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105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48讲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docx

只)。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种群数量

36

72

339

856

1521

捕捉标志数

160

第二周重捕数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40

那么,下列与2004年至2006年该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

8.(2013·

郑州质量预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9.(2013·

北京东城区综合练习,30)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

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

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

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

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

C.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D.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这可能与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死亡有关

10.(2013北京市海淀区期末)下列选项中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优势种依次取代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C.次生演替达到顶级群落后将永远保持原状

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1.(2013江苏名校联考)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③增加1kg,①至少增加100kg

C.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12.(2013肇庆期末)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右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

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得不足

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

13.(2013·

大连双基测试)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14.(2013吉林市摸底)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细菌促进了物质循环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

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千克

15.(2013·

合肥教学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若M1<

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

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

16.(2013徐州摸底)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17.(2013黄山七校联考)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8.(2013郑州一模)下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19.(2013·

西城区期末)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0.(2013泰安模拟)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21.(2013泰州模拟)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22.(2013黄山七校联考)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007

2008

200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标志重捕法

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可以推测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会减弱

23.(2013·

江苏四市教学调研)棉蚜虫体型微小,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

为了监测棉蚜虫害,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5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花和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月/日)

6/5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棉蚜数量(只/株)

4.8

41.6

261.7

1181.9

1976.9

2175.6

2171.4

2173.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调查期间棉蚜虫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调查棉蚜虫种群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C.在7月5日左右棉蚜虫种群增长率最大

D.2175.6只/株一定是该棉田的环境容纳量

24.(2013·

山东济宁一模)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右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A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丙种群的最大增长率在B点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25.(2013·

山东烟台二模)右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

B.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

C.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

D.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26.(2013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7.(2013北京西城二模)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g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28.(2013北京东城5月二模)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29.(2013·

江苏泰州期末)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30.(2013北京房山5月二模)下图是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图,下列关于曲线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Ⅰ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C.曲线Ⅱ可以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

D.曲线Ⅱ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a~b段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

我国人口不断地老龄化,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c~d段

31.(2013·

烟台期末)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

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种间竞争

32.(2013·

烟台期末)在可可西里有保护藏羚羊的自然保护区。

人们保护藏羚羊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33.(2013·

威海期末)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与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34.(2013·

威海期末)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25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5.(2013·

武汉调研)右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

36.(2013·

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

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

37.(2012·

山东济南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38.(2012·

山东省莱芜一中诊断性测试)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图中的食物链为:

乙→丙→甲

C.D点丙种群繁殖速度最快,E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缩小

39.(2012·

泰州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4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

B.若丙增加1kg,则需要消耗甲约42kg

C.乙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

D.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4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

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数值是1250J/(cm2·

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42.(2012·

淮南二中模拟)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4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

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44.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说明不正确的是(  )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①是光合作用,②、③是呼吸作用,④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45.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图所示能量金字塔。

A.该群落共有4个营养级

B.各营养级都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能量

C.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4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过程不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

B.该图也可以表示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甲的种类可使食物网变得更加复杂

47.如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48.2009年10月底在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出现了“CO2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该项目独创性地将CO2资源化,对于缓解温室效应有很大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由化石燃料的不正常使用引起

B.温室效应可引起海平面上升,危害人们生活

C.CO2的资源化、绿色化利用,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D.降低CO2浓度最关键,其他副产品、伴生品可不考虑

49.下图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50.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西梧州发现一处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

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有近千粒果实。

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一种被称做“水稻杀手”的杂草稻已造成相关稻田平均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60%~80%,因此该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A.对野生稻进行保护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利用杂交技术可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C.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因此可以直接引种栽培

D.栽培水稻与“水稻杀手”杂草稻发生竞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二、非选择题

51.(2013·

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要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该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2013潮州期末)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的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

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

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原理。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53.(2013南昌调研)甲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