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4410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此处桡动脉直径平均为0.27(0.22~0.32)cm。

穿刺点选在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骨间隙处较易固定。

准备好物品,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在前臂的下方放置一块无菌巾,手腕下垫一块厚度约5cm,长、宽各约10cm的布无菌垫(因为布柔软、舒适)。

将手腕关节托起,嘱患者的掌心向上手稍向后伸,与手臂形成130°

~150°

角,使桡动脉贴近腕部皮肤,搏动清晰,穿刺时血管不易滑动。

按动脉穿刺要求严格消毒,距外侧0.5cm处,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

逆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30°

~40°

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

传统止血方法

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血管穿刺点30分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手腕及患侧肢体制动。

每半小时观察穿刺点出血及远端肢体发绀及肿胀情况。

4-6小时松解绷带,如无渗血可以完全解除。

对于血透和使用肝素,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按压时间要延长到40MIN甚至1小时。

解除也相应延时以患者情况而定。

压迫止血器的止血方法

将穿刺鞘褪出1-2CM,以止血器压板压住血管穿刺点,将胶带环绕黏贴手腕,再拧紧螺旋直至压板下穿刺点不再渗血。

观察患者手指有无发绀,适当调节压力即可。

患者注意活动适度,不要移动止血器位置。

4小时后松开螺旋在-2圈,观察有无渗血,继续松开至没有压力,如无渗血即可解除止血器。

三血液透析动脉血气分析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知识

★血液透析

1.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

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1]。

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上普遍采用,尤其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但动静脉内瘘需行静脉内瘘术后至少2周才能够使用,不适合急诊透析,而紧急血液透析的关键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手术,费用低,血透后活动自如。

另一方面为临时急需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快捷的血液透析,赢取抢救时间。

我科动脉穿刺首选桡动脉,它对心脏负担轻,操作简单,血流量大,可长期反复使用,不易发生感染、血栓,且便于压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而易被患者接受。

桡动脉穿刺适合于各个年龄组,桡动脉位于体表暴露部位,因管腔细小,搏动感较股动脉弱,需要熟悉其准确的解剖位置,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透析方法

2.1透析设备透析机为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仿膜透析器,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2.2透析方法碳酸氢盐透析,1~3次/周,4h/次(诱导透析2~3h/次)。

血管通路采用桡动脉直接穿刺,选择体表静脉做回路。

2.3操作前的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备无菌透析包1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手套1副,碘伏消毒瓶,内装棉签的消毒罐1个,胶布,16G穿刺针两根,止血带,透析管路1套,透析器1个,配制好的肝素盐水500ml及首剂肝素(18ml盐水+12500U肝素1支)等。

2.4机器准备打开机器,机器自检,连接透析管路,机器自检通过后肝素盐水常规冲洗管路。

设置超滤量、透析时间、肝素维持量等参数。

2.5心理护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必须提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护士应针对各种心理压力及恐惧做好解释工作,选择以解释性为主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说明,向其讲解桡动脉直接穿刺的目的和方法,使患者对治疗有所认识和了解,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避免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致血管收缩而造成穿刺困难。

2.6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位或半卧位,首先选择血管条件相对好的一肢端,了解血管的走向,再决定穿刺的部位,如果肢端水肿,可用手轻压局部,使水肿暂时消散,摸清动脉位置,以便穿刺。

穿刺针一般选用16号不锈钢硅化针。

2.7静脉穿刺暴露患者穿刺的上臂,外展放松,铺无菌治疗巾,戴无菌手套,采用碘伏消毒,近心端顺血流方向作静脉穿刺,见回血后胶布固定针柄,常规遵医嘱给予肝素首剂。

2.8桡动脉穿刺患者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腕底稍垫起,碘伏消毒,穿刺针与皮肤呈15°

角在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前1.5cm处进针,方向为顺血流方向,待针斜面刺入皮下后用已消毒的手指触桡动脉搏动的准确位置沿动脉走向行刺入动脉,见动脉搏动性回血后胶布固定针柄,用无菌纱布轻压穿刺点,防止感染、渗血、血肿。

引血,连接静脉,建立体外循环。

3操作体会

3.1桡动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均能触及波动,走行较静脉深,要避免以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针,否则,针尖易碰破动脉壁后造成皮下血肿、搏动感减弱或消失而造成穿刺失败。

根据患者特点灵活掌握操作方法,进针点及穿刺深度,肥胖者前臂宽厚,进针深浅要调整。

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动脉内膜炎),不能在皮肤感染处进针。

3.3穿刺一次未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再穿刺,若已穿破,应立即拔针并加压止血。

避免穿刺针反复进退,否则易引起针眼渗血并损伤动脉内膜,还可导致血管痉挛,增加穿刺难度,出现血流量不足或刺破血管发生血肿等,要求护士穿刺准备充分,操作熟练,技术娴熟。

3.4血液透析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穿刺肢体严格制动,对于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中毒患者,应用保护具约束或让其家属协助看护。

密切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有无动脉内出血及外渗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轻者纱布团压迫止血,动脉内出血或动脉外渗血严重者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更换穿刺部位,另外选择另一肢端动脉进行穿刺。

对于消瘦、衰竭、皮肤弹性差的患者,使用定点穿刺要慎重,因皮下组织少可引起针眼渗血。

3.5血流量达200ml/min,血液透析的血流量影响着血液透析的效果,一般要求血流量至少在150ml/min以上,如果达不到,最常见的因素是穿刺位置不当、针尖斜面方向不好或患者本身的血容量不足,及时查找原因,给予调整。

并密切观察静脉压、跨膜压,必要时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以防透析器、管路出现凝血。

3.6由于动脉血管压力高,穿刺孔较大,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变薄或纤维化、血管壁弹性欠佳,加上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透析时使用肝素等原因,使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穿刺口的止血有一定难度。

透析结束拔针后如果处理不好而发生血肿将影响到下一次透析穿刺。

穿刺针拔出后,将一块2cm×

3cm大小的纱布团压在针眼处指压5~10min,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迫力量要适度,达到止血的目的。

40min后,可酌情松解弹力绷带。

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压迫时间稍延长。

如有血肿,24h内冷敷,24h后热敷,减轻疼痛,促进血肿吸收。

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透析过程中或拔针后局部更易出血或形成血肿,可用鱼精蛋白行局部肝素化[2]。

3.7接受穿刺的肢体应避免活动,防止发生血肿和渗血。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冷水浸泡,防止皮肤感染和血管炎发生。

★动脉血气分析

1.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用于监测患者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检测手段。

2动脉血气分析主要适应证为:

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

.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3.动脉血气分析的标本采集操作

①病人准备:

桡动脉、末梢动脉穿刺部位采血:

患者体位不受影响,以患者舒适,采血方便为宜。

肱动脉穿刺部位采血:

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

股动脉穿刺部位采血:

患者限平卧位。

②操作方法: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采血方法:

(桡动脉和股动脉常用,肱动脉和手足背动脉不常用)。

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尽快排

出。

将注射器轻轻转动,可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干棉签压迫穿

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

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确无出血,方可松手离开。

★有创血压监测

1.有创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为:

重症休克,低血压心肌梗塞和心理衰竭体外循环和心内直视手术低温麻醉呼吸衰竭重危病人需要实时准确测量血压的情况。

2有创血压监测的操作:

穿刺部位桡动脉和股动脉使用较多,桡动脉常用左手。

穿刺后连通血压监护器即可观察血压波动数值。

监测完毕后,对穿刺部位需要按压30分钟后加压包扎。

四传统止血方法与压迫止血器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文献标题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与护理》

发表期刊

中国医学创新2009年10月第6卷第28期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丽宁刘磊明

文献摘要:

动脉压迫止血器术后即可止血和调节压板压力方面优越于传统自制弹力绷带。

传统自制弹力绷带需要按压20-40分钟。

同时绷带无法调节松紧度影响静脉回流的缺点从而引起远端肢体肿胀麻木,淤血等不适。

《不同类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比较》

武警医学院学报第18卷第8期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岳继华董军亚曾山刘军翔朱勇

【目的】比较TR-Band和YM-RAO-1229压迫型止血器在患者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势。

【方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采用TR-Band压迫止血器,60例采用YM-RAO-1229压迫止血器。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情况、桡动脉闭塞及局部并发症。

【结果】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均成功止血。

两组出血、桡动脉闭塞和迷走神经反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包扎远端肿胀麻木和皮肤破损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2种压迫器均可成功达到止血目的,YM-RAO-1229压迫型止血器对周围组织压迫少,对皮肤损伤小。

《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6期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心内科刘皖

经皮穿刺股动脉是目前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常用穿刺技术。

由于股动脉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因此成为医务人员首选的动脉。

但在介入术后极易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腰背酸痛、烦躁、失眠、尿潴留等不适;

出现并发症和身心不适等矛盾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今,我科应用了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股动脉穿刺术后动脉穿刺点闭和止血(以下简称止血器),不但考虑到了患者的身心感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在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临床应用40例,取得满意效果。

《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两种方法的比较》

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1月第17卷第1期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陈溢玲

目的:

为减少患者的皮肤损害,缩短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操作时间,研究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最佳方法。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法(温水湿透胶带,缓慢揭起)和改良法(温水湿透胶带,揭起时加用75%酒精纱布边擦边揭)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时间和患者的皮肤损害程度均少于对照组。

结论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采用改良法优于常规法。

五动脉穿刺术后不良反应到底与止血器有哪些关系,怎么处理。

suitableadj.适合的;

适宜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武警医学院学报第18卷第5期2009年5月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邹艳刘军翔

△faminen.饱荒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压迫止血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入选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12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人工组(n=108)和压迫器组(n=162),人工组采用传统手压止血方法,压迫器组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

两组均不包含使用压迫器失败后改为手压止血的患者并将其纳入更换组(n=42)。

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术后拔管时间、操作时间、制动时间、血肿发生率等差异。

再将压迫器组中发生假性动脉瘤患者和更换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假性动脉瘤而分为动脉瘤组(n=12)和正常组(n=37),分析发生假性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更换组中女性较多(P〈0.01),腰围大于另外两组而且穿刺点较高(P〈0.05),压迫器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P〈0.05)。

更换组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高于人工组和压迫器组(P〈0.05);

动脉瘤组年龄低于正常组(P〈0.05),收缩压高于正常组(P〈0.05),心绞痛人数低于正常组而心肌梗死患者高于正常组(P〈0.05),腰围和腿围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次穿刺患者多于正常组(P〈0.01),穿刺点高于正常组(P〈0.01)。

【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使用压迫止血器是安全的,但对于高危患者应有选择使用。

initialadj.最初的;

开始的

graduationn.毕业;

毕业典礼

Canadiann.加拿大人文献标题

《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3月第25卷第5期

belongto属于作者单位

aboveall最重要;

首先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张黎

subscribevi.同意;

捐赠;

订阅文献摘要:

(火车站的)月台1穿刺点出血及血肿

actressn.女演员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抗凝剂;

穿刺位置不当;

医师使用止血器初期操作不熟练,压迫止血力度不当;

患者使用止血器后,思想较t放松,认为使用止血器穿刺处就不会出血,所以随意在床上变换体位,出现过早、过大幅度运动等不当行为;

患者咳嗽剧烈、打喷嚏、便秘等;

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或不按时服降血压的药物,引起血压骤升,也不利于穿刺处止血;

肥胖者皮下脂肪层比较厚,止血器固定不稳定,压迫点易移位;

术中已有血肿形成,压迫时难以找准穿刺点,进一步引起出血;

胶布松脱也是导致出血血肿的一个原因。

本组有6例发生出血或血肿,其原因主要有:

2例老年男性患者出现便秘,长时间解便增大腹压,导致止血器移位;

2例拔管后活动过频,制动效果差;

1例肥胖患者腹部下坠使止血器压迫点移位;

1例术后大量出汗致胶布松脱。

因此,使用压迫止血器前需擦干患者皮肤上的迹、汗迹、消毒液,防止因胶布松脱导致止血器压力低引起出血;

注意防止患者活动过频,必要时约束肢体;

对肥胖患者适当增加压迫点纱布厚度,减少止血器移位的可能并加强巡视;

对老年便秘患者使用大黄苏打等润肠、通便药物。

如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疼痛、烧灼感、波动感、肿胀,或心电监护提示心动过速、血压低等立即告知医生。

若血肿形成,应及时拆除压迫止血器,局部加压20一--30min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6h,观察血肿大小、硬度、范围变化。

指导患者血肿侧肢体保持平伸位,勿弯曲,必要时监测血常规、血红蛋白变化。

2假性动脉瘤形成

其发生与介入操作的各环节、术前术后用药及患者自身血管解剖与功能状

况有关,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h。

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有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

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

假性动脉瘤形成多因穿刺浅表股动脉或术后动脉修补不完善,如压迫不彻底而造成。

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在于注意操作技术、彻底的压迫止血和术后穿刺部位的正确观察,当发现患者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波动感,或怀疑穿刺部位有血肿形成时,须仔细触摸伤口

周围有无震颤,如听诊有收缩期杂音应立刻通知医生,并行血管超声检查。

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后,局部加压按压30min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2h。

假性动脉瘤形成后,重新按压时压迫范围要扩大。

本组出现假性动脉瘤3例,其中1例经加压包扎后假性动脉瘤消失,2例经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后治愈。

3动静脉瘘形成

由于动脉的血液正常孔道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和瘘局部、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多因穿刺时同时贯通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且术后压迫不彻底而造成。

当发现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搏动感,并伴有震颤时,须通知医生,并行血管超声检查。

确定为动静脉瘘后,局部加压按压30min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2h。

本组出现1例,经加压包扎后动静脉瘘闭合。

4腰背疼痛的护理

PCI术后长时间制动、卧床,使术侧肢体处于强迫伸直位,骨骼肌长时间收缩等,易导致腰酸背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特别是老年及肥胖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耐受力差,心理负担重,

术后平卧时间长,术侧肢体制动,卧位不舒适或同一体位保持时间过长,护士未能及时协助、指导患者更换体位等均易导致上述症状发生。

本组21例出现腰背酸痛的患者中,18例为60岁以上者,7例为肥胖者。

要避免腰背疼痛的发生,术前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训练床上翻身,准备舒适的病床,创造安静、温度适宜的病房环境。

术后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对局部进行按摩,减缓腰背疼痛的发生;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无异常,按时解除止血器,帮助患者早期活动肢体。

5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是PCI术后一种较常见且十分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常发生在拔除动脉鞘管时。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拔鞘管前应向患者讲明拔管的目的,步骤及拔管后的注意事项。

同时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拔管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变化。

拔管后30min内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

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使用利多卡因麻醉穿刺口周围皮肤或使用强痛定镇痛。

6皮肤损害的护理皮肤损害常见于以下因素:

固定胶带导致部分患者皮肤过敏;

胶带粘性较大,与皮肤粘连牢固,解除时易产生皮肤损伤;

去除胶带手法不熟练、粗暴。

本组10例患者出现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水疱形成,伴瘙痒或红斑等。

为了减少皮肤损害,使用血管压迫止血器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胶布过敏史,备皮要彻底,去除胶布时先以松节油浸湿胶布再揭开,去除胶带时手法轻柔。

通过对采用股动脉穿刺法行PCI术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256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示我们:

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水平是预防PCI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发生不良反应的关键。

充分

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技术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股动脉压迫器止血在减少动脉损伤相关并发症,缩短肢体制动、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手工压迫止血。

但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仍不能忽视,应做到提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六相关临床应用的医学文献目录

①《桡动脉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临床合理用药2010年1月第3卷第4期

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

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6期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心内科刘皖

③《桡动脉止血器在介入术后的应用》

广东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梁嫦珠何丽琴

④《血液透析中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年11期

⑤《桡动脉穿刺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的护理体会》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3期

⑥《桡动脉穿刺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科尹明宋青周飞虎

⑦《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和体会》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0)

湖南衡阳解放军第169医院神经肾病科刘文静庄敏

⑧《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分析》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年01期邓云珍陈金芬许清华林火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