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1359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公信仰下的晋商群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晋商对关公的崇拜不是一种仪式,而是把关公作为一个符号,代表他们的企业灵魂。

  

  关公与晋商

  在中国古代的名人之中,被后世尊之为“圣人”者,仅有二人,他们就是被民间尊称为“文圣”的孔子和“武圣”的关公。

历史上的关羽可谓侠义:

曾为伸张正义,怒杀乡中恶霸;

他还是一位名扬华夏的英雄。

  清代全国的关公庙宇达三十余万座。

关羽以一武将而被推崇,在于他的行为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忠义的美德。

随着历史发展,关公的地位不断上升。

宋、元时期,关公被誉为真君、武圣。

到了明、清两代,关公被称为“忠义神武大帝”、“协天大帝”。

关公庙也升格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

  晋商有能人,也有制度,更有代代相传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核心便是诚信。

晋商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这种结构的中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

所有者称为东家,他在选择了大掌柜(总经理)之后,实行全权授权经营,即一切经营管理大权都交给大掌柜,自己什么都不管,甚至连店里都不去。

东家与大掌柜之间权责利并不统一,东家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大掌柜并不承担任何风险,而且,也没有制约与监督大掌柜的制度。

例如,在票号中,内部人员的聘用、分号的开设与经营、资本的调度、内部规章的制度与执行,都由大掌柜说了算。

在这种体制下,如果大掌柜不忠于东家,经营失败,内部人贪污,甚至卷款逃跑都难以避免,即使有完善的制度,现代社会企业内部人控制下的各种问题也难以避免,何况当时并没有什么制度。

这时靠的就是大掌柜对东家的“忠”。

这种道德制约是票号经营近百年而没有发生贪污等问题,且经营良好的重要原因。

用“忠”这种企业文化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就十分必要了。

  晋商讲究对客户的“诚”,重合同,重承诺,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尤其是在汇通天下的票号中,客户把真金白银交给票号,换取一张作为凭证的银票。

当时这种银票并没有法律上的保证,如果不讲“诚”,做不到见票即付,票号哪会有业务?

在太平天国和八国联军的社会动荡中,晋商票号受到严重损失,但仍然坚持见票即付,即使用老本也不能让客户吃亏,这才使票号在动荡之后有极大的发展。

  忠就是“尽己”,就是责任心,就是爱国。

以爱国为使命,以社会大众为考虑前提向来是经营任何事业的第一条件。

没有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繁荣,就没有企业的生命和发展。

山西商人深明此理。

“信义为上,利从义来”,是商人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传家宝,而关羽被人们誉为最讲“信义”的神灵,因此,山西商人以关羽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等不良观念与动机,以关羽的“信”来取信于主顾,摒弃欺诈行为。

山西商人不仅在家中、店铺中供奉关羽,而且在各地的会馆中为关羽修殿盖宇,其目的就是请这位神威广大的神灵,日夜监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商业活动,同时从关羽身上汲取无穷的正义力量,使商业活动立于不败之地。

  山西商人齐集关帝庙议事,实际上更重要的伦理意义在于借助于神祗的精神威慑力量,增强商人在神祗监督下的自我约束能力,警惕“见利忘义”、“不仁不义”、“损人利己”、“独网其利”等邪恶动机的产生,树立起诚商廉贾的商家正气。

“忠义”两字,把晋商推向了宏大的商业舞台。

在山西商人的影响下,其他商人对关羽的崇祀也渐成风气。

山西的晋商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商人集团。

在其鼎盛时期,晋商势力扩张到哪里,便在哪里建立起会馆与关帝庙合一的机构。

关公甚至直接影响到晋商的组织原则和商业合作理念。

在商号与商号之间,晋商也采用一种叫“相与”的合作方式,结成联盟,共存共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商业合作理念与模式唯中国所独有。

在现代商业文明的今天,对比晋商推崇的信义精神和西方遵循的契约观念,这其中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反思。

  晋商就是把关公作为诚信的代表,通过对关公的崇拜和许多祭祀关公的活动来弘扬和加深诚信的企业文化,于是,关公就这样成为了晋商企业文化的符号。

  关公与文化

  运城市是关公的老家。

于是,关公成为了运城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运城深知这个道理,依托关公故里的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关公文化”品牌,并把它列为文化强市战略的十大文化品牌之首。

  开发关公文化首先是旅游。

关公圣迹园南傍巍巍中条,东邻关帝祖茔,北靠关帝家庙,西距解州关帝庙9公里,东北距运城市区10公里。

关公圣迹园占地7平方公里,其中600亩兔马跑马场,100亩杏坛;

200亩大型迷宫,150亩笑话城,300亩休闲餐饮区,150亩的游乐果园,另有大型浮雕、攀岩、风力发电、麻姑望夫、孙楚墓以及嫘祖蚕坊等景点。

其次是庙会。

1987年以来,运城地区围绕着关公故里特有的人文景观,开发推出了一系列节庆活动,主要有“关公文化节”、“关公庙会”、“关公祭祀活动”,组成了内容丰富的关公故里游项目,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关公文化节,游客可以观看以关公为题裁的“小说、诗歌、戏曲”等,了解关公的生平事迹、经典史料,还可观览以关公为主要内容的雕塑、工艺美术品、关公酒的生产程序、品尝关公酒和地方风味、游览大禹渡、中条山等处的自然风光。

关公庙会历史悠久,隋唐时兴起,每逢农历四月初四、九月初九,关公庙会热闹非凡,在这些日子里,四方百姓云集关公故乡,举行朝拜祭祀活动,现今的庙会规模更大,成为关羽故乡每年一度最繁荣的物资交易会。

  运城政府把一年一度的关公文化节列为文化强市战略的“定制”,并使它与促进运城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紧密结合,朝着更加开放化、更加世界化和更加注重科学实效的方向前进。

17年来,来运城参拜关帝庙的世界各地游客商贾超过40万人次、国内游客商贾上千万人次。

繁荣了运城的旅游业,扩大了运城的知名度,同时为运城观念更新带来缕缕新风。

本区同关公文化并茂的经贸活动由来已久。

明、清时代,解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关公庙会即是集祭祀关帝、商贸活动、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群众集会,其影响波及到周边的陕西、河南等省。

第一届庙会的宗旨是“利用传统的历史文化优势,加强本区同全国各地联系,振兴河东经济”。

庙会在运城市区设立8个专业市场和一个展览馆;

即名吃市场、旅游市场、外贸市场、物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商业供销市场、粮油市场及河东博物馆的黄河书画展览。

庙会历时半月,8个专业市场总成交额达3043万元,接待外地游客4万多人次,收入12万多元人民币和2万多元外汇。

  第二届关公庙会如期举办,山西省、运城地区的有关领导及日本、美国、英国、丹麦、新西兰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来宾100多人及外省、外地来客共7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鸣放礼炮、放飞信鸽、各种民间文艺表演近两个小时。

本次庙会总成交额达到1.0311亿元,其中签定进出口合同8宗,标的2576.3万元;

引进资金48万美元;

签订购销合同513宗,标的6423.1万元;

商品零售收入1263.6万元。

  关公与企业

  文化产业又叫创意产业。

山西宇达集团总经理卫恩科说:

“作为文化产业人,我喜欢‘无中生有’。

一尊小的青铜雕塑用不了多少原料,但动辄卖到几千元,甚至数万元,关键是文化创意,是文化附加值大。

  创意无限。

创意使得文化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目前,宇达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以设计制造青铜雕塑、青铜艺术礼品、青铜艺术品、青铜旅游商品为主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公司,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宇达制造和安装的大型青铜雕塑已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12个国家和地区;

宇达的高档青铜艺术礼品已销售到全球13个国家、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他们独立开发的“关公故里关公铜像”系列青铜高档礼品,累计销售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

  山西宇达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以创意设计制作青铜雕塑、青铜礼品、青铜艺术品和青铜旅游纪念品为主的大型文化产业企业,位于山西省运城,成立于1992年,拥有资产1.08亿元。

集团所属的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建在运城夏县,占地300亩,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青铜文化产业园区,全国知名的青铜雕塑制造基地,2006年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运城是“中华武圣”关云长的故里,宇达抓住这一特有的文化资源,策划生产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关公故里关公铜像”,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经过不断地创意、开发,宇达牌“关公故里关公铜像”的品种已多达60种,并且全部申报了外观实用专利。

通过市场的历练及特色化的市场营销,目前“关公故里关公铜像”已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国内赠送世界各地政要商贾的热门礼品。

关公铜像系列产品累计销售已超过5亿元,创造了一个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神话。

  在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宇达把目光瞄准了高端产品市场,2004年开始经营青铜艺术品收藏品,以规模优势开国内青铜雕塑艺术品市场之先河,成立了宇达雕塑家画廊,组织国内外著名雕塑家及其作品从制作到上市进行整体策划运作。

比如,宇达全部承接、制作了美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吴信坤的雕塑艺术品,并成为其国内的代理运营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吴信坤雕塑展,引起轰动。

不久前,宇达与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合作,成功高仿了其馆藏的31种外国元首赠给中国领导人的国礼极品,限量推向海内外市场。

  宇达秉承“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创造市场”的经营理念,紧扣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青铜礼品策划开发,反映时代风貌。

如1993年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1997年香港回归等,宇达均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创意,推出的青铜艺术礼品掀起市场销售热潮。

2007年,宇达受北京2008奥运景观雕塑大赛组委会委托,承制了60组(套)奥运景观雕塑作品。

  宇达集团不满足在青铜艺术礼品市场取得的成功,他们坚持“专业化与差异化”的企业发展战略,1996年开始尝试开发不同的产品类型。

首先是设计制造大型青铜城市雕塑;

其次,抓住国内旅游升温的契机,适时设计制作出精致小巧的、专供各大旅游景点的青铜旅游纪念品。

到目前为止,宇达集团能够设计、制造大到青铜雕塑、中到青铜礼品艺术品、小到青铜旅游纪念品一系列青铜文化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专业的青铜文化产业链。

  宇达的青铜文化产业化之路一直贯彻着“企业即家业,产品如人品”的企业经营战略。

宇达在稳步开发经营青铜雕塑、礼品、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同时,不断整合优秀的文化资源,建设了韩美林雕塑艺术馆、中国古代科技博物馆、宇达青铜艺术礼品展览馆、国礼极品展览馆等艺术展览馆,每年有近3万名游客来游览,接受青铜文化的陶冶。

  山西宇达集团公司以青铜铸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其中值得借鉴之处甚多。

首先,他们充分利用了地域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凭关公铜像打开高端礼品市场,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宇达能紧跟时代发展,在产品中反映当代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企业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注重产品开发,形成了一个完整丰富的产品结构,并筹建了若干雕塑展览馆和大型雕塑工房,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当然,也离不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独到眼光,通过国际认证、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申报外观实用专利等举措都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推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