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019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重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三、【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导课:

复习引入,体现温故知新。

2突破重点与难点: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说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堂巩固。

四、【教 

学过 

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

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

PPT课件

(二)导入新课:

(大约5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师提问:

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

分别和哪些血管相连接?

(房连静脉,室连动脉,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

提出问题: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

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板书:

一、血液循环途径),课前要求大家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是哪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血液循环?

(英国医生哈维)

一、PPT2课件展示(观察与思考)P63页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探究任务一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间:

2分钟),讨论: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

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

这两种循环是单独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

讨论:

2、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哪儿发生的这种变化?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循环流动对于身体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大约15分钟,师巡视)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师板书: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全身组织细胞带来氧和养料,带走组织细胞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二、PPT3课件展示:

提问:

你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吗?

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三、师:

为了让大家对血液循环有个直观的认识,请看PPT3,超链接:

动画演示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师:

我们了解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后,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PPT4: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物质交换填空,每一桌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师发一张纸,哪一个小组先完成就展示哪个小组的,大家评价展示小组的成果,并试着总结规律(时间大约5分钟)

五、过渡:

生活中大家听说过心肌缺血、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死亡率很高的心脏疾病吗?

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心肌为什么会缺血呢?

课件PPT5冠脉循环(2分钟),请大家阅读教材64-65页冠脉循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和长智力的黄金时间,我们应该远离烟酒,保护心脏,原因是什么呢?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里有一个资料:

酒内含有酒精,饮酒过量或经常饮酒,会造成酒精中毒,使心脏壁肥厚和扩张,心肌细胞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使心脏和血管受损,吸烟后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降低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危害心脏。

大量研究表明:

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低与吸烟的多少密切有关。

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将提高3倍。

(2分钟)

六、过渡:

对于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往往需要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方便记录,又便于分析,课件展示PPT6:

我们来进行一项技能训练: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布置任务:

课下完成,每组三人,一人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一人测量并用陈述性的语言记录,另一个为被测量人,先测量被测量人的运动前的心率,再由被测量人进行如一分钟跳绳比赛等运动,比赛结束后马上测量比赛人的心率,完成记录后,分析记录结果,想一想,能得出什么结论。

9、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

10.达标检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循环的泵--心脏

一、血液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为全身组织细胞带来氧和养料,带走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第四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血液循环认知较少。

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本节课结合图片、资料、事例,能使学生自己建立血液循环的整体认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效果分析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教学效果分析

1.强化了信息反馈,提高了教学的可控性,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让学生掌握了学情。

2.合理地控制了教学节奏,采用了参与性,讨论性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启动有意义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这节课的重点

评测效果分析

所有的评测试题难度适中,摘抄了近几年有关的中考试题,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到中考试题,从心里上认识到中考并不是多么的神秘,从每个小组回馈的信息看,效果很好,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第四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通过血液循环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通过对循环图的分析,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明确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这节内容也是对之前血管、血液知识的回顾和加深。

2.学情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呈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健康生活的情感。

第四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输的血量不同

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的收缩

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下列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氧的是动脉血,含二氧化碳的是静脉血

B.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

C.含氧量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静脉血

3.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下面有关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属于人体基本组织中的营养组织

B.动脉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D.静脉血流速度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4.从小肠来的血液到达右手必须经过(  )。

①心脏一次 ②心脏两次 ③肺 ④肝 ⑤脑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5.下列能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的循环是(  )。

A.体循环     

  B.肺循环

C.体循环和肺循环 

D.冠脉循环

6.在下列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是发生在( 

A、体循环过程 

B、肺循环过程

C、血液流经心脏的时候 

D、血液流经肾小球的时候

7.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作跟踪检查,则最先发现这种药物的是在心脏的(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8.在你生命的每一秒钟,心脏都让你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

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

(2)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_,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  )。

A.左心房→左心室  

 B.左心室→左心房

C.左心房→右心房 

D.左心房→右心室

第四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整体层次明了,总共分三大块的学习任务,每一块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通过简单的问题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共同解决,并有各小组进行自我展示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新知,融会贯通。

在设计方面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阅读、讨论时提供具体、切合实际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和教材、学生及学生自身的对话具体化了,可操作性强,真正帮助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小组竞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体循环、肺循环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

所以本节课教学采用了观察图片,看微视频,及时归纳总结、顺口溜,学生比较欢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效果较好。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果教师直接利用插图给出科学知识的“成品”,由于是“成品”,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探求过程中的兴奋感、成就感,因此独立探求的愿望也比较淡薄。

结果虽然获得了科学知识,却失掉了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要把寻找已知与未知间的联系并由此发现“新大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并构建“成品”,理解并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真正做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第四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3.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4.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5.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这些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大多是通过图片、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能力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在知识方面、情感方面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