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0445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单元1840年~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

【阶段特征综述】

从17世纪开始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本单元是我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过渡的重要的转型时期,列强的侵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全方位剧变,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映,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到农民阶级,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抗争与探索。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不断变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民族矛盾居主导地位,而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阶级矛盾又居主导地位。

经济上: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倾销工业品,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政治上:

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思想文化: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高考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

重要事件:

1.鸦片战争(1840-1842)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4.新思潮的萌发(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政治史部分

1.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在全世界抢占原料和市场;

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允许英国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权、居住及租借地特权

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国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结果:

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

内容:

增开11口通商;

丧失内核航运权

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领土;

3.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经济结构,部分手工

业者破产;

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战费赔款分摊到各省,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

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空想性、革命性、落后性

《资政新篇》:

空想性、革命性、进步性

评价:

《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缺少必要条件,没有真正实行。

反映了新时代特点:

《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失败原因:

根本:

农民积极的局限性;

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意义: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经济史部分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利于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破坏自然经济;

中国经济开始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为新经济因素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思想文化史部分

新思潮萌发(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扩大;

经世致用思想,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御外侮

核心:

向西方学习

人物:

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承认了西方的科技先进,启迪一些中国人冲破封建牢笼,学习西方,探究救国救民之道,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主张师夷长技(过去盲目自大)开始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高考例题

1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5题“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这种情形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中日甲午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国民大革命时期

2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5题“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32013年全国大纲卷18.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

这表明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42013年北京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52013年厦门期末质检6.今年三月十九日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60周年纪念日,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

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62012年漳州期末质检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

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丁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72012年漳州期末质检7.1844年福州开埠;

1853年以后,福州港口地位凸显,成为驰名中外的茶叶集散地。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太平天国占领江浙地区

C.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82013年漳州期末质检8.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颁行的《天父诗》中写道: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可见,太平天国政权具有

A.革命性B.进步性C.封建性D.空想性

92013年厦门期末质检5.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攫取特权B.倾销商品C.掠夺原料D.资本输出

第二单元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40多年历史呈现出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一方面列强侵华加剧,出现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瓜分狂潮,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列强的侵略必然导致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华民族以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主的救亡高潮兴起。

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抗争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步形成为人民抗争的主要经济基础,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越来越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并初步发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侵略,清政府开始采取对外“和好”的政策,不断妥协,最终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央政府完全殖民地化。

两大社会矛盾开始汇流,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得到了壮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思想文化上:

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

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中国的思想不断解放。

【高考考点】中体西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维新思想

重要事件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9-1901)

1.甲午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原料;

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确立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口:

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设厂: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表明日本公开资本输出

(中国)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

背景: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组织)1895年,强学会;

1898年,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宣传维新变法;

(时代)民族危机加深

(思想)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政治)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力量不强;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阻挠;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且皇帝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行不通

3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义和团运动爆发。

过程:

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义和团与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6月中旬,八国联军沿铁路向北京进犯,到达落垡、廊坊一带后遭到义和团围攻,6月底才狼狈逃往天津。

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失败。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了光辉的一页。

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1.洋务运动

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

太平天国运动外:

列强侵略)

“自强求富”;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

官办军事企业:

186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

民用企业:

1872轮船招商局上海(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开端,诱导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先进人才,推动了近代化;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

外国对中国的阻挠,垄断技术;

顽固派的破坏和阻挠

2.民族工业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外资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区:

沿海沿江地区

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为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提供了条件

1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体西用

19世纪六十年代

清政府内忧外患

维护清王朝统治

含义:

在维护自己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

掀起了洋务运动;

冲击了传统观念,保守的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西方资产积极思想的传入;

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一些人认 识到只学技术不够,还应学习西方制度思想,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

主张:

改良政治,君主立宪制

对知识分子把注意力由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立了启蒙作用;

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

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西学大量涌入

以启蒙思想、进化论为基础,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代表: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严复《天演论》(阐述西方进化论思想,并将其引入人类社会)

作用:

(政治)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思想)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

【社会生活专题】

1.生活方式:

西化

表现:

服装:

西装;

食:

西式餐馆;

娱乐:

1872《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物质文化水平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思想观念变化,价值观念变化

局限:

变化只局限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地区,内地和农村变化不大

2.交通运输通信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

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1881开平——胥各庄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909京张铁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1896“大清邮政局”成立

1877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促进了经济发展;

使人们生活丰富;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高考例题

12012年江苏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冶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22013年全国大纲卷19.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32013安徽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42013年北京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5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6题图2、图3两类企业的共同点是

图2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及其广告图3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①属于近代工业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③面向市场经营④完全由私人投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2013年天津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72013年福建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82013年厦门期末质检8.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他所说的“新学”不可能包括

A.西方政治制度B.西洋生产工艺C.外国历史知识D.近代科学技术

92013年厦门期末质检9.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废天理”等七大罪状,致使“四万万人半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

材料共同反映出清末民初的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A.民主色彩B.革命色彩C.封建色彩D.政治色彩

102013年漳州期末质检11.2010年,天津图书馆举办“八国联军侵华专题书展”,展出与此相关的一些材料,你不能看到的是

A.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列强B.洗劫翰林院

C.开埠,割地条款D.清政府成了洋人的工具

112013年漳州期末质检9.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北洋海军各舰管带、帮带,自总兵以下均来自福建船政学堂,尤以船政学堂第一届学员最为突出,包括英勇殉国的邓世昌和林永升。

由此可见

①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国防近代化②船政学堂成为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

③中国近代海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④近代福建为捍卫国家主权作出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7题光绪年间的《嘉善志·

风俗类》记载:

“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

这反映出当地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132013年漳州期末质检10.1896年4月,维新人士黄乃棠在福州创办《福报》,宣传维新思想,但销量很小,一年后停办。

A.新式传媒不受社会欢迎B.民主共和未能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

142013年漳州期末质检11.图1文字为晚清政府批准赔款的谕旨,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9题1905年清朝一道奏折中写道:

“口口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

民间更相率观望……”。

其中口口所缺文字是

A.专制B.科举C.维新D.革命

第三单元20世纪初~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深化的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废除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流,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为中国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始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高考考点】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辛亥革命(20世纪初-1912年)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1912-1918)

3.新文化运动(1915-1923)

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资产阶级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三民主义;

(组织)革命派成立组织领导革命:

1894兴中会;

1905同盟会

武昌起义的爆发(1911年)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

清帝退位,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

颁布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辛亥革命失败。

失败的判断依据:

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根本)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产阶级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