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4776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江西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民俗旅游的开展是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必然趋势,江西地区也应跟上这种趋势,加强民俗旅游方面的认识和发掘。

如果能够对江西民俗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加强对其保护,将有利于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并且会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中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一个新兴的题和时尚潮流。

如何在保护中挖掘,在规划中弘扬江秀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民俗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江西民俗旅游的概况

2.1民俗旅游的特点及内涵

民俗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

民俗文化旅游指根据本地域、民族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

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或地区均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绚丽多彩的传统风俗、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多在节日中体现出来。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2.2江西特色民俗资源

2.2.1南昌—豫章遗风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聚集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江西古代民俗文化较为集中的地方。

在南昌生活惯了的人就知道,南昌自古以来就有“六月六日晒龙袍”,“龙沙登高”,“立夏喝茶”,“梦山寻梦”,“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江边走”,以及“南昌道情,采茶戏”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习俗和文化。

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南昌市的老居民都要翻箱倒柜,把家里的衣物搬出来暴晒一天。

据说每年六月六日这天“阳气”充足,气候干燥,晒过的衣物,不会虫蛀和发霉。

连龙王爷和菩萨都选在这一天晒龙袍和衣物。

而且这天庙里的菩萨都会被换上新的打扮抬上街头供人们烧香、供奉。

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业兴。

据史料记载,南昌茶馆文化历史久远,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

是古代江南一带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茶馆城市解放前。

南昌只有近2O万的人口,但有茶馆200多家,且每家都规模庞大,设有座位400~500个。

“有闲者邀集茶会”,这是每个南昌喝茶人沿袭已久的习俗。

而且南昌人认为每年立夏之日必须喝茶。

如果立夏之日不喝,来年夏季必将度日如年,酷热难挡。

南昌人喝茶讲究很多,桌椅大多选用八仙桌和长凳,喝茶时要配有石头街的麻花、糖果、麻圆等小吃作佐品,并在喝茶的同时欣赏南昌传统艺术--南昌道情、南昌采茶戏等节目。

南昌道情是一种流传于南昌民间的说唱艺术,清末时传人并盛行于南昌的各茶楼、酒馆,表演者一手拿简板,一手打吧渔鼓,边打边唱,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奇闻异事。

南昌道情和南昌采茶戏一样都是古时南昌常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梦山寻梦”是南昌的一大习俗。

说的是人们为了预知某些事情或求得好的运气,到南昌新建县的梦山求梦,祈求梦娘罗氏(刘备的儿媳)帮助自己在梦中预知未来,完成夙愿。

2.2.2赣东北—景德镇瓷俗,婺源茶俗

景德镇是中国制瓷业的中心,素有瓷都的美名,是中国古代行帮最多的市镇。

当时瓷工有烧太平窑,祭祀风光仙师,烧瓷时必须围着围裙,烧制瓷器时,先用醋绕浇瓷窑,妇女一律不准靠近瓷窑等奇特的习俗。

婺源地处青山环抱之中,古道逶迤,是明清时期中国徽派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镇之一,境内建筑古朴而典雅,集官宅、商宅、民宅于一身,“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杰作随处可见,建筑处处精细而别致,被称作“中国最美的农村”和“古建筑博物馆”。

当地茶文化也极其浓郁久远,早在明朝时期,就以出产“贡茶”而闻名天下。

婺源茶俗众多,茶叶加工分初制、精制,茶商买卖“公议茶观”,统一定价,谁违规,罚演一台通宵戏,并交五两银子充公,公平公正。

茶农用锡罐贮茶,以大碗茶解渴,敬茶三巡,浅茶满酒,并有用茶叶煎水为婴儿洗浴,以及喝新娘茶、请新郎茶等习俗。

还用茶叶保健治病、充当烹饪的佐料。

此外.还有鄱阳花灯会和铅山面俗等。

2.2.3赣北—奇特的渔俗和剪纸艺术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是江西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每年岁末岁首的前夕,鄱阳湖都会举行开港盛会,湖上渔民的捕捞习俗独具一格,历史悠远。

与此同时。

还盛行“男人学犁耙,女人学剪花”的传统。

当地人十分看重剪纸艺术,流传着许多与剪纸有关的民谣,比如“走路要望水竹枪,敬神就要烧好香,求人只求英雄汉,讨亲要能剪鸳鸯。

”许多人甚至把剪纸纳入到子女的启蒙教育之中。

瑞昌的剪纸寓意众多,最常见的是将剪纸艺术用于美化居住环境、重要节庆、婚喜时祈求平安吉祥,多福多寿。

有时还与宗教活动联系在一起,用来宣扬各种神话传说,布置祭祀场所。

2.2.4赣南—客家习俗,畲族习俗

赣南是中国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客家文化氛围浓郁.把饮茶叫做吃茶,喜酒好茶,并以擂茶独具特色。

擂茶做法奇特。

以生米、茶叶、生姜、芝麻、花生等为原料,以油茶和盐、韭菜为佐料,是客家节庆、婚宴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待客之道。

客家婚礼极为隆重,婚礼之中拜花堂习俗很特别,花堂设在正屋的大厅。

厅堂中间贴有红双“喜”,上房设有一个案台,案上插上一对特大的红烛。

叫“交亲烛”。

“交亲烛”旁边分别放着一只茶杯,杯子上放着两个煮熟的蛋,并被染成红色,叫做“交亲蛋”。

拜堂时案前站着一名主持婚礼仪式的老人,叫做“礼生”。

与礼生相对站着的是他的助手,是一名知书达理或德高望重的人物。

厅堂放着一张草席,是新娘子和新郎行跪拜礼用的。

赣南畲族人自称“山哈”,在服饰和发式上十分讲究。

畲族人多以自制萱麻布为原料,妇女系围裙,衣服上绣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发式多样,非常漂亮。

未婚和已婚妇女的发式风格完全不同,不分男女老少都有镶金牙的爱好和习惯。

此外。

还有茶礼和乌饭节。

茶礼精细。

分为“茶泡”和“下茶”,乌饭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都用乌米饭的形式祭祀祖先。

这些民俗风情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神秘性、乡土性的特点,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便于人们对民间神秘陌生事物进行观赏、了解、领悟、参与。

从而达到开阔眼界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发扬了民俗旅游资源特有的苦乐性、发展性的优点。

但由于以上这些奇特的风土人情大多数流传于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游客必须在比较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进行旅游观赏,所以较为艰苦,但也因为艰苦而使旅途留下了宝贵的回忆。

2.3江西民俗旅游发展优势条件

2.3.1社会大环境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旅游热潮中,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日益对中国的古老东方文化、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

“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的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

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正如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

“中国的民俗文化才是第一观光胜地”。

2004年,全国入境旅游者人数计10903.82万人次,江西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计28.77万人次,居全国第26位。

可以看出,江西省接待入境游客总量及全国排名都是相对靠后的,民俗旅游正好可以弥补江西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的不足。

在现代旅游中,国内的游客除了进行自然山水观光、文物古迹游览外,也积极参与到形式各异、内容丰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之中,这也是为何我国民俗旅游成为国内游客旅游热点的主要原因。

总的说来,民俗旅游的开展是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必然趋势,存在可观的国内、国外市场,江西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在这大好的环境下,发展民俗旅游,可以促进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2.3.2区位优势

江西的地理位置因交通条件而成区位优势,即江西濒临中国改革开放的两个前沿: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构架中两块发展最快,经济最具活力,也是最富饶的地区。

江西离这两块地区位置最近,又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成员之一,中部其他省不可能有江西这么好的区位优势。

江西同时是长江综合经济带和京九沿线经济带的交汇集中区,使其地位在中部地区又不同于其他省区而突出出来。

江西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构架中的区位优势明显。

京九铁路的贯通,江西有了北联首都、南下港粤的铁路大动脉,并自北向南依次与长江黄金水道和浙赣铁路交汇,成为我国铁路网和水陆联运的重要枢纽,使江西作为长江开发开放省份和沿海毗邻腹地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在全国总体战略分工中,北可呼应浦东和长江开发战略,南可连通港澳走向世界,能更好地发挥“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作用。

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江西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加快与沿海和国际经济融为一体。

2.3.3基础设施优势

随着对旅游业投人的不断增加,江西省的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江西现有星级饭店27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1家,三星级100家,2005年第二季度,国内旅行社508家,此外,江西在香港设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旅游服务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在省内交叉而过,省内各市县之间及省内城市与周边城市开始凭借高速公路互通有无,如九景高速、梨温高速、赣粤高速、温沙高速等。

目前,已开通的机场有南昌昌北机场、九江庐山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赣南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共五大机场,扩大了全省对外特别是海外的通道。

交通的便利明显增强了游客来赣的可进人性。

2.3.4政策优势

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包括中央驻赣、境外及江西省内30多家新闻媒体发布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为江西省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扶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外,为了更好的促进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江西积极开展“旅游行业规范管理年”活动。

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在全省旅游行业加大对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到旅游行业管理制度化、旅游企业经营标准化、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规范化的目标。

江西省对旅游发展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强对出境游市场的监管,开展出境游市场整顿工作,建立起对旅游市场秩序长效的、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在整顿旅游市场的同时,着力研究公对公的佣金制度、旅行社异地设立旅游办事机构、旅游购物点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推进旅游行风建设。

此外,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各地开发旅游的热情十分高昂。

可见,良好的接待条件、知名的旅游产品、独特的旅游形象、高涨的发展旅游热情,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用力的保障。

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应注重利用好江西现有的品牌,利用其品牌带动效应,增加游客在赣的停留时间,即吸引游客对江西民俗旅游的兴趣。

当然,在进行品牌利用的同时要注意到民俗旅游的开发重在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形象叠加的方式重新树立江西特色的旅游形象,尽量避免现有的旅游形象对民俗旅游产生形象遮蔽的影响。

3.江西民俗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旅游业及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江西旅游接待能力正不断争强,旅游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各地开发旅游的热情十分高昂。

但是由于江西发展民俗旅游起步较晚,所以这方面成功的典型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民俗旅游占江西旅游业比例也很小,专门来江西进行民俗旅游的游客也不多。

江西民俗特色旅游之所以没有得到好的开发与利用,有很多原因。

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3.1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江西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及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是目前旅游业主要还是停留在名山游、名城游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

关于民俗旅游的发展并不好。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资源。

许多游客不知道也不了解江西本土特色民俗,更不用说前来参观旅游了。

3.2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目前成为困扰江西民俗特色旅游发展的一大难题。

以赣南民俗旅游开发为例:

目前由于政府在这一块投人的财力不足,村民自身也无多少余钱来支持民俗旅游的运作,导致大量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及时的补救、修复和保护而逐渐走向消亡。

传统古民居、古迹古物的修复,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民间艺人的培训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资金问题是制约赣南民俗旅游发展的大问题。

3.3都市文化对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冲击影响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都市文化的冲击,一些绚烂古朴的人文景观、浓郁纯粹的民俗风情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江西本土民俗文化正面临着同化现象。

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一些能典型代表本地域特征、特色的民俗风情在内外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消失,逐渐向异地的民俗风情演进,并最终为异地的民俗风情所取代。

3.4缺乏新意、发展不稳定

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

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

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

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

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5开发的意识不够

许多民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们缺乏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意识,认为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没有那么大的价值。

很少关注民俗开发,更不用说把其作为旅游资源去吸引游客。

这些都舒束缚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江西的红色旅游市场一定要在全国叫响“红色摇篮”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江西各红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节事开发,提升旅游品位。

如井冈山完成了“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和“红色歌曲——唱响井冈山”大型红歌会。

同时,江西正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红色旅游新亮点。

4.江西特色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4.1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江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也很脆弱,特别是遗留在乡村里的那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如精美的木雕制品,一旦被破坏便很难恢复。

因此,赣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走“保护一开发一保护”的模式,一方面既要深人挖掘民俗资源以搞好旅游,另一方面要加大保护力度,对形将消失的民俗事象开展抢救和保护工作,走客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兴国县政府组织民间老艺人挖掘整理了一种濒临消亡的客家民间灯彩“三节龙”,便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体现。

作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旅游运行的各个环节和谐并进,尤其要注重民俗旅游资源的细节开发,细节产生吸引力,细节创造竞争力。

4.2大力筹措资金

筹措资金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专家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办法。

政府应开源节流并采取多种措施协调旅游相关部门,充分整合各种资金渠道以吸纳资金;

还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照“政府+公司十农户”的模式,通过股权认证,按股分红的办法,筹措资金以解决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4.3做好利益均衡分配,带动当地局民经济发展

政府要鼓励村民开展民俗旅游活动,通过利益分配均衡机制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既能调动农民开展旅游的积极性,又让农民感觉到民俗旅游的确具有能增加其经济收人的功能。

同时,江西民俗旅游要想做活、做大、做强的话,就应重视旅游资源地居民的素质问题。

4.4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江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知道了解江西民俗特色旅游资源。

可以通过拍摄一些风光片,做广告等活动进行宣传。

这既有利于加强江西民俗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又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及民间风土民俗,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5注重高品味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开发中要有自己的特色。

应突出传统性、古朴性、乡土性,真实地反映客家民俗的历史与文化。

切忌那种标新立异、生搬硬套、低.格调、歪曲民俗文化、传播封建迷信活动等文化糟粕的出现。

4.6依据节庆假日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节庆活动既是一种吸引物,又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展江西特色民俗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这一有利条件,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

如“客家文化艺术节”“万寿宫道教文化节”等。

4.7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江西政府的主导职能,建设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加强统一管理,避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

积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大对江西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加强帮助民俗资源丰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规划。

5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民俗资源丰富及难得的时代发展机遇的优势,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在对江西民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应注重利用好江西现有的品牌,利用其品牌带动效应,增加游客在赣的停留时间,吸引游客对江西民俗旅游的兴趣。

树立江西特色的旅游形象。

同时利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带动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

使江西旅游业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江西乃至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牟维珍.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06)

[2]徐斌,殷剑.关于江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两点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3]陈晓强.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4]杨韫.试论云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J].昆明大学学报,2004,(01).

[5]张海鹰.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4,(02).

[6]范智军.我国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初探[J].集团经济研究,2006,(16)

[7]胡湘兰.论湘南地区民俗旅游的开发[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

[8]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03).

[9]喻湘存.湘西民俗旅游经济的系统开发和利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01).

[10]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01)

[11]王晓斐.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及解决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5,(05).

[12]李莉.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