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495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远程培训的作业答案Word格式.docx

(学生和教师玩这个游戏时几乎都选了较大的那一组牌,老师总能胜学生,在学生纳闷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导入新课)

同学们,像这样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的故事很多,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这样从游戏入手,揭示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小游戏不光在这里出现,在后面课文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无穷尽时,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运用资源理解重点 

  1、齐读课题。

问学生: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

赛了几场?

怎么赛的?

结果怎样?

……) 

  2、看看并听听这个故事,看看你们能看懂和听懂些什么?

(播放田忌赛马的录像资料)学生直观而清楚地看、听。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这个故事讲的是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共两次六场,第一次田忌败了,第二次田忌胜了。

学生说时教师相机板书。

3、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

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学生快速浏览后交流:

 一(1—2)  二(13—17) 

4、学生自学第一、二次赛马,电脑出示:

第_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

由于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学生围绕这个练习读懂课文。

5、研读课文,体会重点:

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可以转败为胜?

(此时电脑显示六匹大小不一、速度不同的马赛跑的动画,让学生自己挑选不同的马进行比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道理。

) 

[这个环节一次用录像资料,一次用电脑动画,非常直观地解决了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一重点。

两次赛马,六场比赛,上、中、下三种马,分两组进行比赛,怎样调换顺序,怎样才能转败为胜,是一个比较绕弯子的问题,利用远教资源就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了这个过程。

而通过动画演示,就更能让学生直接地感受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只比田忌的马快一点,而且只快那么一点儿,这才是能利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而取胜的根本原因。

(三)运用资源 

突破难点 

1、解决重点以后,过渡到本文难点的学习,那就是让学生学习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先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抓住对齐威王、田忌、孙膑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问题)

①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

②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两两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注意找出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

3、用录像再现比赛现场情况,用动画表现“瞪”、“疑惑”、“讥讽”、“轻蔑”、“胸有成竹”等词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4、电脑出示学生找的语句,谈体会并朗读: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知己知彼) 

[录像、动画、图片的利用,结合学生合理的想像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对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读书方法进行训练。

(四)运用资源,培养心智 

1、总结全文 

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板书: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你对文中的三个人物有什么评价?

请选择下面的词语进行概括(电脑出示):

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双全 

  有勇无谋垂头丧气屡败屡战胜不骄败不馁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种有趣的选择,让学生在趣味中对历史人物有了正确的评价,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准备] 

4、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那么你们最欣赏哪个人物呢?

(孙膑!

)那请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那个游戏,想作孙膑的同学上来试试,赢了我的同学就是孙膑!

[回到课前的游戏,再让孩子们玩那个扑克游戏,他们为了当孙膑而积极勇跃地参与游戏,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心智,又照应了课文的开头]

三、运用网络拓展语言 

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1、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电脑推荐《诸葛亮舌战群儒》等少儿读物)

2、写关于《田忌赛马》的读后感(着重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附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__________________孙膑 

第一次 

败 

胜 

孙膑献计 

第二次:

胜 

败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

与学习同伴一起,选择培训教材中一篇说课案例,开展讨论,对其进行分析评说。

《坐井观天》这堂视屏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

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

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

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通过和学习同伴一起看视频学生我们总结出了教给学生读书三大方法: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

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

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

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

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

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

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

请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设计一堂光盘教学课。

一、设计思想

  笔者之所以选择“时、分、秒”一课为例,是因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没有父母在身边督促安排时间,对时间往往是种模糊的状态。

设计这个单元的课程,主要通过教师与电视机播放内容的双边互动,让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感受、猜测等教学活动。

通过时、分、秒的学习,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生活时间,珍惜一分一秒,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体验活动的乐趣,从小培养学生合理应用时间的意识。

  二、教材文本解读

  这两课时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衔接的教学内容,且以教学光盘为主要传播教学信息媒介。

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秒”是在学生一、二年级认识“时、分”的基础上,对时间单位的进一步学习。

它是个比“分”小的时间单位。

我们在选择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结合“农远光盘”中的素材《秒的认识》进行教学,光盘教学素材首先呈现的是教材中的一幅“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这个场景学生在生活中是有过感受的,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渗透到了我们需要的教学中———“秒”的认识。

接着光盘呈现教材中另一幅形式多样的钟表图,让学生去辨别哪些是能读出“秒”的钟表。

让学生知道钟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计时工具,以及知道秒针走得快、细、长的特征。

教材中的第三幅情景图,是结合光盘中的素材,用钟表模型示范,通过学生的参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完成教学。

再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去感受1秒、几秒、1分、几分的时间长短。

学生能在其中感受秒的长短,知道60秒=1分的换算,以及知道“秒”的认识与“时”、“分”的认识在时间单位里同样重要的道理,这里是教学“秒的认识”的重难点所在,学生学习了“秒”的认识这一课时,基本完成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它把时间单位及换算引向了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农远教学光盘”首先呈现的是五幅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情景图:

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让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时间,怎样去安排,才过得科学、合理。

教学例1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是60分,那么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分加起来,就是120分。

教学例2时,要借助情境图,多举一些实例,如让学生列举自己从家里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一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计算经过时间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把时间单位换算与经过时间的计算等教学内容推向学生能应用的阶段,实现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相联系。

  这样,我们在设计时,教材结合“农远教学光盘”里呈现的主题图,通过教师、电视里的教师、学生、电视里的学生四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游戏活动、材料收集等学习体验,来感受时间,珍惜时间,从而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时间,激起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时间时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它是个抽象的概念。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两个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和“分”,对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和60进制也有所了解。

对时间“秒”的认识,学生接触和感知的机会也比较多,在电视里、在体育竞场上、所带的手表等地方,应该说对“秒”并不陌生。

但是“秒”,学生相对比较难以理解,而且缺少系统、充分的认识,对于时间的体验也较少。

教学时,我们借助“农远光盘资源”材料,让学生感觉到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学生通过看一看、算一算、数一数、议一议、找一找等方法,去感受“秒”,去体验“秒”。

  在教学时间的简单计算时,学生不仅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而且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即1时=60分,1分=60秒,以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

光盘教材通过教学例1及“做一做”第1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再通过教学例2及“做一做”第2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学生能在多边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对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拨一拨、算一算的方法,开展计算。

  本两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时”和“分”的基础上进行介绍的,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习时、分、秒的知识会比较吃力。

如果学生对已学的“时”、“分”的认识已经遗忘,再给学生加以“秒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容易混淆三者的关系,给“秒”的感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带来教学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重联系已学的知识,同时,在教授新课时注重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平常熟悉的生活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时分秒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秒的认识》教学目标

  1.运用“农远教学光盘”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

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

  2.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数数、估计、观察、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整合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会掌握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过程性目标

  

(1)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养成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方法,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模块教学整体构思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与先前学习过的有关“时、分”内容的结合,学生已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时间掌握体系:

即从“时、分、秒”的认识到能计算简单的时间经过。

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时间认识一个质的飞跃,此时孩子才拥有对自己的时间做出一个比较清楚的反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开展学习,会估算自己在生活做事过程所需的时间。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去考虑:

  

(一)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标对这方面非常的强调: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我们在设计这两个能看作一个整体的课时,其素材的选用,跟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如“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情景图等,还有一些活动的开展,如踢毽子、读课文、写字、跳绳等活动。

  

(二)重视学生估计意识与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这两课时设计中,力求通过数“秒”、估计时间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正确概念,继而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寻求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较准确计算时间的能力。

  (三)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就是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知识和建议。

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在开展活动、对学生提出问题、交流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数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类角色扮演的有趣的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使学生从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中能力得到了培养,体会到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懂得应该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使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理念: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教学设计案例一:

《秒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一)感知1分=60秒

  

(二)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课前准备:

  一个模型钟面;

几个毽子;

几根跳绳。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揭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与电视里的老师(以下简称“电师”,电视里的学生称“电生”)一起给你们上课好吗?

请看电视。

  电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秒,(师出示课题:

秒的认识)秒是一个用来计量更短时间的。

  2.用情境初步感知“秒”

让我们再回到春节晚会现场,一起去听听新年钟声敲响之前的情景,准备数秒。

  电生与生一起数: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评: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上的时候可以直接选择导入新课。

我们选择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场景,是因为我们的大多学生对这个场景比较熟悉;

“农远光盘资源”中这一场景的设置也适合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与电视里的学生一起初步感知“秒”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

]

  

(二)再现情景,开展讨论,直观感受“秒”的概念

  1.情景一:

认能读出“秒”的钟表,开展交流。

刚才倒计时的时候,我们是一秒一秒来数数的,一共数了十秒,请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你能在这些钟表里找一找,哪些是能读出“秒”的呢?

找到的小朋友,请你把它的号码报出来。

(教师按暂停键,学生开展交流)

  生:

1号、7号、9号等能读出秒。

我们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呢?

  电生:

1号、7号、9号能读出秒。

在这些能读出“秒”的钟面上面,一共有几根针?

  电生与生一起:

三根针

我们看到哪三根针吗?

你能不能说说呢?

时针、分针、秒针三根针。

  2.情景二:

师与电师一起出示一个钟表模型,通过看看、说说、议议、听听来建立“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时针、分针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这个秒针有什么特点呢?

谁来介绍一下?

(师按暂停键)

特别长、快、细

我们来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

  电生说

秒针又是怎样来表示时间的呢?

我们一起来跟秒针的转动数一数吧。

(数后师按暂停键)

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板书: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刚才的秒针走了多少呀?

秒针1圈

   

60秒

刚才秒针走一圈的时候,分针是怎么走的呢?

让我们再来数一次,这次的目的是仔细地观察分针是怎么走的?

刚才分针的位置与现在分针的位置是一样吗?

不一样。

它走过了……

1小格

那又是多少时间呢?

1分钟

  电师小结:

小朋友们,在秒针走了1圈,也就是60秒的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钟。

这说明1分=60秒,也可以说60秒=1分。

分针1小格 

秒针1圈 

      1分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秒”,“几秒”

1秒有多长呢?

你能想下办法表示出来吗?

想一想?

  学生个别说

让我们再次数一下春节晚会倒计时。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哪里还用到秒呢?

请你想一想。

  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交流后;

电视出现火箭发射、跑步比赛、游泳比赛、拍照场景。

你能不能说一说对1秒的感受吗?

学生能感知的情景图设计,能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也能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的把握。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利用学生对生活实际的联系,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发展思维。

  (三)组织活动,感受几秒,加深对“秒”的认识

接下来做一个“谁估的准”的游戏。

  1.活动一:

感受15秒,30秒。

(由电视里的老师发号施令,我们的学生自己评议、感受)

  师用快进键跳过。

两个30秒有多长?

1分钟有多长?

(师按暂停键)在1分钟内能做多少事呢?

  2.活动二:

开展踢毽子、读课文、写字、跳绳等活动,体验分、秒。

  我们自己组织学生活动,汇报自己的活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