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1)顺序存储。
它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
2)链接存储。
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
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
3)索引存储:
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
同一种逻辑结构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但影响数据处理效率。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3、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
一个数据结构除了用二元关系表示外,还可以直观地用图形表示。
在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中,对于数据集合D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用中间标有元素值的方框表示,一般称之为数据结点,并简称为结点;
为了进一步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对于关系R中的每一个二元组,用一条有向线段从前件结点指向后件结点。
4、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1)线性结构(非空的数据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
常见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和线性链表等。
(2)非线性结构:
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有树、二叉树和图等。
1.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线性表是由n(n≥0)个数据元素组成的一个有限序列,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除了第一个外,有且只有一个前件,除了最后一个外,有且只有一个后件。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
线性表可以为空表。
线性表是一种存储结构,它的存储方式:
顺序和链式。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前后件两个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紧邻的,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的前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确定第i个结点的存储地址。
3、顺序表的插入、删除运算
(1)顺序表的插入运算:
在一般情况下,要在第i(1≤i≤n)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时,首先要从最后一个(即第n个)元素开始,直到第i个元素之间共n-i+1个元素依次向后移动一个位置,移动结束后,第i个位置就被空出,然后将新元素插入到第i项。
插入结束后,线性表的长度就增加了1。
顺性表的插入运算时需要移动元素,在等概率情况下,平均需要移动n/2个元素。
(2)顺序表的删除运算:
在一般情况下,要删除第i(1≤i≤n)个元素时,则要从第i+1个元素开始,直到第n个元素之间共n-i个元素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删除结束后,线性表的长度就减小了1。
进行顺性表的删除运算时也需要移动元素,在等概率情况下,平均需要移动(n-1)/2个元素。
插入、删除运算不方便。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在栈中,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
即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
栈具有记忆作用。
栈的基本运算:
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
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
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栈的存储方式和线性表类似,也有两种,即顺序栈和链式栈。
2、队列及其基本运算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尾指针(Rear)指向队尾元素,头指针(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队头)。
队列是“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
1)入队运算:
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
2)退队运算:
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循环队列及其运算:
所谓循环队列,就是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供队列循环使用。
在循环队列中,用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排头指针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因此,从头指针front指向的后一个位置直到队尾指针rear指向的位置之间,所有的元素均为队列中的元素。
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rear-front。
1.5线性链表
1、线性表顺序存储的缺点:
(1)插入或删除的运算效率很低。
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插入或删除数据元素时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元素;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下,线性表的存储空间不便于扩充;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不便于对存储空间的动态分配。
2、线性链表: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线性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来实现的。
因此,在链式存储方式中,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的值,称为数据域;
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如下图所示:
线性链表分为单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三种类型。
在单链表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指针域,由这个指针只能找到其后件结点,而不能找到其前件结点。
因此,在某些应用中,对于线性链表中的每个结点设置两个指针,一个称为左指针,指向其前件结点;
另一个称为右指针,指向其后件结点,这种链表称为双向链表,如下图所示:
3、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
(1)在线性链表中包含指定元素的结点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
在线性链表中插入元素时,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只需要修改相关结点指针即可,也不会出现“上溢”现象。
(2)在线性链表中删除包含指定元素的结点。
在线性链表中删除元素时,也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只需要修改相关结点指针即可。
(3)将两个线性链表按要求合并成一个线性链表。
(4)将一个线性链表按要求进行分解。
(5)逆转线性链表。
(6)复制线性链表。
(7)线性链表的排序。
(8)线性链表的查找。
线性链表不能随机存取。
4、循环链表及其基本运算
在线性链表中,其插入与删除的运算虽然比较方便,但还存在一个问题,在运算过程中对于空表和对第一个结点的处理必须单独考虑,使空表与非空表的运算不统一。
为了克服线性链表的这个缺点,可以采用另一种链接方式,即循环链表。
与前面所讨论的线性链表相比,循环链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在链表中增加了一个表头结点,其数据域为任意或者根据需要来设置,指针域指向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的结点,而循环链表的头指针指向表头结点;
2)循环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不是空,而是指向表头结点。
即在循环链表中,所有结点的指针构成了一个环状链。
下图a是一个非空的循环链表,图b是一个空的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循环链表中,只要指出表中任何一个结点的位置,就可以从它出发访问到表中其他所有的结点,而线性单链表做不到这一点;
二是由于在循环链表中设置了一个表头结点,在任何情况下,循环链表中至少有一个结点存在,从而使空表与非空表的运算统一。
循环链表是在单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表头结点,其插入和删除运算与单链表相同。
但它可以从任一结点出发来访问表中其他所有结点,并实现空表与非空表的运算的统一。
1.6树与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
在树这种数据结构中,所有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
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
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2、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
(1)什么是二叉树
二叉树是一种很有用的非线性结构,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根据二叉树的概念可知,二叉树的度可以为0(叶结点)、1(只有一棵子树)或2(有2棵子树)。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个结点。
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个个结点。
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数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其中表示取的整数部分。
3、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完全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
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根据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可得出:
度为1的结点的个数为0或1。
下图a表示的是满二叉树,下图b表示的是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还具有如下两个特性:
性质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深度为。
性质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则对于编号为k(k=1,2,…,n)的结点有以下结论:
①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
若k>
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的编号为INT(k/2)。
②若2k≤n,则编号为k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
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显然也没有右子结点)。
③若2k+1≤n,则编号为k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
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4、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在计算机中,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与线性链表类似,用于存储二叉树中各元素的存储结点也由两部分组成:
数据域和指针域。
但在二叉树中,由于每一个元素可以有两个后件(即两个子结点),因此,用于存储二叉树的存储结点的指针域有两个:
一个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左子结点的存储地址,称为左指针域;
另一个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右子结点的存储地址,称为右指针域。
一般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来说,可以按层序进行顺序存储。
5、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
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前序遍历(DLR):
若二叉树为空,则结束返回。
否则:
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LDR):
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LRD):
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1.7查找技术
查找:
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查找表中确定一个其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
查找结果:
(查找成功:
找到;
查找不成功:
没找到。
)
平均查找长度:
查找过程中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的平均次数。
1、顺序查找
基本思想:
从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将给定的值与表中逐个元素的关键字进行比较,直到两者相符,查到所要找的元素为止。
否则就是表中没有要找的元素,查找不成功。
在平均情况下,利用顺序查找法在线性表中查找一个元素,大约要与线性表中一半的元素进行比较,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次。
顺序查找一个具有n个元素的线性表,其平均复杂度为O(n)。
下列两种情况下只能采用顺序查找:
1)如果线性表是无序表(即表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则不管是顺序存储结构还是链式存储结构,都只能用顺序查找。
2)即使是有序线性表,如果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也只能用顺序查找。
2、二分法查找
思想:
先确定待查找记录所在的范围,然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或确认找不到该记录为止。
前提:
必须在具有顺序存储结构的有序表中进行。
查找过程:
1)若中间项(中间项mid=(n-1)/2,mid的值四舍五入取整)的值等于x,则说明已查到;
2)若x小于中间项的值,则在线性表的前半部分查找;
3)若x大于中间项的值,则在线性表的后半部分查找。
特点:
比顺序查找方法效率高。
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log2n次。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且表中元素必须按关键字有序(升序)排列。
对于无序线性表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只能用顺序查找。
在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二分法查找,其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1.8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即是将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记录序列的一种操作。
1、交换类排序法(方法: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2、插入类排序法(方法:
简单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3、选择类排序法(方法:
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总结:
各种排序法比较:
本章应考点拨:
本章内容在笔试中会出现5-6个题目,是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出题量比较多的一章,所占分值也比较大,约10分。
习题: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C)
A)执执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B)算法程序的长度
C)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D)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数据是数据元素的基本单位B)数据可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
C)数据元素是数据项中不可分割的最小标识单位D)数据项可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B)算法和程序不同
C)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D)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A)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处理的效率密切相关B)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处理的效率无关
C)数据的存储结构在计算机中所占的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D)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线性表是线性结构B)栈与队列是非线性结构C)线性链表是非线性结构D)二叉树是线性结构
6、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地址是(D)
A)必须是连线的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与否都可以
7、下列关于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在栈中只能插入数据B)在栈中只能删除数据C)栈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D)栈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
8、下列数据结构具有记忆功能的是(C)A)队列B)特循环队列C)栈D)顺序表
10、在下列数据结构中,不是线性结构的是(D)
A)线性链表B)带链的栈C)带链的队列D)二叉树链表
11、假设某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每个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第1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100,则第12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D)A)112B)412C)148D)144
12、设一棵二叉树中有3个叶子结点,有8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总的结点数为(B)
A)12B)13C)14D)15
13、设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若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给结点编号,当编号i为奇数且不等于1时,结点i的兄弟结点是(D),否则结点i没有左兄弟。
A)2iB)2i-1C)i+1D)i-1
14、从未排序序列中选择一个元素,该元素将未排序序列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中所有元素都小于等于所选元素,后一部分中所有元素都大于等于所选元素,而所选元素处在排序的最终位置。
这种排序方法是(B)
A)冒泡排序B)快速排序C)插入排序D)堆排序
15、算法分析的目的是(D)A)研究算法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B)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C)分析算法的可读性与可移植性D)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算法
16、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D)
A)算法程序的长度B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C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D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
17、数据结构的基本任务是(D)
A)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的设计B)数据结构的运算实现C)数据结构的评价与选择D)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18、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B)A)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B)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D)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B)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C)数据的逻辑结构可分为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D)数据的逻辑结构可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20、在长度为n的线性表A[1:
n]的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元素,需要向后移动的元素个数是(B)
A)n-1B)n-i+1C)n-i-1D)i
2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线性链表中的各元素在存储空间中的位置必须是连续的B)线性链表中的表头元素一定存储在其他元素的前面
C)线性链表中的各元素在存储空间中的位置不一定是连续的,但表头元素一定存储在其他元素的前面
D)线性链表中的各元素在存储空间中的位置不一定是连续的,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也是任意的
22、下列关于栈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栈是非线性结构B)栈是一种树状结构C)栈具有先进先出的特征D)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征
23、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是(D)
A)插入(对栈称为进栈;
对队列称为进队)B)删除(对栈称为出栈;
对队列称为出队)
C)判断栈或队列是否为空,或者是否为满D)以上都是
24、下列关于队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在队列中只能插入数据B)在队列中只能删除数据C)队列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D队列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
25、树形结构最适合用来描述(C)
A)有序的数据元素B)无序的数据元素C数据元素之间的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D数据元素之间没有关系的数据
26、在最坏情况下,下列排序方法中时间复杂度最小的是(A)
27、在深度为5的完全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数据最多为_____15____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2.1程序设计风格
程序设计的风格主要强调:
“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主要应注重和考虑下述一些因素:
(1)源程序文档化。
1)符号名的命名。
符号名能反映它所代表的实际东西,应有一定的实际含义。
2)程序的注释。
分为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序言性注释:
位于程序开头部分,包括程序标题、程序功能说明、主要算法、接口说明、程序位置、开发简历、程序设计者、复审者、复审日期及修改日期等。
功能性注释:
嵌在源程序体之中,用于描述其后的语句或程序的主要功能。
3)视觉组织。
利用空格、空行、缩进等技巧使程序层次清晰。
(2)数据说明。
1)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
2)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
3)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的结构。
(3)语句的结构。
1)在一行内只写一条语句;
2)程序编写应优先考虑清晰性;
3)程序编写要做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4)在保证程序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提高效率;
5)避免使用临时变量而使程序的可读性下降;
6)避免不必要的转移;
7)尽量使用库函数;
8)避免采用复杂的条件语句;
9)尽量减少使用“否定”条件语句;
10)数据结构要有利于程序的简化;
11)要模块化,使模块功能尽可能单一化;
12)利用信息隐蔽,确保每一个模块的独立性;
13)从数据出发去构造程序;
14)不要修补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编写。
(4)输入和输出。
1)对输入数据检验数据的合法性;
2)检查输入项的各种重要组合的合法性;
3)输入格式要简单,使得输入的步骤和操作尽可能简单;
4)输入数据时,应允许使用自由格式;
5)应允许缺省值;
6)输入一批数据时,最好使用输入结束标志;
7)在以交互式输入/输出方式进行输入时,要在屏幕上使用提示符明确提示输入的请求,同时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和输入结束时,应在屏幕上给出状态信息;
8)当程序设计语言对输入格式有严格要求时,应保持输入格式与输入语句的一致性;
给所有的输出加注释,并设计输出报表格式。
2.2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
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1)自顶向下。
程序设计时,应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
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
不要一开始就过多追求众多的细节,先从最上层总目标开始设计,逐步使问题具体化。
(2)逐步求精。
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作过渡,逐步细化。
(3)模块化。
一个复杂问题,肯定是由若干稍简单的问题构成。
模块化是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goto语句。
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重复结构。
1)顺序结构。
一种简单的程序设计,即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一条语句一条语句地执行程序,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
2)选择结构。
又称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可根据条件,判断应该选择哪一条分支来执行相应的语句序列。
3)重复结构。
又称循环结构,可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