依据《ABO血型定型操作规程》,《Rh血型定型操作规程》进行献血者的受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血型的复查。

7.3盐水介质配血

7.3.1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主侧”、“次侧”,“主测”管加患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患者2-5%红细胞悬液1滴,以3400转/离心15秒或(1500转/离心1分钟),以肉眼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7.3.2主次管凝集或溶血的要查找原因。

7.3.3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再将原主次管继续进行凝聚胺介质法配血。

7.4凝聚胺介质配血

7.41各管加LIM液0.7ml(14滴),混匀,加凝聚胺试剂2滴,混匀

后3400rpm离心15秒,弃取上清液,不要沥干,轻摇观察由凝聚胺引起的红细胞凝集。

7.42有凝集时各加入2滴垂悬液轻摇看结果:

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红细胞凝集应在1分钟内完全散开,若是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凝集,反应则不会完全散开。

7.4.3凝聚胺介质配血阳性者,疑似由IgG抗体造成,需进一步抗体鉴定。

8注意事项

8.1若红细胞中含有较多血清或血浆则需用盐水洗涤细胞一次。

8.2若加凝聚按试剂后未见红细胞凝集需重做,可能是患者使用肝素类药物中和聚凝胺所致,需多加1滴poiybrene(凝聚胺)试剂以中和肝素。

8.3观察盐水介质配血结果后,在阴性情况下再进行凝聚胺介质配血,如盐水介质配血结果为阳性,则勿需进行凝聚胺配血。

8.4患者血清中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