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5387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文档格式.docx

(8)评价种类,唯“终极性评价”。

(9)评价研究“相对滞后”。

这样的评价成就了“少数”,打击了“一大片”;

这样的评价,让大多数学生品尝到的是痛苦,没有欢乐;

这样的评价,留给学生的是种种遗憾和疲惫的身心。

总之,现在的学习评价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与当今的教育实际相背离,制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华容县实验小学是湖南省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水平一流,办学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实验,已对考试和学习评价制度,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县、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我校教育科研实际,提出了“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的课题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评价不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获得更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2、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获得有关学生的学力、以往的经历、性格、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的目的。

3、探索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一种循环促进的作用。

其基本观点是适用认知分析的方法描述学习者获得不同类型知识的机制,据此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头脑中知识变化或知识建构过程。

这样教学与测量、评价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循环促进作用,这方面研究的开创者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

2、多元智力理论。

这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提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只是这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力,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

3、课程改革的相关依据。

主要是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研究人的本性、价值和潜能,注重创设一种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有助于自我实现的环境。

4、新课程改革关于评价的基本精神:

a、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b、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评价。

c、对学生学习和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价,正面引导学生活泼健康成长。

5、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

人的物质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特别关注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学生的劳动如果得到恰如其分的认可,学生的人格得到应该的尊重,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当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采取激励性评价。

6、布鲁姆的“形成性评价理论”:

某一个结果总有与之相对应的过程与原因。

评价的目的,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为后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7、麦格雷戈理论:

人不是天生好逸恶劳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条件激发人的动机,人们就会努力学习工作。

为此,我们的评价不应当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本实验属探索性应用研究,所采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所做的具体工作是:

(一)开展校本培训 转变评价观念

实施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为此,我们开展以校为本的评价改革的培训与研究,聘请了省内外专家教授来校讲学;

从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广泛收集资料,编印了《课改在线》等教研信息资料,为实验教师洗脑。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讨论准确了解教师评价观念的现状,以消除教师“懒”“畏”“等”错误思想,我们编写了《新课程的深化与实践》,对教师进行评价改革进行了专题的培训,使教师走出了四个误区,明确了此次评价改革的原则与方法。

1、走出四个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考试评价改革可以放后进行。

不少老师认为课改实验启动后,当务之急是搞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可以慢一步开展,评价不一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内容同教学目标、内容本来就是一致的。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平时的教学环节都离不开过程性的评价,应当不断地收集和保存对学生日常评价的重要资料,显而易见,评价改革必须与教学实施同步进行。

误区二,认为评价改革太难,不敢触动。

评价改革的难度确实很大,它不仅有观念更新的问题,更有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但遇难退缩也不行。

因为评价对教与学发挥着导向的功能,我们无法设想在陈旧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的指挥棒下可以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地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要实现课改目标,考试评价改革不搞不行,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坚定信心,遇难而进,在坚持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时创造性地进行评价改革的大胆尝试。

误区三,依赖专家提供现成的评价改革具体方法。

这种想法也不全面。

在评价改革中需要专家指导,但必须依靠广大一线教师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找到既符合课改新理念又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所以消极等待现成改革方案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误区四,误以为评价改革将全盘推倒旧有的一套方法。

这涉及到继承、改革、创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原有的一套评价体系确有严重的弊端,需要改革,但并不等于对旧的一些方法如笔试、阶段小测验、期末考试等全盘否定,否则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依据评价理论,确立了评价原则。

①激励性原则。

教师细心地发现并赏识学生学习的各方面优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使学生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克服一切困难前进。

在评价过程中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被评价的需要,对评价产生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因材性原则。

评价时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差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特点分别要求,虽采用同一评价标准和方法,但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等级并在评语中体现其发展性的形式区别对待:

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过得去的学生进行激励,对成功的学生进行挑战与竞争教育,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以期收到教学的整体效益。

③发展性原则。

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形成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性思想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

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反思教育实践,明确了评价方法。

①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

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

然后通过教师研究讨论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

经过初步的探索,结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构建。

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

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把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系列。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学习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学科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

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

即对学生学习知识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②评价时空过程化

评价时空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

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

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

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

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堂达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显然,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评价的指向虽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

③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学科考试考核为例)

a.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b.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以数学为例。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图形推导面积公式,等等。

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

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c.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

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④评价结果表现的科学化

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

因此,评价结果表现形式就应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a.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b.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c.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二)找准突破点实施评价改革

实验研究的成功与否,深入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寻找到准确的突破口。

通过不断的学习、尝试、分析、反思,我们此次评价改革实验的寻找到了四个突破点——

第一个突破点:

评价心理的转变——改变以往学生在考试评价中产生压抑、紧张、戒备、被动、应付、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克服评价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弊病,强调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自尊、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注意以下两点:

①研究减少高利害评价的各种因素。

如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不搞学生间的横向对比(如成绩排队),对后进生的不恰当的批评、处罚,家长的责骂等;

对优秀学生的不恰当要求和导向,超负荷的学习负担(数量上的、难度上的)等等,克服和尽量排除导致高利害评价的因素,纠正评价学生负面的心理影响。

②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宽容的心态,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发展速度有不同,允许学生间有差异。

第二个突破点:

评价主体的转变——改变单独有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①明确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重要意义。

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方面,能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信,能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发挥评价作用。

而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走进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观念,既增进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又形成家校对孩子教育的合力。

②明确个体参与评价所侧重的内容、标准、形式、方法,不能出观形式主义,教师在参与评价中还是应发挥主导的作用,要在评价中形成同学生、家长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

要考虑家长参与评价的适合领域和内容,学生的评价应避免相互横向比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应加强互相交流,关注同学的优点和特长,促进自我反思,改进学习。

第三个突破点:

评价过程的转变——改变过分注重短期、集中的终结性考试评价的倾向,强调评价贯穿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

①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破以往集中性终结评价,加强日常性、平时性、分散性的过程评价,注意收集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状况数据和资料,根据评价标准描述、判断,提出反馈和改进建议,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②过程性评价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应增强评价过程与教育过程不分离的意识,创造性地探索观察、了解记录分析学生发展轨迹的方式和工具,并有效地使用评价的数据资料,发挥其导向,激励、诊断、反馈总结、成长记录等功能。

第四个突破点:

评价标准的转变——改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化的偏向,强调评价标准既体现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使每个不同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具体注意以下两点:

①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估计到每个学生的要求、长处、短处的不同,发展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要求,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

②在评价中提出绝大多数学生可达到的基本要求,克服一刀切、绝对化的弊端,在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评价的尺度等方面体现一定的相对性、灵活性和多元性,多几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三)有的放矢、精心设计、落实三项举措

学生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中,我们重点在以下四个领域进行了探索:

1、开展了即时性评语的尝试。

所谓即时性评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回应,作出评价。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除给予口头评价外,另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记入《师生悄悄话》、《家校联系簿》、《大拇指》等即时性评语记录簿中。

实验证明这种即时性评语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开展即时性评语也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我们将老师们的即时性评语进行了收集整理,汇编成册。

提升了开展即时评语应用的水平。

①积极发挥即时性评语的作用

a、即时性评语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

课上课下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批改作业、评判试卷是师生间的一种经常的心理沟通,通过即时性评语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现状及个性、心理等进行更贴近更实际的情感交流。

我校实验教师充分发挥了即时性评语的调整、引导功能。

如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因素造成其性格内向、自卑、孤僻,少言寡语,上课也从不举手回答问题。

一次,英语老师谢阳在检查学生英语朗读作业中(学生交上来的录音磁带),发现这位同学朗读得非常好,于是老师在磁带中夹上一张纸条写道:

“你念得真好,可惜同学们没能听到,明天上课能用响亮的声音再念一遍吗?

”简短的几句话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转天该生家长找到老师激动地说:

“太感谢老师了,这孩子昨天拿着那纸条,看了又看,念了又念,还把自己关在屋里念英语课文,说明天要念给同学们听……”果然,上课时他高高地举起了手。

后来,老师经常通过这种即时性评语,将对其期待的信息传递给他,使之感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而受到鼓舞,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其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采用评语的方式表达老师的殷切期望,或鼓励褒奖,或警醒鞭策,这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我们通过对1800份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不论是来自家长的评价,还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显示,90%的学生在学习和其它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b、即时性评语促进了师生心理相容。

儿童情感的形成主要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即时性评语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融融爱心,每句鼓励、提醒或批评的话,一举手、一投足或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让孩子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很多孩子特别看重老师的评语。

五年级五班有位女同学由于感冒高烧引发风湿病,且经常发作,疼痛难忍。

一次作文写得较乱,郝丽萍老师除了作文批语外,还写了这样一段话:

“文字书写欠工整,如果你的身体不舒服可以不写或晚交一天,不要凑合。

紫薇,老师能体谅你。

”当天该生在日记中写道:

“看了老师的评语我感动极了。

既然老师能体谅我,我更应该把作业写工整,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以后的作业都写整齐。

”该生果然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即使在生病时也能克服种种困难,把作业认真完成。

目前,她在班里各科成绩都优秀,后被学校少先队大队推举为克服病痛,顽强学习的典范。

还有四年级三班一名男生在日记中写道:

“谢老师您比妈妈还了解我,您能准确地指出我的缺点。

我给妈妈念您写的评语时,妈妈每次都会说:

对!

老师说得对,这点你应该改正。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这个“亲”就意味着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评语中感受到的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心贴近了,很自然激起他们亲师、敬师、积极进取的心理效应,这也是学生欣然接受教师帮助的重要因素。

c、即时性评语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形成了教育合力。

教育的发展使师生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该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要转变观念,形成大教育观。

虽然我们运用即时性评语评价学生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但教师的辛勤劳动和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也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从2548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看,有76.2%的家长对我们的做法表示非常赞成,充分看出教师的即时性评语在家长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使家长看到教师育人的匠心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融洽了二者关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通过问卷反馈和家长的书信往来可以看出,教师的即时性评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高度兴奋,而孩子的情绪又感染了家长,家长从饱含师情的评语和孩子愉悦兴奋的情绪中,体验到自己应采取的积极态度和做法。

即时性评语恰似一根链条将各方面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教育的凝聚力。

有的家长说:

“采用即时性评语评价学生真是好啊!

使家长了解到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为老师和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②确立了即时性评语应坚持的原则。

我们在研究实验中也认识到即时性评语强调的是即时性,绝不是随意性。

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行为习惯、个性、意志、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及时评价,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因此我们确立了即时性评语应遵循的原则:

a、情感性原则

教育应当是有情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师生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即时性评语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能将教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热情鼓励与警示鞭策等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使之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受到鼓舞,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振奋向上的积极情感。

教师这种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的做法也是学生乐于接受帮助、家长乐于倾力合作的重要因素。

b、赏识性原则

期待赏识是每一个儿童心理上的需求,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到好处的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尊感和成功的喜悦,不仅能激发出追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成功的强烈要求和愿望,还能使学生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客观的赏识性评语正是点燃孩子希望之火,扶起他们的自信之树,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c、目标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个性差异和情况的变化,通过老师的观察、分析、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评价、引导与矫正,可促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个性得以发展。

我们的即时性评语应有目标性,决不能泛泛的,盲目随意的。

要善于捕捉时机对学生加强调整和引导。

d、反馈性原则

即时性评语随时在向学生、家长输出信息,而学生、家长的积极反响会反馈给老师,促使老师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工作重点。

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学生与家长间在情感上的交流反馈,成为一种动力,会大大促进学生的成长。

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的交互网络,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功效。

即时性评语在教育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尝试,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使其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运用成长记录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工具之一,成长档案袋的运用,已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这种“舶来品”在许多学校的运用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①档案(记录袋)设计内容繁琐,操作并不容易;

②记录袋成了“集装箱”,成果搜集袋无序,且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③记录袋内容设计,缺乏对儿童的个性的关怀,个性的发展得不到凸现,个性差异得不到关注;

④记录袋栏目外观设计,缺乏儿童化,趣味化。

我校的成长档案的设计,力求避免上述不足,本着突出特色、突出学生个性的原则而设计。

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工具,我校的《成长足迹》能较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内容,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同时也注重儿童化、趣味性,使孩子们乐于接受。

它具体体现以下特点: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性。

成长记录袋中,有许多项目是让孩子自评、互评,让他们装进自己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