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089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文档格式.docx

它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的是理想境界,注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

其次在艺术形象的构思上,按照作家主观的情感逻辑而不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去想象和创造形象和理想境界。

最后它往往着力于寄寓了主观理想的大自然的抒写。

14、舞台指示

舞台指示是指剧本中叙述性的文字说明。

包括对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场景、氛围的描写,时间、地点、动作的说明,灯光、布景、音响效果的说明等。

15、文学

文学是作家借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意识形态。

16、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所谓文学作用的整体性是指文学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应该以它在整个社会中产生的作用和文学的全部内容来衡量,而不能只看到作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身上产生的影响,也不能仅凭某些细节、某些场面去估计它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前提。

17、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18、语言形象的间接性

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它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

19、戏剧台词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

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

20、游戏说

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

文学艺术是自由的,是人类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戏的结果。

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21、象征型文学

指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在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与传统文艺观、审美观相对立的一种文学,它是形形式式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总称。

22、诗歌节奏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讲究节奏性的。

所谓诗歌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23、文学史

文学史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历史,总结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规律。

24、小说结构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

结构一部小说的过程,就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

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6种,即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

25、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

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

26、散文的多样性

散文的多样性是指散文的取材和样式。

散文的取材是最广的,几乎无所不包,没有不可以在散文家笔下表现的。

因此有人说:

“散文是生活的博物馆”。

散文样式的多样性是指散文可以使用许多文体,出了常用的文体外,还可以用戏剧、小说、诗歌文体来写散文。

27、戏剧布局

戏剧布局也叫戏剧结构,从全局出发,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安排,元剧作家又称“布关串目”。

戏剧的布局要有利于演员用形体和言语动作的表达,有利于观众看得明白又有兴趣,有利于反映丰富多彩的复杂的社会生活。

28、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29、文学的认识功能

人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可以了解到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提高观察生活、熟悉生活、认识人、理解人的能力,这就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30、劳动说

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倡导者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31、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对物质和存在领域的反映,它和一切意识一样是第二性的东西,是对第一性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思想观念上的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学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性质。

32、“三一律”

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结构原则。

它规定戏剧的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内完成。

这个规定曾经长期影响欧洲戏剧文学的创作。

33、文学体裁三分法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

抒情文学,以直接抒发作者感受和情绪的方式塑造艺术形象;

叙事文学,以描写生活事件、刻画人物性格来塑造艺术形象。

它的分类标准比较统一。

在西方相当流行。

但忽视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体制、结构、语言等反面的特点,比较笼统,不够精确。

34、诗歌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运用语言的方式,也是语言的原始形式。

所谓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文体。

35、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或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性虚构作品。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36、剧本

剧本是指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文体,是戏剧的文学成分。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37、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三个分支:

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分别有不同的研究对象。

38、现实主义(现实型)文学

所谓现实主义文学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典型化的描写,来揭示社会本质方面的一种文学类型。

共同特征:

(1)遵循生活的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表现生活。

(2)强调对生活作典型化的概括和提炼。

(3)强调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语言运用朴素。

解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学说中的劳动说更具合理性?

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①“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

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级,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电热。

②其实,“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3、言意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论述。

意的丰富性;

言的局限性;

个体人生的生命体验。

4、你怎么理解情感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与价值?

①作者在认知感受生活中总是带有情感;

②情感本身是文学的表现内容;

③文学的情感总是寄托于形象,形象中内含情感。

5、简述小说的审美特征。

1)人物的具体真实性。

2)故事的曲折生动性。

3)环境的充分具体性。

4)叙事的技巧性。

6、文学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对经济基础起破坏、瓦解作用;

③在瓦解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产生。

7、简述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

①无功利与功利;

②形象与理性;

③情感与认识。

8、你如何理解语言形象的间接性?

举例分析。

间接性(相对于绘画而言)

①语言塑造的形象是一连串的抽象;

②语言必须在了解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完成;

③形象的间接性既是文字的短处,也是文学的长处。

9、“理解”这种思维机制在文学创造中有什么作用?

①理解是对对象有意识,有理性的思考;

②对情节进行提炼,对结构作出安排,对人物的运筹,对主题进行开掘,对人物进行评价;

10、为什么说诗歌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语言文本的形式美?

①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在句式上整齐的美,对声调上扬的美,对韵律上回环的美却得到充分发挥;

②诗以美视美听来唤起读者的读感;

③读者读诗对于诗歌语言本身的兴趣甚至会超过对诗歌意义的兴趣;

④由于汉语单词、单句、诗句组合的灵活特点,因而更易唤起读者对语言的兴趣。

11、政治对文学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①政治制度及其方针政策,对文学发展具有强制作用;

②政治思想对文学发展具有影响作用。

12、为什么说在阶级社会中,文学会存在阶级性?

①作家生活在一定阶级社会中,他们的思想观点,感情爱好等会带上阶级的烙印;

②文学把人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而人在阶级生活中,总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总会打上一定的阶级烙印。

13、你如何正确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

举例说明。

①文学的作用是精神的;

②文学的作用是以社会存在为前提的;

③文学的作用是整体的;

④文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14、创作个性在作家的创作中有何意义?

①创作个性是作家长期不懈努力的灵性之化;

②创作个性是作家创作型和深刻性的突出表现;

③创作个性是个别性和社会性的高度统一。

15、情感这种思维特征在创作中有何作用?

(1)作家在感知生活时是一种以情观物的活动;

(2)情感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

(3)情感附着于形象,形象寄托着情感。

16、你如何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

①文学有自己的特殊的反映对象,即人;

②文学也描绘自然现象,但它所描绘的是人所生活的自然现象;

③文学描写人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一样;

④文学是主体的而非平面的表现人或人生;

⑤文学表现人由外而内的延伸,表现人类生活矛盾的内在性。

17、文学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②娱乐功能;

消遣功能;

18、为什么说作家的审美感知是主动性的?

①作家的审美感知是积极主动的选择信息、鉴别信息、组织信息;

②作家的审美感知是一种有意识的观察;

③有意观察的目的,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价值,在普通事物中发现常人发现不了的精妙之处。

19、简述现代主义(象征型)文学的一般特征。

①现代主义文学是指,在19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在现代非理性主义产生的与传统文艺观和审美观相对立的文学;

②表现人的全面异化,发掘人的内心引力的潜意识;

③追求新奇怪诞的表现手法

20、简述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举例论述。

①小说是人物、故事展开的场所;

②展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以及故事的合理性、可能性;

③说明故事的时间、地点、社会条件;

④烘托人物的心境,揭示人物性格的变化;

⑤展示社会风貌和风俗习惯。

21、举例论述语言艺术的特征。

①语言形象的间接性;

②展示人生的深广性;

③展示思想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22、现实主义作品与自然主义作品有哪些区别?

①注重人物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②强调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强调人物的先天性;

③强调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与强调对生活作自然记录。

23、文学创造主体(作家)必须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

①心理素质的修养;

②才识结构的修养;

③个性的修养。

24、诗歌语言为什么需要对常规语言进行偏离的处理?

①诗歌要求高度凝练,因为必然会出现语言表达上的跳跃和省略;

②音韵和格律的要求,而在句法上打破常规,出现语序颠倒,语词错误等情形;

③诗歌必须通过内在形式的熔铸,来传达诗情、诗意、诗味等。

25、演一出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要有扮演剧中角色的人,即演员;

②要有可供表演的依据,即剧本;

③要有演出的场地,即舞台;

④要有演出的对象,即观众。

26、小说家为什么总是想方设法加工曲折生动的故事?

①完整曲折生动的故事才能刻画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

②多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

27、戏剧的矛盾冲突包含哪些冲突?

①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

②同一角色内心的冲突;

③角色和环境的冲突。

28、诗歌的外在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视觉上,分行排列,错落有秩,句式整齐;

②从听觉上,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合于音律。

29、为什么说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①审美功能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

②文字的认识、教育功能需要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实现;

③文字如果缺乏审美价值,读者就不会去阅读,任何功能都不可能实现。

30、简述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社会矛盾加剧,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使人类在精神上感到空前的贫困和压抑;

②思想根源:

直接受到了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31、你如何理解戏剧要具备富有动作性的台词?

①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是戏剧语言的独有属性;

②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是指人物说话时必须与动作结合起来;

③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才能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④才能揭示人物关系,推动矛盾的发展;

⑤动作性是指人物的手势、表情及腔调和形体动作。

32、为什么说体裁分类中的三分法比较具有科学性?

1)按照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2)合符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3)能保证在文学的范围内进行。

4)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探讨各类文体的特点和规律。

33、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1)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2)艺术真实已经是包含了情感评价

3)艺术形象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4)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

5)文学创造正是这一属性的表现

6)文学创造展示真的同时也展示善。

34、为什么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1)人物无法展示自己。

2)气氛会变得冷清。

3)结构会变得松散。

4)不能吸引观众。

35、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1)现实型文学重再现,理想型文学重表现,象征型文学重意蕴。

2)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再现和表现都具有直接性,象征型文学则用暗示的方式。

3)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是明确的,象征型文学则是朦胧的。

五、理论分析题(共10分)

(一)

莫泊桑说:

“无论是在一个国王、一个凶手、一个小偷或者一个正值的人身上,在一个娼妓、一个女修士或者一个卖菜的女人身上,我们要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分析这一段话所包含的文学原理。

①文学的真实是主观的真实,体验真实,作家写任何一个人却融入自己的想象,他想象自己作为一个人物会怎么做,因而某种意义上作家表现任何人都在表现自己.如郭沫若:

我就是蔡文姬

②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艺术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过程,也就是文学的主体性的显现过程。

被主体化、感情化和个性化了的生活。

③或许作家只有把客体加以情感化、主体化,而且把自己的主体加以对象化时,才能创造具体生动的感人艺术形象.只有这时客体才成为作家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描写对象。

(二)

鲁迅认为:

“即使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是没有大关系的。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用学过的文学理论原理分析。

①文学的作用是精神的。

作为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灵魂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作用是精神的,它虽然归根到底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进而促使社会历史的变革,但它毕竟不能等同于物质作用,没有物质作用的那种直接性和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

②文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既不能履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职能,更不能代替物质的作用,所以不能夸大。

马克思早就讲过: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其作用不能超越物质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也不能和政治理论或其它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相比。

③文学的作用以社会存在为前提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

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

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

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

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

④文学的作用是整体的

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还要有整体观念。

文学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的整体,构成它的各种要素当然也有各自的价值,所以必须具有多价值性的特点。

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认识,须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全部内容来衡量。

不能只看作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中所发生的影响;

也不能仅凭某些场面、某些细节去估计它所可能产生的作用。

(三)

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作家会有不同的反映。

如自古以来有许多诗人对菊花进行过描绘,却总是有不同的魅力。

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战地黄花分外香”、“满地菊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残菊犹有傲霜枝”等。

用学过的文学原理分析这种现象。

文学的主体性:

根据作家在对客观事物和对生活的体验,将客体变为主体,而诗歌的创作由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不同、阅历不同、经历不同、人生体验的不同而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四)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韦莱克和沃伦在他的《文学理论》教材中认为: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

”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

用学过的文学里论分析之。

1)文学尤其是诗歌从“声音系列”中再生出来的“意义”,正是需要我们去细心体味的情调韵致或者说意味。

2)诗歌常常通过语音与语义的配合营构能够引发丰富联想、想象的意象,将读者引导到特定意境之中。

(五)

俄国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

“伟大的诗人谈着他自己,谈着他的‘我’的时候,也就谈着大家,谈着全人类。

”这一观点表述了文学理论中的哪些原理?

请用学过的文学理论分析之。

①诗人通过自我表现的情感内容但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在独特中表现普遍,在个别中表现一般,是诗和文学的一般特征.

②这其实就是“独感”与“共感”的关系。

对诗词作品来说,“独感”是前提,没有从一己的独特经历和感受出发,作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空泛无根的;

但限于“独感”的作品,没有跳出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小圈子,也难以在最大的程度上引起读者共鸣。

(六)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儿在他的著作《语义学概论》中说:

“获得某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某一套概念和价值。

在成长中的儿童缓慢而痛苦地适应社会成规的同时,他的祖先积累了数千年而逐渐形成的所有思想、理想和成见也都铭刻在他的脑子中了。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他的这一观点说明了文学理论中的一个什么原理?

请分析之。

①语言: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②对于每一个个体即人来说,语言是现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人们在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一种文化并接受其同化的过程。

(七)

仔细阅读分析以下内容,用学过的文学原理分析其所说明的包含的文学理论。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晋]陆机《文赋》

①艺术灵感是指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具有突发性,迷狂性,和创造性.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非作者所能自觉把握的一种突然的“开塞”现象。

它不同于艺术构思、艺术创作中的冥思苦想而是一种“来不可遇,去不可止”的精神状态

②也就是说,灵感来临,或者文思是否畅通,是不能人为的控制的。

当它来临的时候,不能去遏制,当它离开的时候,也不能去制止。

这点说明了灵感的突然来临和无法控制的特点。

由于灵感的触发是没有预期的,所以作者不能明确的把握它,而只能任由它来去,所以陆机感觉在灵感面前,作者是被动的。

(八)

用学过的文学原理分析下面一段文字。

“诗须得言外意,其中含蕴无穷,乃合风人之旨。

故意余于词,虽浅而深;

辞余于意,虽工亦拙;

词尽意亦尽,皆无当于风人者也。

——[清]吴发雷《说诗菅蒯》

①话语蕴藉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述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在文学活动多指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意思: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②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学修辞形态中:

含混和含蓄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