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生物实验集锦共十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常考生物实验集锦共十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考生物实验集锦共十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第四步:
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
四:
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
因: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
要区别?
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实验二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
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
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
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
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四.方法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分析
1.制片。
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
5.观察线粒体
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四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1: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一).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方法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解释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2O2溶液
不让H2O2接触皮肤
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
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
肝脏在制成研磨液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
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
现象:
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实例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
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三)方法步骤:
操作
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碘液不能滴加太多
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
序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A
B
C
a
b
c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
2
保温5min
600C
1000C
00C
3
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
4
5
滴入碘液,摇匀
2滴
6
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例3: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步骤:
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注入蒸馏水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注入盐酸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600C水浴保温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8
水浴加热煮沸1min
9
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实验五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
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略)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
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六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四.课后讨论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
增殖的过程相同;
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实验七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实验八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
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
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
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
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
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
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
6.处理插条:
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
1)浸泡法: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
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7.探究活动:
注1:
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2.实验材料:
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
3.实验用具:
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实例如下:
1.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设
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预测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
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
(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
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
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
12、24h等)。
(3)进行实验:
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
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
自行设计记录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
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
(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
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
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
每隔2~3d记录也
可。
(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①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
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
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
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
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设置对照组。
清水空白对照;
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
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不要求实验结
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
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
7.进一步探究:
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
实验十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1.提出问题:
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
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准备:
(P76)
2)取样:
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采集小动物:
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
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
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观察和分类:
“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
5)统计和分析:
“统计和分析”,要求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四.课后讨论: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
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
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
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