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44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文档格式.docx

液化

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汽化;

液化;

凝华。

4.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

【答案】汽化吸收

5.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7.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

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

【答案】B

8.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

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1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固态碘,会在试管中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B.水在蒸发时放出热量

C.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D.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水能加热到100℃以上

【答案】D

12.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13.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

1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霜是空气中得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得沸点升高

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

15.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16.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

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

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

气象专家调研发现:

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

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17.密封的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1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19.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20.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8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

21.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袋通过细管连到了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专题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3:

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  (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  (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会观察到玻璃板  (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  (选填“变大”成“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选填“吸热”成“放热”)造成的。

【答案】

(1)等量;

(2)液体表面积;

A;

(3)变小;

吸热。

1.小梦同学发现用黑板擦擦黑板时会出现较多的灰尘,于是改成用湿抹布擦黑板,擦完后发现黑板很快变干了。

她思考:

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接下来她利用湿巾做了如下几个小实验。

(1)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展开、另一张折叠后平放在桌子上,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

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她再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平放在窗口通风处,一张平放在窗口风吹不到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

(3)她又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将其中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阴凉处,另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

(4)小梦在取出湿巾时闻到了湿巾发出的淡淡清香,说明了  。

(1)液体的表面积;

(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3)液体温度;

(4)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

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

(1)他应该将两件衣服  (选填前面的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

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

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

C.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

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团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

(2)蒸发过程是一个  (选填“吸热”、“放热”)过程。

【答案】C;

【专题四:

熔化和凝固实验】

例4: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大约持续了  min。

(3)加热到第3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再加热过程中,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填一物态变化)而成的。

(5)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1)晶体;

减少;

(2)吸热;

3;

(3)固液共存;

(4)液化;

(5)慢。

1.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丙可知:

冰是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  (回答一点即可)

(1)﹣2;

(2)晶体;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

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

(2)第2.5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该固体物质的熔化规律是  。

(3)该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是图乙中的  。

48℃;

(2)固液共存;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C。

3.在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1)热胀冷缩;

﹣2

(2)①不变;

②等于;

(3)高于。

4.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丙中,该物质在BC阶段中C点处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  。

(3)由图丙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  。

(1)﹣14;

(2)大于;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

(3)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5.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

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1)铁圈C;

状态;

(2)80℃;

小于。

【专题五:

水的沸腾实验】

例5: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

(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选择  套实验装置好一些.

(2)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  ℃,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

(3)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象,从图象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沸腾前是图丁中的  图

(5)若将A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并在A、B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  .

(1)A;

(2)101;

增大;

(3)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A;

(5)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如图3甲、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水的情景,其中  是沸腾时的情况。

(1)温度计的玻璃瓶接触烧杯底部;

(2)98;

低于;

(3)甲。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3)由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4)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1)②④①③;

(2)变小;

(3)不变;

(4)调为小火。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

根据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

②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

①       ;

②      。

(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

由图象可知:

水是沸点是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①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②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

(2)①水的初温太低;

②水量较大或酒精灯的火焰较小。

(3)100;

30。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强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

(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1)68℃;

(2)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A;

(4)不可行

5.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表:

(1)水温可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  (选填“乙”或“甲”)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显示: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1)温度计;

(2)乙;

(3)99;

小于;

(4)不变。

6.小名同学对冰加热,冰化成水直至沸腾,他利用获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冰的熔化过程段,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

(2)水升温比冰(选填“快”或“慢”),这是因为  。

(1)BC;

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2)慢;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7.小静同学做有关水沸腾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根据下表数据。

为了完成实验,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2)用如图甲的装置加热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乙,停止加热后: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

(1)水银;

(2)增大;

(3)减小;

降低。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