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6454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同名10864Word格式.docx

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自负心理

自负就是自以为了不起。

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多为一些自身条件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估计较高,在求职择业上,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

主要表现为:

择业取向较高,择业挑三拣四,消极等待,自视清高等。

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反差,从而在择业时缺乏自知之明,而失去良好就业机会。

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胆小、畏缩、不思进取、没有信心。

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敏感多疑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般甚至曾受过处分的学生,面对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缺乏勇气、不敢竞争。

他们往往对所选职业拿不定主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面前过分谦虚,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择业良机。

从众心理

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和见解是受到别人或众人的认识和见解影响的。

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个体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一方面可能按自己的意图、愿望而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群众中大多数人的行为而采取行动策略。

古人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一窝蜂地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

依赖心理

大学生崇尚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在择业中又缺乏自主性,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

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方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单位选择,等待学校安排,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

加上受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景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希望通过父母的努力为自己安排一个好的单位,仿佛不是毕业生自身求职,而是父母亲属在求职。

这种依赖心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焦虑。

有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毕业前感到烦躁、紧张、无奈和悲观的人数比分别为31.7%、33.7%、34.2%和13.4%;

在“对于即将走向社会,你的感觉”一项,表现出不太适应和很不适应的学生占到75%;

在“对找工作你是否有信心”一项,表现出缺乏信心的占到56.9%。

另有调查发现,有88%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感觉“对未来不可知”,84%人“对步人社会感到恐慌”。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和步人社会深感焦虑。

当前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不少学生把人生的憧憬和前途的希冀都放在了毕业分配上,他们既希望能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理想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怕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有一种就业恐惧感,对走上社会感到心中无底,更有甚者竟然患了“择业焦虑症”。

毕业生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而往往是以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

盲目攀比的结果只会是错过成功的机会。

心理误区的形成原因

客观因素

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和竞争,它唤起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实现人生价值。

人们普遍认为,获得高薪的工作职位即实现了自身价值,职业待遇的高低成了衡量大学生价值的尺度,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

家庭因素,如父母的价值观、家庭经济情况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

有的学生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父母把改变自己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远远高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发展。

而下岗职工则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获得一份报酬优厚、风险性较小的工作。

多数家长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层次较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所以,这些学生在择业时必然要考虑物质利益,更重视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我国传统封建主义糟粕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拜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

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在择业上,必然表现出对大城市、外资企业、有权有钱的部门向往,从而把人引向自我中心主义。

另外,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而言,还不能完全实现大学生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无法让他们从心理到能力上完全满足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也是大学生择业心态不正常的直接原因之一。

主观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点。

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独立人格。

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大学生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加,功利色彩日益浓厚,追求“务实”。

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

他们已经一反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争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

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

但是,面对社会复杂环境,以及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他们有的还不善于调整自己,不善于克服“危机”,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的发生。

自我心理调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的择业观,即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的现实反映。

在择业问题上,价值观不同,择业态度和行为就有所不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加之大学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过分注重自己的物质待遇,产生“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或者一味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顾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不良倾向。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因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的。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起报效祖国献身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竞争和拼搏精神,自觉地服从社会的需要,到基层去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在择业时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危机意识、社会意识和竞争意识,把价值观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明确“自我实现”是一个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只有明白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摆脱“自我价值实现”的困扰,去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才能、显现青年的力量又为社会所急需的职业,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

自我评价往往倾向于单维度,要么高估自己,要么低估自己,但是盲目自大和自卑都会导致择业上的失利。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

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能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要在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逐步克服缺点。

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把个人客观性与社会客观性统一起来,注重以个人服从社会。

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不能把就业理想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大学生只有在择业过程中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调整择业期望值

择业期望值是指大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大学生正确择业的一个关键条件。

大学生择业期望居高不下,是近年来大学生择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贾玉亭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择业地点的选择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

“求职的工资底线”普遍较高,其平均值为2244.6元。

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超过现实就业条件,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又不能及时调整期望值的情况。

这必然导致大学生择业的困难。

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必须选择恰当的定位点,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

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把握就业机会,主动出击,力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充满自信

自信心强的人能对自己作出积极评价,坚信自己的判断而很少从众,从而获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热血青年就是要勇于实践,在就业过程中不害怕失败。

提高抗挫折能力

当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为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大学生们纷纷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抱负。

但是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是成功与失败俱存的共同体。

参与竞争就难免遇到挫折,毕业生应当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面对现实,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一场考验。

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不安情绪;

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根据客观实际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作出努力。

绝不能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在当今的竞争社会里,没有谁能够为你安排好一切,只有靠自己的脚踏实地才能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