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3832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9.(眉山)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C)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10.(北京)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D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1.(成都)按右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D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12.(郴州)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B

A.CO2B.COC.N2D.SO2[

1.(•台州)有CO2、N2、O2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 氧气 .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 ,所得溶液的pH < 7(选填“<”、“=”或“>”).

2.(资阳)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____;

反应③:

____。

(2)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____作用。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____(填反应序号)。

网Z。

X。

K]

(4)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书页出现了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

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

(1)S+O2=SO2;

SO3+H2O=H2SO4;

(2)催化(或催化剂的);

(3)①②③(不得有缺);

(4)较强的腐蚀性(或较强的脱水性);

3.(上海)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

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②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D处点燃的目的是。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0.1mol一氧化碳可生成0.1mol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4.(安顺)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

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Ca(OH)2+CO2===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没有作尾气处理;

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不可以;

因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B

5.(荆门)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C的作用:

,无水CaCl2的作用:

(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

(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之间添加装置E。

(1)MgCO3

MgO+CO2↑

(2)吸收二氧化碳,干燥气体

(3)Fe2O3+3CO高温2Fe+3CO2(4)B、C

6.(宜昌)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3)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2)2。

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7.(佛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导管浸入水中,,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3)CuO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1)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固体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还原(4)集中热量,提高温度

8.(成都)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其操作是:

开启弹簧夹    、关闭弹簧夹,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

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K1,打开K2,K3。

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

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会    。

实验二:

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    (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

【结

论与反思】

(6)由实验

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        。

(写一条即可)

9.(黔东南)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

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盛装溶液,用于出去CO2气体中的水分;

当观察到,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

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1)①锥形瓶②长颈漏斗

(2)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滴下

(3)溶液变红Ca(OH)2+CO2===H2O+CaCO3(4)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浓硫酸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5)A、E、F、G;

10.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下列图示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B.

C.

D.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图中所示标志是可循环利用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选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分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

D、温度越高,火柴梗碳化程度越明显。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时,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外焰碳化程度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碳化程度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最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分析解答;

B、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

C、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D、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C、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2CuO═2Cu+CO2↑B.2Fe+3H2SO4═Fe2(SO4)3+3H2↑

C.NaOH+HCl═NaCl+H2OD.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该选项书写正确;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

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8.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以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由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B.XZYC.YZXD.ZYX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Y;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Z>Y。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钠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

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方案

加肥皂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通过固体氢氧化钠

加过量的氧化铜粉末,过滤

A.AB.BC.CD.D

【分析】A、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铵盐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

C、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另一种是氯化钠,该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通过固体氢氧化钠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能够被氢氧化钠吸收,该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加过量的氧化铜粉末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滤除去固体后得到氯化铜溶液,该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进行解答。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进行解答。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进行解答。

D、根据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热水的作用进行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

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故A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A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

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

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B错;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

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C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