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236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三)运输路线:

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线路等。

(四)施工工序:

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五)施工机具和设备: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六)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

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七)特殊装置和设备:

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八)有害作业部位: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九)各种设施:

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疗卫生机构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十)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方法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应对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危害因素的两种分类方法如下: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分为五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二)按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瓦斯爆炸。

15、火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三)危险源辨识准备

1、辨识应用的法律法规要齐全,基本覆盖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2、危险源管理小组人员,必须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项目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

3、资料准备齐全。

4、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1、调查法:

危险源管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2、安全检查表辨识法:

危险源管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3、经验法:

危险源管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五)危险源辨识要点

1、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危险源一般出现在:

冒顶、突水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掘进爆破、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3、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和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组织活动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第四章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第七条危险源风险评价专家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第八条危险源评价方法

(一)经验分析评价法

对下列六种危险源存在的情况,可直接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必进行定量计算:

1、不符合职业健康法规、标准的。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曾发生过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可靠有效控制措施的。

5、会引起停产的。

6、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

(二)专家打分评价法

1、专家打分评价法,是使用五种评价项目之和,来评价危险源风险大小。

由专家评价组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在评价时要考虑的五种评价项目是:

A伤害程度;

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C法律法规符合性;

D影响程度;

E资源消耗等因素。

其分值大小见《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

伤害可能的程度

应得分值

A伤害程度

严重

5

一般

3

轻微

1

B发生的可能性

C法律法规符合性

超标

接近标准

达标

D影响范围

周围社区

场界内

操作者本人

E资源消耗

2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确定每一个危险源的A、B、C、D、E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五个分值之和来评价危险源的大小,即:

F=A+B+C+D+E。

专家组成员必须对某一危险源同时进行打分,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该危险源评价分数。

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

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风险评价表》(专家打分评价法)内。

(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专家组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当D≥160,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列入《重大危险源清单》。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大于320

Ⅰ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160-320

Ⅱ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70-160

Ⅲ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

Ⅳ级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

Ⅴ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是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第五章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

第九条根据集团公司对在建项目风险等级划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建项目监控级别分为:

股份公司监控(Ⅰ级)、集团公司监控(Ⅱ级)、集团公司直属项目部及子(分)公司监控(Ⅲ级)、项目部监控(Ⅳ级、Ⅴ级)。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工作

(一)项目部应工程正式开工前完成辨识、评价以及相关防控方案编制审批工作。

(二)项目部应将辨识完成的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方案报公司安质部备案。

公司安质部汇总所属项目部重大危险源清单并予以发布,并上报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备案。

(三)当项目存在施工工艺、地质条件较大变化时必须重新组织进行辨识和评价。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管理

(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策划:

对于确定的重大危险源,项目部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控制方式,控制方式包括目标控制、运行控制、应急救援。

1、目标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控制目标;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2、运行控制:

通过提供人力、机械、物资、法律、资金、技术等保障因素,编写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要求(技术方案、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完成时间、方案验收等)。

3、应急救援: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宣贯、演练、响应、救援、恢复等工作,同时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保证,成立项目部危险源管理小组:

负责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管理。

2.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包括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操作规程、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及奖罚制度等。

3.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责任人进行公示。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

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要落实到人;

安质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

5.做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档案和危险源部位安全警示挂牌。

6.做好危险源的动态管理:

按照施工部位和进度及时更新危险源管控重点,动态跟踪。

7.将危险源的防控措施、应急处置办法向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第十二条危险源分级监控

公司检查频率:

Ⅰ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个月全面检查一次;

Ⅱ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个季度全面检查一次;

Ⅲ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

Ⅳ级、Ⅴ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年全面检查一次。

项目部检查频率:

Ⅰ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周全面检查一次;

Ⅱ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个半月全面检查一次;

Ⅲ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月全面检查一次;

Ⅳ级、Ⅴ级风险级别的项目,每月全面检查一次。

公司、项目对危险源的全面检查应保存检查记录(当期状态、资源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情况),并附重大危险源点施工图片和现场有关施工图片。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如与国家、行业、上级主管单位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不符的,则按国家、行业、上级主管单位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公司安全质量部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

消防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抄送:

公司领导,本部各部门,存档。

中铁港航局集团深圳工程有限公司办公室2012年4月29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