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9400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巨菌草种苗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表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将全力

支持菌草产业的开发推广,发挥其在修复生态,利国惠民中的应有作

用。

林占熺教授指出,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每亩产

鲜草可达10-25吨。

菌草的科研与应用的发展,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

关心和支持。

先后在新疆吐鲁番和昌吉、宁夏永宁、西藏林芝、陕西榆林、山西晋城、内蒙古阿拉善和海拉尔、黑龙江齐齐哈尔、吉林白城、河北蔚县、河南灵宝和兰考、湖北随县、四川绵阳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

据悉,新成立的“国家菌草产业联盟”,将在中国扶贫部门的

指导下,全面启动“万亩菌草科技扶贫工程”,“黄河流域沙漠及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工程”,“榆林治理沙荒修复生态示范工程”,“吐鲁番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20多年来,随着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这

个新兴学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并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推广和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等。

由林占熺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发、培育而成的菌草则具有

光合作用效率高、产量大、营养价值高、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同时还耐旱抗寒。

利用巨菌草生态技术进行荒漠化治理,投入省、见效快、效益高,还可把荒漠地区丰富的光照资源转化为畜牧业饲料、食药用菌培养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将产生经济及社会效益,为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这个被称为“新式武器”的巨菌草其实已经在多个地方现过身:

993年,在福建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菌草种植才一年,土壤侵蚀量就减轻78%;

1997年,在宁夏中部典型干旱荒漠地种植菌草,并用菌草做原料栽培食药用菌,栽培香菇、灵芝、毛木耳、平菇、花菇等均获得成功;

2011年,在西藏林芝开始菌草治理流沙的试验。

2012年9月,有关专家对菌草治沙试验进行现场鉴定,认为

沙地被完全固定、效果非常明显⋯⋯对其他沙地的治理也有试验前景”;

2012年,在福建开展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中的顽症“崩岗”试验示范,3个月即见成效;

2006年以来,在卢旺达尼罗河上游开展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所得数据表明:

种植巨菌草当年土壤流失量比传统农作物地减少97.6%,种植菌草套种玉米的土壤流失量比传统农作物减少89.1%,水的流失量减少80%以上。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UNDP)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

世界平均每年约有5―7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土地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新增345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受荒漠

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

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巨菌草为可重复性生长植被,株高最高可达7

米,根系最长可达9米。

它以生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

品种多、品质优、种植技术简单等诸多特点,展现了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独特性与权威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林占熺带领团队在福建长汀、宁夏闽宁

等地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的试验和示范。

随着林占熺及其团队的不断实践,大量的成果表明,菌草技术在生态治理中已初具成效。

巨菌草,已作为一种治理土地的荒漠化的“新式武器”而问世,正如林占熺自己所表示的那样:

将彻底改变中国土地荒漠化趋势,并对世界荒漠化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http:

//juncao.org/CentreNews/News.aspx?

NewsClassID=3&

NewsID=373&

ParentID=1)

1、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要求:

1.1、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1992):

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

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

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1.2、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

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

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

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

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

公顷。

1.3、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危害重

的国家之一。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

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

据2011年1月份国家林业总

局发布的《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状况公报》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

区)。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

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

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

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

其余13省(自治区、直辖

市)占4.52%。

1.4、根据《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状况公报》,截至2009

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03%,分布在除上海、台湾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2个县(旗、区)。

1.5、截至2009年底,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31.10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24%。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

海、甘肃4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7.79万平方公里、4.75万平方

8

公里、4.16万平方公里、2.18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占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的92.86%。

1.6、《公报》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的严峻

形势尚未根本改变,土地沙化仍然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还有31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II).川西北、塔里木河下游等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

(III).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植被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恢复阶段,

自我调节能力仍较弱,稳定性仍较差,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1.7、中国政府批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

约》)以后,1996年制定了《方案》。

在此基础上,2005年再次进行

修订完善,制订了2005-2010年的《方案》,用50年左右的时间,即

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的沙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体系,使全国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整治,荒漠化地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方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一致。

1.8、《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状况公报》最后结论

表明:

土地荒漠化、沙化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严重威

胁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重大的

民生问题。

加大力度,加速荒漠化、沙化防治刻不容缓:

1.8.1.强化植被保护。

继续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

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依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荒漠植被自然修复。

1.8.2.推进工程治理。

深入推进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进

步完善工程布局,加大沙尘源区治理力度。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努力增加沙区植被覆盖度。

1.8.3.优化政策机制。

大力推进沙区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

晰产权、活化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遵循物质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1.8.4.严格落实责任。

认真落实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负责制,推

动防沙治沙单位治理责任制。

认真实施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

1.8.5.依靠科技进步。

推广和应用适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

示范和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

1.8.6.搞好预警监测。

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荒漠

化和沙化监测预警体系,对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跟踪监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8.7.加强部门协作。

落实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

10

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2.新华网:

巨菌草技术成中国治理水土流失“新武器”

巨菌草”,是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

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研究员,于

1983年引进中国,经过20多年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并由林占熺研究员以“巨菌草”命名。

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

这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

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丛生,根系发达。

茎粗可达3.5厘米,节间长9~15厘米,15个有效的分蘖,

每节着生一个腋芽,并由叶片包裹,叶片互生,长60~132厘米,叶

片宽3.5~6厘米,8个月共生长35片叶。

株高最高的达7.08米,50个

节,株重达3.25公斤,每公顷产鲜草达521.6吨。

生物学特性①.分类地位:

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

分布:

原产地非洲产。

1999年4月福建农业大学菌草研究所把巨菌草

作为栽培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培养基地进行研究获得成功,此后国内在福建等省试种。

国外2001年1月在南纬6度、海拔2000m的巴新东高

省鲁法菌草基地试种成功。

2004年2月22日在南纬30度,海拨650米

的南非夸祖鲁那尔省种植,可多年生,年产鲜草516吨/公顷。

这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生长的草本植物,适合在我国南北各

11

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

②.生物学特性:

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的植物。

株高一般3~4.5m,1999年5月2日在福建农业大学菌草研究所菌草圃种植,当年12月31日测株高为3.98m;

茎粗可达3.5cm;

节间长9—15cm;

15个有效分叶,每节着生

一个腋芽,在条件适宜时节上能长出根系,因此可进行无性繁殖,每个节由叶片包裹,叶片互生,长60-132厘米,叶片宽3.5—6cm,8个月共生长35片叶。

2001年10月20日种植的2002年元月11日种后测

高达4.9米,分蘖69个。

密集圆锥花序,长20—30cm,在中国福州、宁夏、新疆、哈尔滨、陕西、河北、河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西藏、内蒙古、海南、四川等地,以及国外巴新、南非、莱索托、卢旺达、马来西亚种植,各地栽培很少抽穗。

巨菌草原系热带生长的植物。

12—150C条件下开始生长,25—350C为适宜生长温度,低于100C时生长受到抑制;

低于50C时停止生长。

1999年12月23日—24日,福建农业大学菌草所菌草圃的最低温度为-20C,种植的巨菌草顶端叶片被冻枯。

2005年在南非纬度30度,海拔1100米处种植能安全越冬,冬季仍有8-9片青叶。

巨菌草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

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即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

属典型的四碳

12

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毫克CO2/分米

2/小时,(Cooper1970)。

在我国南方种植一般产量可达300吨/公顷以上,如水、湿、肥等条件能满足巨菌草生长,年产鲜草达450-500

吨/公顷。

2001年3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鲁法区种植,2002年9月19日

测产,株高最高的达7.08米,50个节,株重达3.25公斤,每公顷产

鲜草达521.6吨。

巨菌草光合与蒸腾之比较低,因此,巨菌草的生长除需较高的

温度外,还需湿润的条件。

巨菌草能耐受短期的干旱,但不耐涝。

在温度适宜地区、湿润的土壤条件下,为多年生植物,在福建、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地种植可连续生长,如管理好甚至可连续生长100年以上。

在我国北方多为一年生植物,2012年、2013年在西

藏林芝地区高海拔沙丘种植,可以部分越冬,为多年生。

巨菌草的生长除需高温外,巨菌草能耐受短期的干旱,但不耐涝。

2012年在

四川绵阳种植,茎高超过水面半年后,经过洪水冲淹倒伏十四天,洪水退后,仍然能恢复正常生长。

2.2、巨菌草的营养成分与用途

2.2.1)巨菌草的营养成分

13

生长情况

干物

质%

占干物质的%

粗蛋白

粗纤维

粗脂肪

无氮浸出

灰分

4星期

15.8

10.8

28.5

3.8

43

13.9

6星期

17.1

8.8

32.2

3.5

42.6

12.9

8星期

18.3

8.7

32.8

3.3

44.3

10.9

10星期

18.5

6.5

33

2.7

46.4

11.4

12星期

20.4

5.9

31.9

2.9

49.0

10.3

巨菌草粗蛋白的含量比杂木屑高,生长一个月时粗蛋白的含量

10.8%)是杂木屑(1.16%)的9.3倍。

不同生育阶段,巨菌草的粗蛋白含量差别大。

生长一个月时粗蛋白的含量10.8%,而生长3个月

高时含粗蛋白只有5.9%,只有幼嫩时含粗蛋白的54.6%。

2.2.2)用途

巨菌草的用途广泛。

可作生态水土保持、菌料、饲料、肥

料、燃料、造纸、纤维板等。

I)菌料:

巨菌草是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优质培养料。

目前已知可用巨菌

草栽培的食(药)用菌有:

香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平菇、

14

灵芝、珍珠菇、灰树花、玉菇、鸡腿菇、巴西蘑菇、双孢蘑菇、猴头菇、竹荪、凤尾菇、黄平菇、阿魏菇、杏鲍菇、大球盖菇、草菇、滑菇、连朴、灵芝、紫芝、白树花、角质木耳、盾形木耳、网状木耳、银耳、金福菇等55种食(药)用菌。

II)饲料:

已知适作牛、羊、马、猪、鱼、兔、鹅、鹿等的饲料。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种植示范,其产量、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是一种高产优质的刈割型牧草,巨菌草最高产量每年每亩可以到达35吨鲜草,是目前已知

人工种植植物的最高产量。

III)生物质能源:

12%含水量的巨菌草热量值为3600大卡/公斤,灰分小于5,是适用于生物发电、纤维板、纸浆、制造乙醇等的好源

IV)新型材料:

可以用于制造纸浆、纤维板。

还可作作物的肥料。

V)水土保持:

防治荒漠,当年种植,当年见效。

同时还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

(a)、荒山、溪河绿化:

种巨菌草的投资少,见效快,是荒山溪河绿化的最佳选择。

(b)、水土保持:

巨菌草由于根系发达,须根多、生长迅速;

对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1亩巨菌草保持水土流失1年至少在1

吨以上。

VI)、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

巨菌草属四碳植物,光合效率高,喜高温湿润气候。

在高光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巨菌草的

15

光合速率为60—70毫克CO2平方分米/小时。

1亩巨菌草1年可吸收空

气中的CO2气体高达5.6—7.8吨,同时还释放大量的新鲜氧气。

改善

土质,CO2零排放,减少SO2排放。

这与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抵,

几乎等于零排放。

所以,从低碳环保角度来讲,种草发电非常合算,

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巨菌草多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草种,种植和管理简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低洼易涝和盐碱地区、土壤贫瘠的山区和半山区均可种植。

它们对土质和气候要求不高,耐寒、抗冻、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以“巨菌草”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成本低、效率高,不占用耕地,可利用山坡地,兼具水土保持的功效,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也很少,可有效减轻温室效应、降低环境污染,生长过程吸收CO2。

VII)、经济效益:

种植巨菌草的经济收入大大高于经济作物

和普通农作物,政策电价补贴,和碳交易收益。

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强,繁殖快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生长快、产量高、光合作用效率高,根系发达,因此对炎热、寒冷、干旱、盐碱等环境都有较强的适应性,种植管理粗放,在南方一年种植,可以连续收获15-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年内株高最高达7米以上,亩产最高可达每年35吨鲜草,绝干产量可达8.9吨,一般可产干草粉5吨,在

北方一年一次栽培每亩最低年产鲜草15吨,每吨鲜草按最低售价360

元计算,每亩产值5400元,比目前所知的任何一种禾本科植物产量高、

价值高。

发展种植巨菌草是一个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

16

2.3、“2014年9月4日,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黄河流域菌草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考察座谈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乌斯太召开。

当天,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全兴院士、刘兴土院士、唐绍忠院士,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局长尚宏琦高级工程师,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国际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兰思仁教授,以及相关院校、单位的专家教授一行20多人,一路风尘

仆仆,先后实地考察了宁夏自治区平罗县沙地菌草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菌草防沙治沙及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院士、专家实地调查了解菌草防沙治沙及综合利用情况,对沙漠绿洲及菌草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处乌兰布

内蒙古阿拉善盟菌草防沙治沙及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位于阿拉善盟悦和科技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生态治沙产业循环示范园,和沙漠东缘、黄河西岸,东经106°

46′40.94'

'

,北纬39°

43′49.67'

,海拔1065米左右。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

也是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试验地属干旱、高温、多风、少雨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为2600-3500小时,降水量40-200毫米,蒸发量2400-4200毫米,年平均气温7.2℃。

2013年,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带领科研团队在流动沙丘上种植2片101亩的巨菌草等菌草,取得了一批可贵的科研成果。

2014年继续在流动沙丘上种植3片共150亩菌草,进

步证明:

巨菌草能经受住严酷的风沙侵袭,100天就把流沙固定。

17

生的巨菌草在流动沙地分蘖率强,生产快,根系发达,防风固沙效果好,2013年种植的巨菌草根系至2014年8月仍具极强的固沙能力。

宁夏平罗县沙地菌草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位于平罗县盛华阳光牧业专业合作社所属“内陆开发型经济试验区高仁乡清真牛羊肉生态产业园”,地处毛乌素沙地西缘,东经105°

57′42'

,北纬38°

36′18'

,海拔1100米,距黄河240米。

示范地种植巨菌草100亩,采用

机械开沟、人工种植、喷灌浇水、机械化收割方式,利用高产优质的巨菌草饲养牛羊,为解决饲料问题、推进畜牧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与会院士、专家对菌草防沙治沙研究示范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进一步深化菌草治沙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及产业发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意见和建议。

巨菌草技术是中国的发明,从过去的以草代木发展到以草代粮,作为饲料,还能作为生物能源材料和有机肥料,用途广泛。

黄河流

域有80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46.5万平方公

里,如果能利用菌草阻止水土流失、防沙减沙,对于再造西

北地区秀美山川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菌草经济价值高,这是撬动发展的一个杠杆。

”(http:

//juncao.org/)

3、广西目前种植甘蔗面积已经到达1500万亩,为全国蔗糖生产

大省,2014/2015年度甘蔗产量7000万吨,蔗糖产量728万吨,折合产

值400多亿人民币,目前每亩产蔗糖4吨左右,去年每吨糖厂收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