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12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女性内分泌学Word格式.docx

第一节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

成年女性的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实体,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其长、宽、厚有4/3/1厘米大,重约5-6克。

从外向内,由单层柱状上皮、纤维组织膜(卵巢白膜)、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内含有发育不同阶段的各级卵泡、黄体及闭锁卵泡等,卵泡周围有结体组织和基底细胞。

髓质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血管和淋巴管。

二、卵泡的发育

卵泡的发育成熟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有阶段性的特点,在胎儿时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育,形成了始基卵泡,卵泡中央是一个卵母细胞,体积大,圆形,直径约40um,细胞核大而圆,核仁也大而明显,它将发育成动植物中最大的细胞。

其周围是一至二层形态扁平、较小的卵泡细胞,支持和营养卵母细胞。

刚出生的新生儿双侧卵巢共有100-200万个始基卵泡,出生后脱离母体激素的影响,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控制了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轴的发育及功能,从而抑制了卵泡的继续发育,所以,在儿童期卵泡发育基本处于静止期,有的卵泡甚至萎缩消失,至青春期共有6—8万个。

由于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体块指数增高,导致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减低,对性轴的抑制能力下降,在垂体促卵泡激素及其他激素的配合下,原始卵泡开始第二阶段的生长发育变成初级卵泡,再继续发育转变成次级卵泡,当女性成熟后,在每一月经周期中,有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但一般只有一个次级卵泡开始第四阶段并继续增长,发育为成熟卵泡。

而其他卵泡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将封锁退化。

三、成熟卵泡

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逐渐向卵巢表面运行,呈泡状突出于卵巢表面,此时卵泡体积很大直径可达19-22mm左右,其内的卵母细胞是动植物当中,最大的细胞,即待脱离卵巢、排出与精子相会。

卵母细胞在排出卵巢前后,各进行一次成熟分裂,因为是减数分裂,二次成熟分裂后只形成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其余均为极体,所以成熟卵细胞内DNA量及染色体数目均减少了一半,因此成熟卵细胞内只有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23,X),如未受精卵细胞即退化消失。

四、排卵

(一)排卵排卵前雌激素水平增高,同时垂体骤然释放高浓度的促黄体生成激素,促使卵泡内液体迅速增加,其泡膜变薄、张力很大,卵巢被膜也变薄;

在促黄体生成激素和前列腺素的配合作用下,促使成熟卵泡及所覆盖的卵巢被膜破裂,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表面排出,这一过程称为排卵。

一般平均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因为黄体功能平均为14天)。

但也随月经周期的长短或内分泌的改变有很大差异。

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卵巢表面破口处一般三天左右修复。

(二)排卵的预测与监测

1、排卵时间一般平均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的前一天(因为黄体功能平均为14天)。

2、排卵症状,大约三分之一的妇女发生排卵侧的下腹痛,坠胀,一般6—12小时不治自愈。

百分之九十七排卵痛发生在卵泡破裂之前24—48小时之内,这是因为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骤然升高,前列腺素引起卵泡周围平滑肌收缩有关。

另外,因为雌性激素的波动,可引起阴道及少量出血,一般1—2天好转。

3、宫颈粘液,月经中期雌激素水平高,可使颈口松弛开张宫颈粘液量明显增加,稀薄透明清澈如蛋清,拉丝,镜下检查可见羊齿状结晶,说明即要排卵。

排卵一天后在孕激素作用下粘液变稠,无拉力,多提示已排卵。

4基础体温,每个正常的排卵周期中,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时更低;

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体温比前可升高摄氏0.3-0.5度,一般排卵后第一天体温就能升高,所以体温升高只能预测卵已排,不能提示排卵时间。

5唾液排卵测试卡,原理是,排卵前女性激素水平高,唾液中的盐的含量也增高,如果阳性,就可能确定排卵的前一天,那么第二天多是你要排卵日。

6、B超,成熟的卵泡内可见一小回声区即是卵丘,卵泡液与卵泡壁之间出现低回声区,直径18-22mm;

排卵后卵泡塌陷,体积迅速缩小,超声下25%可出现盆腔液。

7、内分泌检查

(1)促黄体生成激素(LH)酶联试剂侧尿,主要根据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骤然升高来判断排卵,现已大量应用。

(2)测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办法:

在此不多讲。

8、组织学检查。

根据子宫内膜变化或阴道上皮质的周期变化进行组织学检查,判断是否排卵。

五、黄体形成

排卵后卵泡皱缩,在LH作用下,卵泡继续发育称为黄体,继续产生雌激素,合成大量孕激素、松弛素等。

如果排出的卵细胞未受精,黄体维持14天左右,即于月经来潮前退化形成白体失去功能,雌激素与孕激素血液浓度达最低点,内膜无激素支持,内膜脱落,月经来潮;

如果卵细胞受精,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黄体继续发育增大,其直径可达4-5CM,称妊娠黄体,产生大量的雌、孕激素以维持妊娠,由于胎盘绒毛不断发育壮大,妊娠5个月左右产生的激素足以维持妊娠,黄体即将退化为白体,因为白体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色瘢痕,无内分泌功能。

六、闭锁卵泡

女性从青春期月经初潮至绝经期前,大约有400个卵泡真正发育为成熟卵泡,其余绝大部分卵泡在发育到不同阶段后则发生退化萎缩,称闭锁卵泡。

七、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一)雌激素其生理作用很广泛,如对人的心理情绪,大脑记忆力等都有影响,但主要作用于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和保持。

1、能促进乳房的脂肪、结缔组织和乳腺管的增生,使乳房乳头挺立,有弹性、发育丰满;

使身体脂肪及毛发等呈女性分布,从而形成女性的曲线美,即促使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

2、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储存大量糖原,尽而增加了阴道的自净作用,使阴道呈酸性环境,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3、排卵期使宫颈粘液变稀薄,排列呈栏栅状,利于精子运行。

4、促进子宫的发育使肌层增厚;

同时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与增生;

妊娠期增加催产素受体的活性,尽而提高了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5、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增强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细胞的摆动,有利于精子的逆流而上,也利于孕卵往子宫方向的输送。

6、早期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和钙、磷沉淀,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成熟,成熟期促使骨骺闭合,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易患骨质疏松症。

7、对新陈代谢有影响,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参与糖、脂肪等物质的代谢,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功能,减少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年轻女性在雌性激素维护下糖尿病,冠心病相对比男性少十倍以上,而40岁以后,因为激素水平下降以上两种病的发病率急速上升。

另外大量雌激素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造成盐、水和氮滞留,产生经前浮肿。

8、对下丘脑、垂体有正、负反馈的调节作用,如月经后,少量的雌激素可协同促卵泡激素促进卵泡的发育;

月经中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可刺激下丘脑释放促卵泡成熟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黄体生成激素急骤上升、形成高峰,引发排卵。

9、近几年来研究指出雌激素不但能刺激脑中重要的酶产生,而且也有促进脑内一些物质的合成作用,从而促进脑细胞间的连接,帮助脑细胞的功能又快又好地在神经元之间跳越;

如雌激素促进脑中血清素产量提高,并防止血清素再次被其他细胞吞没,同时能降低大脑清除血清素的能力,,以此来确保身体长久持续的血清素水平,使人情绪稳定、自信、向上、思维灵敏,情感丰富,记忆力强等;

当雌激素水平降低,孕激素不再产生时,脑中的血清素也随之下降,造成失眠,贪吃喝糖、酒、咖啡等食品,情绪不稳定,脾气难以捉摸,惊喜去得快,失落来得快,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等症状。

10、雌激素有加速女性生殖器官组织细胞增生的作用,尤其是乙烯雌酚等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在女性体内代谢后,其分解产物的活性很强,更加促使细胞丝状分裂增生,导致染色体DNA损害,所以,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比天然雌激素更能刺激细胞生长,过度增生成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从而引发肿瘤或癌症的发生。

所以,如果长期食、用大量含雌激素的食物或用品(如避孕药、含雌激素的丰乳保健品、美容化妆品、延缓衰老保健品等)患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管增生、乳癌、卵巢肿瘤等的几率大。

(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1、排卵后使宫颈粘液变稠,阻止外来异物进入宫腔干扰受精及孕卵的种植,使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的子宫内膜血管扩张,流量加大,腺体分泌亢进,细胞内糖原增加,营养种植的胚囊。

降低子宫平滑肌细胞膜的兴奋性,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避免宫缩,利于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

2、刺激乳腺腺泡的生长及进一步发育并成熟。

与催产素协同,为分娩后泌乳做准备。

3、当孕激素与雌激素保持良好的平衡时,孕激素能预防并阻止大量雌激素的致癌作用(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

4、还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基础体温升高。

5、孕激素有平静脑力的作用,使女性睡眠良好,记忆力加强,情绪稳定,产生筑巢反应,同情心强,喜爱小动物,为孕期及抚育婴儿做好心理准备。

雌激素与孕激素有拮抗作用,但又有协同作用,二者对下丘脑、垂体有调节作用。

如血液浓度低时可诱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这称为正反馈;

当浓度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此作用称为负反馈。

(三)雄性激素生理功能:

在女性由卵巢和肾上腺皮质所分泌。

1、其化学结构是雌激素的前体,所以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雌激素。

2、促进蛋白的合成,在女性生长发育起一定作用,如青春期身长突增。

3,使体毛变粗变黑,维持第二性征。

4、对卵泡:

抑制雌激素对卵泡的作用,使卵泡闭锁,如果在排卵前大剂量雄激素,可抑制脑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特别是促黄体生长激素),而抑制排卵。

(四)松弛素

  松弛素对分娩有利。

第二节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

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子宫在卵巢所分泌激素的影响下,生长发育、,成熟、衰退至绝经期,成熟期由于卵巢分泌的激素有周期性变化,在此影响下,子宫内膜也发生周期性变化并周期性剥脱,产生阴道流血现象,称为月经,这一周期也称为月经周期。

一、月经期(行经期)

月经周期的第1—4天,持续时间一般3—5天。

行经前,由于卵巢内黄体退化变成白体,雌孕激素骤然下降,内膜无激素支持,缺血、组织坏死、脱落、随血液一起自阴道排出形成月经,经血为暗红色,量多时鲜红色,经血内含有红细胞及大量的白细胞、退变的子宫内膜、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外阴皮脂腺分泌物。

因为子宫内膜有很多活化物质,不但促使血液凝固的纤维蛋白分解,而且破坏其它的血液凝固因子,所以经血一般不凝固。

在行经期末,在卵巢产生少量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开始再生修复。

(二)增生期

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持续时间约为8—14天。

由于卵巢内一批卵泡开始发育生长分泌雌性激素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可达2—4UM,当卵泡发育成熟时,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也升高到高峰,垂体骤然分泌高浓度促黄体生成激素,促使成熟卵泡排卵。

(三)分泌期

排卵后,卵巢形成黄体,在雌孕两种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变厚,疏松,血管及腺体增多,扩张,富有营养,如果受孕,在妊娠黄体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发育,不再脱落,故妊娠无月经;

如果无受精,卵巢黄体衰退为白体,雌孕激素下降,内膜脱落月经又来朝,新的月经周期开始。

第三节下丘脑、垂体、松果体

下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及下部,面积不大,结构复杂,在调节人的生理功能方面起主要作用。

在神经系统活动中起三种作用,首先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

其次,作为行为和睡眠—觉醒日周期及季节周期的时钟;

第三个作用则是作为内分泌系统的神经控制中枢。

下丘脑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体,同时与新皮质、边缘系统及脊髓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机体自身的平衡,并构成了情感和情绪的基础。

但下丘脑的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一样接受中枢神经递质的调控(如去甲肾上腺素有促进其分泌功能,5羟色胺有抑制作用。

)将信息通过本神经细胞的触突直接传送给其他细胞,发挥促进或抑制功能。

另外最大的特点是将接受的信息在自身细胞内转换为合成激素的信息,利用这些激素信息调节包括生殖功能在内的全身内分泌功能。

影响女性性周期的主要激素如下。

一、下丘脑释放激素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此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合成释放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二)催乳素释放激素(PRF因子),能够活化垂体前叶的亲乳汁细胞,使其合成并分催乳素(PRL)。

(三)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F因子),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四)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进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激素。

(五)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又称生长抑素),抑制垂体合成、释放生长激素的作用,对FSH、LH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另外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均有促进垂体前叶有关细胞的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作用。

二、垂体 

位于颅底的蝶骨凹陷内,分别由两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后叶是下丘脑的神经组织的延伸至此形成,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

前叶为内分泌器官,在下丘脑的作用下分泌多种激素分别调节不同的细胞群,如:

(一)、促卵泡生长激素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至成熟,促进卵泡的膜细胞产生雄激素,进而在芳香环化酶系作用下促进卵泡的颗粒细胞生成雌激素。

(二)、促黄体生成激素,在卵泡成熟后,垂体突然产生高浓度的促黄体生成激素(浓度直线上升)促进排卵,使排卵后的颗粒细胞黄素化,卵泡变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等。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FSH、LH)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等,称为下丘脑-腺垂体-卵巢性腺轴。

(三)生长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加速蛋白活成,对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均有影响;

促进骨、软骨、肌肉及其他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使骨骼、肌肉生长发育;

同时也有较弱的泌乳作用。

(四)催乳素:

作用很广泛,对乳腺、性腺发育及分泌均起重要作用。

另外还参与对应急反应和免疫的调节。

1、对乳腺的作用,在女性一生的不同时期,其作用有所不同。

青春期在雌激素、孕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催乳素协同下促使乳房发育。

在妊娠期间以上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更进一步发育完善,但因此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很高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所以乳房虽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

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很快明显下降,此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于是产后开始泌乳、哺乳。

2、对性腺的作用、随着女性的发育,少量的催乳素与卵泡内颗粒细胞上的催乳素受体结合后,可刺激黄体生成激素受体的形成,从而使黄体生成激素充分发挥其促进排卵、促黄体生成及促进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

3、在应急反应中的作用,在应急状态下,催乳素水平升高,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协调使人体产生应急效应。

4、对免疫的调节,促进淋巴细胞的增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IgM和IgG,增加抗体产量。

5、与催产素等激素协同使人情绪稳定、性格温和,富有爱心,尤其喜欢小动物,这是女性哺乳和抚育婴幼儿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催乳素分泌的调节,哺乳期母亲牵挂婴儿、或婴儿的声音、婴儿吸吮乳头、抚触乳房、乳头等的刺激,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促使下丘脑分泌催乳素释放因子,从而促进垂体对催乳素的分泌。

大剂量的雌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素释放因子,促使下丘脑分泌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目前国内外认为是多巴胺),使乳房停止泌乳。

(五)催产素:

由下丘脑的大细胞肽能神经元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并储存于神经垂体。

1、对乳腺的作用:

哺乳期乳腺细胞不断分泌乳汁,储存于腺胞内,当心理有思念哺乳婴儿或当婴儿吸吮乳头的感觉信息经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兴奋催产素神经元,神经元冲动经下丘脑垂体束至神经垂体,促使催产素释放人血液中,催产素使乳腺腺细胞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腺胞内压力增高,促使乳汁从腺胞经输乳管,最后从乳头射出,此过程称为射乳反射,所以催产素是促进乳汁排出的关键激素。

另外催产素与其它激素协同,有营养乳腺的作用,使哺乳期乳腺泡保持丰满。

同时由于催乳反射使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造成促性腺激素下降,导致哺乳期闭经。

2、对子宫的作用:

催产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使子宫平滑肌胞浆外游离的钙离子(Ga++)进入胞浆内,使胞浆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子宫收缩。

雌激素有促进催产素与其受体结合的作用,能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因为妊娠期雌激素水平比非妊娠期高,所以妊娠子宫比非妊娠子宫对催产素更为敏感。

低剂量的催产素可引起子宫肌发生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催产素可导致子宫出现强直收缩。

分娩时由于胎儿刺激子宫颈,反射性地引起催产素大量释放,随着胎儿的下降,形成对下丘脑、神经垂体成正反馈调节机制,促使子宫收缩进一步加强,起到催产作用,娩出胎儿。

产后由于哺乳,反射性的催产素升高,加速产后子宫收缩复原。

3、另外,催产素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学习记忆、痛觉的调制、体温调节也都有一定影响。

同时催乳素和催产素与其它激素协同,可使情绪稳定,性格温和、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喜欢小动物,有益于哺乳、抚育下一代。

(六)另外还分泌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黑激素、血管升压素等,分别作用于靶器官,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

三、松果体

位于丘脑后上部,第三脑室的下后方,过去松果体在欧美等国家的哲学和宗教中被大加宣染,认为是灵魂的象征,现代医学认为松果体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器官,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可以使色氨酸(一种蛋白分解后的氨基酸)合成褪黑素(MT),除此之外在松果体内还可合成多肽类物质,如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素及8-精氨酸催产素等。

以下重点讲一讲褪黑素的作用。

(一)控制人类最基本的特别重要的昼夜生物节律,人的睡眠与觉醒、体温、血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情绪等都具有昼夜24小时的规律,黑暗环境中视交叉上核可以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褪黑素合成酶系的活性增强,促使褪黑素的合成与释放,使人睡眼,从而体温、血压下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第二天有精神,增强免疫功能,美容皮肤、康复机体。

同理由于居住在地球北极、北欧、我国北部的女性月经初潮较晚。

白天视网膜受到刺激时,光感受细胞高度极化,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松果体产生褪黑素受到抑制,各种功能及性腺功能加强且活跃。

由于褪黑素控制昼夜节律变化,在工作学习时或其它生活方式中(如进餐、睡眠、学习等)尽力遵循这一自然规律。

(二)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抑制下丘脑促性腺素的释放,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性腺及卵泡的发育。

如果工作压力大,情绪过于激动兴奋都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在此激素的作用下,松果体合成褪黑素增加,可抑制性腺的生长发育与分泌,造成月经不调、不孕。

(三)对女性一生的影响松果体是人类发育最早的器官,当6岁时褪黑素的分泌达最高峰,,从而抑制垂体性轴,性腺不能发育,而后随年龄的增长,分泌和释放量减少;

此时体块指数逐渐增加,使其浓度下降,解除了对垂体性轴的抑制,所以进入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开始发育、成熟,45岁后下降到原有水平的一半,进入更年期、绝经期。

故褪黑素是维持女性一生的生物节律的主要激素。

(四)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

第四节女性性周期的调节

综合上述,因为卵巢中的黄体退化变为白体(实质是瘢痕),不能产生女性激素,血液中的女性激素下降到最低浓度,子宫内膜失去女性激素的支持而脱落,月经来潮;

同时也促使下丘脑产生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和极少量的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在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下,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生成激素和少量的促黄体生成激素。

在垂体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内有一批卵泡发育成长,并产生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使脱落子宫内膜修复并进入增生期。

随着卵泡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分泌量日益增多,于月经中期形成雌激素的第一高峰,对下丘脑垂体产生正反馈作用,导致促黄休生成激素浓度骤然直线上升,形成高峰的出现,引起排卵的发生。

排卵后,在促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形成黄体,产生大量的雌激素与孕激素,在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

当两种激素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又通过负反馈的作用,使下丘脑垂体受到抑制作用,分泌的促黄体生成激素减少,卵巢内的黄体衰退成白体,血液中的雌激素、孕激素随之撤退,导致子宫内膜剥脱,月经来潮。

同时,随着卵巢分泌的激素浓度下降,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消失,垂体又重新分泌促性腺激素,新的周期又开始了。

性周期的调节及生殖功能活动也是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及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精神刺激、感觉刺激,化学物质的刺激,都可以影响性周期及生殖功能,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调节机制。

第五节月经期的卫生保健及护理

一、月经期的表现

月经期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行经前,由于卵巢内黄体退化变成白体,雌孕激素骤然下降,内膜无激素支持,缺血、组织坏死、脱落、随血液一起自阴道排出形成月经,经血为暗红色,量多时鲜红色,经血内含有红细胞及大量的白细胞、退变的子宫内膜、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外阴皮脂腺分泌物。

首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一般在11—14岁左右。

月经周期为28—30天,经期3—6天,失血量50—200克左右,甚至有的还要多。

因盆腔充血,感下腹沉重下坠,个别有膀胱刺激症状,因为此时雌、孕激素水平最低,,有轻度精神症状,头痛、失眠、心悸、偏头痛,精神抑郁及易激动,恶心呕吐等,但可以耐受。

二、经期卫生及护理

(一)保持外阴清洁,在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子宫内形成‘创面’,子宫颈口松弛,经血又是细菌很好的营养物质和培养基,不注意卫生很易造成上行性感染,所以经期禁止盆浴、坐浴,提倡沐浴,月经垫一定要清洁并消毒处理,经常更换。

必要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外阴,避免脏水进入阴道。

(二)食物清淡,注意营养均衡,预防缺铁性贫血,多吃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品。

不吃凉、辛辣、有刺激的食物,

(三)起居要适当,此时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注意保暖及自己的起居,因为过冷引起卵巢功能紊乱,避免冷水及潮湿环境操作。

(四)可照常学习、工作或劳动。

没有必要禁止体育活动,因为锻炼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人体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充血,同时活动时腹肌和盆底肌肉可得到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球、游泳、赛跑、举重、跨栏等,不易做过重的体力劳动,捶背、腰的运动,以免引起月经过多。

(五)保持乐观心态,使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及悲伤。

此时因女性激素仍处于低水平,逻辑思维的左脑功能比右脑差,而右脑功能增强,加强右脑的应用,学习更加效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