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6283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

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重点字:

祭熏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示儿》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

(3)讲解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

这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诗人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

(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

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下的父亲。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4)归纳主旨。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4.板书设计:

心事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收复失地

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统一祖国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临安邸》

1.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

2.讲解古诗。

(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

诗句大意: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边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这一切是多么繁华美好啊!

“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

几时休这里用了反问,即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对贵族统治者的谴责。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

这些人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做卞州了。

诗中的“游人”与我们所说的“游人”意思是不同的,它指那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顾国家的达官贵人。

这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不思国政的丑态。

3.归纳主旨。

《题临安邸》全诗刻画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腐朽昏庸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4.板书设计

美景:

山外青山楼外楼

题临安邸西湖歌舞几时休忧国忧民

抒情议论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学习《己亥杂诗》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时的情感。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

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已亥杂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朝野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指出必须依靠巨大力量才能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

第三层,说明这力量的来源是人才,朝廷应该破格录用人才。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4.板书设计。

主张:

九州生气恃风雷

已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状:

万马齐喑究可哀

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

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2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学生都不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2、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以故事引入:

公元1210年的除夕之夜,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

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卧病在床,生命垂危,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面对死神,我一点儿也不恐惧,唯一使我痛心的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铁蹄下的遗民欲哭无泪?

?

唉,我们南宋的军队何时才能挥师北上,收复中原呢?

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千叮万嘱,颤颤巍巍地写下了我的临终遗言——出示《示儿》

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

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读诗句、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诵诗句、背诗文

先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指名答)

二、读通古诗,疏通诗意

1、运用过渡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作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尤其是以这首篇幅短小、份量沉重的压卷之作《示儿》来结束他漫长的创作生涯,在历代诗人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么好的诗,让我们来读一读,读以前,想想你们平时怎样朗读古诗呢?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正确、流利、有韵味]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

2、进行互评。

他读得怎么样?

(好,不好)好在哪里?

哪里不好?

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3、最后进行齐读。

4、回忆平时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读诗意的?

[

(1)借助书下注释

(2)查阅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理解]

然后进行自学,争取读懂诗意,如有不懂之处,请作好记号。

5、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既可以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6、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元知、但、九州同、中原、家祭、乃翁,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三、深入理解,领悟情感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悲:

痛心,为什么悲?

无忘:

不要忘记,为什么无忘?

]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情)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四、吟诵品味,再现画面:

1、小结:

作者这浓浓的爱国情就是通过这一悲一盼表现出来的。

指名读

2、注意指导:

(1)这是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他的速度有那么快吗?

声调有那么高吗?

(缓慢,低沉)

(2)诗人在临终之际,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心里是什么感受(悲伤)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用低沉、缓慢、悲伤的语调来读。

3、分男女来比赛看谁读得好。

(如有时间,也可分组读)

4、齐读

5、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诗中描绘的情形,边读边体会。

五、引入《题临安邸》

1、学完了这首诗,我们都知道了这是陆游在临终时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

2、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

(金国)

师述:

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

3出示地图

这就是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同学们,你们说这大片的被占领的土地,该不该收回来?

然而陆游在《示儿》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

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

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

六、学习《题临安邸》

再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1、师读书中介绍诗人及背景。

2、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3、自读(或听课件朗读。

4、男生读,女生读。

5、教师范读

6、全班齐读。

7、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

你如何理解“游人”?

8、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

(醉了)

9、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说话)

10、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11、小结:

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看两幅图画。

12、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

小结:

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

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七、出示《清明上河图》

1、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

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2、想到这里,我们着不着急?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

——西湖歌舞几时休?

3、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

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什么意思?

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4、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把眼泪都要流干了,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

(自由发言)

师:

如果我们的祖国被占去了一半,你们愿意吗?

会怎样?

5、学到这里,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边起来说一说吗?

八、《己亥杂诗》

1、导入新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

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活动2

【导入】解释题目《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活动3

【活动】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泛读

3.划分节奏 

 

活动4【讲授】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自由读诗:

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领会诗歌的深层意蕴,便于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总结全诗:

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活动5

【活动】落实背诵 

1.背诵全诗。

九、结束语:

1、同学们,今天距离那个时期已经过去了整整八百年,老人家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实现了吗?

[实现了]对!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旺。

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如腾飞的巨龙跨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昂头挺胸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倘若陆游在天有灵,他也该含笑九泉了。

十、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十一、作业设计:

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