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第1课:
巧置换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
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
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
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放:
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
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
自画漫画像、
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
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教学难点:
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
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4、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
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
(1)、立意:
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于生活。
如何立意:
正确、明确、深刻。
(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
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
(3)、文字作用:
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
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
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
单幅
表现手法:
讽刺、歌颂、娱乐、
组成部分:
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
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第4课:
身边的风景
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
(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
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5课: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问题提出
你能说出这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椅子吗?
教学目的
、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生看,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图片(),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总结反思
在活动中,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
学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从而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第6课:
操场上
问题提出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教学目的
、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
谈话,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
欣赏图片上的人物动态,了解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四、自由探究:
、分析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2、在画面色彩上,突出表现主题物。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五、作品展评:
、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图的,以及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课后拓展:
用拼贴等立体的方法表现一幅操场上的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
教学难点:
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总结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能尝试着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构图。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并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7课:
盘泥条问题提出
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教学目的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过程设计
一、作品赏析:
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一盘泥条。
二、探究:
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自己尝
试搓泥条、盘泥条。
三、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步、搓泥条: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