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9752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A卷文档格式.docx

A.

B.

C.

D.

5.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氧气,同时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则该化合物()

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个数不同

C.氧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都含有少量碳,所以性能也相同

7.某化学反应可以用X+Y→M+R表示。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Y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若X为紫红色金属,则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一定生成蓝色溶液

D.若X和Y的质量之和为10g,则生成M和R的质量之和一定是10g

8.“类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③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也变稀且质量减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

A.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木炭层进行吸附

11.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

A.锌和稀硫酸

B.铁和稀硫酸

C.铁和硫酸铜

D.铁和稀盐酸

12.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

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1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

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是82

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

15:

l

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5.下列关于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在某可燃物的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可燃物一定是

C.燃着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D.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一定相同

16.对下列实验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含量

探究燃烧的条件

硫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烧杯中的水: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集气瓶中的水:

隔热

喷水:

通过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1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矿泉水

空气

氯化钠和硝酸铵

纯棉制品和涤纶制品

方案一|

加肥皂水搅拌

带火星的木条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

观察颜色

方案二

澄清石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灼烧闻气味

18.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反应后质量/g

6.6

2.7

m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为氧化物

C.表中m的值为4.2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9.对下图启普发生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反应平稳进行

B.图甲中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

C.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一定会分离

D.可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

2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说明溶解过程中蔗糖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1.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pH:

D.氮元素的化合价

22.绿茶中含有单宁酸,它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单宁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23

D.单宁酸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3.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

A.金刚石、大理石、苛性钠

B.冰、干冰、冰红茶

C.氮气、沼气、空气

D.水银、蒸馏水、米酒

二、填空题

24.完成下列反应的表达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3)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25.“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对地球的环境与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______。

(2)“氧循环”、“碳循环”中的循环是指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气、碳单质 

B氧元素、碳元素 

C葡萄糖、碳酸钙

(3)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图中①④所指过程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4)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氧气。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下列关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能吸收碳的自然资源要有海洋、森林、石灰岩

B绿色植物的作用使自然界中的碳、氧原子总数增加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6)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和对森林的乱砍伐,使空气中

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_的加剧,使全球气候变暖。

(7)倡导“低碳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个是________。

26.高炉炼铁主要原理:

在高温下,用

作还原剂,夺取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______)

27.工业上可用稀盐酸除铁锈,除锈过程中观察到铁锈消失,溶液变_______ 

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8.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__________;

③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

④两个水分子___________;

⑤4个钙离子_____________;

⑥5个氖分子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CO2________________;

②Mg2+_______________。

29.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2)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小文同学为了验证铁、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Fe、Ag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

②将Fe、Cu分别加入到AgNO3溶液中;

③将Fe分别加入到CuSO4、AgNO3溶液中,④将Cu分别加入到FeSO4、AgNO3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30.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钴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CoO、______________。

(2)已知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

6H2O固体和CoCl2溶液都是粉红色的。

将滤纸放入CoCl2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

将干燥的粉红色滤纸用酒精灯小心烘烤,滤纸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色,烘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将金属钴投入稀硫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H2SO4=CoSO4+H2↑.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三、实验题

31.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用图1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该实验没有达到实验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1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根据实验可以推知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1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红磷使之燃烧,用该实验代替课本实验图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4)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填“能”获“不能”)用铁来代替。

32.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和相关物品:

(1)利用图1中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①_____(填仪器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图2所示),开始收集的时刻是③______________,收集过程中会看到有气泡产生,瓶内水面④__________,这是因为氧气⑤__________,造成瓶内气体压强⑥_________的缘故.

四、计算题

33.通电电解水时有4克氢气产生,需要水多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