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639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 34NW匝道桥施工图设计说明23文档格式.docx

拟建34NW匝道桥位于现状道路绿化带上,地面标高2.9~3.3m。

2、地层的划分及评述

根据野外勘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宁波地区的地层层序,将场区内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各岩土层分布统一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

本次勘察土层定名按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BD33/1001-2003)执行。

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1层杂填土(Qml):

灰黄色为主,主要由碎石、角砾和少量粘性土组成,含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近期回填,结构松散。

在34省道地段和现状村庄附近,顶面为混凝土路面。

该层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和现有道路地段。

①-2层粘土(Q43l+h):

黄褐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高韧性,高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偏高压缩性。

表层约0.30m为耕植土。

该层在河流位置及现有道路范围因路基施工而局部缺失。

②层淤泥质粘土(Q42m):

灰色,流塑,顶部多为淤泥,偶夹软塑粘性土,含少量腐植物及贝壳碎屑,切面光滑,高韧性,高干强度,无摇振反应,底部夹粉土、粉砂团块与薄层,土性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高压缩性。

该层沿线均有分布。

⑤-1层粘土(Q32l+al):

黄褐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光滑,高韧性,高干强度,无摇振反应,局部为粉质粘土,中等压缩性。

该层全线分布。

⑤-2层粉质粘土(Q32l+al):

黄褐色,软塑,粉粒含量高,含粉土团块,局部为粉土,切面粗糙,中等~低韧性,中等~低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压缩性。

该层局部缺失。

⑤-3层粘土(Q32l+al):

⑤-4层粉质粘土(Q32l+al):

黄褐色,局部夹蓝灰色,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光滑,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压缩性。

该层局部分布。

⑥-1层粘土(Q32l+al):

灰色,夹黄灰色斑点,可塑,含少量腐植物,含粉砂团块,切面光滑,高韧性,高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压缩性。

该层在桥梁、高架位置钻孔均揭露该层,部分道路孔也揭露该层。

⑥-2层粗砂(Q32al):

灰色,颗粒较均一,级配差,含少量粘性土,含少量角砾,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

中密,饱和。

局部为粉砂、中砂。

该层在桥梁、高架位置钻孔揭露,局部缺失。

⑥-3层粘土(Q32l+al):

灰色,软塑~软可塑,含少量腐植物,含粉砂团块,切面光滑,高韧性,高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压缩性,在桥梁、高架位置钻孔均揭露该层。

⑦层粉质粘土(Q32l+al):

褐灰色,可塑,含细砂团块,切面稍光滑,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偏低压缩性。

⑧-1层圆砾(Q32al+pl):

灰色,亚圆形,母岩成分主要成分为中风化熔结凝灰岩,一般粒径10~30mm,最大粒径50mm,含大量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为砾砂、卵石,中密。

该层全址分布。

⑧-2层粉质粘土(Q32al+pl):

灰色,可塑,含少量细砂团块,切面稍光滑,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偏低压缩性。

该层局部缺失

⑧-3层圆砾(Q32al+pl):

灰色,亚圆形,母岩成分主要成分为中风化熔结凝灰岩,一般粒径10~25mm,最大粒径50mm,含大量砂及少量粘性土。

局部为砾砂、卵石,中密。

⑨层含圆砾粉质粘土(Q32dl+el):

黄褐色,可塑,含25~30%的卵石、圆砾等基岩碎屑物,切面稍光滑,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无摇振反应,中等偏低压缩性。

⑩层砂岩(k1f):

紫红色,局部地段为含砾粉砂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又细分为⑩-1强风化与⑩-2中风化两层,其中⑩-1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石结构基本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锤击声哑,锤击易碎;

⑩-2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致密砂质结构,层理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闭合,锤击声较清脆,重锤易碎,层顶标高为-70.36~-76.01m。

综合各土层工程性能:

⑧-1层圆砾、⑧-3层圆砾层、⑩层砂岩等层土性较好,厚度大,埋深适中,以其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时,桩基承载力高,沉降小,是本场地较好的桩基础持力层。

以上各土层地层分布统计及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参数见下两表:

 

地层分布统计表

地层 编号

地层名称

层顶埋深(m)  最大~最小

层顶高程(m)  最大~最小

层底埋深(m)  最大~最小

层底高程(m)  最大~最小

层厚(m)       最大~最小

1-1

杂填土

0.00~0.00

2.85~2.00

0.60~0.30

2.55~1.40

1-2

粘土

0.60~0.00

2.50~0.60

1.43~-0.26

2.20~0.60

2

淤泥质粘土

2.50~0.00

10.30~6.50

-4.71~-9.02

9.30~5.90

5-1

19.00~15.10

-12.76~-16.67

10.50~5.70

5-2

粉质粘土

24.40~17.50

-15.16~-22.55

7.70~1.40

5-3

23.80~17.50

-15.16~-21.87

32.50~23.60

-21.11~-30.13

12.90~3.60

5-4

32.50~29.90

-27.97~-30.13

37.80~32.80

-30.87~-35.43

5.30~2.90

6-1

37.80~18.60

-16.91~-35.43

42.50~27.10

-25.53~-40.13

16.60~3.10

6-2

细砂

41.50~27.10

-25.53~-39.30

46.40~34.80

-33.88~-44.56

10.00~0.80

6-3

42.50~34.40

-32.23~-40.13

44.90~40.30

-38.33~-42.68

8.60~0.60

8-1

圆砾

46.40~40.30

-38.33~-44.56

51.80~45.90

-43.99~-49.76

9.10~2.50

8-2

51.60~45.90

-45.45~-49.76

56.30~48.60

-47.15~-54.46

4.70~0.90

8-3

52.20~46.00

-43.99~-50.20

59.60~55.40

-53.06~-58.88

11.10~4.40

9

59.60~55.70

-53.73~-58.88

68.30~59.20

-57.13~-65.45

11.70~1.50

10-1

强风化砂岩

68.30~55.40

-53.06~-65.45

69.60~56.80

-54.46~-66.75

3.20~0.70

10-2

中风化砂岩

 未揭穿 

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参数表

层号

土名

状态

qik(KPa)

qr(KPa)

m0

f

λi

①-2

可塑

50

14

0.5

流塑

20

8

⑤-1

15

0.6

⑤-2

软塑

46

0.7

⑤-3

56

0.8

⑤-4

48

⑥-1

60

⑥-2

粗砂

中密

90

⑥-3

65

⑧-1

130

1241

0.70

0.55

⑧-2

75

⑧-3

140

1258

含圆砾粉质粘土

80

⑩-1

强风化

200

1242

0.90

⑩-2

中风化

300

1260

0.95

注:

⑧-1、⑧-3、⑩-1、⑩-2层的qr值根据公式qr=m。

×

λ{[fao]+k2γ2(h-3)}计算而来,其中λ⑩层取0.72,⑧-1、⑧-3层取0.85;

k2⑧-1、⑧-3、⑩-1层取5.0,⑩-2层取0;

h取40m,γ2为桩尖以上土容重的厚度加权平均值,浮容重统一近似取9。

3、地下水及其腐蚀性

本工程勘察范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上部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

赋存于⑥层砂土亚层和⑧层圆砾亚层中的深层弱承压水;

赋存于基岩的基岩裂隙水。

上部的孔隙潜水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周围补给的影响,水量小,透水性较差;

深层弱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由于上覆有厚度较大的透水性差的粘性土,对本工程影响小。

勘察期间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5~1.20米,相当于标高介于0.74~1.9米之间,随季节略有升降变化,年变化幅度约1.0m。

本场地的地下水、地表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如下:

场地地下水: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D63-2007)》附录D判定:

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常规防护;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2条,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无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有弱腐蚀性。

地表水:

地表河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2条判定:

判定地表河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无腐蚀性。

4、场地地震效应及场地类别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宁波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为0.45s。

根据《宁波市机场路南延工程II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的波速测试资料,场地20米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υse=146.2m/s>

140m/s;

本场地覆盖层厚度>

5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拟建场地存在②层软土层,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3.11条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有关条文规定,不考虑软土震陷的影响。

场地埋深20米范围内不存在饱和粉土、粉细砂层,故不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

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场地位于海积平原地带,地形相对平缓开阔,无大的活动性断裂通过,故总体上场地属基本稳定地区,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

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场区不存在危岩边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的地质条件,基底地质构造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地区。

孔深范围未发现人工洞穴、地下河流、暗浜。

本场区特殊性岩土为第②层淤泥质土,为全新世中期滨海或浅海相沉积软土,最大厚度约9.3米,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易触变等工程特性。

宜结合具体情况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处理等方法避免或减轻其不良影响。

五、主要材料

1、混凝土

C50砼:

现浇箱梁、梁底楔块、抗震挡块

C50钢纤维砼:

伸缩缝

C40防水纤维砼:

桥面铺装

C40砼:

桥墩墩柱、支座垫石

C30砼:

桥墩承台、桩基;

防撞墙

2、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3、防水剂

DPS-3混凝土防腐保护剂用于桥面防水层

4、钢材

钢绞线:

应采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规定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抗拉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

钢筋:

R235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

HRB335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

结构钢:

钢箱梁应采用符合《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8)规定的Q345qD钢材。

剪力栓钉:

技术标准应符合《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2002)的规定。

钢板:

预埋钢板应采用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规定的Q235B钢板。

5、锚具及连接器

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规定。

6、波纹管

塑料波纹管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

六、设计要点

(一)桥梁总体设计

1、高程与坐标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宁波独立坐标系。

2、平面布置

34NW匝道桥起止点桩号34NWK0+000.39、34NWK0+301.93,全桥长301.54m,位于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圆曲线半径分别为400m。

3、纵断面设计

本桥设计起点(34WNK0+000.39)设计高程11.870m,设计终点(34NWK0+301.89)设计高程6.309m。

设计起坡接机场路主线纵坡0.3%(上坡),接-0.5%(下坡)和-4.95%(下坡),变坡点设置R=5000m的凸曲线和R=1500m的凸曲线,本桥最高点高程11.997m。

桥面高程详第一册总体工程主线与匝道竖向设计图。

4、横断面设计

34NW匝道桥第一、二联(0#墩~7#墩)桥面为变宽,桥面宽9.0~20.061m,第三、四联(7#墩~12#墩)桥面为等宽9.0m。

标准宽度横断面布置为:

0.5m(防撞栏)+8.0~19.061m(车行道)+0.5m(防撞栏)。

5、桥跨布置

34NW匝道桥分跨布置如下表:

34NW匝道桥跨度组成及分联

分联号

跨径组成

(m)

联长

起始桩号

终止桩号

梁高

结构形式

备注

1

第一联

25

75.000

34NW0+000.390

34NW0+075.390

1.8

变宽度连续箱梁

 

第二联

27.5+12

94.500

34NW0+169.890

3

第三联

25+32+25

82.000

34NW0+251.890

1.2

钢箱梁

4

第四联

34NW0+301.890

1.8

等截面连续箱梁

(二)桥梁结构设计

1、梁体结构设计

34NW匝道桥共分4联,均为整幅布置,其中第3联因跨越JWN匝道满足其净空需要,采用钢箱梁,梁高1.3m;

第1、2、4联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梁高1.8m,单箱单室~单箱三室结构。

⑴钢箱梁上部结构

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箱形截面,钢材选用Q345qD。

箱梁梁高1.3m、高跨比1/24.615,顶板宽8.8m,两翼悬臂长1.42m,箱梁底宽4.54m。

箱梁采用正交异性板全焊接结构,顶板厚14mm,底板厚16mm,腹板厚16mm。

顶底板设置T形加劲肋,顶板加劲肋高度156mm、间距300mm,底板加劲肋高度120mm、间距300mm。

在纵向间距1000~1500mm设置箱梁横向框架,顶板横向加劲肋高度500mm,腹板横向加劲肋高度350mm,底板横向加劲肋高度200mm。

支点处设置横隔板。

全联箱梁共长81.92m,共分为5个节段。

节段在工厂内采用全焊接制造,制造须根据平立面线形在固定胎模上组装,制造完成须进行相邻三个节段的试拼装。

两端支点节段长19.96m,中支点节段长11m,中跨跨中节段长20m,节段最大尺寸20m。

由于制造、运输与吊装条件受到限值时,可重新划分节段长度。

节段工地连接,顶板、腹板、底板及其加劲肋错开约188mm的距离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箱梁腹板和加劲肋腹板与顶、底板连接采用双边角焊缝。

⑵混凝土箱梁上部结构

第4联箱梁顶板宽8.8m,悬臂外侧各设置10cm后浇段与防撞栏挂檐同期浇筑。

两翼悬臂长2.6m,外腹板采用弧形,半径为2.409m,箱梁底宽3.6m。

支点范围箱梁顶板厚0.45m,底板厚0.42m,腹板厚0.7m;

跨中范围箱梁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腹板厚0.40m。

两翼悬臂长2.6m,悬臂板端部0.2m。

第1、2联箱梁变宽段变宽方式以保证悬臂尺寸不变,箱室数根据桥面宽度确定,为单箱单室~单箱三室,箱室宽度采用渐变方式。

端横梁厚度为1.2m,中横梁厚度为1.8m。

桥面横向坡度由梁体整体旋转形成,支座处设有支承楔块以保证支座面水平,具体见相关设计图纸。

箱梁底板实际放样宽度因横坡设置而与图纸所注尺寸有差异,施工时须特别注意。

2、预应力束布置

箱梁均设置纵向预应力,不设置横向及竖向预应力,本桥第2联5#、6#墩对应的横梁设置横向预应力,其余横梁均不设置横向预应力。

⑴纵向预应力

纵向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pk=186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弹性模量Ep=1.95×

105MPa。

纵向预应力钢束按其位置分三种,即①顶板束;

②腹板束;

③底板束。

腹板束为15或12-φS15.2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塑料波纹管成孔,节段间利用连接器接长。

顶、底板束为9或12-φS15.2钢绞线,采用内径φ75mm、φ90mm的塑料波纹管成孔,均采用真空灌浆工艺及相应辅助措施。

钢束张拉时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测量的钢绞线伸长量允许±

6%的误差,张拉伸长量从零张拉应力起算。

设计图中所列伸长量值均指锚下至锚下段钢束长度计算值,不包含千斤顶工作长度。

部分设计图中所示钢束长度为线路中心线长度,曲线内、外侧各钢束的实际长度须根据结构的实际长度进行调整。

若钢束需要调整长度,应放在每跨跨中直线部分进行调整。

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

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底板束,最后张拉顶板束,左右对称张拉。

预应力钢束在钢束锚固面张拉,张拉完毕后及时压浆。

钢束应张拉一批压浆一批,待压浆强度达到80%以上时,才可进行下一道工作。

⑵横梁预应力

横梁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pk=186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弹性模量Ep=1.95×

横梁预应力束为15-φS15.2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塑料波纹管成孔,并采用真空灌浆工艺及相应辅助措施。

横梁预应力束采用两端张拉。

纵、横向预应力束张拉顺序为:

2/3横梁预应力束→纵向预应力束→剩余1/3横梁预应力束;

施工时须特别注意。

3、非预应力钢筋布置

连续箱梁纵向非预应力钢筋为构造钢筋,横截面顶、底板横向钢筋与腹板箍筋均为受力钢筋,钢筋采用HRB335钢筋。

4、混凝土箱梁结构计算方法

上部结构为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环境类别:

Ⅱ类。

内力计算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部分箱梁采用梁格法进行检算。

相关设计参数为: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0.75fpk=1395MPa

孔道摩阻系数:

塑料波纹管成孔:

0.15

孔道偏差系数:

0.0015

锚具变形及钢筋回收值(一端):

6mm(钢绞线)

锚具相关参数按照OVM系列锚具取用

汽车荷载:

公路—Ⅰ级,偏载系数:

取1.15

冲击系数:

按规范计算

混凝土收缩徐变:

按规范计算,湿度按70%

支座不均匀沉降:

按10mm计。

纵向计算温度模式:

温度计算考虑整体升温25℃,降温20℃。

梯度温度:

正温差:

T1=14℃T2=5.5℃

反温差:

正温差乘以-0.5。

横向计算温度模式:

日照10°

、寒潮8°

(三)桥梁下部结构设计

1、桥墩及基础设计

34NW匝道桥梁标准宽度为9米,墩柱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