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096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A,B,C,D

(3)真想再次游走山林,听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4)雨;

演奏家;

淅沥淅沥,是小雨的轻柔抚摸;

哗啦哗啦,是大雨的强烈击打。

【解析】【分析】

(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

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好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同时注意观察,此题会迎刃而解。

故答案为:

(1)①比喻;

②溪水的流动声;

③一首奇妙的歌谣;

④一首婉转的古曲;

(2)ABCD;

(3)真想再次游走山林,听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4)①雨;

②演奏家;

③淅沥淅沥,是小雨的轻柔抚摸;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应用。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按要求填写内容即可。

2.专项阅读。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翠鸟

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当我端着钓竿的时候,一只翠鸟飞来栖息在钓竿上。

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钓竿被他压得有点弯曲。

我屏息静气,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

我相信他的惊走不是因为惧怕,他只以为是从一个树枝跳上了另一个树枝。

(1)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2)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①“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②“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是说“我”的钓竿跟树枝十分像。

③“我屏息静气”是因为“我”爱护翠鸟,担心惊走他。

(3)“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你认为这份“不寻常的激情”是指什么呢?

【答案】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2)①;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1)照样子写出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例:

甜津津 

________ 

(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牙齿又酸又软”。

(从画线句中找答案)

(3)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句,其中第________句是中心句,第________句写了吃杨梅时不觉得酸的原因。

(4)这段话主要写了杨梅的( 

)。

颜色 

外形 

味道

【答案】

(1)酸溜溜;

辣乎乎

(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

一;

(4)C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甜津津”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3)考查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1)酸溜溜、辣乎乎

(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

(4)C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间教室里________的情景,再写________的热门场景。

( 

下课、上课 

上课学习、下课游戏 

玩耍、学习

(2)文中架线的词语“朋友”指的是( 

 

鸟儿、蝴蝶、猴子三种动物 

树枝、鸟儿、蝴蝶 

两只猴子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 

摇、叫、听 

叫、停、听 

摇、叫、停

(4)下面选项中对语段中第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鸟儿和蝴蝶也喜欢读书。

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们民族小学很美。

作者把鸟儿、蝴蝶当人来写,十分生动,突出了同学们读得认真、动听。

【答案】

(1)B

(2)A

(3)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B;

(2)A;

(3)C;

(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一次性筷子由于卫生、方便受到餐饮业的青昧,同时,大批生产一次性木筷却使我国大量林地被毁。

中国市场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每加工5000双一次性木筷要消耗一棵生长了30年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筷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3.6万多亩。

另外,造纸业也是另一项需要大量消耗树木资源的传统行业,年消耗木材也有1000多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被严重消耗了。

(1)中国市场制造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森林多少万亩?

100多亩 

3.6万亩 

2.6万亩

(2)制造一次性木筷和造纸业会带来什么问题?

森林资源被严重消耗 

森林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恶化

(3)如何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写出你的两点建议。

(2)A,B,C

(3)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护森林资源。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改用非一次性的筷子;

节约用纸,爱护书本。

(1)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的提炼,注意找准问题中的关键词“一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查找出“一年下来总计3.6万多亩”。

(2)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生产一次性筷子和造纸业需要消耗森林资源,所以必然会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ABC三个选项都是讲的对生态造成的影响。

(3)本题只要提出两点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合理即可。

(1)B;

(3)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护森林资源。

(1)本题一定要读清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段落中寻找。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态生态问题的理解。

(3)本题考查对森林消耗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的建议,合理即可。

6.课内阅读。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

”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

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1)在“监视”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惊讶、不解、怜惜、喜爱

惊讶、不解、好奇、怜惜、喜爱

不解、惊讶、好奇、怜惜、喜爱

(2)作者被刺猬偷枣的_______所打动,心生_______、_______之情,以“带刺的朋友”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_______,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

高明本事;

钦佩、喜爱;

喜爱

熟悉

动作迅速、惊讶、疑惑;

(3)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对刺猬的称呼也不断地改变,从一开始的“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那东西

那个家伙、那个东西、小东西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玛瑙”指的是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枣树;

比喻 

红枣;

拟人 

比喻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________,夏天那么________,秋天那么________,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读读课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丰硕诱人 

热闹非凡 

生机勃勃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________,夏天那么________,秋天那么________,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色彩斑斓”的意思是:

________。

(3)在短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抄下来。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答案】

(1)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丰硕诱人

(2)形容颜色灿烂、繁多

(3)比喻句:

拟人句:

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总——分

(5)时间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短文的第1自然段先总的概括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然后再详细按春、夏、秋、冬逐点描写,是“总——分”结构。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1)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丰硕诱人

(2)形容颜色灿烂、繁多

(4)总——分

(5)时间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结构的掌握。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园春(节选)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脸迎人,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

冬眠(miá

n)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mǎn)黄金,紫云英染得满(mǎn)地嫣(yān)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wān)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yīng)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yù

n)育着梦想和希望。

(有删改)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遍________(pià

bià

n)野 

铺________(pù

pū)满

尽________(jì

jǐn)情 

嫩________(lù

n)绿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概括写故乡的三月景色美的句子。

(3)下列哪些景物在选文中被描写过?

( 

好梦初醒的草木 

初熟的少女 

紫云英 

油菜花 

E. 

黄金

【答案】

(1)bià

n;

pū;

n

(2)故乡的三月。

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3)A,C,D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bià

n、pū、jì

n、nè

(2)故乡的三月。

(3)ACD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课内阅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在作者眼中,水泥道像,梧桐树的落叶像,棕红色的小雨靴像。

(2)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很美?

写出相关句子。

【答案】

(1)一块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1)一块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洁工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打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1)积累词语。

从文中找出恰当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________雪花 

一________孤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