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染色体):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A、核膜是指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A错误;
B、核仁是细胞核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是控制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C错误;
D、核基质是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包括核液与核骨架两部分。
核液含水、离子和酶等无形成分。
核骨架是由多种蛋白质形成的三维纤维网架,对核的结构具有支持作用,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3.下列物质能分别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合成的是()
A.RNA、DNAB.多糖、蛋白质
C.脂质、DNAD.脂质、蛋白质
『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
场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复制合成DNA,C正确;
D、内质网中可以合成脂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质网和细胞核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
4.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主要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维生素D能促进人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答案』A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除了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外,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A错误;
B、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正确;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使动物细胞膜具有刚性,C正确;
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与特定蛋白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免疫功能——胰岛素B.调节功能——性激素
C.运输功能——载体蛋白D.催化功能——一少数RNA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有的蛋白质据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和载体蛋白;
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有的蛋白质据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
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A错误
B、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不是蛋白质,性激素不能体现蛋白质的调节功能,B错误;
C、载体蛋白运载物质,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C正确;
D、RNA是核酸,部分RNA可以起催化作用,D错误。
『点睛』对于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准确识记典型实例,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6.研究人员对腺嘌呤诱导的小鼠肾功能损伤进行了研究。
给予小鼠高嘌呤饮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肾脏中肾小球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该研究未关注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
A.细胞B.器官C.个体D.种群
『答案』D
『解析』动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详解』该实验中,小鼠所包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肾小球属于器官层次;
小鼠属于个体层次;
故该研究未关注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种群。
D选项符合题意。
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及内容要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D.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涉及德国的魏尔肖。
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胞学说没有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8.下图虚线框表示各氨基酸的某些基团,其中可以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是()
A.①和④B.③和④C.③和⑥D.①和⑤
『解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详解』题图中虚线框①是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虚线框②是第一个氨基酸的R基,虚线框③是第一个氨基酸羧基的一部分,虚线框④是第二个氨基酸的R基的一部分,⑤是第二个氨基酸的羧基,所以虚线框中结构可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是①和⑤。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9.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A.低温、干燥、低氧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解析』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时,要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水分等。
『详解』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0.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
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
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故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A错误;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11.关于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蓝藻④衣藻⑤金鱼藻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②③都是原核生物B.③④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除①②外,③④⑤⑥都有细胞壁D.上述生物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解析』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①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蓝藻、衣藻、金鱼藻都可以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D、⑥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中各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1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Mg2+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微量元素
B.人体血液中Ca2+浓度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C.输液使用0.9%的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D.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解析』细胞内的无机盐绝大多数是以离子态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态存在。
1、化合态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缺镁叶片会发黄,镁是大量元素,A错误;
B、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B正确;
C、生理盐水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
D、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水分,同时丢失大量无机盐,因此会导致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来补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作用,要求学生能理解无机盐的存在形成和无机盐在细胞中发挥的生理作用。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
C.内质网和中心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若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说明是死细胞,否则为活细胞,B正确;
C、中心体无膜结构,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识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掌握细胞膜功能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14.关于生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代谢
B.黄瓜幼苗体内的水分占其鲜重的绝大部分
C.处于休眠状态的小麦种子中通常不含水分
D.不同的生物种类,其体内的含水量不同
『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详解』A、水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代谢,如水参与光合作用、水可参与有氧呼吸,A正确;
B、细胞鲜重含量最高的是水,黄瓜幼苗体内的水分占其鲜重的绝大部分,B正确;
C、处于休眠状态的小麦种子含水量较少,但并非不含水分,C错误;
D、不同的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有的生物如水母达97%,有的生物如人达70%左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水的作用,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细胞中的作用,考查识记相关知识的能力。
15.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
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青蒿素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C.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D.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解析』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真核需氧生物;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根据题干中,可用有机溶剂(乙醚)提取青蒿素,可知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A正确;
B、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可知,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B正确;
C、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可知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C正确;
D、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线粒体具有膜结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位于线粒体内膜,因此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D错误。
16.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解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
它主要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组成。
2、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
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
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详解』A、染色体指的是DNA+组蛋白→染色质经过一定的空间排列顺序之后形成的高度折叠的很复杂的一个生物大分子,它只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中心在细胞质,B错误;
C、细胞核功能:
细胞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C正确;
D、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DNA通过复制合子代DNA,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在试题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17.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广泛分布在高等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
糖原
C.若③为某种生物大分子,则其基本组成单位有4种
D.若④为重要的储能物质,则动物和植物细胞都含有该物质
『解析』由题图可知,②、④含有C、H、O元素,可能是糖类或脂质中的脂肪或固醇;
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ATP等;
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可能是蛋白质。
『详解』A、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该化合物可能是蛋白质,①是氨基酸,A正确;
B、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也可能是是脂肪,B错误;
C、③如果是大分子,则可能是DNA或RNA,他们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或者4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
D、④如果是储能物质,可能是脂肪,在动物组织以及植物的某些组织中都可能含有脂肪(植物细胞如花生子叶等油料作物种子细胞富含脂肪),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核酸的分类和分布,糖类的分类和分布,脂质的分类和分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8.分别将人成熟的红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
A.两种细胞都会失水皱缩
B.两种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C.前者会吸水胀破,后者会吸水适度膨胀
D.前者会吸水胀破,后者会发生质壁分离
『解析』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人红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大约为0.9%,所以当红细胞置于液体浓度大于0.9%的环境中,会失水而发生皱缩;
当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则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详解』分别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红细胞浸入清水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清水,所以细胞都吸水。
由于洋葱表皮细胞含有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而人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所以一段时间后,洋葱表皮细胞会吸水适度膨胀,人红细胞会吸水胀破。
『点睛』解决水分运输的问题的秘诀就是:
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用这种方式进行判断,题目就变的很简单。
19.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膜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C.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一蛋白质一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模型
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解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得出:
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错误;
C、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模型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C错误;
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要求考生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或过程。
A.不同类型细胞中①的分子结构不同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a相同
C.c可表示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K+的过程D.b和d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双分子层。
a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b和d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①是糖蛋白,具有特异性,不同类型细胞中①的分子结构不同,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代表物质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c显示的是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细胞,C错误;
D、b和d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D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判断细胞膜结构及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2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A.不产生CO2B.必须
有O2条件下进行
C.在线粒体内进行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解析』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产生CO2,A正确;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