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0715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三练习题集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2.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差异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其自动调节力大小有关

4.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项特点(  )

A.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

5.为了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种害虫,有人建议从国外引入一种凶猛的蜘蛛。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蜘蛛和该种害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C.蜘蛛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最佳方案是蜘蛛能将该种害虫彻底消灭

6.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劳动

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

7.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8.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喷洒农药灭害虫B.不准放牧

C.建立草原防护林D.大量引进小型肉食动物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

D.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0.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棉田的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虫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水产养殖业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营养级高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当放牧

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草)”的措施

12.如果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稀奇的野生动物,把生产者的能量尽量多地积蓄起来

B.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C.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便于游人观赏珍贵树种

D.对森林适量采伐,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

13.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4.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15.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D.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

B.狼捕食兔,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

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17.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二、非选择题

19.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____________。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____________。

繁殖速度在A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处于________期;在C处种群的年龄组成属________型。

(4)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图中曲线的振幅和周期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

请分析:

(1)A、B、C三条曲线各代表的种群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A、B、C三种群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地位分别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由于气候的原因,植食性昆虫一时数量猛增,树木的生长将____________,这时食虫鸟类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使树木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受到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迅速死亡,那么分解者在短期内的数量变化应该是____________。

21.某水产学院开展“施肥对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本实验通过施入不同肥料量,观察不同施肥量(N/P浓度)对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减和种群的消失或兴起。

(1)该项研究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

(2)该研究小组选用了6个池塘,其中5个作为实验组,1个作为对照组,这6个池塘内水的选取标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时往往每个池塘取不同的采样点,每个点采表、中、底层水样混合,是为了确保采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不断地向实验池中施肥,实验前期球藻类占优势,实验后期裸藻类开始出现,且逐渐占有优势,但其他的生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该生态系统稳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物种急剧增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1)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23.澳大利亚为发展牧业,引进了大量黄牛,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已经威胁牧草的生长,以后又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清除了牛粪又肥沃了土壤,重新促进牧草的生长。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黄牛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____状态。

(2)导致不得不引进蜣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蜣螂已成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方面要保持________,在生态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并且通过____________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必修三练习题集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1.选择题

ACACDCACDBBDDCBCDD

2.非选择题

1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种群、种间关系等知识,还考查了学生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

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图像判断出三个种群间的关系,由图像显示的“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曲线,可知三者间是捕食关系,且“先增加先减少者”为处于低营养级的生物,那么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为:

乙→丙→甲。

丙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应放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分析丙的一些特征。

在A点,丙的种群密度最大,种内斗争就最激烈;在B点,丙的食物减少,天敌最多,其繁殖速度就最慢;在C点,所需食物在增加,天敌数量在减少,繁殖速度和种群密度有增加的趋势,其年龄结构属增长型;在D点,所需食物快速增加,天敌数量最少,此时其繁殖速度最快。

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会越小,所需周期就越短。

答案:

(1)乙→丙→甲

(2)D ①种群乙的个体数量减少,则种群丙的食物减少 ②种群甲的个体数量大量增加,种群丙的个体被大量捕食

(3)A 增长

(4)振幅缩小,周期缩短

20解析:

该题难度较大,出现问题也较多。

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

(1)三条曲线代表的种群分不清,特别是B、C两曲线,容易将B看成是植食性昆虫,将C看成是食虫鸟类。

接着

(2)中的营养结构的地位也随之填错。

对于这类题要认真分析示意图中各种群动态变化,找出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两个种群相互变化规律,该题便可迎刃而解。

从图上看,食虫鸟类数量的升降追随植食昆虫数量的升降,只是时间上迟一步,因此,可以确定B曲线代表食虫鸟类种群,属于次级消费者;C曲线代表植食性昆虫种群,属于初级消费者;A自始至终数量都是最多,即为树木,属于生产者。

(3)植食昆虫数量猛增,势必要影响树木的生长,使森林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昆虫的数量大增,鸟类的食物充裕,繁殖速度加快,数量增加。

鸟类数量增加,作为食物的昆虫数量相应减少。

这时树木又恢复正常,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这个坐标上所显示出来的营养结构很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因此,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这说明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5)本题最后一个问题主要是说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错误率较低。

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迅速大量死亡,消费者也要随之大量死亡,随着动植物尸体的大量增多,分解者在短期内也就要迅速增加。

答案:

(1)树木 食虫鸟类 植食性昆虫

(2)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3)受到限制 增多 恢复正常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自我调节 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5)迅速增加

21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施肥量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采取的变量探究方法为:

施肥量不同,观察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减和种群的消失或兴起。

为了确保单一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余条件都相同,如水质(即水深、水温、pH、离子浓度等)、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仅浮游植物的种类要相同,而且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如浮游动物、蟹等的种类和数量也要基本相同。

答案:

(1)不同的施肥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水质基本相同,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 确保无关变量相同(或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随机性 (4)稳定

22解析:

生物入侵的生物初期是“J”型曲线增长,由于生物入侵外来物种迅速扩张,与本地物种争夺资源空间,外来物种的绝对生长优势,使本地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灭绝,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环境条件适宜(或非生物因素适宜) 没有捕食者(或没有天敌) 

(2)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3解析:

由出示的这则信息来看,在未引入黄牛前,各生物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引入黄牛后,由于缺少分解黄牛粪便的分解者,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引入分解者后通过自我调节恢复了原来的稳定状态。

答案:

(1)相对稳定

(2)引进黄牛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分解者

(4)相对稳定 动态平衡 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