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机械全章教案Word格式.docx
《力与机械全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与机械全章教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实验,请说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学道理?
演示: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
铁线用力折弯,变弯了。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直尺,用力压变弯了。
(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一样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塑性:
受力后发生形变,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用尺弹飞粉笔
说明了什么?
结论: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
弹簧产生弹力时,弹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它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演示:
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标出弹簧原长,在下面挂50g的钩码,标出伸长的长度的位置,再挂50g的,再标出伸长的位置,
然后,用尺分别量出两次伸长的长度,
大家发现了什么?
如果我再挂100g的钩码,会伸长到哪?
果然,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请各小组讨论: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怎样呢?
请说出你的观点
实验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根据这一原理能否制成一种有用的工具?
我们分成八个小组,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你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吗?
请各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的重力,同时注意发现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
书后习题
由前面的知识引入,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说出有哪些不同点
由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回顾:
通过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作弹簧测力计锻炼了动手能力;
提高了学习物理、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回顾
第二节重力
测力计、钩码,单摆、
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
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2.引导提问:
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
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让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3.讲述:
牛顿认为,地月之间存在互相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
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
4.引导提问:
哪位同学能够描述万有引力的大概内容?
5.引入课题:
重力,特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
在地面上拿大小两个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一个重一个轻,为什么呢?
什么是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呢?
通过对数据和图线的分析,学生可以总结出: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G=9.8N/kg
(有时可取g=10N/kg)
得出求重力大小的公式:
G=mg
.在已知质量的情况下,重力怎么求?
1.提问:
施工中要把墙垒得笔直,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确定重力的方向呢?
2.讲述:
我们可称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3.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
1.讲述: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作用好像集中在物体的一个点上,我们称这个点为重心。
1.提问:
怎么找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
提示:
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3.引导:
想想议议中提到的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去,它的重心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
1.引导学生做实验,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设计步骤:
i.增加质量,看重力的变化情况。
ii.表格记录数据,要求能表现出质量与重力的对应关系。
iii.根据数据做图,用图线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学生实验完毕后,将某组的实验记录及图收上来,展示给大家,共同分析总结。
第三节摩擦力
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棉布,长木板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付诸实践。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的协作意识。
重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设计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
提问并引入课题:
自行车在路上滑行时,总会慢慢停下来。
为什么?
实验:
小车在桌面上滑动起来,很快停下来。
1.引导提问,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定义:
我们怎么定义摩擦力呢?
它是一个具有什么特点的力呢?
带着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并思考。
A.物体不接触会有摩擦力吗?
B.只要物体接触了就产生摩擦力吗?
C.产生在何处?
D.作用是什么。
2.提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碰到很多与摩擦有关的事情:
A.当我们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为什么?
B.面越粗糙,推起来也越费力。
根据我们的这些生活经验,我们能不能猜想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呢?
3.布置学生实验:
提供的实验用具有:
木块、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棉布和木板。
提出要求:
分组讨论怎么利用这些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
对进展慢的组可以适当提醒思路。
4.实验完毕后,选择一个组向大家宣布他们的实验数据,并总结他们的实验结论。
有摩擦好不好?
2.引导:
A.摩擦不好,请举例;
B.摩擦有用,请举例。
3.提问:
A.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减小有害的摩擦?
想想生活中有什么实例?
B.生活中,为什么车要安轮子,轴承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滚珠?
它们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我们能不能用手边的小车验证一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有什么不同?
提供实验用具:
带轮的小车、大砝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醒思路。
第四节,杠杆
杠杆,钩码,测力计
认识杠杆,及其有关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力臂
作力臂
引入
总结
练习
让一名男生用手捏杏核,不能捏碎,让一名女生,用钳子捏,碎了,为什么?
是女生的力大吗?
L1
OF1
L2
F2
杠杆的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注意:
①在力的作用下;
②绕固定点转动;
③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O”:
绕固定点转动的点;
②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⑤阻力臂“l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研究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实验
次数
动力
(N)
动力臂
(cm)
阻力
阻力臂
动力x动力臂
(Ncm)
阻力x阻力臂
通过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
这个平衡条件也称为杠杆原理
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在杠杆右边挂两个砝码,然后分别在A、B、C点用弹簧秤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平衡,读出弹簧秤的示数,比较三种情况弹簧秤的示数大小与相应的力臂之间的关系。
现在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分别属于那种杠杆。
剪刀(省力,费力)瓶起子(省力)筷子(费力)镊子(费力)
钳子(省力)钢笔写字(费力)钓鱼杆(费力)铡刀(省力)
指甲刀(省力)起钉锤(省力)天平(等臂)
由学生归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图,来说明几个要素,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画力臂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三种杠杆的特点
让学生学会分辨杠杆的种类
五、其它简单机械
测力计、钩码、动滑轮、写滑轮、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了解其它简单机械的应用
2、经历探究定、动滑轮特点的过程;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方法
3、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机械的实际使用;
且有利用简单机械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重点难点:
定、动滑轮的实质;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知识点。
(提问方式,学生回答)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本节教材5分钟
2.以课文P196“?
”图13-8的漫画引入课题。
3.演示(图13-9甲),让学生认识定滑轮。
(1)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是等臂杠杆(l1=l2)。
4.演示(图13-9乙)。
让学生认识动滑轮。
(1)能省力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l1=2l2)
5.演示(如图所示),让学生认识滑轮组。
(1)省力情况: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判断几段绳子的方法:
只有与动滑轮连
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
可用如图画虚线的方法:
(3)连线情况:
定→动,箭头向下。
动→定,箭头向上。
6.轮轴
(1)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内容,认识轮轴
(2)轮轴是变形杠杆,平衡时有F1R==F2r(F1是作用在轮上的力,作动力;
R是轮的半径,是动力臂;
F2是作用在轴上的力,作阻力;
r是轴的半径,作阻力臂)
三.小结及测试。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