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429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Word格式.docx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幸福从某种意义上会折射或者映射人们对幸福的另外一种感受。

②幸福诚然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但它也处处在与外界的环境对接中呈现出来。

③幸福是在比较中实现的。

④幸福和不幸福就像两股绳索一样,在对比当中我们可能感到幸福。

⑤幸福不是冥思苦想,不是纯粹的向内诉求,而要指向外的关联。

⑥这个关联可能是我们和不同人之间的比较,不同生存境遇之间的比较,不同利益诉求的比较。

A.④①③⑤②⑥B.④⑤③②⑥①C.③②⑤⑥④①D.③④⑤①⑥②

二、本大题7大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裴封叔之第,在光得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

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

“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执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

“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

顾而指曰:

“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

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注:

①寻引:

此指量尺。

寻,八尺;

引,十丈。

②砻,磨光;

斫,砍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梓人款其门款:

B.家不居砻斫之器居:

积储

C.舍我,众莫能就一宇就:

建成

D.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直:

通“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视栋宇之制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①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其床阙足而不能理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①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②吾其还也。

亦去之。

7.以下四组,全都表明梓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的一组是(3分)

①其床阙足而不能理②将饰官署③或执斧斤,或执刀锯

④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⑤盈尺而曲尽其制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

‘将求他工。

’”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说明梓人脾气暴躁,在众人的劳作中不善于合作。

C.作者在叙写梓人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生动形象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

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3分)

(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3分)

(3)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共7分)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①,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

①俯夹城:

俯临夹城,言居所地势高。

夹城,古两层城墙,中有通道。

(1)诗人在颔联中用一意象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请指出是哪个意象,并简要说明。

(2)前人评说此诗,认为尾联最能体现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请略加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如怨如慕,;

,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

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

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竟胜。

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

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

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

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

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

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

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

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

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

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

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

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

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

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

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

太师门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

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

他们搜得得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

徒歌得合乐才好用。

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

除了这些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

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

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

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

太师门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

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

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

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上古时候,没有文字,也没有写的诗,只有歌谣。

B、转说中葛天氏的乐八章,就是用于节日时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的。

C、重叠可以说原是诗歌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D、乐器在中国应该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或许就是我们的民族乐器的鼻祖。

E、有了文字之后,才有人因为欣赏或研究的缘故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写的诗。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太师们搜得歌谣后,往往为了合乐而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所以我们看到的《诗经》中的许多作品并不是最初创作时的原貌。

B、太师门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

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比如像《氓》这样的诗歌。

C、战国时代,贵族的衰落,平民势力的抬头,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最终导致乐谱亡失,新乐代替古乐。

D、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称“风”。

14.第一自然段“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的意思,在文中体现在哪里(4分)

15.根据文意,说说《诗经》是怎么来的。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

秋日笔记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

要不是它轻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

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

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

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

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一阵秋风掠过,它细长而微微泛红的触角呈外八字轻轻舞动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

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

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如今已是秋天了,寒意在一点点加重。

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

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

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

七月》中的诗句: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

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

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

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

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

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

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

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

不是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也不是杞人忧天的自作多情,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要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

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

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

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一旦发声,那便是对生活的歌唱),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

我知道:

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

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尚建荣《秋日笔记》)

16、第二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金铃子的后腿?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文章引用《豳风·

七月》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5分)

18、文章结尾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1题。

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

《环球》杂志记者王宁

①新能源汽车近期的迅猛发展令人瞩目,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兴趣也让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有专家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到2015年,可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的1%左右,迎来第一波产业化高潮。

《环球》杂志联合搜狐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

但也有专家表示,消费者现阶段对新能源汽车不宜过分乐观,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占领市场尚需时日。

②在调查中,网友对于“如果有买车计划,你是否会考虑新能源汽车?

”这个问题,选择“继续观望,暂时不会购买”的人占38.27%,选择“不会”的人占23.82%,“无所谓”占1%,而选择“会”的人有36.91%。

③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告诉《环球》杂志,有接近40%的人选择继续观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他们选择观望符合市场规律,“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来买新能源汽车”。

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则表示,从他在国外观察的结果来看,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令人惊讶,因为存在电池、充电等各种问题,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国家受到的关注依然远不如传统汽车。

④在调查中,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排第一的是“油价太贵”(48.35%),其次是“环境持续恶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30.51%),再次是“政府政策倾向,补贴较高”(18.21%),最后才是“时尚前卫,引领潮流”(2.93%)。

而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则包括:

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困难等”(35.22%),“新能源汽车目前价格相对偏高”(32.02%),“担心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过关”(31.08%),以及“其他”(1.67%)。

专家认为,这些期盼和顾虑都是有其理由的。

⑤周鹤良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把普通大众挡在门外的主要原因包括:

昂贵的价格(一般比普通汽车贵30%)、售后服务不到位、可靠性差、事故率比较高、寿命周期短等问题,让很多消费者有后顾之忧。

杨嘉林说,“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

他认为,目前的厂商只是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甚至成功地进行示范运行,但并没有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计划不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将会把汽车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相关企业破产。

⑥但尽管有许多问题,消费者依然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较为乐观,有34.43%的网友表示“非常乐观”,而有26.48%的网友表示“比较乐观”,选择“一般”的网友占到26.27%,而选择“不看好”的网友则只占到12.82%。

⑦专家表示,从长远发展考虑,电池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一个可能的方向,虽然不是唯一可能的方向。

杨嘉林告诉《环球》杂志,由于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前景不明朗,电池汽车不能大规模生产销售。

在清洁电力大规模供应前的数十年内,电池汽车对节能减排不能发挥主力作用。

所以他认为,谈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目前在中国时机还不成熟。

⑧现阶段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对其发展前景有一定促进作用,周鹤良介绍说,现在国家补贴6万,地方补贴6万,25万的车子需要自己出13万,这个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

其他配套问题依然需要重视。

他建议,政府在采购公务车时,如果能带头购买电动汽车,将会起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国家公务用车应该鼓励使用电动车。

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校车也可以考虑电动汽车。

此外,国家可以给民营企业一定政策倾斜,强化其对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和保养修理等。

总之,“需要整合政府、社会、百姓等多种因素,给新能源汽车予一系列的保护”。

(选自《环球》2012年第6期,有改动)

19.概括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20.要使新能源汽车真正大规模占领市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1.请简要说明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新闻,为它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中新社12月11日电,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

北京时间0点16分许,由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致辞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随后,莫言身着黑色燕尾服上台,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

莫言与国王握手后微笑表示感谢,并向各个方向鞠躬致意,观众席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今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诺奖奖金由1000万瑞典克朗缩减至800万,约合人民币750万。

第二天,获奖人将前往诺贝尔基金会商讨奖金转账等具体事宜。

23、农历春节快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在自家门框上贴春联的习俗,请参考下面的两幅春联,为一所中学的校门拟写一幅五言或七言的春联。

例:

五言:

春草当风劲,冬梅傲雪香

七言:

去岁增添千里锦,今年更上一层楼

六、作文(60分)

告别

请在横线上补充宾语,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未雨绸缪mó

u瘦削xuē颤动zhà

n)

2.B(A句子前后不具并列关系,不需要加入这个词语;

C词意不合语境;

D此处句意应为转折关系)

3.B(A后一句缺主语;

C乐于接受,为我所用,句式杂糅;

D“建立”与“方法”搭配不当。

4.C(③句总说,②顺承,⑤⑥关联,④①关联)

5、D(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工钱”。

6、C(A、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

B、介词,在;

介词,对。

C、连词,表转折,却。

D、代词,他的;

语气词,还是)

7、A(看主语便知)

8、C(A、这是作者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得出的;

B、断章取义;

D、这个“骇”字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

9、

(1)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

(得分点:

舍,莫,就)

(2)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退到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

者,退,愠)

(3)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能者,智者,句式“彼其……欤!

【参考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京城光得里。

一天,有一个木匠敲门求见,想在裴家租一间空屋居住。

他所从事职业的工具只有量尺寸的寻引、画方圆的规矩和弹墨线的墨斗等,家中不具备磨刀石和刀斧之类的用具。

问他会干什么,他说:

“我擅长测算材料,根据房子的规模、高深、圆方、长短选用合适的木料,指挥工匠们干活。

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

所以我到官府里干活,所得到的工资等于一般木匠的三倍;

给私人干活,我拿的工价要占众人工资的一大半。

”有一天,我走进他的卧室,见他的床缺了一条腿,他却不会修理,他说:

“我打算请别的木匠来修。

”我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署,我去那里瞧瞧。

见那儿已堆放着许多建筑材料,聚集了许多工匠。

他们有的手握斧子,有的拿刀操锯,都围着那木匠等候使唤。

那木匠左手拿着引绳,右手执一根木杖,站在中间。

他测量好栋梁的长短大小,又看准木料是否合用,然后挥起木杖说:

“斧子!

”那执斧的工匠立刻奔向右边;

他转过头说:

“锯子!

”那拿锯的立刻奔向左边。

一会儿众工匠刀砍斧削地动起手来,一个个都看他的眼色,等他的号令行事,没有一个敢自作主张的。

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到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

他又在墙上画了房子的图样,虽然只有一尺见方却全面周详,根据图上缩小的尺寸比例而造出高楼大厦,竟完全合乎设计而不增减分毫。

房子造成后,他在大梁上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某造”,这某某就是他的姓名,而凡是执斧锯操作的工匠的名字却一个也不写上。

我在房子周围审视一番以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这木匠的技艺确实非常高明。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

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

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

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

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10、

(1)“幽草”。

(1分)被人格化了的“幽草”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久遭雨淋之苦的幽草欣沐初夏晚晴,诗人感同身受,为自己的幸遇而振奋精神。

(2分)

(2)尾联晚晴远景中的越鸟,是诗人“重晚晴”的具象化,轻快地归飞干巢则显示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前景。

(2分)晚晴短暂但毕竟美丽,更值得格外珍重,因而诗人是达观的。

(2分)

11、略

12、AD(B、原文为“似乎就是”;

C、原文为“歌谣的生命”;

E、原文有“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