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博物馆走进皖西陈列计划3文档格式.docx
《皖西博物馆走进皖西陈列计划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西博物馆走进皖西陈列计划3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组 元代夫妻合葬石室墓
第二部分 星光灿烂
第一单元古代英杰
第二单元著名作家
第三部分 红旗漫卷
第一单元 星星之火可燎原
第二单元 红旗卷起农奴戟
第三单元 独有英雄驱虎豹
第四单元 敢叫日月换新天
二、《走进皖西》陈列
【展标】《走进皖西》
前言:
皖西文明史概述(中英文)
辅助展品:
1、领袖关怀
2、反映皖西代表性的地形地貌、文物古迹、自然风光等图片
3、六安市域历代沿革表
朝代
所属行政区域
夏、商、西周
六国
春秋
六、英、蓼、潜、群舒
战国
楚
秦
属九江郡、衡山郡。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汉
西汉时大部分为淮南王、衡山王、六安王封地。
东汉时属九江郡、庐江郡。
魏晋
霍邱及金寨北部属豫州安丰郡,寿县属扬州淮南郡,其余属扬州庐江郡。
隋
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
唐
大部分属淮南道寿州,舒城属庐州。
五代
先后为吴国、南唐属地。
宋
分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和庐州。
元
六安以北属河南行省安丰路,六安以南属庐州路。
元代末年始设六安州。
明
六安以北属寿州,六安以南属六安州,统归中都临濠府管辖。
清
清初属江南省右布政使司所辖寿州及六安州,安徽建省后属安徽省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
4、皖西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5、皖西国保、省保、市保单位一览表
6、清代六安九拐十八巷分布沙盘模型
【单元说明】
陶器的发明、磨制石器的使用、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皖西东北部地处江淮丘陵,是古代先民天然的聚居地。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六千多年前皖西地区就有居民在此生息繁衍,代表性的有霍邱红墩寺遗址和扁担岗遗址。
【组说明】
红墩寺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文化遗址,位于霍邱县城南60公里。
新石器时代地层出土了大量的红衣陶,一般分外红内红和外红内黑两种,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等。
另有少数彩绘陶,为黄底红彩或红底褐彩,少数红底黄彩,纹饰有弦纹、风格纹、三角纹等。
红墩寺遗址具有明显的皖西地域特色,对研究江淮地区史前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扁担岗遗址位于霍邱县城北7公里,遗址下层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片,陶胎为泥质和夹砂两种,还有一部分陶片外衣深灰和褐色。
主要器物有鼎、豆、罐等。
展品组:
文物:
霍邱红墩寺遗址出土器物与标本:
陶片、石器、蚌器、骨器
皋陶是上古时代东夷集团的氏族首领,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
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辅佐尧、舜、禹,任“大理”、“士”。
在理政、制刑、教育、融合夷夏形成中华民族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尚书·
皋陶谟》中,他倡“九德”,明“五刑”,弼“五教”,“功不在禹之下”。
皋陶病逝后葬于六安,故六安又称“皋城”。
李、江、黄、英、徐、舒等20多个姓氏均为皋陶后裔。
皋陶成为古代皖西历史时代的象征。
皋陶时期文化遗存
雕塑或绘画:
皋陶(以理政或化民为主题)
文照:
1、《尚书·
皋陶谟》
2、《尚书·
大禹谟》
表:
“九德”、“五刑”、“五教”释意表
九德: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五刑:
墨、劓、刖、宫、大辟、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
五教:
父仁,母慈,子孝,兄友,弟恭
照片:
皋陶墓
皋陶祠
六安邬墩遗址(商)出土的重要文物
谢后墩遗址(商)出土的重要文物
寿县
蜡庙遗址(至商、周)出土的重要文物
刘家岗头遗址(西周)出土的重要文物
堰墩遗址(西周)出土的重要文物
东城都城址(西周)出土的重要文物
霍邱绣鞋墩遗址(西周)出土的重要文物
图:
商周时期重要遗址分布图
商周时期重要遗址、遗迹:
邬墩遗址、堰墩遗址、东城都城址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皖西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氏族部落联盟,夏、商、西周时期,皖西居民被统称为东夷(淮夷),其中以“六”国最为代表,商代以前被统称为“方国”,文化面貌与中原接近。
春秋时期,皖西地区还存在有众多偃姓小国,史称“群舒”。
群舒青铜器多成组出土,造型古朴,极具地方特色。
战国时期,随着楚国重心逐渐东移,皖西地区的中原、吴、越、楚等多种文化融合逐步深化。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今寿县),皖西成为晚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皖西出土了大量楚国青铜器,向世人彰显着楚文化的荣耀与辉煌。
战争始终与国家发展进程相伴生,青铜兵器在铁兵器产生以前一直是古代军队的必备装备。
六安地处要冲,历来战争频仍,公元383年还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流传至今。
商周时期,奴隶主阶级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和等级的象征,这类青铜器被统称为青铜礼器。
一、殷商礼器
商兽面纹斝
商兽面纹觚
商兽面纹尊
其他出土商代青铜器
商代疆域图(标出古六国位置)
拓片:
纹饰拓片或器物局部照片(选取上述展品中纹饰精美者,拓片可展开。
)
殷商时期青铜器主要纹饰表
古六国不仅向中原进贡占卜用的大龟,其女子曾在商王朝专事占卜之职。
(甲骨文)
二、群舒礼器
舒城河口等地出土的群舒青铜器:
罍、簋、牺首鼎、盉、鼎
群舒分布示意图
群舒青铜器代表性纹饰
三、楚国礼器
(展品清单略。
包括复制件楚方壶、簠、甗、鼎、敦、壶、盆、鄂君启节等。
重要展品可做专柜)
皖西出土重要楚器群一览表
不同等级礼器组合一览表
重要器物纹饰拓片
六安楚墓发掘现场照片若干
【文字说明】
古代兵器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攻击型兵器,如戈、戟、矛、钺、殳、刀、剑、匕首、弩机、矢镞等;
另一类为防御型兵器,如胄、甲等。
六安是古代重要军事要地,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之争、南北朝时淝水之战曾在这里发生。
六安出土的兵器、车马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反映出当时战事频繁的时代背景。
展品组
一、青铜兵器
出土的戈、戟、矛、钺、斧、剑、匕首、弩机、矢镞等兵器
二、车马器
九里沟楚墓车马器:
车辖、车軎、盖弓帽、节约、颌、车饰、环、马衔、马策、马镳、马饰
戈、矛、钺使用示意图
弩使用示意图
青铜戈、戟演变示意图
九里沟楚墓车马复原图
三、淝水之战
【文字说明】淝水之战是决定南北朝对峙局面的著名战役。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南侵,晋武帝派将军谢石、谢玄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抗击,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役。
场景或半景画: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八公山古战场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开始逐渐丰富,贵族官僚饮食起居日益奢糜。
汉代,尤其是隋唐以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国家强盛,封建经济文化艺术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美丽绚烂的生活用具。
皖西地区出土了大量与古代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具,器物精美,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第一组 铜 镜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萌发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得到发展,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唐宋时期成为寻常百姓家常见的生活用具。
汉、唐是中国古代铜镜两大繁荣时期,铜镜艺术达到顶峰。
宋元以后制镜业走向衰退,明清时期随着玻璃制品的出现,铜镜最终退出人们的生活。
铜镜背面纹饰图案,反映了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战国时期各式铜镜:
三山镜、四山镜、蟠纹镜、蟠螭纹镜
两汉时期各式铜镜:
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神兽镜、铭文镜
隋唐时期各式铜镜:
连弧纹镜、千秋万春镜、双鸾镜、葡萄镜、菱花镜、
宋元时期各式铜镜:
梅花镜、带柄镜、长方镜、牧羊镜、龙虎镜
明清时期各式铜镜
选取战国时期、两汉时期纹饰精美的铜镜
汉代铜镜常见铭文一览表
隋唐时期纹饰精美的铜镜
铜镜使用示意图(簪花仕女图)
东汉时瓷器尚处在初创阶段,陶器仍然是两汉时期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釉陶器大量出现,同时随着漆器工艺的成熟,漆器工艺开始引入陶器制作,漆皮陶器和漆绘陶器由此诞生。
陶器施釉、外髹漆衣施以漆绘,不仅使器物光清亮丽,而且对陶胎也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汉代漆皮陶器一组:
锺、壶、鼎、盒、杯、耳杯、甗、夕、盉、盘、匜
【文字说明】漆皮陶器,即在烧制完成后的陶器上外髹漆衣,使之光清、明亮,对陶胎有保护装饰作用。
汉代漆绘陶器一组:
【文字说明】漆绘陶器,即在烧制完成后的陶器上先髹漆衣,再在漆衣上绘以套色花纹。
花纹按照器物的不同形态和部位有选择的应用,或构成一个圆面,或组成各式的纹带,上下配合,前后对称,构成一幅幅色泽鲜艳,绚美华丽的画面。
汉代釉陶器一组:
东汉硬陶施釉壶9个
漆绘陶器纹饰展开图(选取有代表性的纹饰)
第三组 杂 器
西周礼制到了战国时期业已崩溃,秦汉以后各类生活用器大量出现,隋唐时期还出现了宗教造像,这些器物种类繁多,统称为杂器,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皖西出土的杂器以铜质器物最为代表。
铜带钩、铜灯、铜炉、铜熨斗、铜洗、铜耳杯、铜樽、铜焦斗、玺印、铜佛教造像
印模:
玺印印文印模
第四组 明 器
明器,又称“冥器”、“神器”,是活着的人们把死者生前使用过的或喜欢的东西,按原样或制成模型用于随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幸福。
明器随葬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一种观念,同时也是古代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陶土的可塑性强,成本低,一般明器多用陶器制作。
陶制的厕、屋、猪、鸡、鸭、灶、仓,施釉陶楼等
第五组 钱 币
我国早期是用贝、龟、珠、玉等充当实物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量铸造金属货币,形成布币、刀币、圜钱和贝币(蚁鼻钱)四大钱币体系。
金属货币多以铜质为主,南方楚国还铸造有黄金货币,大量铜质货币的铸造流通奠定了中国古代货币材质基本格局。
唐朝以前,铜币的钱文表示该铜币的重量,秦至汉武帝期间主要流通“半两”钱,其后至唐朝初年主要流通“五铢”钱,形式为方孔圆形,确定了中国古代铜币的基本形制。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钱的铸造确立了中国古代铜币通宝钱制,唐高宗以后皇帝年号钱成为历代钱币的主流。
两宋时币制纷繁复杂,铜钱、铁钱杂陈,白银流通渐多,也有少量黄金。
同时,两宋也出现了“交子”和“会子”,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世界金融货币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清时期铜币、纸币、白银并行,纸币、白银用于大宗交易,普通人家仍以铜币为主。
战国楚金币、战国楚贝币(蚁鼻钱)、秦汉半两钱、汉至隋五铢钱、唐代各式铜钱、宋代各式铜钱、宋代各式铁钱、宋代银锭、明代各式货币、清代各式货币
中国陶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一个载体,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皖西出土的陶瓷器数量众多,不乏精品。
瓷器以“寿州窑”和“霍山窑”代表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寿州黄瓷被称为瓷中上品。
我国各时期著名瓷器窑口一览表
隋唐时,我国制瓷业发展趋于成熟,“南青北白”格局形成,而具有皖西地方特色的“寿州窑”瓷器,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一朵奇葩。
寿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窑场,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历时二百余年。
以生产黄釉瓷著称,同时兼烧黑釉、茶叶末釉、酱红釉等。
窑址位于今淮南市境内,该地唐代属寿州,故名寿州窑。
陆羽在《茶经》中将寿州窑列为唐代六大名窑第五位,
寿州窑瓷器:
壶、罐、钵、枕、碗、杯、盘、瓶、工艺品等不同规格、不同器形30余件。
场景:
寿州窑制瓷场景
陆羽《茶经》
制瓷
霍山窑位于霍山县下符桥,是我省发现的第一个专烧黑釉瓷的宋代民窑。
主要烧制生活用具和玩具,其时代、地域特点显著,产品种类丰富,对研究我省瓷器史和皖西经济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霍山窑瓷器一组:
壶、罐、碗、杯、盘、玩具等30余件。
唐宋是我国制瓷业发展中的一个繁荣时期,著名窑系形成,在制瓷工艺上为中国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明清瓷器无论工艺、形式、技术都渐臻于完美,瓷器生产绚丽多彩。
隋唐瓷器一组
宋代瓷器一组:
粉盒、注子、执壶、碗、瓶
元代瓷器一组:
碗、盏、杯
明代瓷器一组:
碗、杯、壶、瓶
清代瓷器一组:
盘、瓶、罐、壁挂、盂
死亡是人生向自然的回归。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已经基本形成,人们相信灵魂不灭,认为死亡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因此丧葬便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严格的丧葬制度和庄重的丧葬礼俗。
六安春秋战国墓葬主要区域分布图
城西楚大夫墓位于六安城西乡,1991年发现,战国早期。
该墓为土坑竖穴,平面呈甲字形,墓室重棺重椁,有殉人,出土器物200余件。
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墓主身份当为楚国贵族。
该墓出土的实物
复原:
城西楚大夫墓墓室复原(包括出土文物陶器:
鼎、壶、磐、编钟、豆;
铜器:
剑、鼎、戈;
木器:
镇墓兽等。
春秋战国时期丧葬程序:
1、初终2、复3、易服4、奉体魄精神5、讣告6、沐浴、饭舍、袭尸7、为铭8、设重9、吊丧、增襚10、小敛11、大敛12、闻丧、奔丧13、成服14、朝夕奠逆望奠15、卜宅兆葬日16、穿圹17、刻碑志18、备明器19、启殡20、朝祖21、亲宾奠祭、赙赠22、陈器23、祖奠24、谴奠25、在涂26、反哭27、虞祭28、卒哭29、袱30、小祥 31、大祥32、禫
主要器物照片
发掘现场
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双墩一号汉墓,系六安王之墓。
其保存完好的“黄肠题凑”葬制,以及出土的青铜器、兵器、玉器、木器、谷物等为研究汉代六安国的历史及汉代王室的丧葬礼仪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两汉时期,中国传统的天堂和地狱观念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权贵皇戚等墓葬往往“积土成山,列树成林”,“视死如事生”的厚葬思想流行于世。
该墓出土的实物:
铜壶6个
复原玉衣
模型:
双墩一号汉墓墓室模型
发掘现场照片
出土器物照片
宋元时期,传统的儒家丧礼几乎被破坏殆尽。
丧葬礼俗随着佛教中国化程度的加深和道教的更加世俗化而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现象,且佛道化的趋向十分明显。
火葬、风水及佛事等俗,风靡一时。
宋代砖室墓出土的实物
宋代砖室墓墓室复原
六安已发掘宋墓一览表
元代的丧葬习俗,深受宋、金两国文化的影响。
广大汉族地区仍沿袭传统的丧葬礼俗,土葬、厚葬、佛事、风水、墓祭及烧纸钱等习俗,仍然是这一时期习俗中的主流。
北宋以来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到了元代已接近尾声,元代的墓室结构日趋简化。
出土金银器:
簪、杯、盘、镜、奁、粉盒等18件。
墓室模型
孙叔敖
孙叔敖,是楚庄王时期著名的令尹。
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后,辅佐楚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
主持兴建了芍陂和霍邱水门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
以此为中心的农业区开始形成,从而奠定了皖西北部地区2000多年农业发展的基础。
图片:
孙叔敖刻像
芍陂全境照片
【照片说明】 芍陂,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寿县安丰镇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600年左右由孙叔敖主持修建,其周长120多里,设水门五个,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与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水利工程。
3、水门塘照片
【照片说明】 水门塘亦称大业陂,位于霍邱县城东北4公里处,为公元前600年左右我国古代水利专家楚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
4、孙公祠照片
【照片说明】 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的安丰塘北岸,为祭祀楚令尹孙叔敖而建。
黄歇
黄歇,封号春申君,楚顷襄王时期为大夫。
曾为太子完傅,被拘为秦国人质。
楚顷襄王病危之际,黄歇以计助太子登位,是为楚考烈王,被封楚国令尹。
后劝楚王迁都寿春,被封于江东。
黄歇重视江东水利灌溉,《越绝书》载:
“无锡河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
凿胥卑下以南注太湖,以泻西野。
”今上海境内黄浦江,又称“黄歇浦”、“春申江”,均因春申君黄歇得名。
寿春城遗址,南城(春申君城)遗址
寿春城航拍图
上海黄浦江照片
《史记·
春申君传》、《越绝书》相关史料
英 布
英布,又名黥布,秦时六县人,率众归项羽起义。
被封九江王,都六。
楚汉战争时,英布叛楚归汉,从刘邦灭项羽于垓下,被刘邦封为淮南王,都六。
汉高祖11年又叛汉,被诱杀于鄱阳。
《史记,黥布列传》
英布墓——原六安市九墩塘关帝庙内
鄱阳湖一角照片
刘 安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
他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一书,
《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
内
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
现仅存《内篇》21篇。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淮南子》
《淮南子》记有二十四节气段落
寿县淮南王墓
刘庆
刘庆,汉景帝孙,元狩二年(前121年)被汉武帝立为六安王,寄希“六地平安,永不反叛”。
刘庆在位38年中信守承诺,施政导民,发展农桑,治国勤俭,为西汉王朝创立了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六安国。
其子孙共五代任六安王,维持六安稳定的局面长达130年。
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部分实物
图表:
汉代六安诸侯王一览表
一号汉墓发掘现场
周 瑜
周瑜,字公瑾,东吴大将,精通兵法,多谋善战。
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他与诸葛亮采用火攻战术,火烧赤壁曹营,击败曹操百万之师,大获全胜。
“建安十三年”铜弩机
周瑜城遗址
【照片说明】 周瑜城遗址位于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因周瑜曾在此屯兵习武而命名。
文 翁
文翁,字仲翁,庐江舒人。
西汉景帝末年任蜀地郡守,提倡教化,在成都创办学宫,促进蜀郡文化发展。
汉武帝曾为此嘉奖文翁,并诏令天下郡国效仿蜀郡,设立学宫。
召信臣
召信臣,字翁卿,西汉九江寿春人。
以明经甲科为郎。
曾作谷阳、上蔡长、零陵、南阳、河南太守。
为政期间,执政有方,为民兴利,尤对水利事业注重开发,扩大灌溉面积。
五谷丰登,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安居乐业。
吏民敬爱他,称之为“召父”。
汉平帝元始四年以官卒于南阳,南阳吏民立祠以祀之。
时 苗
时苗,字德胄,巨鹿人。
为官清廉,东汉末年任寿春令。
上任坐牛车来,岁余牛生一犊,卸任时把牛犊交给寿春百姓:
“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也。
”为纪念时苗,人们把小牛饮水塘命名为“留犊池”。
自汉以后,世人常以“留犊”喻官清廉,以教后人。
《史记·
循吏传》、《汉书·
循吏传》
成都文翁石室
文翁里,文家祠堂
南阳召公祠
留犊池
留犊祠巷
吕夷简,吕公著
吕夷简,字坦夫。
北宋寿州人。
曾任刑部郎中、知开封府,治理严谨有序,颇有政绩。
宋仁宗初年任宰相,曾屡次奏事,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
先后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右仆射复入相位,进位司空,封许国公。
后授司徒,监修国史,以太尉致仕。
吕公著,字晦叔,北宋寿州人,吕夷简之子。
幼好学,遇事深思熟虑,行动果断。
庆历进士,通判颍州时,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之友。
后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翰林学士兼侍读、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修《英宗实录》。
哲宗即位,吕公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