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3243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黄金卷09重庆专用解析word版Word格式.docx

【解析】剂钢为Fe的合金,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A项错误;

 

能蚀五金可知为王水,为盐酸、硝酸的混合物,而HF酸与玻璃反应,B项错误;

古人以“得”为阴,以“失”为阳;

从现代的化学观点来看,硝酸钾、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硝酸钾是氧化剂,得电子,碳为还原剂,失电子,C项正确;

该古诗文指元代南安黄长者发现墙塌压糖后,去土红糖变白糖,说明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

B.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

C.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

D.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用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进行环境消毒,是利用了其强氧化性

【答案】A

【解析】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能得到Cl2,A错误;

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电渗析法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强行将离子向电极处吸引,致使电极中间部位的离子浓度大为下降,从而制得淡水,B正确;

硅橡胶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耐磨、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硅橡胶是目前最好的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橡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C正确;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用84消毒液NaClO以及生成的HClO、过氧乙酸中的过氧酸根键均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利用了其强氧化性进行环境消毒,D正确;

故答案为A。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mol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4NA

B.常温下,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C.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6NA

【解析】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Fe3O4+4H2,0.3mol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0.4molH2,分子数为0.4NA,A正确;

常温下铝片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B错误;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有-1价变为0价和-2价,故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A,C错误;

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含有氢原子数为6NA+6NA=12NA,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2O3与HI充分反应:

Fe2O3+6H+=2Fe3++3H2O

B.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

3SO

+Cl2+H2O=2HSO

+2Cl-+SO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

2Fe3++H2O2=O2↑+2H++2Fe2+

D.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

3ClO-+2Fe(OH)3=2FeO

+3Cl-+4H++H2O

【答案】B

【解析】氢碘酸具有还原性,可以被三价铁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2I-+6H+=

2Fe2++3H2O+I2,故A正确;

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少量氯气,部分亚硫酸根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氯气被亚硫酸钠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O

,故B正确;

少量Fe3+能够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O2==O2↑+2H2O,故C错误;

碱性环境不能生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O-+2Fe(OH)3+4OH-=

2FeO

+3Cl-+5H2O,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下列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B.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

C.向KMnO4溶液中滴加FeCl2溶液D.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D

【解析】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NO与O2反应,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NO2,是氧化还原反应;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品红,使品红褪色,是氧化还原反应;

向KMnO4溶液中滴加FeCl2溶液,是因为高锰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FeCl3与KSCN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血红色,是络合反应;

综上,前三个选项的颜色变化原因相同,只有第四个不同,故答案选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会转变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B.工业制硝酸中,氨与氧气在转化器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C.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混浊

D.向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NO2,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

+2H2O+O2=4Fe(OH)3,故A正确;

氨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发生反应为4NH3+

5O2

4NO+6H2O,故B正确;

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硫单质和水,发生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溶液变混浊,故C正确;

向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NO2,根据强酸制弱酸,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

NaNO2+HNO3=HNO2+NaNO3;

亚硝酸不稳定,很快分解,放出气体:

2HNO2=H2O+NO↑+NO2↑,总反应为:

2NaNO2+2HNO3=2NaNO3+

H2O+NO↑+NO2↑,则没有白色沉淀,故D错误;

答案选D。

7.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

1,4二氧杂螺[2,2]丙烷的结构简式为

A.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4molO2

B.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该有机物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D.该有机物与HCOO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该化合物分子式是C3H4O2,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3molO2,A错误;

在该物质分子中只有2个C原子上分别含有2个H原子,一氯代物只有1种,其二氯代物中,两个Cl原子可以在同一个C原子上,也可以在不同的C原子上,所以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2种,B错误;

由于分子中的C原子为饱和C原子,其结构与CH4中的C原子类似,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因此不可能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C错误;

HCOOCH=CH2分子式也是C3H4O2,二者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8.40mLX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Na+、NH

、Mg2+、Fe3+、Al3+、Cl-、SO

现对X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其现象和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Cl-,不含有Na+和NH4+

B.X溶液中一定含有Na+、Mg2+、

,可能含有Al3+

C.X溶液中一定含有Mg2+,且c(Mg2+)为0.50mol•L-1

D.X溶液中c(Na+)为1.50mol•L-1,c(Al3+)为0.50mol•L-1

【解析】据图可知,将40mL的X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中加入25.0mL4.00mol/LNaOH溶液并加热,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说明没有NH4+,生成的有白色沉淀且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含有OH-,说明一定有Mg2+,一定没有Fe3+,白色沉淀为Mg(OH)2,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为:

0.025L×

4.00mol/L=0.1mol,得到Mg(OH)2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Mg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生成Mg(OH)2沉淀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

2=0.04mol,滤液中剩余OH-:

0.2L×

0.1mol/L=0.02mol,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Al3+,与过量的OH-反应生成

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Al3++4OH-=

+2H2O,与Al3+反应消耗OH-的物质的量为:

0.1mol-0.04mol-0.02mol=0.04mol,由离子方程式可知,Al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SO

,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白色沉淀14.35g,该沉淀是AgCl,说明含有Cl-,Cl-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则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X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且物质的量为:

0.1mol-0.02mol×

2-0.01mol×

3=0.03mol.。

由上述分析可知,X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Cl-、Na+,一定不含NH4+,故A错误;

X溶液中一定含有Na+、Mg2+、Cl-、Al3+,故B错误;

X溶液中一定含有Mg2+,且c(Mg2+)=

=1.00mol•L-1,故C错误;

X溶液中c(Na+)=

=1.50mol•L-1,c(Al3+)=

=0.50mol•L-1,故D正确;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气体通入稀硫酸酸化的

溶液中,

溶液的颜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色

该食盐不是加碘盐

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非金属性比

的强

试纸上滴2~3滴一定浓度的

溶液,试纸变红

溶液中:

【解析】

中S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2和+6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由于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将

溶液的颜色褪去,

体现还原性,故选A;

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加碘食盐中加的是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则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色,不能的出该食盐是否加碘,故B错;

HCl为无氧酸,不是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虽然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但不能用于比较C与Cl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故C错;

溶液,试纸变红,说明

溶液呈酸性,则

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

,故D错。

10.铵明矾[NH4Al(SO4)2·

12H2O]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反应:

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

B.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

C.若省略过程Ⅱ,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

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先后观察到:

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消失

【解析】NaHCO3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在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会产生NaHCO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A中有(NH4)2SO4和少量的NaHCO3,将滤液A用稀硫酸调节pH=2,使NaHCO3生成硫酸钠,得滤液B为(NH4)2SO4溶液和少量的硫酸钠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硫酸铝可得铵明矾,据此答题。

过程Ⅰ利用NaHCO3的溶解度比较小,NH4HCO3和Na2SO4发生反应:

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故A正确;

溶液B已经呈酸性,检验SO42-只需加入BaCl2溶液即可,故B正确;

若省略过程Ⅱ,溶液中还有一定量的HCO3-,加入Al2(SO4)3,Al2(SO4)3会与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铵明矾产率会明显减小,故C正确;

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有氢氧化铝沉淀产生,后产生氨气,再后来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沉淀消失,所以观察到:

白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消失,故D错误;

11.X、Y、Z、M、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X、Y、Q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Y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2,元素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X、Y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B.简单离子半径:

Y<

Z

C.元素Z、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M、Q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解析】X、Y、Z、M、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Y、Q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X的原子序数比Y小,所以X为氢元素,元素Y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2,所以元素Y是氮,元素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所以Z是钠,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M是铝元素,Q为氯元素,以此解答。

X为氢,元素Y是氮,二者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H,故A正确;

元素Y是氮,Z是钠,二者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氮原子的质子数小于钠原子质子数,则简单离子半径:

Z<

Y,故B错误;

元素Z、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二者可以相互反应,故C正确;

M是铝元素,Q为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AlCl3是强酸弱碱盐,铝离子水解呈酸性,故D正确;

故选B。

12.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10mL0.1mol•L-1NH4HSO4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定前,NH4HSO4溶液中c(H+)>

c(NH

B.当滴入10mLNaOH溶液时,c(H+)=c(NH3•H2O)+c(OH-)

C.当滴入20mLNaOH溶液时,c(H+)+c(NH

)=c(OH-)

D.当溶液呈中性时,c(Na+)<

2c(NH3•H2O)

【解析】NH4HSO4溶液中存在NH4HSO4=H++NH

+SO

,NH

+H2O⇌NH3•H2O+OH-,则c(H+)>c(NH

),A说法正确;

当滴入10mLNaOH溶液时,溶质为NaNH4SO4,根据质子守恒,c(H+)=c(NH3•H2O)

+c(OH-),B说法正确;

当滴入20mLNaOH溶液时,溶质为Na2SO4和NH3•H2O,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根据NH3•H2O⇌NH

+OH-,H2O⇌H++OH-,则c(H+)+c(NH

)=c(OH-),C说法正确;

加入NaOH溶液10mL时,溶液呈酸性,c(Na+)=c(NH

)+c(NH3•H2O);

加入20mL时,溶液呈碱性,c(Na+)=2c(NH

)+2c(NH3•H2O);

当溶液呈中性时,加入NaOH的体积大于10mL,小于20mL,则c(Na+)<2c(NH

)+2c(NH3•H2O),无法确定c(Na+)与2c(NH3•H2O)的关系,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3.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用作食品加工的防腐剂,制备示意图如下。

已知:

2NaHSO3=Na2S2O5+H2O。

A.采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C.当阴极生成0.2g气体时,a室溶液质量减少1.6g

D.电解后将b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解析】电解池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由装置图可知,电解池阳极为a室稀硫酸溶液,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氢离子将移到b室与Na2SO3反应生成NaHSO3,阴极为c室,主要成分是NaHSO3和Na2SO3,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则c室中NaHSO3转变为Na2SO3,据此分析解答。

根据分析,a室中氢离子向b室移动,则离子交换膜采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故A正确;

阳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故B正确;

阴极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

2H2O+2e−═H2↑+2OH−,生成气体为氢气,0.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电子0.2mol,a室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氧气从a室逸出,氢离子向b室移动,则a室中减少的质量为水的质量,根据电子守恒,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1molx18g/mol=1.8g,故C错误;

电解后将b室得到NaHSO3溶液,NaHSO3溶液经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则结晶脱水过程方程式可表示为2NaHSO3 

═Na2S2O5 

+H2O,故D正确;

14.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充入一定量的M(g)和N(g),发生反应

M(g)+N(g)

2P(g)+Q(g)△H﹥0,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5

10

n(M)/mol

6.0

4.0

n(N)/mol

3.0

1.0

A.T2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64,则T1>T2

B.0-5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1

C.该反应在第8min时v逆>v正

D.当M、N的转化率之比保持不变时,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列三段式:

,再结合10min时的数据可知温度为T1时,反应在5min时已达到平衡,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由此解答。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已知T1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8,T2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64,故T1>T2

,A正确;

根据三段式可知,0-5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错误;

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故在第8min时v逆=v正,C错误;

根据反应方程式M、N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二者的转化率之比始终保持不变,是个定值,故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58分。

第15~1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8~19题为选考题,考生选择其中一道,填涂选做题号,并在指定区域完成作答。

(一)必答题:

共43分。

考生根据要求在指定区域作答。

15.(14分)工业上用低品铜矿(主要含CuS、FeO等)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①CuCl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

②“氧化”时,NO

中N元素主要被还原为最低价态,少部分被还原为NO。

(1)①“氧化”阶段的温度需控制在65℃,其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步骤中FeO被NH4NO3氧化,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氧化”阶段反应可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

①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制备氧气的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填字母)。

(3)已知常温下CuCl在水溶液中Ksp=1.2×

10-6,工艺流程最后一步析出CuCl晶体后的溶液中,如果c(Cl-)=4.0mol·

L-1,则c(Cu+)=____________。

(4)已知pH对CuCl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请设计从“过滤II”所得的滤液中获取CuCl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

NaCl溶液、Na2SO3溶液、NaOH溶液、95%乙醇)。

【答案】

(1)水浴加热8FeO+NO3−+26H+=8Fe3++NH4++11H2O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将三颈瓶中的NO、NO2转化为HNO3B(3)3.0×

10−7mol/L(4)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然后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为3.5,过滤,用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解析】低品铜矿(主要含CuS、FeO等)溶解于硫酸、硝酸铵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Fe元素分别被氧化为SO42-、Fe3+,过滤I分离出滤渣Ⅰ为不溶性杂质,再加CuO促进铁离子水解,过滤II分离出滤渣II为氢氧化铁,滤液中含Cu2+再加入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发生SO32-+2Cu2++2Cl-+H2O═2CuCl↓

+SO42-+2H+,生成CuCl沉淀,加NaOH调节pH为3.5,过滤、醇洗最后烘干得到CuCl,以此来解答。

(1)“氧化”阶段的温度需控制在65℃,其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可控制温度;

该步骤中FeO被NH4NO3氧化,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O+NO3−+26H+=8Fe3++NH4++11H2O;

(2)①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②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三颈瓶中的NO、NO2转化为HNO3;

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制备氧气的装置最好选用B,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加入,且C中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至反应结束,不能控制氧气的生成;

(3)Ksp[CuCl]=c(Cl−)⋅c(Cu+)=1.2×

10−6,所以如果c(Cl−)=4.0 

mol⋅L−1,则c(Cu+)=

=3.0×

10−7mol/L;

(4)由图可知,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获取CuCl的实验方案为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然后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为3.5,过滤,用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16.(14分)铍是航天、航空、电子和核工业等领域不可替代的材料,有“超级金属”之称。

以绿柱石[Be3Al2(SiO3)6]为原料制备两性金属铍的工艺如下:

已知Be2+可与OH-结合成配位数为4的配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烧结冷却后,水浸之前“操作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