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9748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收心考试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7.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

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8.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

“……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9.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

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

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

10.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

“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

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

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在这里,王船山(  )

A.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B.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

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12.柳宗元《封建论》指出:

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13.据《全唐文》记载: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14.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1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

“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

”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推

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16.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17.“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

”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A.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

1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19.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

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0.“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1.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

“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

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

”这一主张(  )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22.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

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

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

A.自我 

B.物质 

 

C.逻辑 

D.理念

23.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说:

“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与这一论述最为接近的是(  )

A.“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之中”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D.“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24.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

时说道:

“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

”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  )

A.否认宗教神学 

B.追求高雅精致 

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制

25.学者张鸣说:

“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

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

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

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②因信称义 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

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

”文中的“它”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27.孟德斯鸠说:

“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

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

……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

”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28.人要过怎样的生活?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的提出“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有的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苏格拉底②康德③卢梭④孟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美国学者马

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

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0.康德认为: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3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B.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

32.有学者指出,工业化的发展,对19世纪中期强调艺术创作以真实生活为依据的现实主义画派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化

A.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B.转变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C.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地位下降D.改变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方式

33.有史家评论道: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34.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

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35.在欧

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A.李贽的“异端”思想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6.“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

”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改良主义

37.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这说明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8.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

“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

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D.全面改革的思想

39.新中国

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40.“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二、

非选择题

41.(20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

但中国在近代前夜却裹步不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大概时间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东西方之间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的文化交流。

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

……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德意志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材料三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

“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2分)。

(2)

(3)材料二概括了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一些表现。

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4分)。

(4)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

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1840-1919年)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

的主要特点(6分)。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1)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有促进作用。

(或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2分)

(2) 

背景: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

(任意2点得4分)

(3)“五四”以前,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批评或赞赏西方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

“五四”以后,用西方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8分)

(4)特点:

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

经历了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到思想文化学习的历程,有明显阶段性;

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

学习的范围和参与的阶层众多,具有广泛性。

(6分)

附:

选择题详析:

1.C【解析】据材料“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可知宗法家族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因此从下图宗法家族关系图可以看出,宗法思想是祠堂和族田的思想基础,族田是宗法思想和祠堂的物质基础,祠堂是宗法思想和族田的政治保障。

据此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推知左图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A项“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选官制度,是“儒家正统”的制度保障,“儒家正统”是“科举制”的思想来源;

“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但“科举制”与“地主经济”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

B项“专制皇权”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儒学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学正统”为“专制皇权”提供理论支撑;

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商品经济”不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儒家正统”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B项错误;

C项“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

“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地主经济”的“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官僚政治”“儒学正统”“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正确;

D项“封建割据”与“儒家正统”相违背,故D项错误。

2.B【

解析】材料体现出的是“有道”伐“无道”(暴政)的正义性,体现的是儒家“仁政”的思想。

3.C【解析】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

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

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符合题意。

4.B【解析】材料“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

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反映了春秋至战国百家争鸣不断走向融合的趋势,而非其发展状态,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体现了百家争鸣思想的综合与吸收的趋势,故B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儒学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

材料提及荀子总结百家思想和总结性著作的出现,而非所有学派都出现融合,故D项错误。

5.C【解析】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

6.C【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

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可知佛教开始融合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7.D【解析】材料正表明妇女因再嫁受到社会的轻视,而非尊重,故A项错误;

虽然材料中郭稹和王希都是科举进士,但是题目与科举取士是否注重人品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

宋明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后,理学的对人思想的禁锢逐步强化,存天理灭人欲,不提倡寡妇再嫁,故D项正确。

8.A【解析】根据材料中“用番心、要寻人、仁义、和气、认真”等词得出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

据表达方式无法判断出时间,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肯定了读书、种田、买卖等行业,故C项错误;

传统中国“四民”是士、农、工、商,材料并没有打破这一划分,故D项错误。

9.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士大夫尽管朝廷杖受辱,但依然推崇廷杖,说明士大夫注重的非肉体惩罚是精神追求,并非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廷杖关系到朝家纲常,因而尽管使官员在朝堂受辱,但官员依然推崇廷杖,由此可知士大夫冒着受廷杖的惩罚也依然进谏皇帝,以正朝纲,说明士大夫追求的是忠义的名节,故B项正确;

C答案在明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情况下不具备可能性,故C项错误;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并非荣誉,故D项错误。

1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即强调儒学(儒者之统)与传统政治(帝王之统)的共生关系,故A项正确;

材料中的道是指“儒学之道”非道家思想,B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

明清时儒家思想依然占据正统地位,C选项非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王船山作为儒学家依然维护封建儒学,没有改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11.B【解析】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鲜有改革,故A项错误;

据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