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13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

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

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

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思想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

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

思想的核心是仁;

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

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

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

主张“性本恶”。

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北宋:

程颢、程颐兄弟,观点: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南宋:

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

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

陆九渊,观点: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明朝:

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观点: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中国古代经济

耕作方式的变革: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冶金业——

青铜器:

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

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明代的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

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

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至少在五六千年前)。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都在那里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古代商业的发展:

西汉“开关梁”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那时还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我国最早银行雏形)和类似后世的汇票的飞钱。

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

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

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南方)和晋商(北方)。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雍正帝也都强调该政策。

重农抑商的含义:

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的影响: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强化了自然经济。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

西汉的司马相如是当时著名的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初唐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

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洋溢着豪迈悲壮的气概;

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富于诗情画意。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

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

宋代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话本,供说书人做底本;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众多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四大名著)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汉字:

源于图画,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脉络: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名家群起。

其中,魏晋的楷书具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也各具特点。

草书具有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也备受世人喜爱。

到了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他的思想被称作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

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1919

三个代表: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自然经济的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

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

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短暂春天:

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

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

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

官僚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此外,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力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中国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

进步性: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

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1864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

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

五四运动的影响:

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开始,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内容:

会议全力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

②国际: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中国外来侵略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

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影响: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

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

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

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中国的政治社会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祖国统一大业: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九二共识:

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中国经济建设

三大改造: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内容:

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内容:

①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

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率先开始的地区:

安徽、四川等省。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方面:

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分配方面: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3月,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其中,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从1985年起,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中共十四大上(1992):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上(1997):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原因:

3点

短暂春天:

民国初期原因: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1927~1936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1946~1949原因:

获得新生:

1956年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留美的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