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502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分析

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的相关部署,彻底打破了中职或高职就是成才“断头路”的旧有局面,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随着春天的来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随着教师队伍自然的新老交替,从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占比越来越大的青年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职业中学教师的现状,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教学水平、研究能力不容乐观。

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成了阻碍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校专任教师11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42人,占36%。

这些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他们大多满腔热情,劲头十足,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易量化,对教师的考察大多是从工作过程开展评价,很难从教育效果上去评价教师的成绩,让青年教师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对专业课教师而言,一会儿是基础理论课,一会儿是专业技能课,让青年教师无所适从。

更由于职业中学生源情况的特殊性,他们难以看到教育的成效,难以享受事业的成功,甚至都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对职教工作产生了厌烦,在工作上表现为“缺乏工作动力,缺乏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热情,把教学当成任务,消极倦怠”,在成长上表现为“在教育思想修养、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要求松懈,不思进取”。

尽管我们组织“传帮带”指导、开展教研交流,但只见活动,不见成长;尽管我们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国家级培训,拿回了一张张结业证,但只见证书,不见成长。

学校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班级管理仍然依靠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苦苦支撑,师资队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

这种现象,不仅是青年教师们自己的损失,而且更是学校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成了我们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2.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在专业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日本文部省教职养成审议会在《关于教师资质能力的提高方策》(1987)中指出: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通过培养、任用、现职研修等各阶段逐渐形成的。

这明确告诉我们:

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自身的工作实践。

而“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岗位提升”,我们是在教师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管理是什么?

一般的管理学教科书上都是这样来表述的: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形式来完成组织的目标。

其实,高明的管理者将管理看作是人才的开发。

管理者的任务是帮助同他一起工作的人,使他们得到发展。

在教师管理方面,有学者认为学校在教师管理中应当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各项管理活动都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重视教师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的潜能和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如陈乃林在其《师本管理初探》认为,师本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使学校成为教师全面发展的场所。

刘圣福在其《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中写道:

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

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把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就是要使教师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过程中,身心、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促进教师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的核心。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策略研究》,旨在围绕中职学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立足教师工作岗位,探索学校在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切实有效的培养管理策略。

1.青年教师

本课题研究所指青年教师为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的教师。

由于职业教育经历了高峰和低谷,在我校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办学规模萎缩的较长一段时期,学校几乎没有新进过教师,造成教师结构断层,全校正式在职在岗教师115人,其中35岁以下23人,36-40岁9人,41-44岁10人,45-50岁55人,51-59岁18人。

为了课题研究的科学开展,也为了研究效果的广泛获得,在分析本校教师结构和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将青年教师扩大到男45岁、女40岁,以期通过培养活动,让较多的教师主动发展,成长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2.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为了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修养,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和潜在影响的品质和能力的总和,一般包括教师的思想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质。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我们把中职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概括为师德素养、知识素养、技术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质。

其中,师德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精神、职业道德态度、职业道德行为;知识素养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现代职教理念;技术素养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操作技能;能力素养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技能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身心素质包括良好的仪表风度、平和的心态、高尚的人格特征。

根据对本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调查,教师们大都具备了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比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了“健康的身心素质”。

所以,本课题主要针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岗位对青年教师更高要求的“师德修养”和普遍欠缺的“教育理论知识”、“现代职教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操作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技能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开展研究。

3.岗位提升

本课题所指教师职业素养的岗位提升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青年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提升职业素养。

二是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提升是为教师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服务。

所以,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中职教师岗位所需素养进行设计。

三、研究的意义

从教师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学校在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方面的管理策略,促使青年教师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过程中,身心、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是学校教师管理的终极目标。

从满足青年教师心理需求的角度来说,青年教师特别希望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

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欠缺,往往未能获得学生的尊重;由于青年教师缺乏胜任感,就难有成就感。

通过课题研究,改革青年教师培养管理策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正是满足青年教师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有力举措。

从满足学生成才需要的角度来说,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教育素质。

不仅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传授学生够用的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术。

通过课题研究,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机制,实现青年教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成才目标得以实现。

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说,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先就要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希望在青年教师。

而现行的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机制,缺乏服务功能和激励作用,时刻影响着青年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改革势在必行。

四、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到目前为止,我国围绕青年教师培养展开的课题研究方兴未艾,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这些成果基本上都是侧重于培养模式和培训策略方面的研究。

如湖北省荆州市笔架山中学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了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新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新教师上升到经验型教师培养模式:

带教+教育科研;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

教育科研→研究(开发、主持或参与研究课题,培养教师善于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习→教师内涵发展,实现青年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沈阳市第五中学的“高中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总结了一种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二三四”模式,即“制定一个规划,明确两个意识,突出三种课程,搭建四个平台”。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青年教师发展趋势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形成了“留人--育人--立人”一体化培养工作模式的策略和“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培养策略。

江西省新余市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的研究”,构建了园级帮扶、年级帮扶、团体帮扶、班级帮扶等四个层面的帮扶体系,总结了技能比赛夯实基础、教学研讨提供范例、科研引领互动提高的青年教师实践磨练体系。

大量的研究着眼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从管理视角切入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尚不多见,聚焦中职学校探索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职业素养快速提升的管理策略的研究更为少见。

而现实中大量的“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出人才”的经验足以证明,管理可能是影响青年教师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与作用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工作中举足轻重。

因此,本课题在开展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立足岗位,实施高效管理,既可能取得促进本校教师快速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效果,又可能为全市职业中学完善和改进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管理措施。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为目标,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调查本校青年教师最欠缺的职业素养,研究本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中管理的缺失,改革管理办法,围绕调动积极性,突出服务性,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成长管理机制,建立青年教师管理服务机制、完善青年教师成长策略、完善青年教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建立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机制,加快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改善教育教学效果。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服务机制

落实“管理就是服务”的人本管理理念,建立服务机制,服务于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服务于青年教师成就自我的精神需求。

2.完善青年教师成长策略

针对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缺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有效的岗位提升策略和管理制度,包括成长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培养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3.完善青年教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完善教学交流机制、教学研究机制、教师合作机制和教师培训机制,加速青年教师的发展。

4.建立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新机制

改革青年教师成长评价内容,完善评价办法,建立以自我发展为目标的自我管理新机制。

引导青年教师确立正确的目标导向,鼓励青年教师向“双师型”、“开拓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强化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励竞争行为,形成青年教师人人积极向上,整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改善学校教学效果和育人水平。

六、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促进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提升职业素养的管理,本课题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及岗位提升实践调查

通过对学校教务、政教、教科各部门的调查,了解本校青年教师在工作态度、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通过对青年教师自身的调查,了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心理倾向、成长意愿及在工作岗位上提升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困惑。

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管理措施,实现职业素养的岗位提升。

2.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内涵与外延的实践构建

根据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结合文献检索,从师德素养、知识素养、技术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质几个方面构建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从师德素养、知识素养、技术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引导青年教师主动成长。

3.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岗位提升内容研究

结合学校实际,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研究在中职教师的学生教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