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186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技术规范.docx

《运输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技术规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输技术规范.docx

运输技术规范

运输安全技术规X

第一章通用部分

同机电专业

第二章副井提升

一、副井口安全设施

1、立井使用罐笼提升时,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的安全门必须与罐位和提升信号联锁:

罐笼到位并发出停车信号后安全门才能打开;安全门未关闭,只能发出调平和换层信号,但发不出开车信号;安全门关闭后才能发出开车信号;发出开车信号后,安全门打不开。

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都应设置摇台,并与罐笼停止位置、阻车器和提升信号系统联锁:

罐笼未到位,放不下摇台,打不开阻车器;摇台未抬起,阻车器未关闭,发不出开车信号。

立井井口和井底使用罐座时,必须对罐座设置闭锁装置,罐座未打开,发不出开车信号。

2、安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在外力作用下安全门的移动不得大于50毫米。

3、副井口出车侧必须在对称道岔道尖外2米处应安装反向阻车器。

二、副井井口操车设备

1、各转动、活动部件必须处于灵活状态,不得有卡滞现象。

2、托罐装置复位弹簧不断裂,不疲劳,状况良好。

3、阻爪应处于同一水平面,误差不超过±3mm。

阻车器阻爪不能停留在中间位置,推车机能够进罐的应与提升信号联锁。

4、罐座安装牢固,动作灵活,无卡阻。

罐座支承爪平面高低偏差不超过2mm,落罐时接触均匀。

5、罐笼在罐座上时,罐笼内外轨道接头轨面高低偏差进车侧不超过±03mm,出车侧不超过±30mm。

6、摇台主轴润滑良好,转动灵活。

主梁无断裂,无严重锈蚀。

摇台与罐笼轨道接头左右错差不超过3mm。

摇台抬起后,罐笼运行与摇台无干涉。

7、操作机构灵活可靠,风压或液压装置不泄漏。

第三章平巷运输

一、电机车运输

1、电机车司机必须熟悉和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运输作业的条款和《操作规程》的各项规定。

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并携带瓦斯便携仪。

2、机车司机必须按信号指令行车,在开车前必须发出开车信号。

3、操作时,司机保持的正常姿态是:

坐在座位上,经常目视前方,左手握控制器操作手把,右手握制动手轮(手拉杆)。

严禁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

4、严禁甩掉保护装置或擅自调大整定值。

5、司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禁在机车行驶中或尚未停稳前离开司机室。

司机暂时离开岗位时,必须切断电动机电源,将控制器手把取下保管好,扳紧车闸,但不得关闭车灯。

在有坡度的地方,还应用木楔将车轮掩住。

6、接班司机必须向交班司机详细了解列车运行及线路状况,存在问题等,并对电机车认真进行如下检查:

1)司机室应有完好的顶棚和门链;

2)手闸及撒砂装置灵活可靠;

3)照明灯应明亮,警铃声音应清晰、洪亮;

4)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转动换向器和操作手把应灵活,闭锁应可靠;

5)架线弓起落应灵活。

7、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或向当班领导汇报。

当电机车的闸、灯、警铃、连接器和撒砂装置中,任何一项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时都不得使用该机车。

8、向机车各注油点应按注油表的规定加注适量的合格润滑油,砂箱内应装满规定粒度的干燥细砂。

9、开车前应认真检查车辆组列、装载等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司机不得开车。

各车的连接不正常;牵引数超过规定;矿车上装载的物料的轮廓不准超过牵引机车的轮廓尺寸;列车的机车上及车辆上违章乘坐人员;运送爆炸物、易燃性或腐蚀性物品时,在车辆使用、组列或装载等不符合规定;存在其它影响安全的隐患。

10、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前端(调车和处理事故时,不受此限)。

如果用机车推行车辆,司机必须听从跟车人的指挥,速度要慢。

对车组列时,要随时注意插挂销链人员的安全。

11、行驶中,司机必须经常注意瞭望。

要按信号指令行车。

要注意观察人员、车辆、道岔岔尖位置、有无障碍物等,细心操作。

12、两机车或两列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少于100米的距离。

13、列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米/秒;运送爆破材料或大型材料时,不得超过2米/秒;车场调车时不得超过1.5米/秒。

14、接近风门、巷道口、洞室出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或噪声较大等处所,双轨对开机车会车前,以及前面有人、有机车或视线有障碍物时,都必须减低速度,并发出警号。

各生产矿井和在建矿井在制定司机操作规程时必须明确指出必须减速行车的区段。

15、列车出现故障或发生不正常现象时,都必须减速停车;有发生事故危险或接到紧急停车信号时,都必须紧急停车。

16、需需紧急停车时,必须镇定,迅速地将控制器操作手把转至零位,电闸、手闸并用,并连续均匀地撒砂。

制动结束,必须及时将控制器手把转至零位。

17、途中因故停车后,司机必须向值班调度员汇报。

在机车前后设置防护。

然后才能检查机车(列车)。

18、列车占线停留,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道岔警冲标位置以外停车;不应在主要运输线路"往返单线"上停车;应停在巷道较宽、无淋水或其它指定停靠的安全区段。

中间车场停车时应保持另一股道畅通,终端车场停车时应前后错开,不得影响行人通过。

19、机车在车场调配车辆时,不准摘去连接装置。

上部平车场,在规定停车位置至变坡点之间禁止使用机车顶车。

20、大巷中途不准停留车辆,如需中途停车装卸物料时,必须经运输调度站批准,停留的车辆要掩好。

21、大巷运输要取消押车工(平巷人行车除外),并在车场设专职人员,负责调车和摘挂钩工作。

22、列车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1次。

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40m;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20m。

23、列车或单独机车都必须前有照明,后有红灯。

24、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前端。

25、同一区段轨道上,不得行驶非机动车辆。

如果需要行驶时,必须经井下运输调度站同意。

26、列车通过的风门,必须设有当列车通过时能够发出在风门两侧都能接收到声光信号的装置。

27、必须有用矿灯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的规定。

非危险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紧急停车信号。

二、电机车运输信号及安全设施

1、在同一运输水平的运输调度站及各信号站、装卸站以及矿总调度之间,要有通讯系统。

2、各生产矿井可根据运输系统实际工作状况装备以下机车调度和通讯系统:

(1)同一水平运行3台及以上机车设置机车通讯系统。

(2)同一水平运行5台及以下机车设置简易信号系统或司控道岔系统;

(3)同一水平运行机车5台以上设置机车运输监控系统。

系统控制的道岔(包括司控道岔)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必须使用道岔位置指示器;道岔位置指示应与实际方向一致;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压力大于1.2KN;尖轨与基本轨间隙超过4mm时,能发出故障信号。

3、弯道、井底车场和其他人员密集的地点(包括顶车作业区)要使用来车预报警信号装置(声光具备)。

4、主要运输大巷、石门、井底和采区车场要有充足的照明。

5、巷道内要装设路标、警标、里程标及主要峒室标志牌。

6、架线电机车运输的人车场,必须装设架线自动停送电装置。

7、主要道岔和弯道应悬挂技术特征牌板。

三、电机车

1机械部分

1.1车架及构件:

车架不得有裂纹和明显变形,侧板及顶板凸出或凹入深度不得大于20mm,轴箱切口中心两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10mm。

各处铆钉及螺栓不得松动,箱体各螺栓不得超出箱体外表面。

1.2碰头及连接装置:

车碰头不得有严重损坏,弹簧无断裂,碰头伸缩长度不得小于30mm,不得有下垂现象。

连接装置必须可靠,销子、销孔磨损不得超过原尺寸的20%。

1.3轴承箱

1.3.1轴承箱端与轮毂之间的间隙不得小于2mm。

1.3.2轴承箱与导向板的总间隙,沿行车方向不得大于3mm,沿车轴方向不得大于7mm。

1.4轮对

1.4.1轮箍(或车轮)踏面余厚不得小于原厚度的60%,无凹槽。

1.4.2车轮踏面的圆度允差不得超过0.3mm;同一轮对直径差不得超过1.5mm;前后轮对直径差不得超过3mm。

1.4.3轮缘高度不得超过30mm,轮缘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30%。

1.4.4车削修复车轮踏面时,其几何尺寸应符合GB4695-84的规定。

1.4.5车轴不得有裂纹,划痕深度不得超过2.5mm,直线度允差不得超过0.2mm,轴颈磨损量不得超过原直径5%。

1.4.6新更换轮对,轮距应小于轨距6mm,其允许偏差为mm。

轮背距测量三处之差均不得超过1mm。

1.4.7热装轮箍时,轮心与轮箍配合过盈量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轮心与轮箍的配合过盈量/mm

轮心直径

配合过盈量

500~560

560~630

630~710

710~800

0.58~0.76

0.67~0.85

0.76~0.96

0.88~1.08

1.4.8轮毂与轴颈的配合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轮毂压入轴颈的压力的小于20t。

表4-3-2轮毂与轴颈的配合过盈量(H7/v6)/mm

轮径

配合过盈量

65~80

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0.090~0.139

0.111~0.168

0.137~0.194

0.162~0.227

0.188~0.253

1.4.9带键的轴与轮毂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轮毂与轴颈(带键)的配合(K8/h7)/mm。

轴径

间隙(+)或过盈量(-)

50~80

80~120

120~180

+0.044-0.032

+0.051-0.038

+0.060-0.043

1.5均衡梁、弹簧、吊架等不得有裂纹或严重磨损。

板弹簧各片厚度要一致,组装时应涂油,承载时应保持弓形,各片之间的间隙不得超过0.5mm。

1.6齿轮罩(箱)固定牢靠,无变形、无裂纹,不漏油,不碰齿轮。

1.7制动装置

1.7.1制动装置灵活可靠,润滑良好。

1.7.2各连接销轴的配合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连接销轴的配合(H11/d11)/mm

销轴直径

配合间隙

最大磨损间隙

10~18

18~30

30~50

50~80

0.050~0.270

0.065~0.325

0.080~0.400

0.100~0.480

0.48

0.56

0.67

0.80

1.7.3闸瓦磨损余厚不得小于15mm,同一制动杆两闸瓦厚度差不得大于10mm。

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接触面积不小于60%;完全松闸后其间隙为3~5mm。

调整间隙的装置必须灵活可靠。

制动梁两端高低差不得超过5mm。

制动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无严重磨损。

1.7.4抱闸式制动装置,闸带厚度不得小于4mm。

松闸后,闸带与制动轮的间隙为2~3mm。

弹簧不得失效。

1.7.5空气制动装置的气压、温度的调整要符合厂家技术文件的要求。

各种指示仪表调校准确,气压表、温度表及其保护应准确可靠。

1.7.6空气制动系统的储气装置,要定期排出积水,应一周排放一次。

1.8撒砂装置灵活可靠,砂管畅通,管口对准轨面中心。

2电气部分

2.1检修直流电动机及防爆电气设备,应执行本规X第六章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

2.2控制器

换向和操作手把灵活准确,螺栓和销子齐全牢固,闭锁装置可靠。

消弧罩完整,无松脱现象。

触头、接触片、连接线应紧固,触头接触不小于其宽度的75%,终压力为15~30N,触头相互错位不大于2mm。

触头、接触片、连接线及凸轮等均不得有严重烧损。

触头与接触片烧损修整后剩余厚度不得小于原厚度的60%,连接线断丝不得超过10%。

各部绝缘良好,绝缘电阻应在0.5MΩ以上。

双侧司机室两台控制器结构的机车,控制器之间的电气闭锁可靠有效。

2.3电阻器

电阻器接线牢固,电阻片(带、丝)不得变形及裂纹,其相互间距不得小于原距离的60%,瓷板(管)无裂纹。

电阻元件连接片(条)不得松驰、折损或烧损。

2.4集电器

弹力适中,起落灵活,接触滑板无凹槽。

电源引线截面符合规定,护套无破裂,无老化,线端应采用接线端子(或卡爪)与接线螺栓连接牢固。

2.5自动开关的零部件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