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6096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1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

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11744

xy4.4g

x=10.6g,y=11.7g,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100%=16.3%,

答: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2.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84.8%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详解】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由表中数据控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52g,

x=8.48g,

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84.8%,

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4.8%;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测得的纯碱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3.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

(3)搅拌,加速溶解;

(4)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3.8%;

(5)偏小。

试题分析:

(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大树碱样品小于10g,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大树碱,至天平平衡;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根据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K2CO3═CaCO3↓+2KCl

138100

x1g

解得x=1.38g,所以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38g÷

10g)×

100%=13.8%;

(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

考查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4.铁及其合金是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金属材料,用途非常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袋内的脱氧剂对食品保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取少量脱氧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其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洗相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银,通常使用铁将其置换出来,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______________t。

(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4Fe+3O2+6H2O

4Fe(OH)3bcFe+2AgNO3==2Ag+Fe(NO3)2Fe2O3+3CO

2Fe+3CO2583.3

(1).由题中信息可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有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6H2O高温4Fe(OH)3(3).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4).铁的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方程式为:

Fe+2AgNO3==2Ag+Fe(NO3)2(5).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6).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生铁中铁的质量,设生铁的质量为x,

,则

1000t×

80%×

=96%xx≈583.3t

5.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

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

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

固体A的成分是__;

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1)氧气(或空气)、水Fe2O3+6HCl2FeCl3+3H2O

(2)①酸不同②Fe+CuSO4FeSO4+Cu

(3)Cu、Fe、Zn(或铜、铁、锌)ACD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据控制变量原则,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时,所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都应该相同。

所以应该用同种酸的溶液;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4).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要回收硫酸锌,需要将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转化成硫酸锌,所以甲为锌,由于锌过量,所以固体A为ZnFeCu;

加入过量的酸后,锌、铁反应称为溶液,所以滤液C中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加入适量锌置换出铁,得硫酸锌溶液。

含铁元素的物质有ACD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2000t含Fe3O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

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II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

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2+②Mg2+、Zn2+③Mg2+、Fe3+④Zn2+、Fe2+⑤Mg2+、Zn2+、Fe2+

【答案】B4CO+Fe3O4

3Fe+4CO21206.94A1+3O2=2A12O3MgH2+2H2O=Mg(OH)2+H2↑FeSO4+Zn=ZnSO4+Fe②⑤

(1)

A、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B、电热水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

C、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不符合题意;

D、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不符合题意;

故填B;

(2)一氧化碳还原Fe3O4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设生成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232∶168=(2000t×

80%)∶96%x

解得x≈1206.9t,故填1206.9t;

(3)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里层的铝继续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4A1+3O2=2A12O3;

(4)由题意可知氢化镁(MgH2)与H2O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MgH2+2H2O=Mg(OH)2+H2↑;

(5)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镁弱,锌粉和硫酸镁溶液混合后不反应,锌粉剩余,但实验Ⅱ中的锌和硫酸亚铁反应,能置换出铁,当实验结束后混合废液出现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锌和硫酸亚铁继续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方程式故填FeSO4+Zn=ZnSO4+Fe;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滤液中一定含有未参加反应的镁离子,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可能含有剩余的亚铁离子,即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Mg2+、Zn2+或Mg2+、Zn2+、Fe2+,故填②⑤。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X_________,Y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小海同学在B装置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____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分液漏斗集气瓶

aC25

【分析】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3)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

②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图中的C装置,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有关的计算要正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药品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②一是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图中的C装置,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

15%=(50g+x)×

10%,x=25g;

故答案为①a;

②C;

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溶液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

8.人类对金属的冶炼和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1)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________。

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

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____。

(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2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色固体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13.2g80.0%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易燃烧,混有杂质气体会发生爆炸,故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为

一氧化碳有毒,易燃烧,故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9.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

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

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

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

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

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

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Ca(OH)2

CaO+H2O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蓝85.5FeCl3Fe2O3+3CO

2Fe+3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6)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y10g

解得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14.7g×

×

100%=3.6g,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

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x值偏大。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24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

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步骤一:

关闭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_____.

步骤二:

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乙中溶液进入甲。

(2)上述实验过程中,甲中溶质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5所示,B点对应的溶质总质量为(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_____克。

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__.

(3)步骤一和步骤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结合图25中C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CO2+2NaOH=NaCO3+H2O增大接触面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Na2CO3+Ba(OH)2=BaCO3↓+2NaOH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71份质量的氢氧化钡,生成197份质量的碳酸钡沉淀,溶质质量减少26份NaOH和Ba(OH)2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A点相等,都为0.1m克,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2)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x=

克;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所以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OH)2=BaCO3↓+2NaOH;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71份质量的氢氧化钡,生成197份质量的碳酸钡沉淀溶质质量减少26质量,所以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

(3)根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