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522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利院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福利院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陕西安康慈善福利院建设

1.2项目承担单位

安康市慈善协会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是:

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7年经省科技厅、市编委批准成立,隶属安康市科技局,属科技事业单位。

中心自成立以来,从安康实际出发,将政府定位与市场定位相融合,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要求,采取“系统集成”方式,建立组织机构,逐步探索出一条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之路:

主要提供以政策法规、技术信息、管理信息、人才信息、市场信息为主的信息服务;以项目论证、项目包装、项目推介为主的项目服务;以法律咨询、企业诊断、认证咨询为主的咨询服务;以技术培训、人才培训、管理培训、营销培训、财务培训为主的培训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专项事务等。

中心2002年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同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04年被省科技厅授予创新基金“优秀服务机构”和“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及2007年连续两年被省科技厅评为“先进单位”。

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项目论证和包装200多个,项目领域涉及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重大专项等,累计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近亿元,受到项目申报企业的赞誉。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

2、《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

3、《陕西安康慈善福利院项目建议书》;

4、安康市慈善协会提供的相关资料;

5、报告编制人员现场收集的资料;

1.5研究范围

本报告的工作内容是对陕西安康慈善福利院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具体是对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建设内容、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生存能力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研究。

1.6项目建设单位情况介绍

本项目建设单位安康市慈善协会,1998年由原汉滨区广播电视局局长张培祥为代表的一批老新闻工作者,自发创办了安康广播电视慈善协会;2000年地改市后,正式更名为安康市慈善协会,由原安康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熊邦高同志担任慈善协会会长;2007年4月,市慈善协会换届,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吾勇同志担任第二届慈善协会会长。

从1998年至今,市慈善协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十年来,市慈善协会大力弘扬慈善理念,广泛募集慈善资金,积极开展慈善活动,累计募集各类慈善项目资金6500多万元,建校34所,修桥130座,资助贫困学生700多名。

同时还开展了救灾、助残、济困、助医、修路等一系列慈善项目,受助困难群众50多万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强了慈善组织建设,除已成立的5个县区慈善协会外,又新成立县慈善协会4个(紫阳、平利、汉阴、宁陕),正在筹备组建的1个(镇坪),建立乡镇慈善工作站30多个,全市发展慈善志愿者(会员)2000多名,其中市慈善协会800多名。

形式多样的慈善志愿者(会员)小组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此外,慈善协会10年来,多次为当地乡镇卫生院添置医疗设备,培训技术人员。

并且在境外慈善组织的援助下,与医院合作,陆续为210名唇腭裂少儿做了矫治手术。

安康市慈善协会在不断向公众传播着慈善理念,10年来,社会大众对慈善事业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曲解到理解,奉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从企业家,富翁到平民百姓,中小学生。

退休老教师韩正楷自慈善协会成立以来,每年都要捐几百元,直到临终时还给子女留下遗言,要求他们每年都要捐款支持慈善。

公众的善心、爱心和普遍参与,乃是慈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1.7项目建设地址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事处高井村二组(新城福利院东侧)。

1.8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老年公寓、医务室、餐厅、中央热水沐浴室、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影视报告厅、健身房、阅览室、会客室、医务室、小商场、洗衣房、网吧、厕所、工作人员住宿与办公楼等以及设备购置。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000㎡,其中新建老年公寓楼12000㎡;办公综合楼2500㎡;其他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700㎡;职工宿舍楼1800㎡。

购置的设备主要有:

电视、电脑、电话、空调、投影仪、洗衣机、对讲机、健身器械、医疗设备、现代化厨房设备以及其他生活和娱乐设备等。

1.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计算,本项目总投资为4150万元,其中征地费用1250万元,工程费用2025.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3.19万元。

1.10财务生存及偿债能力分析

本项目申请政府民生工程项目扶持4000万元,市慈善协会靠社会募捐150万元,社会募捐部分已经到位,现已存入银行(见附件:

中国工商银行安康汉滨支行资信证明书)。

项目计算期15年(含建设期2年)。

资金均由财政部门拨款和社会募捐,因此不存在借款偿还。

1.11研究结论

经研究论证,本项目的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较好,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本项目能及早开工建设,努力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老年赡养比增加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增长并存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转型,老年赡养比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1953年,老年赡养比为7.44,也就是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将近7个65岁以上老人,1953-2000年,基本上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65岁以上老人数目在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

赡养压力在2010年出现转折,2010年,需要由8个劳动年龄人口来共同负担1个65岁以上老人,2010-2050年,赡养压力显著增大,且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2040-2050年,届时不足3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一名65岁以上老人。

老年赡养比上涨的部分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但主要还是由快速下降的生育率所致。

一方面,人口寿命延长使65岁以上老人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得到增长,如果将退休生涯得到相应延长考虑在内,65岁以上老人赡养所需花费的人、财、物和时间的显著增多无疑会放大需要社会转移支付的“池子”;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行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劳动力大军规模逐渐缩减,进而使得社会转移支付风险分担的“池子”缩小。

与老年赡养比增加相伴而来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也得到增长。

从收养人数来看,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

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意愿而言,中国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7.5%。

1982、1990、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数为0.42、0.63、0.87亿,乘以有意愿住养老机构的比例17.5%,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应收养人数为0.0735、0.1103、0.1523亿。

而实际上同期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为0.0023、0.0060、0.0083亿。

从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该比例最低为3%,而中国1982、1990、2000年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床位数分别为28.2、78.0、113.0万,除以同期的60岁以上老年人数得到的比例分别为0.37%、0.80%、0.86%,离最低标准3%还有很大差距。

收养人数和床位数的实际供给和理论需求都表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绝对数很大,且增长很快。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空缺”更进一步说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福利社会化的实践及国家给予老年社会福利的优惠政策的支持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部委《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和要求。

同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民政部于当年召开了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就是政府在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

2001年,民政部颁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

工作要求和鉴定标准考核办法都作了规定。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

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推进社区救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等。

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于1998年后都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系统探索。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可为建设安康市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安康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长期稳步推进,我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安康城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约32万人以上,60岁以上的人口4.2万多人,占城区总人口的13%以上,在册的城市低保户6596户14098人,农村五保户6700户11000余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于受历史特定条件和政策的影响,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之子女多、收入低、家庭负担重,不少人基本上没有经济积蓄,致使“人老体衰”,自我生存能力和供养能力很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来源仅靠有赡养义务和有经济能力的子女供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政府救济下维持生活。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经济条件较好的“空巢家庭”,这些老人虽有一定经济条件,但十分孤独,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尚不完备,养老服务体系覆盖率较低,家庭供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拟建福利院或敬老院,实施集中供养,这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鉴于目前安康城区建设的敬老院、老年公寓仅有3所(老城办、新城办和建民镇),供养着136名老人和五保户,仅占城区60岁以上老人的0.3%。

就目前现状,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供养养老需求。

为了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存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缓解政府压力,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离退休老人、特困老人、五保户老人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问题,实行托管、托养、寄养等全程服务。

因此,拟建“陕西安康慈善福利院”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并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慈善项目资金注入安康。

2.2.2是安康市养老福利服务事业防患于未然的需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西部的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也将越来越高,西部地区也将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且西部有些地区人口老年现象已非常严重,西部地区的养老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安康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减少“十一·五”期间人口老化给西部带来更多的问题,迫切需要建设安康市养老福利服务设施。

2.2.3有利于安康市养老福利服务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安康的养老福利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各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安康市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进行研究,必须对“十·五”期间安康市的养老福利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从而找出安康市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安康养老福利服务水平的提高。

2.2.4是建设符合安康市特点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必然要求

安康目前仍处于西部较为贫困的地区,其经济社会状况、居民收入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加强对安康市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是建设符合西部特点的养老福利服务设施体系,使该地区的养老福利服务设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安康的老年人都能分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步的成果,都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晚年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符合西部特点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必然要求。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