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486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第1课:

巧置换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

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

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

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放:

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

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

自画漫画像、

  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

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教学难点:

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

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4、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

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

  

(1)、立意:

  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于生活。

  如何立意:

正确、明确、深刻。

  (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

  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

  (3)、文字作用:

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

  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

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

单幅

  表现手法:

讽刺、歌颂、娱乐、

  组成部分:

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

  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第4课:

身边的风景

  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

  

(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

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5课: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问题提出

  你能说出这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椅子吗?

  教学目的

  、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生看,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图片(),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总结反思

  在活动中,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

学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从而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第6课:

操场上

  问题提出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教学目的

  、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

谈话,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

欣赏图片上的人物动态,了解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四、自由探究:

  、分析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2、在画面色彩上,突出表现主题物。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五、作品展评:

  、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图的,以及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课后拓展:

用拼贴等立体的方法表现一幅操场上的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

  教学难点:

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总结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能尝试着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构图。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并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7课:

盘泥条问题提出

  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教学目的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过程设计

  一、作品赏析:

  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一盘泥条。

  二、探究:

  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自己尝

  试搓泥条、盘泥条。

  三、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步、搓泥条: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