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396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现代知识串线.docx

近现代知识串线

二、近代部分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文艺复兴:

性质:

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

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性。

主要代表:

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莎士比亚,“美术三杰”(代表作,反映的思想)意义:

进一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启蒙运动

A: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的结果。

集中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追求在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

核心是理性主义。

C:

主要代表: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康德等。

(注意代表的主要思想)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A:

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

B: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C:

意义:

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各地贸易往来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A:

荷兰:

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扩张特点:

规模大,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规范性,荷兰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B: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急剧扩大的市场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

意义:

殖民掠夺的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准备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市场越来越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3)工业革命

A:

工业革命“蒸汽革命”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出现了蒸汽火车,汽船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革命”标志是内燃机的发明,汽车飞机等重工业出现。

发电机和电灯也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特点:

第一次:

首先在英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了胜利,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

B: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当政时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A:

《1787宪法》确立美国共和政体。

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联邦最高法院;行政权归总统,同时总统还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

B:

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但是允许奴隶制存在,歧视黑人和印地安人体现了局限性。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

联邦主席即皇帝拥有实权;宰相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的权力。

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巴黎公社

A:

1871年3月,经过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B: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A: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是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2)进化论

A:

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进化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论的有力挑战。

B:

主要观点:

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

1785年,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成为继蒸汽动力后的又一种新能源,同时,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和电影等纷纷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A:

两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基本内容、具体的影响等)

影响:

一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鸦使这种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

根本原因:

日本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罪行:

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标志列强开始从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资本输出为主。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A:

日军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731部队”。

B:

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的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下的四大会战)和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

C:

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收回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3)辛亥革命

A: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没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要求。

C: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创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A: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掀起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后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精神成为中华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B: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制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新民主主义革命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民主革命纲领》和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结合,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B:

南昌起义(1927.8.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和组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道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一条符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C:

红军的长征(1934.10—1936.10):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向前的精神财富。

D:

遵义会议:

(1935.1)纠正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主张。

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

7.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A:

鸦片战争前:

以传统为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还有缓慢的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

资本主义萌芽破产,增加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种罪恶的侵略经济,但是客观上有积极作用);近代洋务企业:

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机器生产);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在通商口岸产生。

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A:

一战时期短暂的春天:

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提高的资产阶级的地位;“实业救国”的思潮。

B:

抗日战争时期:

一些民族工业奋力自救继续支撑抗日事业。

一些被日本“军事统制”作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工具;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A:

,民族工业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生产关系近代化的开始;中国社会第一次有了资产阶级;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B:

甲午终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壮大了民族工业的实力;为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救国活动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C:

民国初年短暂春天使“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中国产业工人增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力量。

D:

国统区的民族工业继续在西南顽强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又为国民党及其政府坚持抗战提供和物质基础和保障。

8.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A:

政治上: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B:

与顽固派的论战: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新文化运动

A:

标志:

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的发表。

B:

前期:

民主与科学。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C:

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陈独秀,毛泽东。

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现代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A: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指明了寻求解放的道路。

B:

政权的巩固:

选举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外交上退出一战。

C: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强制劳动,实行配给制。

历史作用:

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上的胜利。

局限性:

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引发了1921年的政治危机。

B:

新经济政策:

必要性:

长期战争破坏了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工人农民的不满。

内容:

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巩固工农联盟。

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历史作用:

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是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斯大林模式”

A:

内容: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B:

使苏联迅速工业化,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C:

经验教训:

经济发展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依照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的精神。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A: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提高集体农庄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种植玉米;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