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商贸流通工作要点Word下载.docx
《全市商贸流通工作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商贸流通工作要点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扩大消费需求。
研究制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
发挥商贸流通产业先导性、消费主导性和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安全消费、循环消费和持续消费的功能,研究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建立不同层次的供给体系,探索不同季节的延时服务。
培育高档家电、信息产品、健身器材等热点消费,满足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即期消费需求,促进大宗商品消费,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
(二)培育壮大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3.着力培育大企业。
支持商社集团、烟草销售公司、中石油重庆公司3家100亿流通大企业加速扩张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组织开展流通企业100强评选工作,引导其做大做强,100强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商社集团突破260亿元。
进一步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主动融入流通大集团之中发展。
4.加快培育市场体系。
继续抓好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中心商圈、城镇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和乡镇(社区)商业点四个层次商业中心建设。
进一步培育解放碑、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等商圈,加速业态调整,不断提升品位。
继续推进渝北、巴南、北碚等区县商圈规划建设工作。
培育洋人街、动感北滨美食街、巴国城等商业特色街。
推进批发市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引导大型批发市场群发展电子商务、自办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提高专业市场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鼓励朝天门综合批发市场、观音桥农贸市场、绿云石都石材等市场群到区县及周边省市开设分市场,3个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
渝南大道家居建材市场等6个市场群交易额分别达到50亿元以上;
龙水五金等9个市场群交易额分别达到30亿元以上。
(三)推动城乡共进,促进统筹发展
5.统筹区域商贸发展。
增强主城区的辐射集聚功能,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重要增长极。
以万州、黔江为区域性中心,加快渝东北、渝东南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使其提速提档、做特做优,建设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新库区和武陵山区商业高地。
继续办好三峡库区10件实事,推进库区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社零总额增长15%以上。
用好用活民族贸易政策,促进民族贸易发展。
加快60个重点边贸市场建设,重点培育荣昌盘龙市场、石柱黄莲市场等专业性强、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亿元级边贸市场。
牵头做好扶贫集团扶贫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与对口支援乡镇衔接扶贫帮困项目,并做好项目的追踪落实。
6.加速构筑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一是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建工程”,坚持标准,注重质量,拓展购物、生产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文体健身等功能,搭建工副食品和农资下乡进村、农产品和废旧物资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
新建10个配送中心、100个乡镇连锁超市、1000个村社便民放心商店,使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覆盖率分别为35%、30%以上。
二是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引导大型流通企业进入社区或与物业、房产商等合作,设立连锁经营网点,拓展服务领域,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安全、不放心的问题,提高城市社区商业覆盖率,社区消费增幅20%以上。
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双十工程”,重点培育1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主体,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四是大力实施“双带工程”,鼓励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带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带动农产品流通。
(四)发展生活服务业,提高发展质量
7.推进美食之都建设。
以规划、标准和政策支持为保障,依托餐饮龙头企业,建设餐饮原辅材料基地,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
开展酒家酒店分等定级工作,引导餐饮企业规范经营、上档升级;
引导发展经济型酒店,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推进农家乐分等定级,着力发展星级农家乐;
引导优势餐饮企业以品牌和资本为纽带,做大做强餐饮品牌,着力推进美食之都建设,不断促进餐饮消费增长。
8.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商务部有关行业管理办法、规范和标准,指导区县和行业协会举办行业技能竞赛和会展活动,不断规范美容美发、沐浴、摄影、洗染、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婚庆等居民生活服务业的经营行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居民生活服务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
培育居民生活服务业品牌企业,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不断引进优秀品牌。
(五)推进现代流通,提高创新能力
9.多元化发展新型业态。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拍卖、直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发展专业大卖场、品牌展示和订单交易中心,开展网上购物、自动售货等无店铺新型业态,构建新型批发代理网络,促进购物消费中心、采购与批发中心建设,5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和5000平方米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分别达到5个、80个和40个,继续开展百货店、超市分等定级工作。
10.以规范化促进连锁经营。
贯彻落实《商业特许经营管理
条例》,严格连锁企业资质认证,推动连锁经营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大力推广特许经营、自由连锁的新模式,运用商品、商号、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特许经营,重点发展便民连锁经营,鼓励支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向社区、乡村延伸,鼓励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重组,支持优势连锁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力争连锁经营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26%以上。
11.以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
以信息化为抓手,大力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应用领域,推进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加快企业供应链、客户链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全年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增长30%以上。
同时,发挥好商贸之窗、商委公众信息网、商贸网的作用。
12.以集约化促进现代物流。
落实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3大物流园区、8大物流基地为重点,推进实施寸滩港、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改造提升和扶持发展港务物流、交运集团、长安民生物流、龙文实业等优势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六)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
13.深化企业改革。
做好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扫尾工作。
不断深化新组建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大型流通企业或优势企业要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实施流通资源的战略性整合,推动资产向优势企业、资本向优秀企业家、资金向优秀品牌集中,提高资源集中度。
加强分工合作,减少同业竞争,增强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14.加快“双向开放”。
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方法,增强招商引资的强度和实效。
加强与周边地区和长江流域商贸流通业的合作发展,联手打造区域性市场平台,实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互融互通。
利用好商务部“万商西进”对接洽谈会的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中部博览会,引进品牌企业、大型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到渝设立地区总部、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特别是到库区投资。
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
支持市内知名流通企业或大型连锁企业以品牌和资金为纽带,设立市外分销机构。
组织开展对口支援,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到库区投资发展,落实一批对口支援项目。
鼓励外资流通企业加快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把好外资流通企业入渝设立店铺的审查,建立和完善外资流通企业统计制度,加强对外资流通企业遵守税收、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七)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5.积极发展会展业。
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会展业管理,积极推行会展登记备案制度,规范会展业秩序。
策划、组织、协调一些大型专业会展,培育地方特色的与主导产业相关的汽车展、摩托车展、火锅美食文化节等品牌商业会展。
实施“双会工程”,通过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品牌流通企业、餐饮服务企业连锁加盟经营对接会,促进农产品流通。
力争全年举办展会190个以上,其中成功举办10个以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大型展会。
启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着手规划空港国际会展中心,完善陈家坪会展中心会展会议功能,着力打造三大会展聚集带。
16.加强生猪屠宰管理。
抓紧修订生猪屠宰管理办法。
加快推进生猪机械化屠宰进程,全年新改扩建生猪机械化屠宰厂15个。
加强生猪屠宰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规范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巩固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继续加大品质检验人员培训力度,全年培训品质检验人员100名。
17.加强酒类行业管理。
规范经营秩序,进一步推进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制度、酒类流通溯源制度,健全酒类生产许可证非白酒类年审制度。
开展防止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教育,强化市场监管,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的督促指导和对假冒伪劣案件的查处工作。
18.加强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危险化学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市场管理。
以加强市场监测、完善管理制度为重点,提高预警和调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经营安全,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严格市场准入,对成品油等经营许可事项严格审查把关,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推进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对区县商委行政许可、经营备案工作的督查。
19.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
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引导行业调整重组,推进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本质化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强化生产销售资质和民爆物品购售备案、生产量、库存量日常监管,加强生产现场安全远程监视监管。
建立和完善购销网上备案制度,全面实现对民爆生产、销售企业网上动态监管和网上办公。
扎实开展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和安全大检查,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20.加强汽车流通管理。
规范品牌、二手、报废汽车市场秩序,推进汽车品牌经销商、二手车经销企业备案工作。
开展报废汽车市场专项整治。
21.加强拍卖行业管理。
建立完善拍卖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工作,开展拍卖企业年度核查、资质等级评定,与有关部门配合督促拍卖企业加强管理,诚信经营,规范运行。
22.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协调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立法工作,协调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抓好试点及推广工作,抓好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备案工作。
23.加快发展散装水泥。
推进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增加散装水泥供应量,提高散装率。
加强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
强化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八)加强监测调控,优化发展环境
24.健全监测调控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肉类、粮油、蔬菜、酒类、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的监测,对监测品种价格波动及时反映,提高市场分析和预测水平。
加强重要商品的预测和预警,完善相关工作预案,加强储备物资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组织并协调好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的所需生活物资调运和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工作。
积极推进商贸流通统计改革试点。
25.优化发展环境。
用好用活政策措施,支持特色突出、具
有知名品牌的连锁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老字号”企业,支持乡镇商业设施、区县商圈、“双建工程”、“双进工程”、边贸市场、企业建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大众化餐饮、便民利民服务等项目,运用好商业结构调整资金并加强监管。
同时,规范市场
秩序,协调相关部门强化市场或重要商品、特殊商品的监管。
26.规范行业行为。
以推行现有的规范、标准为重点,着手
编制城市商圈、商业特色街、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等建设规范,从建设规模、建筑风格、经营业态等方面予以规范和引导,加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以规划为龙头,重点抓好规划的督促实施,积极参与都市中央商务区规划,指导区县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
申报组建中国火锅协会。
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和自律。
(九)发展商业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27.加速构建和谐商贸。
以《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规定为依据,进一步规范零售企业经营行为,规范零售企业在促销、进货交易、直销、特许经营等方面的经营行为,促进零售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诚信经商,安全经营。
28.加强商业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商业企业文化和商人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形象。
以商圈、特色街、商场、市场、餐饮和企业为重点,挖掘商业文化,包括商品文化、企业文化、美食文化等,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十)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人才工程
29.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强力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干部素质提升、示范建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永续等四大工程。
加强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指导,做好党建日常工作。
进一步加强机关处室及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增强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切实搞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完善三所学校的体制机制,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
继续做好人才工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做好商贸流通青年人才论坛的组织工作。
30.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监督检查,抓好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围绕贯彻执行党章和权力运行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在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监督;
围绕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以党风党纪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
围绕惩治腐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查处违纪违规案件;
围绕政风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商贸加强监督检查,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尤其是发生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处干扰和影响和谐商贸建设的突出问题;
围绕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推进源头治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制度执行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主题词:
商业工作要点通知
抄送:
商务部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2008年1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