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1980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17590Word文件下载.docx

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可以分析出水分子的构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不变,但分子个数不一定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C

例3:

(2003·

南京市)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

“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

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

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

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

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解析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不灭,关键要指出在物理变化中微粒种类不变,质量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构成新的分子,元素的种类、各原子个数、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

所以物质不灭。

例4:

烟台课改区)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物质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您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该题是信息题,应抓住题中“反物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反粒子”,采用逆向思维,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那么反氢原子的结构一定是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所以A、C、D错误。

B

例5:

河北省)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

关于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B.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解析要知道原子的结构中各粒子数目间的关系以及符号的意义。

“He—3”是指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的氦原子。

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两个关系式可知,电子数应为2,中子数为1。

【常见误区】

1.不能抓住原子概念的本质特征。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了,是指原子核没有变化,核外电子还是有变化的。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在此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如例1中的D选项和例2中的D选项以及例3。

2.原子不但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并且能保持所构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同其他的粒子一样都具有不断运动,体积小、质量轻,粒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隙等性质。

如例1。

3.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一当质子数改变,其原子的种类随之改变,且此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4.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两个关系式掌握的不牢。

如例5。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若以●表示氩原子,则氩气是以下列何种形式存在?

()

ABCD

2.下列符号中,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B.2HC.2N2D.Fe

3.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锗、铕、镝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其中,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

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A.89B.26C.126D.63

4.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H2B.2HC.H2OD.2H2

5.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6.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

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下列原子中不需要的是()

A.碳原子B.氢原子C.氮原子D.氧原子

二、填空题

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

7.下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⑴根据此图,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

a.;

b.。

⑵根据此图,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在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

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核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

原因是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

某些同学因此断定说:

“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来制取。

”你认为这些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课题2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正确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2.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了解该元素的有关信息。

4.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1.利用元素这一宏观概念,去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或成分,如例1。

2.考查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如例2。

3.命题时往往给出元素周期表或部分内容,要求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去推测一些未知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或发现一些规律,如例3。

4.通常给出常见物质名称、俗名、图形或其他信息,根据组成物质中元素的种类,来判断物质所属的类别,如例4。

黑龙江课改区)“三氯生”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茵剂,广泛应用于牙膏、药皂、洗面奶、空气清新剂等。

下面关于三氯生(C12H7Cl3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三氯生中含有氧气分子B.三氯生由碳、氢、氯、氧四种元素组成

C.三氯生是一种有机物D.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

解析本题是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的考查,涉及到化学式的其他方面,属于综合题。

三氯生是纯净物,其中不可能含有氧分子,所以A是错误的。

A

黄冈市)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B.O2C.HD.Au

解析C60和O2分别是足球烯和氧气的化学式,可表示物质或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或一个原子了;

H可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氢气单质,氢气的化学式为H2;

只有Au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因为金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南通课改区)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

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

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质子数)相等,即可知1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分析表中信息可推测出S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进而确定化学式。

根据图表找规律的一般方法是对比分析法,即将表中所给的信息,从横向和纵向及整体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综合提炼出新的信息也就是其中隐含的规律。

从化合价的角度横向对比,不难看出:

同一横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

从纵向对比可以看出:

同一纵行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相等等规律。

(1)金属Ne

(2)16-2SO3(3)同一横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

四川省)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解析图A中的分子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故为单质分子;

图B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应为化合物;

图C和D中都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故为混合物。

B;

CD

1.对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描述混淆不清。

如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粒子既可讲种类,又可讲个数。

2.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密切相关。

3.缺少探索和发现能力的训练。

如在元素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种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和元素性质,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如例3。

1.如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2.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含有C、H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干冰B.蒸馏水C.小苏打D.酒精

4.国外医学界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A.碳B.氢C.氧D.铁

5.某学生用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人类现在还未知的物质X。

该学生在科技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制造出一种新元素X。

”该学生的话是(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

6.请从H、C、O、K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照要求写出化学式(各写一例):

①酸性氧化物②有三种元素组成的酸

③可以溶于水的碱④有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7.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

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便。

找出O2,CH4、CO2、NH3C2H4(乙稀)五种气体之间的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列出顺序,将答案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内。

规律

排列顺序

示例:

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小到大

CH4、NH3、C2H4、O2、CO2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_____。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_____,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_______。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

课题3离子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利用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去判断粒子种类,如例1。

2.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判断或推测元素相关的化学性质,如例2。

3.能从离子的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实验事实,如例3。

威海市)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已知氢、碳、氧、钠、氯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

1、6、8、11、17。

试按下列要求,写出微观粒子的化学符号,以及由这种粒子构成的或含有这种粒子的一种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和物质所涉及的元素限定在上述5种元素内)

需满足的条件

粒子的化学符号

对应的物质的名称

(1)质子数为11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2)质子数均为10的两种不同的分子

(3)质子数为1的阳离子和质子数为9的阴离子

解析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指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微粒。

由于质子数为11,所以应是钠原子和钠离子;

质子数均为10的不同的分子有NH3、H2O、HF、CH4等。

质子数为1的阳离子是H+,质子数为9的阴离子有F-或者OH-。

再找到含有这些离子的物质就可以了。

对应物质名称

Na

金属钠

Na+

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H2O

CH4(HF、NH3)

甲烷(氟化氢,氨气等)

H+

盐酸(硫酸)

OH-(F-)

氢氧化钠(氟化氢)

宜昌市)下列图示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具有稳定电子层结构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表示同种元素的是。

+16

+11

6

8

+8

2

A.B.C.D.

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为金属元素(H、He、B除外),多于或等于4个为非金属元素,等于8个为稀有气体元素(He为2个),上图中B、D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应为非金属元素;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为原子,不相等的则为离子,故A为离子;

核内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为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也相似。

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B、D、;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D;

具有稳定电子层结构的是B;

属于离子的是A;

表示同种元素的是A、C。

四川自贡课改区)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

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钠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周期;

(2)氯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比较容易_________电子;

(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微粒结构的异同:

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

原子的电子层数即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

(2)两问较为简单。

第(3)问主要结合离子形成的过程,从质子数、电子灵数、电子层数等方面入手,分析问题要全面、细致。

(1)三

(2)得到(3)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第一、二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对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构成及其区别与联系,缺乏整体把握,造成错误。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在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如例2。

2.对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结构决定了性质,反过来,性质又反映出结构。

1.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你猜测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D.苹果汁中含有K+

2.1个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带负电荷的离子

3.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4.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元素R形成碱的化学式为R(OH)3,则R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___________。

5.下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试回答:

(1)一个水分子共有_______个原子核、____________个质子。

(2)一个Mg2+核外共有__________个电子;

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_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上图你能发现哪此规律?

请写出其中一个:

______________。

6.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净水剂,它在水中离解出K+、Al3+和SO42-。

甲同学为了探究明矾中每种粒子是否有净水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少量KCl,静置

烧杯中的水仍浑浊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少量Al2(SO4)3,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乙同学看到甲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不完善,他对甲同学的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

请你把乙同学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

实验目的

使用的试剂

7.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

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

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I、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I可证明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

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_。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1.命题时常给出化合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如例1。

2.给出物质的化学式,要能知道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如例2。

3.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寻找物质间的内在规律,如3。

4.通常考查根据指定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粒子、粒子的个数,以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如例4。

5.根据给出化学式去求某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如例5。

6.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的主要考查,如例6。

湖北黄冈市)已知,碘(I)元素有-1、+1、+3、+5、+7等多种化合价,碘酸碘是由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3-)离子构成。

你认为它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中的()。

A.I2O5B.I2O7C.I4O5D.I4O9

解析此题所给予的信息是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碘酸根的数目。

由题意,碘酸碘是由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3-)离子构成的,根据碘酸根离子中所含氧原子数确定碘酸碘中含碘酸根离子的数目,再由化合价规则确定该碘离子的数目并加以验证。

I4O9含有含3个碘酸根离子,可写成

+3-1

I(IO3)3形式。

D

南京市)2003年lO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6N2,你知道哪些信息?

(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回答不要求涉及相对原子质量。

)请写出三点:

(1),

(2),(3)。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式所表示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从宏观与微观、组成与构成等方面去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时可能从化学式所表示的结构特征推断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2)每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3)偏二甲肼属于化合物(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大连市)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

解析分析五种气体,从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出发,按组成、结构、性质寻找它们内在联系进行排序。

如从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