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826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

竹之功绩。

   1、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2、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3、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

   4、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竹子样子的词句。

《沿着红军走的路》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干什么?

把课题也说进去:

课文描写了一群红小鬼们(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

  1、 解决:

红小鬼 

 2、可以把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一下段吗?

  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训练概括能力,指名答。

板书

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井冈翠竹》、《沿着红军走的路》

1、补差:

读熟课文、摘抄重点段落

2、《课堂作业》——夯实基础

3、培优:

同步阅读

4、课后习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

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教师小结: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延河

枣园信念

4.延安,我把你追寻南泥湾温暖

杨家岭光明

词语

1、课后习题

2、《课堂作业》——课内阅读

3、生字词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

4、文中的重点语句以及重点段落。

井冈翠竹

学会10个生字,并掌握其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背诵课文8——9自然段。

整体认识

一、回忆,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

  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

  

(1)学生谈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的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

  (3)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静心默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搭、做、盛、蒸、摆”。

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①出示: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②出示: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

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③出示: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

 (4)引导学生体会:

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感悟文章主旨。

     出示: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

   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4、井风翠竹

革命战争年代建立功勋

革命的竹子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献出一切

重点词语

沿着红军走的路

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

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一、复习检查

说说红小鬼们在前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突破,学习第二段。

1、“春意盎然”与“心急如焚”的对比,进行体会。

 (1)师引:

孩子们离开大部队已经半个多月,于是他们决心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虽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们——(生)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心急如焚”?

 “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对比,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板书:

春意盎然

 (3)朗读指导:

注意对比的部分朗读上的变化。

2、出示问题:

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时,遇见了哪些困难呢?

(自学:

默读为主,划一划,标一标)

3、交流:

累——壮胆睡大庙怕——紧挨靠着坐饿——吃供品馒头

三、研读第二段,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

请再读一读课文第二段

2、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

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

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分角色朗读。

 (3)点拔:

进行困难描述时,都是先描写遇见了什么困难,再写红小鬼们是如何克服的,词句间透露出红小鬼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4)感情朗读:

指名任选3~6的一节进行朗读

四、交流升华,完善人物品质

引语:

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

还会有哪些?

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机警  顽强

1、他们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自由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先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说红小鬼们是如何解决的。

说的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层次。

3、写一写:

把刚才的段落写下来。

 

追赶原因——红军开走有志气

沿着红军走的路追赶经过——吃尽苦头有毅力

追赶结果——参加革命不怕困难

反思

拓展与延伸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复习

三、重点段落背诵的落实

四、每一篇课文的拓展与延伸

《延安,我把你追寻》1、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2.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

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井冈翠竹》重点引导读6和10自然段。

  相机板书:

井冈山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动情引说:

井冈翠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心中赞美之情。

  (4)齐读1、2句,深情赞美。

再次齐读1、2句。

  (5)师反复:

井冈山人啊,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献出一切。

你们像那翠竹,永远(学生接读:

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

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7)现在,你知道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吗?

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翠竹吗?

    (8)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感受。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1、指名朗读第一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齐读第三自然断。

思考:

本段有几句话?

   交流明确。

    

(1)这是一个长句。

先写看到的景象,接着写行动,再转折到今日的行动。

    

(2)用“虽然……但是……所以……”说话。

    (3)防句练习

1、课后习题重点题目背诵

2、《课堂作业》检测

3、生字词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听写测试

4、文中的重点语句以及重点段落分层背诵过关。

出塞

一课时

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初识诗歌中的“互文”与“用典”写作手法。

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一、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解“塞”的含义,简要介绍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一)品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初识本句的写作特色:

互文(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

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

  1、品味“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精妙之处。

 学生自读自悟,比较:

一轮明月照边关。

  理解明月、边关作为符码,所蕴含的思乡情、征战苦。

补充相关诗句。

  体味:

描写的景物虽然普通,但包蕴的情感却不简单——时间漫长,战争无休无止。

  2、品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认为,这一句该怎样来读?

(抽生读,师相机点拨)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无数生命的死去,诗人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痛断心肠”,失去亲人的悲痛,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3、诵一诵: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

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

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

(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

军士们在万里之外征战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相互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柔弱无助的妻子,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边关,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眼角的泪,怨一声——

  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泪,她在心中默默的念着——

  3、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征人们回家有望吗?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

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安史之乱时,杜甫在《石壕吏》中所描绘的情景,更使人同情——

 

(二)品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读诗。

 

(2)这两句诗讲了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

(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了解“用典”及其好处;

举例

  (3)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

还表达了谁的希望?

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拓展:

引读:

是啊,战争是无情的,“十五从军征——”战争更是残酷的,“战城南,死郭北——”

  千百年来,多少人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多少家庭因为战争妻离子散。

王昌龄还有一组《从军行》,诉不尽的征战苦,流不尽的相思泪。

引读《从军行》五首。

   不仅是王昌龄,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也看到常年戍边带给人们的苦痛,引读“黄河远上白云间——”;

所以,当恶战在即,将士们斟满了“葡萄美酒夜光杯?

?

——”

   是啊,“古来征战几人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

李颀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

曹松

   (4)整体再读全诗。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

是否真的有了龙城飞将,战争就会结束?

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1)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战争”的看法?

   

(2)教师总结,升华认识。

战争是无情的!

1、课后习题。

2、《课堂作业》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古诗的意思。

语文乐园二

1.学习一词多意,懂得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语。

2.区别分号和句号的意义和用法。

3.积累名人名言。

4.学习成语——凤毛麟角的意思。

5.习作:

我的偶像

学习一词多意,懂得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语。

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一读,想一想,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读一读,体会分号和句号的用法。

读一读,记一记。

成语故事。

一、读一读,想一想,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次读句子,想想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3.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教师点拨讲词语的意思。

4.教师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理解:

他们关系可好了,亲密无间。

他每天练太极拳,寒暑无间。

5.拓展:

让学生自己举例。

二、读一读,体会分号和句号的用法。

1.学生自由读这两句,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互动,了解分号和句号的用法。

3.教师归纳:

分号一般用于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

句号一般用于陈述句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4.带着体会读句子。

5.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运用了分号和句号的句子,另深认识。

6.小结:

激励学生多思考,勤积累,善运用。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让学生自读自悟,了解名言的内容。

2.指名读好名言,然后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3.师生探究名言含义。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拓展:

像这样的名言警句还很多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6.让学生抄写名言警句。

四、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皇上说的凤毛指什么?

在文中画出句子来。

3.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受到什么启示?

一词多意

作业

1、《课堂作业》2、抄写一~三

3、阅读测试

单元习作:

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共同分享同学的情感体验

动笔尝试自己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针对某些问题,有目的地讲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崇拜的人是谁?

或者说你心中的偶像是谁?

说说你为什么崇拜他?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崇拜的人。

3.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回忆,师生共同分享同学的情感体验,及时交流各自的感受,师生共同点评。

二、再读要求,明确方向。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和习作手法。

①写人离不开写事。

要选择令你特别难忘的事例。

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③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崇拜他的理由。

④注意记叙文的顺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⑤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对比感悟,提炼方法。

1.欣赏范文。

(教师选有代表性的范文引导学生)

2.全班交流小结。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四、小组讲评,互教互学。

1.把自己要写的事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①是不是一件难忘的事?

②有没有用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崇拜他的理由。

③是否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说。

3.教师相机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