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1921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

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与培训;

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

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加强科学研究并使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为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做贡献;

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12000年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两基已进入攻坚阶段,要确保全国目标的实现。

  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地区,在十五计划期间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重点放在山区、牧区和边境地区。

  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保证两基的质量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的实验。

  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3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实施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4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

  要使学生有健强体魄。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到2001年,通过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深化教育改革和器材配备等工作,初步建立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艺术教育体系,保证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5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求知的欲望。

  重视特殊教育,努力为广大残疾少年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主自强的精神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6继续扩大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规模,促进各民族素质的共同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要继续办好内地为边疆少数民族举办的教学班(校),适当扩大培养规模。

  内地高等学校要为培养少数民族的优秀专门人才做出更多贡献。

  要重视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7建立和完善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汉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依法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到2010年在全国实现文字应用基本规范化,使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8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

  3年内,以不同方式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

  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

  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要在新师资培养以及教师培训中做出贡献。

  9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999年、2000年,在全国选培10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其中1万名由教育部组织重点培训)。

  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巡回讲学、研讨培训和接受外校教师观摩进修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在当地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10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加强考核,竞争上岗,优化教师队伍。

  2000年前后,要通过提高生师(包括职工)比、下岗、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提高办学效益。

  同时,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认真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师范毕业生的定期服务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包括非师范类)到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任教,采取定期轮换制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

  鼓励各级政府机关公务员到中小学任教。

  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1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

  要重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团结、协作和奉献的精神。

  要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按照选到一个聘任一个的原则,国家给予重点资助,学术带头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享有人员聘用和经费使用的自主权。

  12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使高等学校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尽快取得创新成果。

  从1998年起,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中,设立一批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进入岗位,设立专项奖金并鼓励地方政府和学校相应设岗奖励。

  13全国高等学校以竞争选优方式分批精选万名骨干教师,采取国家拨款与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增强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教学质量及设备装备水平。

  设立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

  从1999年起每年评选百名35岁以下取得重大科研和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连续5年加大支持其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力度。

  14高等学校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实现重点学科的开放效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国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业务费用。

  15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增设博士专项奖学金。

  从1999年开始,每年评选百篇具有创新水平的优秀博士论文。

  对于获奖后留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博士,连续5年支持其科研、教学工作。

  要稳妥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规模。

  16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除按现有留学基金制度继续派遣短期访问学者外,由国家资助,选拔大学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有针对性地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交流。

  邀请海外知名学者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任国内大学客座教授,来华进行短期讲学和研究。

  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或以其他方式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贡献力量。

  四、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171995年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一批学科,已经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九五期间,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要保证2000年切实完成211工程首期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二期计划,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211工程二期计划建设资金仍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

  其中,中央专项投入部分的力度至少与首期计划持平,主要用于加大已立项的重点学科建设力度。

  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的精神,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少数大学在少数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尤其是本科生培养质量较高,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条件。

  19国际上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

  一流大学建设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

  特别是学生毕业以后在国家的各个建设岗位上乃至在国际上体现出了公认的信誉。

  同时这种学校集中有一大批知名的学者教授。

  因此,办成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

  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

  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

  21以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示范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提高主干网传输速率,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通信资源,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

  2000年,全国全部本科高等学校和千所以上中等学校入网,并争取计算机网络进入5万名高校教授家中。

  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22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现有广播电视教育传输网络,建设中央站,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高速连接,进行部分远程办学点的联网改造。

  2000年,争取使全国农村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能收看教育电视节目。

  要运用优秀师资力量和现代教育手段,把教育电视节目办好,重点满足边远、海岛、深山、林牧等地区的教育需求。

  23改变落后、低水平重复的远程教育软件开发制作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利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竞争和市场运作机制,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

  要重点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若干个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

  同时注意引进国外优秀现代远程教育软件。

  24教育部对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制订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实行短期国家支持、长期自力运行的发展策略。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水平。

  为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按国际惯例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行费用实行优惠,并依法对境外捐赠设备、进口设备的关税给予减免。

  25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继续教育基地。

  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向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提供多种继续教育课程。

  要发挥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优势,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

  七、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做贡献26高等学校要在国家创新工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开发,围绕经济建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培育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服务。

  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优势互补,讲求实效。

  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

  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集成与扩散的示范中心,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鼓励高等学校向企业转让技术,或利用现有中小企业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探索企业与高校从立项到投产一条龙的全面合作。

  27在高校周围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要创造条件在高等学校周围,特别是高等学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科技园区,成为有目的地吸引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窗口,并发挥科技开发孵化器的作用。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28高等学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重要的动力和辐射源的作用,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今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组建一批以高校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29建立健全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保障机制。

  教育部成立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资助机构,用于资助高校有开发前景的重大科技项目。

  通过控股、参股和信贷等方式,重点支持包括高校在内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开发活动。

  同时,尽快组建一批专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介机构。

  允许技术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科技成果转让的收益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一定部分,按贡献大小分配给有关研制开发人员。

  要研究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八、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30切实落实《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的规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为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根据各地的需求和经费投入及师资条件的可能,在采用新的机制和模式的前提下,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将达到660万人。

  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应有较大的增长。

  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7年的91%(新口径),提高到2000年的11%左右。

  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由1997年的10∶1提高到2000年的12∶1,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平均在校生规模达到4000人左右。

  31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继续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今后3~5年,基本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条块有机结合的新体制。

  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以及行业性很强需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高等学校外,其他绝大多数高等学校由省级政府管理或者以地方为主与国家共建。

  中央财政继续拨款鼓励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高等学校布局。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32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对于学历高等职业教育,除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简称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外,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不搞新建。

  挑选30所现有学校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

  主动适应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各类人才。

  要通过试点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

  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探索多种招生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近期3%左右)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

普通高中毕业生除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外,多数应接受多种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素质。

  33加大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要从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公平选拔合格人才、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出发,进行高考科目、内容、方法和制度的改革试点,增加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分量,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和学校特点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评价的方法和制度。

  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学生自谋职业的试点。

  到20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要通过多种形式对高校特困生给予资助,保证经高考录取和已在校的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国家继续安排资金资助特困生,地方财政和学校相应配套资助。

  同时,积极开展高校学生贷学金等多种助学制度的试点工作,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34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

  要大力推进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本科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今后3~5年,将专业由200多种调整到100多种。

  继续推进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建成200个文、理科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100个各科类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20个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使之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示范基地。

  积极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35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推行聘任制,减少冗员,精简高校职工队伍,使学生与教职员工之比、学生与职工之比、专任教师与职工之比均有较大提高;

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

  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要同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进度挂钩。

  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城市组建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高校后勤生活服务集团公司,从事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以及学校后勤生活服务。

  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

  九、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尤其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力度36依据《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要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实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

  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继续实施初中后教育的分流,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应保持现有比例,努力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

  极少数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对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应实行职业技术培训;

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已基本合理的地区,要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发展部分综合高中,推迟到高三年级分流。

  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各类新就业人员进行时限和形式不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要改革专业和课程结构,实行弹性选课制度,提高培养质量,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努力在各地办出一批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职业技术学校。

  37成人教育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使各类下岗和转岗人员都能接受不同层次和年限的职业培训或正规教育,为再就业工程服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积极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

  促进企业、学校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

  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基金,促进继续教育基地和网络的建设。

  还要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健全培训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38加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