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0308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毕业设计ipv4向ipv6过渡方案文档格式.docx

作者签名:

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何时升级IPv4网络

我们都知道岁月的流逝并不会使一些美好的事物消失。

但不幸的是,一些现在看来不错的事物并不意味着能够永远使用下去----无论他现在是多么的辉煌,他或者将会过时,或者将被开始殆尽,总会有新鲜的事物遮盖它原有的光芒。

IPv4就是这样一种东西,而当这种好的事物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的时候,对它的维护变得非常重要,而了解何时对它进行升级以及如何以最少的混乱、最低的代价进行升级则显得尤其重要。

按照目前基于IPv4网络各种业务开展的速度计算,亚太地区的IPv4地址在3年内将会消耗殆尽。

由于互联网对IP地址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如果不将IPv4升级到IPv6,IP地址的耗尽就会导致互联网效率变低,“网络塞车”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大陆共分得IPv4地址2.05亿个,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CNNIC作为APNIC最大的国家级IP地址注册管理机构(NIR),目前的IPv4地址自主分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能一次分配26万多个IP地址。

到今年6月,CNNIC分配IPv4地址已经累计达到5395万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IP地址资源的压力。

然而,尽管如此,中国已获得的IPv4地址数量却还不到全球已分配总量的4.5%,未来国内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大,并且增速会高于全球增速均值。

特别是近三年,我国IPv4地址的增长量远远落后于网民的增长量,3G引发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对IP地址的海量需求更会让中国IP地址捉襟见肘。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黄晓庆院长预测,在未来5年中,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IP地址需求,预计就会达到5-9亿,全球剩余的IPv4地址也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解决IPv4地址的短缺问题已进入倒计时。

1.1.2现有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在当前计算机工业飞速发展的步伐下,指出IPv4的局限性和缺点如同指出小汽车和卡车的内燃机是有缺陷的动力源一样。

IP的确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协议,并已经证明了他能够连接小至几个节点,大至Internet上难以计数的主机。

为交通工具选择动力源时,只要能够像汽油机或柴油机一样提供动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括电能、太阳能或是风能作为上路的动力而不会影响别人,与此不同的是,IP的升级将对所有使用IP的人产生重大影响。

TCP/IP的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早在80年代初期就意识到了升级的需求,因为当时已经发现IP地址空间随着Internet发展只能支持很短的时间,1994年ALEI工作组已经估算出IPv4会在2005到2011的某一时间耗尽,同一时间在多伦多IETF会议上专家组提出了创建Ipv6的建议。

IPv4网络的一些局限性以及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P地址空间危机:

IP地址空间的危机由来已久,并正式升级的主要动力。

●IP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

尽管IP表现的不错,一些源自20年甚至更早以前的设计还能够进一步改进。

●IP安全性缺陷:

安全性一直被认为是由网络层以上的层来负责,但它现在已经成为IP的下一个版本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自动配置 

对于IPv4节点的配置一直比较复杂,而网络管理员与用户则更喜欢“即插即用”,即:

将计算机插在网络上然后就可以开始使用。

IP主机移动性的增强也要求当主机在不同网络间移动和使用不同的网络接入点是能提供更好的配置支持。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国内外对现有IPv4网络以及下一代IPv6网络的研究现状,文章总结了IPv4向IPv6网络的过渡的必要性,以及通过何种技术来实现一个完美的衔接,让网络上的每一个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次网络的过渡。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IPv6协议的基本框架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IPv4的更新,描述了新的协议头中各个字段及IPv6的地址空间,着重介绍了IPv6中包含的变化和新特性。

2.IPv6网络的现状以及相对于IPv4的优势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IPv6网络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国内IPv6网络的发展情况,同时对比了IPv6相比于IPv4的一些优势。

3.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的技术

总结国内外研究实现IPv4向IPv6过渡的两种主要技术,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的实现原理以及运行部署情况。

4.在不同技术支持下的模拟与测试

通过对以上两种技术的分析总结,再结合现实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借助GNS3软件运行CISCO设备的IOS来完成对不同情况的实验模拟与测试。

1.3研究意义

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具有更好的扩展性与安全性,在我国IPv6的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所以我们要存分利用国外IPv4向IPv6网络过渡的各种技术,积极挖掘适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行之有效的过渡方案,为国内各大高校,乃至全国向IPv6网络的过渡提供一个技术支持。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IPv6网络的理解与学习,掌握下一代网络的运行机制,以便更好的在基于IPv6的网络上开展业务。

目前国内的很多业务都是基于IPv4来开展的,但是几年来由于受到IPv4网络地址资源枯竭的影响,很多网络业务受到了影响,如果我们能掌握好下一代网络的运行机制,将现在和各种业务需求完美的迁移到IPv6网络上,在将是我们占去IPv6网络优势的一个先机。

(2)通过对IPv4向IPv6网络过渡的研究,可以推动高校尽早的走入下一代网络。

将目前常用的两种过渡技术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为了掌握的技术可以带来真正的实用价值,通过对高校现有网络与下一代网络的对比分析,将大大推动高校IPv6网络的早日接入。

(3)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相信本次研究学习将会为我以后的网络人生带来不小的益处。

眼看现有网络的寿命即将殆尽,如果自己提前学习并掌握了IPv4到IPv6的改造技术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毕竟这个改造工程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蛋糕,只要自己分得一小块足矣。

2IPv6协议的基本框架

对IPv4的升级最早在两个RFC中进行了定义。

RFC1883中描述的是协议本身,而RFC1884介绍的是IPv6的地址结构。

现在RFC1884已经被RFC2373所替代,1998年夏天IETF批准了一个草案来替换RFC1883。

从32位地址到128位地址的变化代表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但如何制定和分配IPv6地址直到1998年秋天也没有定论。

2.1变化概述

IPv6中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重要方面:

●扩展地址

●简化头格式

●增强对于扩展和选项的支持

●流标记

●身份验证和保密

对于IP的这些改变对IAB于1991年制定的IPv6发展方向中的绝大部分都有所改进。

IPv6的扩展地址意味着IP可以继续增长而无需考虑资源的匮乏,该地址结构对于提高路由效率有所帮助;

对于包头的简化减少了路由器上所需的处理过程,从而提高了选路的效率;

同时,改进对头扩展和选项的支持意味着可以在几乎不影响普通数据包和特殊包选路的前提下适应更多的特殊需求;

流标记办法为更加高效地处理包流提供了一种机制,这种办法对于实时应用尤其有用;

身份验证和保密方面的改进使得IPv6更加适用于那些要求对敏感信息和资源特别对待的商业应用。

1.扩展地址

IPv6的地址结构中除了把32位地址空间扩展到了128位外,还对IP主机可能获得的不同类型地址作了一些调整。

例如IPv6中取消了广播地址而代之以任意点播地址。

IPv4中用于指定一个网络接口的单播地址和用于指定由一个或多个主机侦听的组播地址基本不变。

2.简化的包头

IPv6中包括总长为40字节的8个字段(其中两个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它与IPv4包头的不同在于,IPv4中包含至少12个不同字段,且长度在没有选项时为20字节,但在包含选项时可达60字节。

IPv6使用了固定格式的包头并减少了需要检查和处理的字段的数量,这将使得选路的效率更高。

包头的简化使得IP的某些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所有包头长度统一,因此不再需要包头长度字段。

此外,通过修改包分段的规则可以在包头中去掉一些字段。

IPv6中的分段只能由源节点进行:

该包所经过的中间路由器不能再进行任何分段。

最后,去掉IP头校验和不会影响可靠性,这主要是因为头校验和将由更高层协议(UDP和TCP)负责。

3.对扩展和选项支持的改进

在IPv4中可以在IP头的尾部加入选项,与此不同,IPv6中把选项加在单独的扩展头中。

通过这种方法,选项头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需要检查和处理。

为便于说明,考虑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扩展部分:

分段头和选路头。

IPv6中的分段只发生在源节点上,因此需要考虑分段扩展头的节点只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源节点负责分段并创建扩展头,该扩展头将放在IPv6头和下一个高层协议头之间。

目的节点接收该包并使用扩展头进行重装。

所有中间节点都可以安全地忽略该分段扩展头,这样就提高了包选路的效率。

另一种选择方案中,逐跳(hop-by-hop)选项扩展头要求包的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处理该头字段。

这种情况下,每个路由器必须在处理IPv6包头的同时也处理逐跳选项。

第一个逐跳选项被定义用于超长IP包(巨型净荷)。

包含巨型净荷的包需要受到特别对待,因为并不是所有链路都有能力处理那样长的传输单元,且路由器希望尽量避免把它们发送到不能处理的网络上。

因此,这就需要在包经过的每个节点上都对选项进行检查。

4.流

在IPv4中,对所有包大致同等对待,这意味着每个包都是由中间路由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的。

路由器并不跟踪任意两台主机间发送的包,因此不能“记住”如何对将来的包进行处理。

IPv6实现了流概念,其定义如RFC1883中所述:

流指的是从一个特定源发向一个特定(单播或者是组播)目的地的包序列,源点希望中间路由器对这些包进行特殊处理。

路由器需要对流进行跟踪并保持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流中的每个包中都是不变的。

这种方法使路由器可以对流中的包进行高效处理。

对流中的包的处理可以与其他包不同,但无论如何,对于它们的处理更快,因为路由器无需对每个包头重新处理。

5.身份验证和保密

RFC1825(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描述了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包括IPv4和IPv6。

它发表于在1995年8月,目前正在进行修改和更新。

1998年3月发表了一个更新版Internet草案。

IP安全性的基本结构仍然很坚固,且已经进行了一些显著的改变和补充。

IPv6使用了两种安全性扩展:

IP身份验证头(AH)首先由RFC1826(IP身份验证头)描述,而IP封装安全性净荷(ESP)首先在RFC1827(IP封装安全性净荷(ESP))中描述。

报文摘要功能通过对包的安全可靠性的检查和计算来提供身份验证功能。

发送方计算报文摘要并把结果插入到身份验证头中,接收方根据收到的报文摘要重新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AH头中的数值进行比较。

如果两个数值相等,接收方可以确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改变;

如果不相等,接受方可以推测出数据或者是在传输过程中遭到了破坏,或者是被某些人进行了故意的修改。

封装安全性提供机制,可以用来加密IP包的净荷,或者在加密整个IP包后以隧道方式在Internet上传输。

其中的区别在于,如果只对包的净荷进行加密的话,包中的其他部分(包头)将公开传输。

这意味着破译者可以由此确定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以及其他与该包相关的信息。

使用ESP对IP进行隧道传输意味着对整个IP包进行加密,并由作为安全性网关操作的系统将其封装在另一IP包中。

通过这种方法,被加密的IP包中的所有细节均被隐藏起来。

这种技术是创建虚拟专用网(VPN)的基础,它允许各机构使用Internet作为其专用骨干网络来共享敏感信息。

2.2包头结构

在IPv4中,所有包头以32位为单位,即基本的长度单位是4个字节。

在IPv6中,包头以64位为单位,且包头的总长度是40字节。

IPv6协议为对其包头定义了以下字段:

●版本:

长度为4位,对于IPv6,该字段必须为6

●类别:

长度为8位,指明为该包提供了某种“区分服务”。

RFC1883中最初定义该字段只有4位,并命名为“优先级字段”,后来该字段的名字改为“类别”,在最新的IPv6Internet草案中,称之为“业务流类别”。

该字段的定义独立于IPv6,目前尚未在任何RFC中定义。

该字段的默认值是全0。

●流标签。

长度为20位,用于标识属于同一业务流的包。

一个节点可以同时作为多个业务流的发送源。

流标签和源节点地址唯一标识了一个业务流。

在RFC1883中这个字段最初被设计为24位,但当类别字段的长度增加到8位后,流标签字段被迫减小长度来作补偿。

●净荷长度。

长度为16位,其中包括包净荷的字节长度,即IPv6头后的包中包含的字节数。

这意味着在计算净荷长度时包含了IPv6扩展头的长度。

●下一个头。

这个字段指出了IPv6头后所跟的头字段中的协议类型。

与IPv6协议字段类似,下一个头字段可以用来指出高层是TCP还是UDP,但它也可以用来指明IPv6扩展头的存在。

●跳极限。

长度8位。

每当一个节点对包进行一次转发之后,这个字段就会被减1。

如果该字段达到0,这个包就将被丢弃。

IPv4中有一个具有类似功能的生存期字段,但与IPv4不同,人们不愿意在IPv6中由协议定义一个关于包生存时间的上限。

这意味着对过期包进行超时判断的功能可以由高层协议完成。

●源地址。

长度为128位,指出了IPv6包的发送方地址。

●目的地址。

长度为128位,指出了IPv6包的接收方地址。

这个地址可以是一个单播、组播或任意点播地址。

如果使用了选路扩展头(其定义了一个包必须经过的特殊路由),其目的地址可以是其中某一个中间节点的地址而不必是最终地址。

表2-1IPv6的头结构

版本

业务流类别

流标签

净荷长度

下一个头

跳极限

源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净荷

2.3流标签

IPv4通常被描述为无连接协议。

就像任何一个包交换网络一样,IPv4设计为让每个包找到自己的路径以到达其目的地。

每个包都分别处理,而结果是两个从相同数据源发往相同目的地的包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路由来穿越整个网络。

这对于适应网络突发事件来说是个好办法,因为突发事件意味着任何一条路由都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故障,但只要两主机间存在某些路由则可以进行数据的交互。

但是,这种方法的效率可能不太高,尤其是当包并不是孤立的,且实际上是两个通信系统间的业务流的一部分时。

进一步考虑一个包流从一台主机发往另一主机时在它所经过的路径上将发生的事情:

每个中间路由器对每个包的处理将导致在链路上轻微地增加延时。

对于类似文件传输或终端仿真之类的大部分传统Internet应用,延时只会带来一点不方便而已,但对于一些提供互操作的音频和视频应用而言,即使只是增加一点点延时也会显著降低服务质量。

对每个IPv4包均进行单独处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难以把特定的业务流指定到较低代价的链路上。

例如,电子邮件的传输优先级不高,并且不是实时应用,但IPv4网络管理员却没有简单的办法来标识这些包,把它们传输到较低开销的Internet链路,并为实时应用保留较高开销的链路。

IPv6中定义的流的概念将有助于解决类似问题。

IPv6头字段中的流标签把单个包作为一系列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的包流的一部分。

同一个流中的所有包具有相同的流标签。

2.4业务流类别

最早有关IPv6的RFC1883中定义了4位优先级字段,这意味着每个包可能具备16个优先级中的一个。

但是,经过多次讨论后这个字段的名字改为“类别”,且长度也扩大到了1字节。

在最新的关于RFC1883的Internet修订草案中,名字又被改为“业务流类别”。

IPv6类别字段的数值及如何正确使用还有待定义。

使用IPv4服务类型字段和使用IPv6类别的实验最终必将为此带来有用的结果。

使用业务流类别的目的在于允许发送业务流的源节点和转发业务流的路由器在包上加上标记,并进行除默认处理方法之外的不同处理。

一般来说,在所选择的链路上,可以根据开销、带宽、延时或其他特性而对包进行特殊的处理。

虽然在IPv6的实现中很可能需要并建议高层协议为它们的数据指定一个特定的业务流等级,但这些实现中可能也允许中间路由器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这个值。

2.5分段

IPv6的分段只能由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进行,这样就简化了包头并减少了用于选路的开销。

逐跳分段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方法。

首先,它在端到端的分段中将产生更多的分段。

此外在传输中,一个分段的丢失将导致所有分段重传。

IPv6的确可以通过其扩展头来支持分段,但是如下所述,了解IPv4分段如何工作将有助于了解IPv6中为什么要进行改变。

在此不过多介绍。

2.6扩展头

IPv4选项的问题在于改变了IP头的大小,因此更像一个“特例”,即需要特别的处理。

路由器必须优化其性能,这意味着将为最普遍的包进行最佳性能的优化。

这使得IPv4选项引发一个路由器把包含该选项的包搁置一边,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再进行处理。

IPv6中实现的扩展头可以消灭或至少大量减少选项带来的对性能的冲击。

通过把选项从IP头中搬到净荷中,路由器可以像转发无选项包一样来转发包含选项的包。

除了规定必须由每个转发路由器进行处理的逐跳选项之外,IPv6包中的选项对于中间路由器而言是不可见的。

IPv6定义了如下选项扩展:

●逐跳选项头:

此扩展头必须紧随在IPv6头之后。

它包含包所经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检查的选项数据。

由于它需要每个中间路由器进行处理,逐跳选项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到目前为止,已经定义了两个选项:

巨型净荷选项和路由器提示选项。

巨型净荷选项指明包的净荷长度超过IPv6的16位净荷长度字段。

只要包的净荷超过65535字节(其中包括逐跳选项头),就必须包含该选项。

如果节点不能转发该包,则必须回送一个ICMPv6出错报文。

路由器提示选项用来通知路由器,IPv6数据报中的信息希望能够得到中间路由器的查看和处理,即使这个包是发给其他某个节点的(例如,包含带宽预留协议信息的控制数据报)。

●选路头:

此扩展头指明包在到达目的地途中将经过哪些节点。

它包含包沿途经过的各节点的地址列表。

IPv6头的最初目的地址是路由头的一系列地址中的第一个地址,而不是包的最终目的地址。

此地址对应的节点接收到该包之后,对IPv6头和选路头进行处理,并把包发送到选路头列表中的第二个地址。

如此继续,直到包到达其最终目的地。

●分段头:

此扩展头包含一个分段偏移值、一个“更多段”标志和一个标识符字段。

用于源节点对长度超出源端和目的端路径MTU的包进行分段。

●目的地选项头:

此扩展头代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