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档格式.docx
《专题九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看到别人为圣母做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巴贝为自己的无能感到难过。
“唉,”他叹着气说,“我不能像别人那样颂扬圣母,这真是不幸,尽管我心中也充满了对她的爱。
唉!
我是个没有才能的大老粗!
圣母啊,我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唱歌,更不用说画画和写诗,我一无是处,唉!
巴贝想来想去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一天比一天悲伤。
一天早晨,他突然兴奋地醒来,向教堂跑去,独自在那里待了一个多小时。
吃完晚饭,他又去了教堂。
从此,他每天都要去教堂。
这段日子里别的修士正忙着画画、雕刻和写诗,只有巴贝总是待在教堂里,他不再叹气,也不再难过了。
如此奇怪的行为让别的修士感到奇怪,他们互相打听巴贝修士为什么经常一个人静修。
院长决定去看看巴贝独自一人在教堂里干什么.一天,当巴贝修士像往常一样把自己关在教堂里时,院长带着两个年老的修士,透过门缝看巴贝究竟在里面干什么。
他们看见巴贝倒立在圣母的祭坛前面,正用他的6只铜球和12把尖刀玩杂耍。
他用他最了不起的杂耍来表达对圣母的崇敬之情。
院长和两个年老的修士不明白这个朴实的人是在用自己最大的才能侍奉圣母,生气地大叫起来。
他们三个准备把巴贝拖出教堂,狠狠地揍他一顿。
就在这时,他们惊讶地看见圣母从祭坛上走了下来,用她蓝色外衣的下摆擦去巴贝额头上的汗珠。
院长跪倒在地,嘴里念念有词:
“真幸福啊,淳朴的人,因为他将会见到天主!
“阿门!
”另外两个年老的修士吻着地面应和道。
(摘编自(《外国短篇小说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每当巴贝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他总是走进教堂,怀着对天主的敬畏和对圣母
信奉的虔诚,祈祷圣母关照自己的一生。
B.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巴贝夹着用旧毯子包起来的铜球和刀子,想寻找一个可以让
他睡觉的谷仓,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修士。
C.尽管巴贝有礼貌地向修士致意,但修士还是对巴贝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感到十分不
解和不屑,误认为他是马戏团里的小丑。
D.巴贝每天早出晚归,独自在教堂里面待一个多小时,用自己的方式向圣母表达自己
的崇敬之意,这引起了其他修士的猜忌。
E.巴贝正要被拖出去,圣母走下祭坛,“用她蓝色外衣的下摆擦去巴贝额头上的汗珠”
这一细节表明淳朴的人终会感动别人。
2.文中对其他人赞美圣母方式的详细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主人公巴贝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4.小说中巴贝说“假如靠卖艺能吃饱肚子的话,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而修士却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没有什么职业比得上做修士,修士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职业的看法。
(8分)
1.【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答C、D不给分。
【解析】C.“不屑”有误;
D.“这引起了其他修士的猜忌”有误,其他修士只是感到奇怪。
A.“总是”有误,原文为“当他走进一座教堂时,他总要跪在圣母像前,向她祈祷”。
2.①从内容主题揭示看,每个人都使出全部的才能和本领来表达自己对圣母的敬意,巴贝也因此受到启发,最终感动圣母走下祭坛,突出了主题。
②从情节结构展开看,这些描写承前启后,引出了巴贝的懊恼和对自己最大才能的发现,为巴贝用杂耍来侍奉圣母这一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从人物形象塑造看,这些描写与巴贝最初的不知所措形成鲜明对比,也使巴贝最后的赞美方式显得出人意料、淳朴可爱。
(各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解析】这一情节作用可从小说的主题、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进行分析,文中其他人对圣母的赞美行为都是他们所擅长的,这让巴贝得到启发,“重操旧业”来表达对圣母的敬意;
在情节发展上可以看出,这为下文巴贝的行为做了铺垫;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使巴贝的前后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出了巴贝的淳朴。
3.①饱受生活穷苦。
“一个穷苦的艺人,名叫巴贝,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街头表演杂耍”“就像大多数卖艺为生的人一样,巴贝的生活处境十分窘迫。
”②虔诚淳朴。
“他老老实实地活着,他是一个好人,敬畏天主,虔诚地信奉圣母。
”“真幸福啊,淳朴的人,因为他将会见到天主!
”③热爱自己的工作。
“假如靠卖艺能吃饱肚子的话,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他用他最了不起的杂耍来表达对圣母的崇敬之情。
”(各2分。
【解析】文中写到他经受生活的苦难,生活十分窘迫;
从他对圣母的虔诚以及让圣母从祭坛上走下来为他擦汗,可以看出他的虔诚和淳朴;
从他一直对自己的杂耍事业充满热情,并认为它是最好的职业,可以看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
4.【示例1】观点:
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分析:
略。
【示例2】观点:
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应该尊重、认可每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努力。
【示例3】观点:
有了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职业信仰,职业便有了超凡脱俗的价值和意义。
(观点4分,分析4分。
【解析】探究对职业的看法,需要有一个正确而鲜明的观点,不能把职业只是看作一种谋生手段,要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也总会做出不平凡的成就来的。
分析可联系自己的认识阐述。
二、【2015·
东北师大附中三模】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
回家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
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
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
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回了。
”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
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对他说:
“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也有人对他爹说:
“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
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
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
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
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
“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
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
“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
吃菜,吃菜……”
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
“爹,你少喝点。
“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爹说:
“没事。
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
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
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
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你爹是高兴啦。
他点点头。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纸片片?
他愣住了。
“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
“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
”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
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
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
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
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
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
“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
“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
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
“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
“知道,知道。
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
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
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
“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
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
“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
“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选自《天池》2009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语言多用口语,质朴自然。
小说多处描写人物对话,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
B.文章使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还多处使用修辞手法,如“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
C.在“他”与儿子蛋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写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认字。
D.“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一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
E.文章写娘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包里装着明信片,“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
2.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母子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也有人说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1.【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
答B、D不给分。
【解析】C项,父母不识字只是部分原因且非主要原因。
B项错在并无心理描写,也没有多处修辞手法。
“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并非比喻。
D项属于神态描写而非动作描写。
2.【答案】开头话语描写的作用:
①侧面描写写出了爹盼儿归的急切心情,如:
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2分)②照应题目“回家”如乡邻们见他热情地招呼。
(2分)③交代谈话的地点“小商店”,照应后文“纸片片”邮递地点。
(2分)
【解析】本题比较简单,对话在文章的开头所以有“点题”的作用,“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与下文的情节有照应,侧面烘托父亲盼儿归来的急切心情。
3.【答案】①疑惑与尴尬。
“他愣住了”“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②羞愧与自责,“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他感觉脸在发烫”。
③感动与坚定。
“他鼻子一酸”“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
【解析】本题的回答要抓住“我”心理活动关键词,“愣住了”“跟着笑”“感觉脸在发烫”“鼻子一酸”。
最后简单概括即可。
4.【答案】观点一:
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
①儿子独自回来过年,父亲母亲依然很高兴。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
”②父母不希望儿子年年回家过年,希望这样能减轻儿子的负担。
“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
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③满足于儿孙在过年时能寄个卡片表达问候。
观点二:
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
①儿子回家过年才突然发现父亲的苍老羸弱。
“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赢弱。
”②儿子平时无法回家,也很少给家里写信问候父母。
和儿子一起写明信片的事情也网诸脑后。
③听到母亲劝自己过年不要回来的劝告,很难过并决心要改正错误。
(答出主旨给2分,另外答出一点可得2分,答出3点可得6分)
【解析】如有其它答案,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本题的回答具有开放性,考生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现实来回答,注意答题时,观点要鲜明,条理要清楚,不能脱离文本。
三【2015·
豫东豫北十名校三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树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
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
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
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
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
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
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
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
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
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热情而不嗦。
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
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
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
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
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
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
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
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
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
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
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
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
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
房子呢?
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
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
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
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
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
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
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
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
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
项珠珠没有再问。
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
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
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
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
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
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
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
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1.下列对小说中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
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
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
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
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
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
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
1.【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
答B、E不给分。
【解析】B项,“自豪心理”错,D项,老于谈文学,是为了讨好项市长;
E项,文章没有批评项市长的意思。
2.【答案】文章第五段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
①一方面,他要维护自尊,在项珠珠同学面前大谈文学,以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
②另一方面,他向项市长提出请求的欲望在潜滋暗长,于是才会“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才会有“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的感觉。
(总说2分,分析每点2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老于是一个自尊又自卑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运用对比手法,是一种潜意识的对比,是老于自身的对比。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
①掌握常见的艺术手法;
②了解各自特点及作用;
③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3.【答案】①老于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生活在底层的知识分子。
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心灵受到损伤。
②老于深爱着自己的家人。
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
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他还是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
③做事犹豫不决。
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
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
(每点2分)
【解析】锁定信息区域,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去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4.【答案】①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
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
②龙盘槐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
老于面对“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
③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
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
④树有“权势”的意义。
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多角度去考虑,从文章内容上,树是老于的见证者,从象征意义上去考虑,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