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020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概览Word文件下载.docx

南昌市调研)“冲击—回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下列不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是(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甲午中日战争

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

D

巴黎和会上中国主权遭受践踏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的外部冲击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张“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兴起,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变法兴起,先进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2014·

东城区普通校第一学期联考)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  )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C.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

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5.(2014·

湖北省八校高三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理解材料可知,西方列强代表了先进的力量,而中国则是落后的代表,西方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强调要理性地看待西方侵略。

6.(2014·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华民交涉词讼时,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的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材料突出反映了(  )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C.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材料中清朝官员认为:

“领事裁判权”可以杜绝英华矛盾,认为对清政府有益,而没有看到其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这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C项正确。

7.(2014·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

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

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

“某人”是(  )

A.洪秀全B.洪仁玕

C.孙中山D.李鸿章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工业直接联结起来”,故答案为B项。

8.(2014·

郑州市质检一)“当辑里大经(加工的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

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动。

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开埠后浙北农村地区蚕丝出口逐渐增多。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C项。

9.(2014·

郑州市质检一)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

……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工业D.临近销售市场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

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的解读,由“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可知B项正确。

10.(2014·

乌鲁木齐二诊)下表为轮船招商局在1873~1884年发展内董(入股人)社会背景表,表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姓名

唐廷枢

徐润

朱其莼

朱缙

刘绍宗

陈树棠

范世尧

职衔

商总

上海

商董

天津

汉口

香港

油头

背景

买办

官员

A.买办是洋务民用企业主要投资者

B.轮船招商局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斥

C.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

D.轮船招商局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从题干表格中可以看出,投资者除了买办还有官员,A项叙述不符合题意。

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题干中的这一投资现象说明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C项符合题意。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不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D项不正确。

1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  )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C.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体现了上海交通引进了西方的交通规则,故D项正确。

该交通规则是否由租界当局制定、小车是否为最新科技成果和中国传统的交通规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A、B、C三项与材料不符。

12.(2014·

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质量检测)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

船只数

吨数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849

1855

1863

306

331

867

44

133

437

3400

142099

142357

300500

8584

52547

157191

964309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

A.中国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材料信息反映了19世纪四十年代,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地位要高于上海,但到六十年代,上海超过广州成为新的贸易中心,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13.(2014·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通商口岸的繁荣,但并未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反而破坏了周边地区的乡土经济(自然经济),使城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

C、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

14.(2014·

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联考)“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

“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材料中的“自强”指的是洋务运动。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中体西用”的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为资产阶级史学家,其注重的是思想文化与经济的一致性,工具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

C项否定了文明的相互融合性,错误;

中国真正强大的前提是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D项不完整。

15.(2014·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第一学期联考)下图是1890年建立的汉阳铁厂高炉,关于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D项正确。

16.(2014·

石家庄一模)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

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B.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D.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

士大夫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与西学东渐和西学中国化无关,故排除A、B两项。

这一现象的本质反映的是D项。

17.(2014·

西安市质检二)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中的文字多达26处。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

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

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

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中传教士的作用。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由《海国图志》的编撰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文字“多达26处”可知,教会报刊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有积极作用。

由“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可知,教会报刊成为早期维新派宣扬新思想的阵地,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B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C项错在“主导”,这夸大了传教士的作用,可以排除;

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可以排除。

18.(2014·

北京西城区期末考)下列与“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的观点类似的有(  )

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④“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

A.②③B.①②

C.①④D.②④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是对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描述。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均是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表达,故①④正确,C项正确。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思想,故②错误。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属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思想,不主张学习西方,故③错误。

19.(2014·

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模拟)梁启超说:

“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

”他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意在强调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没有改变旧制度而最终使洋务运动失败,A项正确。

20.(2014·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

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洪秀全 ③张之洞 ④严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从材料中的“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可知这符合“中体西用”的观点,B项正确;

洪秀全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没有“中体西用”观念,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也没有“中体西用”观点。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2014·

潍坊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

王韬的主要活动

1849年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宇日报》主笔

1867年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1874年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1879年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1886年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1894年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

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

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

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

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纪英国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6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材料一,指出原因。

(8分)

(1)背景:

民族危机严重;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西学东渐。

贡献:

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变革。

(2)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评价: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3)变化:

由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原因:

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问题。

22.(2014·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4分)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10分)

(1)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同点:

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

(3)同意第一种观点: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扼杀;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诱导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同意第二种观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因是内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只是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