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3521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与应急处置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6(皮);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

10(皮)。

IARC:

确认人类致癌物。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苯的车间及贮苯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等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2)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系统漏气时要站在上风口,同时佩戴好防毒面具进行作业;

——接触高温设备时要防止烫伤;

——设备的水压、油压保持正常,有关管线要畅通。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4)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在苯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

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各储罐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及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苯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

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

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

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运输车辆进入厂区,必须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器,车速不超过5km/h。

(3)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

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运输苯容器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

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4)苯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苯管道架空敷设时,苯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

在已敷设的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苯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管道不应穿过非生产苯所使用的建筑物;

——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

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Ω;

——苯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2甲醇

有毒液体,可引起失明、死亡。

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酮类、苯等有机溶剂。

分子量32.04,熔点-97.8℃,沸点64.7℃,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临界压力7.95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2.26kPa(20℃),折射率1.3288,闪点11℃,爆炸极限5.5%~44.0%(体积比),自燃温度464℃,最小点火能0.215mJ。

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

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

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

慢性影响:

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

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

解毒剂:

口服乙醇或静脉输乙醇、碳酸氢钠、叶酸、4-甲基吡唑。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5(皮);

50(皮)。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1)打开甲醇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

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生产、贮存甲醇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

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2)设备罐内作业时注意以下事项:

——进入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

入罐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清洗、置换的规定。

做到物料不切断不进入;

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入;

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入;

没有监护人员不进入;

没有事故抢救后备措施不进入;

——入罐作业前30分钟取样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

视具体条件加强罐内通风;

对通风不良环境,应采取间歇作业;

——在罐内动火作业,除了执行动火规定外,还必须符合罐内作业条件,有毒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值,严禁向罐内充氧。

焊工离开作业罐时不准将焊(割)具留在罐内。

在甲醇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

(2)甲醇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甲醇容器时,应轻装轻卸。

(4)甲醇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甲醇管道架空敷设时,甲醇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

在已敷设的甲醇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甲醇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甲醇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甲醇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3乙炔

极易燃气体;

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

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

分子量26.04,熔点-80.8℃,沸点-83.8℃,气体密度1.17g/L,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临界压力6.19MPa,临界温度35.2℃,饱和蒸气压4460kPa(20℃),爆炸极限2.1%~80%(体积比),自燃温度305℃,最小点火能0.02mJ。

主要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

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原料,也用于氧炔焊割。

易燃烧爆炸。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非常宽,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

【活性反应】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复快,无后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全面通风,防止乙炔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在发生或合成、使用、储存乙炔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衣物和钉鞋。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1)在有乙炔存在或使用乙炔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不能接触铜、银和汞。

要避免使用含铜66%以上的黄铜、含铜银的焊接材料和含汞的压力表。

(2)进入有乙炔存在或泄漏密闭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检测乙炔浓度,强制机械通风10分钟以上,直至乙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20%,作业过程中有人监护,每隔30分钟监测一次,可燃气体含量不得高于爆炸下限的20%。

(3)凡可能与易燃、易爆物相通的设备,管道等部位的动火均应加堵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切断,必要时应拆掉一段连接管道。

(4)电石库禁止带水入内。

(5)使用乙炔气瓶,应注意:

——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对已卧放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15分钟,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

轻装轻卸气瓶,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

——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两瓶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m。

不得将瓶内的气体使用干净,必须留有0.05MPa以上的剩余压力气体;

——乙炔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与明火的距离要大于10m。

气瓶的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10℃以下温水解冻;

——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必须设专用减压器。

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须检查是否好用,否则禁止使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6)在乙炔站内应注意:

——站房内允许冬季取暖时,不得用电热明火,宜采用光管散热器,以免积尘及静电感应,并应离乙炔发生器1m以上,当气温在0℃以下时,可用氯化钠的水溶液代替发生器及回火防止器的用水,以防冰冻的发生。

乙炔发生器管道冻结可用热水解冻。

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夏季应遮阳,防高温和热辐射;

——乙炔发生器设备运行时,操作者应密切注意各部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若发现压力表读数骤升或有气体从安全阀逸出,或者启动数分钟压力表的指针没有上升应停止作业,排除故障。

严禁超出规定压力和温度;

(7)乙炔设备、容器及管道在动火进行大、小修之前应作充氮吹扫。

所用氮气的纯度应大于98%,吹扫口化验乙炔含量低于0.5%时,才能动火作业,并应事先得到有关部门批准,设专人监护和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1)乙炔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乙炔瓶贮存时要保持直立,并有防倒措施,严禁与氧气、氯气瓶及易燃品同向贮存。

乙炔瓶严禁放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瓶库或贮存间有专人管理,要有消防器材和醒目的防火标志。

(3)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乙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

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

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

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

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

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

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

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乙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乙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

在已敷设的乙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乙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乙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4硫化氢

强烈的神经毒物,高浓度吸入可发生猝死,谨慎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取样点、化粪池、密闭容器,下敞开式、半敞开式坑、槽、罐、沟等危险场所;

极易燃气体。

无色气体,低浓度时有臭鸡蛋味,高浓度时使嗅觉迟钝。

溶于水、乙醇、甘油、二硫化碳。

分子量为34.08,熔点-85.5℃,沸点-60.7℃,相对密度(水=1)1.539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9,临界压力9.01MPa,临界温度100.4℃,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闪点-60℃,爆炸极限4.0%~46.0%(体积比),自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

主要用于制造无机硫化物,还用作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可发生爆炸。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高浓度(1000mg/m3以上)吸入可发生闪电型死亡。

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急性中毒出现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肺炎,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障碍等。

重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出现肺水肿、多脏器衰竭。

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

10。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建立独立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并设置硫化氢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

重点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设施。

避免与强氧化剂、碱类接触。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

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

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

要设监护人员做好互保,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

(3)脱水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

脱出的酸性气要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