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9596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滨江区教育事业文档格式.docx

(三)社区教育高位引领

(四)特殊教育全力提升

(五)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

(六)智慧教育系统架构

(七)民办教育大力扶持

三、整体推进,激活队伍发展源动力

(一)健全师德建设机制

(二)拓展人才引进路径

(三)深入实施雁阵计划

(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四、积极创新,搭建教育治理新结构

(一)深入推进治理结构改革

(二)大力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三)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四)全面提升辐射服务水平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健全领导机制

(二)实行党建统领

二、强化基础保障

(一)经费保障,健全绩效考核

(二)人员保障,充足师资力量

(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园

三、强化过程监管

附件:

滨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配套行动计划一览表

为深化落实《滨江区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7)》,全面建成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和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依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滨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区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全区现有各类学校24所,其中社区学院1所,街道成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9所(11个校区),初级中学4所,民办学校4所。

中小学校在校生24482人,其中小学生17911人,中学生6571人。

在编中小学教师2012人,退休教师269人。

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31所(54个园区),其中公办幼儿园22所(43个园区)。

在园儿童14143人,专任教师1052人(其中公办780人),其中在编教师(含部门办)524人。

“十二五”以来,全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把“科教兴区”作为建设幸福和谐新滨江的基本战略,深入实施《滨江区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创新区域教育机制、强化区域统筹力度,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成功创建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浙江省教育强区、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区教育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学校建设快速推进。

2012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五年内高标准新建(扩建)14所中小学校和新开办19所幼儿园的目标,目前已新建启用5所中小学校,新开办18所幼儿园,钱江实验学校等7所中小学在建,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14亿元。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从2012年的58.3%提高到95%,标准化幼儿园率达96.9%。

智慧教育稳步推进。

以教育信息化为驱动,制定《滨江区智慧教育实施计划(2015—2017年)》。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平安校园视频监控全联网、云视频课堂大联网均已实现并初有成效,智慧教育云计算体系架构已基本成型。

(二)义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教育质量全面上升。

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建设高质新品学校唱响滨江教育品牌”战略,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内涵发展。

中考成绩逐年提升,特别是2016年,我区省一级重高和优高上线比例首次全面超过主城区平均水平,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学校特色发展成绩喜人。

出台专项资金扶持学校特色发展,制定《滨江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特色发展评估方案(试行)》,鼓励“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亮点学校。

如江南实验学校的“四院”、滨文小学的武术队、彩虹城小学的国学教育、闻涛小学的玩转科学、滨兴学校的陶艺、西兴实验小学的书法、国兴嘉园的轻排球、浦沿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创造园、钱江湾幼儿园的篮球等多次在省、全国乃至国际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

修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滨江区优秀教师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滨江区教育人才培育实施细则》、《滨江区教育创强专项考核细则》、《关于区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以“干部、班主任和教师”三阵列和“业务荣誉、培养平台”两梯队为基本模型,通过分层式的集中办班培训、组建名师导航站的重点培养、聘请区外名家的委派式培养、设立跟岗和挂职的实践基地以及卓越人才的定向培养等活动,深入开展系统培养工程。

大力引进名优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

目前,全区已有省特级教师9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教坛新秀11名,市教坛新秀151人。

(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高品位发展。

市甲级幼儿园从2012年的12所增至34所,省一级幼儿园从2012所的3所增至7所,标准化幼儿园率从2012年的51%扩大至96.9%。

全区学前三年户籍幼儿入园率为99.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为91.6%,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例为100%,教师持证上岗率为99.0%,幼儿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为98.4%。

基本形成了“公办为主、民办补充、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格局。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分区域设立学校联盟、校长教师有序交流等形式,共享名师名校的优质资源和办学经验、特色,全面提升区内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社区教育再上新台阶。

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基础上,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开发特色课程,创新活动形式,面向外来新市民的“民工学校”、面向本地新市民的“白马湖大讲堂”以及面向高新企业高学历新市民的“硅谷创新论坛”,不断完善政府统筹、社会支持、基层实施、居民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为不同需求的市民提供了最方便、最需要的教育服务,成功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一)区域教育发展的机遇与保障

1.强劲的经济实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滨江)区域经济进入健康快速发展期。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790.4亿元,年均增长11.9%。

财政总收入200.0亿元,跃居全市第三,年均增长18.9%;

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5亿元,年均增长18.7%。

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连续四年位列第一,全省“两化融合”指数自创建以来连续位列全省第一。

全省首次37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综合测评第一。

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稳居前七,成功跻身第一方阵,并以我区为核心,成功申报创建全国第十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保障得到全方位的支持。

2.“十二五”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滨江区以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核心,在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区上下形成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优秀教师引进力度空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学前教育高起点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构建,全面提高了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滨江教育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区域定位倒逼教育发展树立新标杆。

建区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已成为全省全市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

区十三五规划也明确了“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典范,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教育作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作为一所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人才的核心要素和其它任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都无法替代的软实力指标,提出了“滨江的教育理应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成为全省全市的教育高地”的要求,创建全市教育最强区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标杆,教育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全区教育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强区之路刻不容缓。

2.现实需求期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

根据我区城市化推进而呈现出的户籍人口激增,再加上高新区外来创业的年轻人比例高以及全面二孩人口政策调整等因素,适龄入学儿童增长迅速,现有的百户指标规划标准和已投入使用的教育资源难以有效满足区内常住人口的需求,教育资源出现结构性短缺以及班额过大等问题突出,小班化进程停滞不前。

特殊教育资源匮乏。

按照我区常住人口达到36.55万的规模,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三残”儿童入学需求,特殊教育新体系急需完整架构。

公民办学校(幼儿园)之间差距大,高品质学校(幼儿园)资源不足,国际化学校(幼儿园)缺乏。

3.高品质教育亟需教育创新发展。

随着高学历的各类人才持续涌入和原住民素质逐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教育和选择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

但区域内知名品牌学校(幼儿园)偏少,校际间办学水平不均衡的情况突出;

教育开放程度不高,国际化视野不足,与国际滨建设不相适应;

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人类思维、学习、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等探索明显滞后;

办学特色有待于进一步提炼和深化,教育观念、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教育的发展速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建设高品质的教育现代化区也存在差距。

迫切需要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统领,不断创新发展,提升内涵。

4.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与事业发展存在差距。

名优教育人才缺乏,高层次的干部和学科人才数量不多,后续力量储备不足,难以支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局。

新教师激增而带来的名优骨干教师比例低、入职培训任务重等问题突出,从校本培训到区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待继续完善并高效运作,教师进修学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以及机构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大瓶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滨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托高新区的经济实力和制度活力,着眼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区的目标,牢牢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转型和教育现代化特征,以“资源高标准优化、内涵高品位提升、管理高质量创新”为主线,努力打造富有滨江特色、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程度高、办学品质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新格局。

到2020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布局清晰,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开放多元、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前沿水平,全面实现高标准、高品质的教育现代化区,为2025年实现全市教育最强区奠定基础。

表1:

滨江区“十三五”教育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

2015年

2020年预期

1

学前三年入园率(%)

99.9

2

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99.0

100

3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98.0

99

4

公办和高品质民办幼儿园就读学生比例(%)

80.9

95

5

学前教育标准化幼儿园覆盖率(%)

99.7

98

6

义务教育完成率(%)

115

120

7

“三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8

公办和高品质民办学校就读学生比例(%)

88.5

92

9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

96.7

10

15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文盲率(%)

1.5

11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

12.5

其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45

50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

16

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99.3

99.5

13

“数字(智慧)幼儿园”比例(%)

35

80

其中“数字(智慧)校园”示范园(所)

14

“数字(智慧)学校”比例(%)

70

其中“数字(智慧)校园”示范校(所)

海外结对学校比例(%)

55

海外结对幼儿园比例(%)

17

国际化学校、幼儿园(所)

具体发展指标为:

实施学校(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22个,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6%以上。

100%的中小学校和80%的幼儿园建成“数字(智慧)校园”,其中“数字(智慧)校园”示范校20所。

建成10个名特教师在线微课堂,10个跨校选修课程超市,100个精品在线网络课程资源。

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9.9%,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9%。

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100%。

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

开办国际化学校和幼儿园各一所,全区100%的中小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并开设国际理解教育,与海外学校结对比例达100%,赴海外研修的教师不少于20名。

全区拥有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和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5‰、1%和10%;

卓越级、中坚级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15‰、10%;

力争新引入的应届毕业生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省、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的人数比例不低于引入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0%,新引入的在职教师中直接考核引进的优秀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引入在职在编教师总数的50%。

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

按照“超前规划、突出重点,提前介入、体现个性,多元办学、提升品位”的原则,切实做好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开办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在常住地就近享受建设高标准、发展高定位、管理高品位的优质教育。

深入调研、统计,结合区域人口结构特殊、全面二孩放开、历史遗留的部分区域布点不足、拆迁后人员居住区相对集中以及小班化教育的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确立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新标准。

在已编制《滨江区2011-2020中小学布点规划》《滨江区2011-2020学前教育布点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学前、义务、特殊、社区以及民办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标准调整“十三五”建设规划。

项目1:

《滨江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调整方案》

编制“十三五”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及时、稳妥推进学校(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建、扩建中小学20所,幼儿园10所,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规划特殊教育学校一所,让三残儿童享受更适宜的教育;

国际化学校和高端民办学校的建设纳入规划并尽早实施。

项目2:

《滨江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计划表》

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为起点,高标准选取建筑用材,打造安全、环保的绿色校园,确保每一位孩子安全、健康;

配好一流的设施设备,确保现代教育顺利开展,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融合灵活的教学空间、人本的交流场所、温馨的生活场所等功能,让每一所学校都能体现建筑美学和设计个性,成为一道风景、一个标志。

积极探索“名校+新(弱)校”“高校+新(弱)校”的办学机制,完善名校集团和联盟扶持制度,拓展名优资源办学新空间,加大区域外优秀校(园)长、名优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的引进比例,完善区域内优秀人才的流动机制,实施全域推进的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行动,办好每一所新开办学校(幼儿园)。

项目3:

《滨江区优质学校(幼儿园)集群式发展行动计划》

深化教育结构性改革,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多样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构建开放共享、多元参与的教育体系,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教育服务,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继续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抓好基础建设。

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中的占比均高于市定标准;

生均公用经费力争达到小学生均标准;

继续保持非编教师收入在全市领先并逐年提高,切实落实财务人员和保健医生待遇;

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活动,打造区域品牌;

鼓励支持幼儿园深化园本课程开发行动,丰富课程体系;

继续完善名园资源动态调整、协同共进和再生发展机制,科学规划集团布局。

切实落实并稳妥推进三项重点工程:

1.积极构建“公办为主,高品质民办补充”新格局。

加快规划中幼儿园的建设进度;

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偿扶持机制,完善民办幼儿园师资扶持政策,支持高质量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模化、集约型发展;

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品质、国际化的民办幼儿园。

确保符合入园条件的适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并且相对就近。

2.建立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体系。

继续探索并完善由妇联、社发、教育和街道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体系建设工作,建立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工协作和有效监管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合作,积极发挥幼儿园、社区及企业等资源优势,为婴幼儿早期教养提供专业指导和亲子互动服务。

3.建立产业配套的教育服务体系。

结合本区高新企业工作需求和外来创业人员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政策、资金、人员保障和监管机制,鼓励幼儿园以园企协作、项目合作等形式,开展面向高新企业和刚需人群的便民服务,提升教育的公众服务性和为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水平。

项目4:

《滨江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二)义务教育全面深化

围绕学生发展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以德为先,整合社会资源潜能。

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作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域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系统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感恩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现代精神和文明习惯的“滨江少年”。

大力推动精神、制度、物质、行为与课程设置高度统一的学校文化建设,用具有时代气息、现代化特征和学校个性的文化环境,积极打造快乐、幸福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打造学校品牌。

积极鼓励并有序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践和教育基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有效机制。

充分挖掘高新企业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地方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家乡情感、梦想引领和职业理解教育等活动,形成具有浓厚滨江特色和高新特质的滨江德育品牌。

项目5:

《滨江区“高新德育”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深化课改,促进教育高品质发展。

发挥高新区域的课程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建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积极开发融合学校文化、体现学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

项目6:

《滨江区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

强化教育质量意识,加快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着力建构“学为中心”、师生和谐共长的生态课堂;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学生学业水平和中考业绩稳步提升。

广泛开展体艺“2+1”活动,提升校园体育活动质量,全面推进足球进校园活动,扩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游泳等活动的参与面,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制度,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加强社团建设,办好艺术节、体育节和各类社团节庆活动。

项目7:

《滨江区体艺工作“十三五”规划》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建设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引导和培训,提升家长育人素养;

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与职责,确保教育方向的一致性。

项目8:

《滨江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三五”规划》

稳步推进小班化教育实践,力争到2020年,小学班额35人及以下、初中班额40人及以下的班级占比达50%以上,并切实开展小班化教学。

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积分入学制,公平、公正和公开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妥善解决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难题。

3.协同共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继续完善名校集团和联盟扶持的运作、考核和监督机制,落实常规工作要求,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协作,共享资源、互补优势;

深入开展定期监测、综合考评和经验推广等活动,促进校际交流和合作活动常态化。

建立充分借助高校资源,搭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专业平台,推进学校文化创生和师资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市民转型、高学历人员比例高和新滨江人数量多的特点,提供多层次、高质量、宽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满足多样化的教育及服务需求,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共建共享的终身教育供给机制,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市民学习圈和社区教育品牌。

充分利用市民终身学习的活动平台,优化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模式,加快建设公共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实现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对所有学习者的全覆盖,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终身教育服务。

建立学习者线上学习的认证、记录、评价和服务机制,建立实名认证的个人终身学习帐户,形成线上线下学习经历和成果的完整信息库,尝试进行学分制管理并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市民学习热情。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大力推进重点人群学习。

通过开办学习班、组织讲座、培育社团等形式,做好老年人群教育服务,实现老年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高标准办好青少年活动中心,高质量组织好学生第二课堂学习和竞赛活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提供舞台;

增进与高新行业的交流与沟通,深入开展硅谷创新论坛、企业订单式培训等活动,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尽力。

项目9:

《滨江区社区教育工作“十三五”规划》

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成立特教指导中心;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启动特殊教育学校设点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做好专业化师资筹备、设施配置等工作;

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确保每个街道辖区不少于一所;

按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探索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师资奖励政策。

完善残疾学生支持政策,全面普及三残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三残儿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做到轻度残疾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