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4200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判断能力。

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免受饥寒,所以男耕女织以为天下先,所以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故A正确。

3.某组织的主要活动是举行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谈判。

这种谈判有一个专门术语称为“回合”。

下列关于该组织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B.不是联合国的下支机构

C.是一个地区性的贸易组织

D.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解析】从名称上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项“协定”,但它实际上等于是一个“组织”。

“总协定”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关于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组织,并不是地区性的。

4.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答案】D

【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最终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美国由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强调了计划和市场的结合,美国则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更加强调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D项表达有误,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政府政策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形势。

5.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

C.港澳特别行政区

D.上海浦东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20世纪90年代”“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开放上海浦东,故D项正确;

AB项是20世纪80年代设置的;

C项国家统一的政策。

所以答案选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上海浦东

6.20世纪80年代,中国向日本政府贷款时,美元和日元汇率是1比360,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比2点多。

到还款时,日元疯狂升值,升到了1比100多一点。

人民币却贬值了,汇率成了1比8点多,这一来一去,中国还的钱成了当时贷款的9倍多。

中国吃亏是由于

A.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日元结算的

B.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美元结算的

C.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人民币结算的

D.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在贷款和还款时,中间有两道关口:

一个是日元兑换美元,一个是人民币兑换美元。

美元依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

故B正确。

7.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

A.救济

B.复兴

C.改革

D.干预

【解析】经济大危机造成了工人失业、农民破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就是要缓和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贯穿新政全过程的措施是救济。

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共同点的比较分析,限定词:

根本相同点。

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仅是罗斯福新政强化国家干预,排除A项;

题干两个政策都涉及工业方面,如罗斯福新政中的工业方面措施是中心措施,B项并不是两者的根本共同点;

新经济政策是小农占据优势的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都涉及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项正确;

D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不是根本相同点。

9.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当时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10.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不论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可以用棉布御寒。

棉布和丝绸相比,更为实用廉价,能够被普通的百姓接受,因此选择D。

选项A、B、C不符合史实,因此排除。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棉纺织技术

11.以下有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中,最全面的是

①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

②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这种建设模式,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经济上,忽视市场规律,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对地方统得过死,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①②③④争确,故选D。

1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短期内关税的大幅度减免,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经济受到冲击。

”据此可以得出

A.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B.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

C.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解析】选B。

要注意材料中的“美、加产品大量涌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故B项准确地体现了材料的观点。

13.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

”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

“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

”从历史长河来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14.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大模式。

”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大模式”是指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④依靠殖民扩张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19世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发展生产力,②③正确。

①是工业革命以前的发展模式,④在各个时期都存在。

15.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由“建立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可知,要扣紧经济这个主题,D错误;

A不符合史实;

C说法错误;

B正确。

16.中国古代农民早期采用的是耕耱结合的方法,即在翻耕后用“耱”来耱平地面和耱碎土块,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后来,则在耕耱之间又加上了“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

“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明显可以判断此题只能选择C魏晋时期,其他选项不符合此技术形成的时间。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耙耱技术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由“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可知此时应是20世纪30年代初,此时苏联正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斯大林模式。

A、B两项时间不符;

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1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

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邓及其同僚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扩大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后者不同于前者的只能是“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例如,邓及其同僚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19.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

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

这些举措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考查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一些措施,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这些举措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而己,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政府的举措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20.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解析】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由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故答案为A项。

B、D两项的内容符合斯大林模式;

C项内容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均排除。

21.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全球化的开端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原来相对孤立隔绝的各大洲之间的交流大大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B说法错误;

C与史实不符;

新航路开辟是全球化的开端,所以D错误;

22.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二战后法德的和解

B.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

D.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一体化是由于经济一体化推动的,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政治一体化的基础,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不是政治一体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联合应对美国而非苏联的威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欧洲政治一体化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23.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B.“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C.“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D.“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是在强调农业和商业都要共同的发展,不能“厚农而薄商、重农而抑商”,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均是在强调重农抑商,所以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只能是B。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24.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题是对新中国的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其中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不是新中国的成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项正确;

所以答案是C。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5.“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D.①②④

【解析】生产状况是指生产工具及规模、分工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6.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解析】德国和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上两个相互竞争的国家,直至今日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矛盾不断,故A项错误。

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合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煤钢联营之建立中就已经开始,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德国与法国进行教科书的共同编写,其中双方对于重大历史争议问题达成了共识,是出于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角度出发,意在缩小分歧,加深一体化进程,故C项正确。

德法之间的教材编写合作不能说明两国已经形成单独的政治经济联盟,D项夸大事实,故D项错误。

27.在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本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范畴。

学生回忆再现所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正确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核心信息“以稳定汇率”,即属于短期贷款范畴,从而排除误选项A。

进一步可知,CD两项属于与题干要求内容无关。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相关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名师点睛】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5年建立。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8.据统计,“1952年同1949年比,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0%,其中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全国职工工资平均提高70%;

农民收入一般增加30%以上。

”这一经济现象所产生的重大历史作用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B.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C.为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解析】1949年到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B正确;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1950年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A、C、D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结合1949年到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知识分析。

2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

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

A.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解析】工业革命是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的,A项论文题目不符合史实,故选A。

30.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阶段时期。

A、B、C三项都符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而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50年代末以后。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

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答案】

(1)措施:

①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②开展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③为配合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

结果:

①1937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②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2)特点:

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权力高度集中于一党。

问题一:

材料2中给出了斯大林的部分工业化措施,如: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以重工业为中心、实行单一公有制等,联系教材,还有实行五年计划等。

这些措施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苏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问题二:

材料2中明确提到“计划经济”、“只允许公有制形式存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党”等特点,此问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概括。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

此题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核心,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和掌握,如此模式的内容、特点、影响等,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分析、概括、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