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391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Word下载.docx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④结果: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

①中国共产党: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国民政府:

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4.历史意义

(1)国内: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世界: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解放战争

1.背景: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

(1)重庆谈判:

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

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过程

(1)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①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6月):

采取运动战方式,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②战略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9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③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④渡江战役(1949年4月):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放南京。

3.意义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想一想

1.抗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困境,必须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2.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有何主要区别?

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依靠的力量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全民族的力量。

两种抗战路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3.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如何?

(如图)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哪些阶级与阶层?

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爱国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5.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方式是什么?

党外合作。

即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6.抗战胜利后至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为实现和平民主进行了哪些斗争?

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7.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赢得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8.“革命根据地”“抗日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有何区别?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称“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至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

“抗日”则指明了这些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1)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3)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而积极努力;

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

(6)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7)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探究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史料一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讲话

史料二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史料三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

抗日战争》

(1)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以抗战初期为例,评述国民党的早期抗战。

(2)有关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美国、苏联、国民党、中共)史学界争论不一,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的观点。

[史料导读]

(1)史料一肯定了国共两党对抗战的贡献。

(2)史料二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3)史料三体现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探究一答案]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2)以上几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

全民族抗战是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爱国华侨给予大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

[史论总结]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

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取得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收回了台湾。

(4)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探究二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史料一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

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引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史料二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

问题:

依据上述史料分析,概括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史料一表明两党阶级利益不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两党关系的变化。

(2)史料二反映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影响两党关系的变化。

[探究二答案]

阶级利益、社会主要矛盾、国际环境。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或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原因

结果或影响

国民革

命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

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抗日战

争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战

国共两党内战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

与台湾分离,祖国长期不能统一

[针对训练]

(2018·

安徽十校联盟调研)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

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B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

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

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

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

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解析] 材料中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各个阶层(包括地主)抗战,允许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故A项错误;

1929年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当时是为了发动农民反对国民党围剿的需要,实行减租减息是因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调整土地政策是为了团结地主共同抗战,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重新成为主要矛盾,因此此时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故B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是允许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的,故C项错误;

建国后1952年的土地改革真正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故D项错误。

1.(2018·

全国卷Ⅰ·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解析] 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

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

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

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

2.(2018·

全国卷Ⅱ·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解析] 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项;

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

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项;

D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3.(2017·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B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

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A、C两项;

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项。

4.(2017·

全国卷Ⅲ·

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B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成员,故A项错误;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B项正确;

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

“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备考方略】

1.抗日战争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要特别注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国民党抗战的历史地位等。

2.重视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一是站在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

二是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角度)。

北京高考·

18)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D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解析] 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年”以及漫画标题《端赖合作》、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门”“建国大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众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实现和平建国,故漫画反映了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D项正确;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而且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并非国共联合,排除A项;

《双十协定》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于1946年初,排除B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C项;

故选D项。

江苏高考·

10)下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C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地位开始于1948年11月,当时处于战略决战时期,因此应为三大战役进行中,故C项正确;

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当时国民党兵力明显占据优势故A、B项错误;

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4月,这一时期共产党兵力早已超过国民党,故D项错误。

3.(2018·

浙江高考·

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

……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

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

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C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后,华北形势日趋恶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上升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题干材料所述与此相吻合,故选项C符合题意。

题干时间是“1935年”,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故A项错误;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故B项错误;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